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預防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04-12 16:26 熱度:
論文導讀:預防醫學是護理、助產、臨床醫學、康復治療技術等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必修課程,與臨床專業課平行設置,對醫學生在未來工作中實施整體護理,進行立體診斷,樹立大衛生觀,貫徹三級預防方針,運用科學方法開展社區臨床、護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預防醫學考試存在種種弊端,影響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阻礙了預防醫學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在非預防醫學專業中的有效利用。本文選自《實用預防醫學雜志》。《實用預防醫學雜志》創刊于1994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中華預防醫學會;湖南預防醫學會主辦的醫學專業性綜合學術期刊。本刊為月刊,主編:羅普泉。國內統一刊號:CN:43-1223/R,國際統一刊號:ISSN:1006-3110。《實用預防醫學雜志》報道內容報道醫療領域內領先的科研成果和臨床診療經驗,幫助廣大臨床醫師提高學術水平,解決在臨床中遇到的具體問題。設有欄目有:論著、疾病控制、衛生監督監測、婦幼保健、調查分析、實驗研究、衛生管理、毒理研究、檢驗技術、方法學的介紹、實驗動物、健康教育、國外醫學動態、醫學繼續教育、綜述、病例報告等欄目。已被《中國知網》、《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等收錄。
關鍵詞:預防醫學考試,改革后的預防醫學考試,實用預防醫學雜志
1預防醫學考試現狀及弊端
1.1考試方式
主要采用平時考核加期末考試方式。平時考核以提問、作業、實驗報告為主,占總成績的30%;期末考試主要采用筆試,以單項選擇、填空、名詞解釋、簡答、問答等題型為主,占總成績的70%。
1.2弊端
1.2.1考核內容重理論、輕實踐平時考核以知識考核為主,缺乏對學生能力、素質的考核。如平時作業,教師主要布置一些需要記憶、歸納及簡單應用性的內容;實驗操作主要開展一些驗證性實驗,很少有思考性、創新性內容。期末考試以記憶性、理解性知識為主,應用性、創新性知識為輔。很多學生考前突擊就能應付。
1.2.2考試形式單一,考試成績片面預防醫學主要采取閉卷考試方式,試題很少涉及開放式問題。考核主要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重視終結性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無論是考試形式還是最后的成績確定方法既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更不利于學生能力培養。
1.2.3缺乏考試反饋機制考試結束即課程結束,教師和學生缺乏有效溝通。期末考試結束就意味著學生進入寒暑假,考試結果在下一學期開學初公布。教師沒有講評時間,考試試卷按照學院要求封存。對于沒有通過考試的學生,缺少考試反饋這一必要環節,學生將帶著殘缺的知識走上實習或工作崗位。
1.2.4考試主體單一
主要是任課教師命題,缺少衛生部門人員參與。考試主體單一,導致學生學習內容與工作內容脫節,不利于學生學以致用。
綜上所述,現有考試方式重理論、輕實踐,不注重能力培養,不利于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2預防醫學考試改革與實踐
2.1改革考試維度
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圍繞課程教學目標和質量標準,構建知識、能力和素質三維綜合評價體系,課程結束前對每位學生進行課程綜合評價。根據課程特點,科學確定知識、能力和素質在課程綜合評價中所占權重,突出能力本位。采用“352”模式,即知識占30%、能力占50%、素質占20%。
2.2改革考試模式
建立由多種基本考試方式構成、進行多次測試、綜合評價的考試模式。知識評價采用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并重的方式;能力評價采用平時實操考核和期末綜合操作相結合的方式;素質評價采用平時表現考核和期末綜合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可以通過觀察、面談方式評價學生,主要采用多次過程考核方式。提高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比重,將學生能力培養、學習態度培養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平時作業、出勤、小組表現、團隊合作、實驗實訓占總成績的50%,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團隊協作能力。
具體實施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改革平時作業內容。改變過去名詞解釋、判斷、問答等形式的作業,每一個單元、每一個章節、每一個知識模塊結束后布置難度相當、數量適中的案例作業,讓學生帶著問題復習、總結、分析,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五一”“十一”長假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研,培養學生進行社區診斷、開展社區預防服務的能力。如2009年“十一”長假組織2009級護理、助產、臨床醫學專業30個班學生開展調研,調查當地居民碘鹽攝入、甲狀腺腫大情況,分析碘鹽與甲狀腺腫大間的關系,以驗證書本上的知識、專家的結論。學生調研前,認真設計調查表,仔細分析可能存在的問題后統一調查表,并在離校前開展了預調查,對可能遇到的問題做好充分思想準備。通過這次調研,學生掌握了流行病學常用研究方法,了解了目前居民的真實攝碘水平;明確了碘鹽攝入不足或碘鹽過量與地方性甲狀腺腫大的關系;系統地將解剖學、臨床醫學、流行病學知識有機結合,培養了學生與人溝通能力及開展健康教育的能力。
(2)改革實驗課授課與考試方式。原有實驗考核以實驗報告為主,學生實驗情況與成績沒有關系。為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現將實驗設計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作為主要考核內容。改變原有實驗課授課模式,將由教師講授實驗目的、原理、步驟改變為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上講臺闡述實驗目的,講授實驗設計原理、操作步驟與注意事項。變教師為主體為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充分研究現有實驗,整合部分實驗,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如將漂白粉中有效氯測定、水中余氯測定、水中需氯量測定3項實驗整合為一項實驗———水中加氯量測定,以培養學生整體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要想知道加氯量,必須知道需氯量;加氯量是否正確,需要通過余氯量判斷;任何氯化消毒劑在使用前都要保證有效氯在一定范圍。因此,3項實驗整合成一項實驗,學時不變,但效果卻大大增強,學生課前思考、課中協作、課后分析問題能力大大提高。
(3)改革期末考試內容與考試方法。通過與實習單位醫生、護士座談,發現多數醫務工作者開展工作時,不能很好地應用流行病學方法和統計學方法搜集、整理和分析資料。因此,醫務工作水平很難有效提升。高職學生在最后一年的臨床實習階段也存在這個問題。預防醫學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大衛生觀、預防為主觀念及運用預防醫學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改變傳統期末考試以客觀題為主的考試模式,將期末考試分成2部分,一部分為開卷考試,主要考查學生流行病學、統計學知識掌握和運用情況,考試放在單元結束之后。另一部分為閉卷考試,放在期末考試當中,但是增加關于環境保護、三級預防等方面的開放式思考題。2部分各占期末考試的50%。通過期末考試改革,實現了人才培養目標。考試是學校教師和管理人員根據培養目標選擇相應考試內容和方法,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和能力、技能、素質水平進行測度、甄別和評價的手段。
考試內容、方式和方法必然反映出教育教學理念、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定位、教學過程特點、教師個人素質及教學方法、實驗實訓條件等。要想評價學生是否達到培養目標,就必須針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考核方式,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新類型,必須創新考試模式。通過預防醫學考試改革,調動了學生學習預防醫學課程的積極性,為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作出了貢獻。
文章標題:預防醫學論文范文論非預防醫學專業對預防醫學的認知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yufang/2048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