所屬欄目:營養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04-18 14:25 熱度:
論文摘要:在提倡治未病的今天,我們也應遵循古意,將食材防病治病的思想發揚光大。其實自古以來,河南民眾便對食材治病與養生甚為重視,如商朝宰相伊尹曾為膳夫,重視運用食材調治疾病,并撰有《湯液經》。東漢南陽名醫張仲景,更是繼承并發展了此種思想,在其《傷寒雜病論》中有諸多運用。
關鍵詞:紅棗食療,西瓜食療,鯉魚食療
1補血健脾話紅棗
紅棗亦是河南特色食材之一,如新鄭雞心大棗、內黃大棗及南陽大棗等。關于新鄭大棗,素有“靈寶蘋果潼關梨,新鄭大棗甜如蜜”之說,其以皮薄、肉厚、核小、味甜而備受人們青睞。從中醫角度而言,紅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能。據研究證實,新鄭大棗Ca、Fe、Zn含量較高,對補充人體所必須的Ca、Fe、Zn等微量元素具有重要作用[4-5]。俗話說:“一日吃三棗,一輩子不顯老。”這是因大棗營養豐富,如其含糖量達20%~30%。維生素C、維生素E及維生素P的含量也均為百果之冠。鈣、磷含量也比一般水果高2~12倍。故而可益氣健脾,使人體氣血充足,從而使面色紅潤、皮膚潤澤。紅棗功用很多,如可以治療盜汗。盜汗是入睡后出汗,醒后即止。其原因主要是體虛衛氣不固,腠理不能攝納,汗腺松弛。可用紅棗10枚,浮小麥15a,煮茶飲服。紅棗與龍眼肉煮糖水飲用,可寧心養胃。用紅棗與胡桃仁煲粥,可養胃補腦。紅棗不僅可泡茶、煮粥,還可以結合現代工藝,制作成棗茶,如內黃的“冬夏棗茶”;也可以制作成棗片、棗粉、棗干,如由新鄭大棗為原料所打造的“好想你”系列產品,為食眾所青睞。
2清熱消暑談西瓜
西瓜,又名寒瓜、夏瓜,素有“夏季瓜果之王”之美譽。河南有開封西瓜和中牟西瓜等特色食材。開封西瓜,又稱汴梁西瓜,其特點是皮薄汁多,瓤沙脆甜,清利可口。故而在民間素來流傳有“肖縣石榴碭山梨,汴梁紅到皮”之諺語。中牟西瓜外觀好、瓤色正、味道美,享有“籽如寶石瓤如蜜,中牟西瓜甜到皮”“涼爭冰雪甜爭蜜,香拂笑語牙水生”之美稱。西瓜性寒涼,味甘,有消暑解渴、除煩利水之功。西瓜是夏季消暑之佳品,在醫學上有“天然白虎湯”之稱。民間亦有諺語云:“盛夏常吃瓜,藥物不用抓。”西瓜除消暑解渴外,還有其他功效,如《食物本草》載其:“療喉痹。”元代吳瑞《日用本草》載其:“寬中下氣,利小水,治血痢。”《飲膳正要》則言其:“主消渴,治心煩,解酒毒。”西瓜因其甘甜涼爽而為人們所喜食,也常是文人所歌詠之對象,如元代詩人方夔《食西瓜詩》曰:“縷縷花衫沾唾碧,痕痕丹血搗膚紅。香浮笑語牙生水,涼入衣襟骨有風。”寥寥數語,將西瓜之形、色、甘、涼,描繪的可謂淋漓盡致。范成大亦有詩云:“碧蔓凌霜臥軟沙,年來處處食西瓜。”文天祥《西瓜吟》曰:“拔出金佩刀,斫破蒼玉瓶。”可見,西瓜已形成了一種飲食文化,通過詩歌體現了出來。西瓜可以解暑氣。在夏季,因暑氣困蒸,人們易于出現不思飲食、面色萎黃、四肢倦怠之癥,此中醫稱作“疰夏”。陳存仁《津津有味譚》[6]曾載有一方:西瓜皮和花生各二兩,麥芽一兩,薏仁一兩煮成濃湯,連服六七日便可食欲大增。陳氏并云:袁枚《隨園食單》吃西瓜盅之法亦同此意。西瓜因性寒,故素體脾胃虛寒濕盛者不宜多食,以免損傷脾胃,引起消化不良或腹瀉等。
3利水通乳黃河鯉
黃河流經河南,黃河鯉魚為河南特色食材之一。黃河鯉魚金鱗赤尾,體形梭長,肉質細嫩而鮮美。《詩經》有言云:“豈其食魚,必河之鯉。”古有“鯉魚跳龍門”之傳說,因而鯉魚又有“龍魚”之稱謂。民間亦流傳有“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拌凡魚”等詩句。晉代有“王祥臥冰”之典故,是說王祥為給母親治病而用身體融化冰塊以求鯉魚,此既有孝道,有含有醫理。中醫認為,鯉魚味甘性平,歸脾胃經,具健脾養胃、利水消腫、通乳安胎、止咳平喘之功效。如《神農本草經》載其:“主濕痹,面目浮腫。”并稱鯉魚為“諸魚之長”。《本草圖經》認為鯉魚:“主妊娠有水氣。”如鯉魚與冬瓜、蔥白煮湯服食,可治腎炎水腫。大鯉魚留鱗去腸雜煨熟分服之,治黃疸。用活鯉魚、豬蹄煲湯服食治孕婦少乳。鯉魚與川貝末少許煮湯服用,治咳嗽氣喘。據營養分析可知,鯉魚含蛋白質達20%,人體對其吸收率高達96%;鯉魚提供給人體的必需氨基酸也較高;鯉魚頭富含卵磷脂,對于合成膽堿,形成神經遞質,維護大腦營養,增強記憶有好處。此亦便是中醫所認為其有健脾益氣之物質基礎。關于治療水腫,河南民間有一經驗方為:將鯉魚剖開,魚肚中加礬末陰干,稱作“礬鯉”,食之可治水腫,見效緩而功效佳。又如孕婦于臨盆前二三月,常有浮腫之癥狀。此時可用鯉魚一尾、黑大豆六兩,煲作清湯淡飲,小便即可通暢,腫脹即可消退十分之七八。又如產婦缺乳,可用鯉魚煲湯淡飲,加通草或豬蹄更效。由此可知,鯉魚利水通乳之功可見一斑。
4小結
以上是介紹了山藥、紅棗、西瓜、黃河鯉魚等四種河南的特色食材,其實這僅為河南特色食材之海中的冰山一角,比如還有靈寶蘋果、信陽毛尖茶、民權葡萄等,這些都值得我們去研究其內在的食療價值。其實自古以來,河南民眾便對食材治病與養生甚為重視,如商朝宰相伊尹曾為膳夫,重視運用食材調治疾病,并撰有《湯液經》。東漢南陽名醫張仲景,更是繼承并發展了此種思想,在其《傷寒雜病論》中有諸多運用。在提倡治未病的今天,我們也應遵循古意,將食材防病治病的思想發揚光大。
文章標題:現代養生期刊投稿論文范文下載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yingyang/2071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