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城市管理論文 發布日期:2012-09-18 09:24 熱度:
摘要:作為一個城市的環境質量和地域景觀特色再現的廣場空間環境,它總是在發展變化著,并隨著人類的技術經濟條件、社會文化的發展及價值觀念的變化,不斷地創造和豐富著具有環境整體美、群體精神價值美和文化內涵藝術美,本文以西安大雁塔廣場為例,對城市廣場空間進行解讀。
關鍵詞:城市廣場,人性空間,地域文化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順利實行,國家實現了經濟的騰飛,我國的城市建設也飛速發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成了政府工作的主要內容,政府通過城市基礎建設,以期使自己的城市面貌得到改觀,達到與城市級別相適應的水平。于是作為城市開放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城市廣場逐漸成為這些城市的建設熱點。
國際建筑師聯合會第十四次會議宣言指出:“經濟規劃、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的共同目標應當是探索并滿足人的各種需求。”從中世紀對神的侍奉,到文藝復興時期對人性的解放,是一個大的進步,從工業革命之后對技術的盲目依從和崇拜,到今天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提倡以人為本的人文設計觀,是對人類自身的再次覺醒,是又一次極大的飛躍。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需求,不僅是城市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最終目標。今天,對人文主義思想的追求已成為新的社會發展趨勢,充分認識到了人在城市空間環境中的主體地位。具體到規劃設計方面,則是強調把關心人的宗旨落實到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中去,注重對人的生理與心理研究,以創造不同性質、不同規模、不同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間,適應不同年齡、不同階層、不同職業的市民的不同需要。城市廣場是人們進行交往、觀賞、娛樂、休憩等活動的重要場所,其設計的目的與意義也是為了使人們更方便、舒適地進行多樣性的活動。所以,人性化設計就是具體城市空間設計中體現處處以人為本,不但要滿足各層次、各年齡段人在廣場中的生理需求,還要關心他們的心理需求、行為需要、情感需要。
我國傳統城市空間缺乏象西方城市廣場那樣的公共交往空間,而以前的城市建設對城市廣場用途的理解也僅限于公共集會、閱兵等政治活動,在這種情況下,現代城市廣場以其獨具特色的魅力空間吸引著廣大市民群眾。
大雁塔北廣場北臨小寨東路,是雁塔路端點,南靠大慈恩寺北圍墻,東至廣場東路,西至廣場西路,南北長382米、東西寬311米,總占地面積11.97公頃。大雁塔東西兩側商業建筑是以大型餐飲、休閑、娛樂、住宿為主的大型商業建筑群。大雁塔北廣場的修建展現了大雁塔的英姿,為市民營造了優美生活環境,同時也改善了大雁塔周邊交通環境。
1廣場空間構成
空間和實體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如果一個美麗的廣場周圍沒有建筑,失去了建筑對它的支持。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失去了廣場的意義,“場”就較弱,甚至“廣而非場”。從空間構成看,大雁塔北廣場為實體圍合與實體占領復合型。城市空間大多是由建筑圍合所形成,但是圍合與占領的構成方法也是相對而言的,常常是相輔相成,相互滲透交錯。大雁塔北廣場南北軸線由慈恩寺大雁塔確定。大雁塔是唐代遺留下來的文物,其體量和高度決定了它在這一區域的空間地位,從空間構成角度看,該區域空間屬于“實體占領型”,置身于大雁塔廣場時,就能感到它巨大的輻射力,它所釋放出的“空間場”主宰著整個廣場和天空,在鄰近的城市街道可見到它的優美形象,成為該區域城市標志物,使人感覺到它主宰周圍空間的輻射力(圖1)。廣場周邊商業建筑形成廣場邊界,圍合廣場。廣場用地南高北低,高差9米,設計者充分利用地塊這一特點,廣場東西兩側建筑順坡逐級而上,給人以向前向上的動勢,廣場空間也處理成九級階梯狀空間,取中國傳統建筑極陽之數九,以表達對大雁塔、對慈恩寺的崇敬之意,廣場正中軸線上的五十余米寬水池順應地勢也設計成階梯狀跌水水池,通過水的流動形成向前向上的動勢,池中設置音樂噴泉。疊水兩側的綠化對稱排布,小園林與休息小廣場間隔重復,形成了強烈的軸線感,大雁塔成為軸線端點,加強了大雁塔的空間主導地位(圖2)。廣場在北面列柱、南面慈恩寺及東西仿唐商業建筑限定下具有很好的圍合感,圍合構成的空間使人產生向心、內聚的心理感受。
2建筑風格與尺度
城市空間尺度的處理適當與否,是城市空間設計成敗的關鍵,而且也是難點之一。如果孤立地在圖紙上或模型上琢磨尺度則很難取得成功。
北廣場建筑采取了仿唐形式,坡屋頂較為平緩,出檐深遠,斗拱雄渾,具有唐代建筑特點。建筑與慈恩寺建筑群在建筑風格上統一,色彩上,建筑采用灰瓦、紅柱、紅窗欞,與傳統建筑相協諧。廣場周邊建筑風格、色彩、廣場空間模式與慈恩寺建筑群較為協調,以突出大雁塔的歷史地位及城市空間主導地位。(圖3)。仿古建筑的體量與廣場空間的尺度較大,將原本一層的唐風建筑拔高到三層,近人尺度與唐風建筑匹配得并不好。總體上說,東西兩側的仿古商業建筑,以及廣場中軸線上的大面積跌水池,尺度都遠大于大雁塔及原有建筑的尺度,使大雁塔顯得孤立而渺小,有點破壞原有建筑群寧靜的環境氣氛,視覺感受如圖1所示。
3綠化及座椅設計
日本蘆原義信曾提出在外部空間設計中采用20—25m的模數。他認為:“關于外部空間,實際走走看就很清楚,每20—25m,或是有重復的節奏感,或是材質有變化,或是地面高差有變化,那么即使在大空間里也可以打破其單調,有時會一下子生動起來。在廣場大水面兩側,園林綠化設計按照蘆原義信外部空間設計外部模數理論,采取26米作為模數,對跌水池兩側景觀帶作了地塊劃分。地塊采取自然園林與鋪地小廣場間隔重復手法。地塊內的小園設計采用堆山、植竹、砌石等中國傳統園林造園手法(圖4),兩塊微縮自然園林之間是以鋪裝為主、四角植以高大喬木、圍樹設座的供人休息的小廣場,用這種辦法為廣場空間帶來節奏感。
人是城市廣場空間中行為的主體,人與廣場空間環境存在復雜的雙向互動關系。一方面,人在空間環境中起主導作用,人的行為活動賦予了廣場空間環境存在的意義,并決定了空間環境的創造方式。另一方面,廣場空間環境又作用于人,它可以促進人的行為、活動的發生,同時,它也可以限制某些行為的發生。空間環境是人獲取信息刺激的來源,人們正是在使用和感受空間環境的同時,綜合各種信息并結合以往的經驗對環境作出判斷的心理評價,進而以自己的行為對空間環境作出反應。廣場小尺度的空間設計,滿足人的多樣化的行為心理需求。座椅采用天然原木,施以清漆,原木自然的紋理,溫暖的色彩親切宜人,使這些近人小品景觀尺度宜人、質感親切,方便游人休息停留。
4界面及小品設計
該廣場在鋪裝設計上有獨到之處,廣場鋪裝基調為暖色,采用色澤柔和的花崗巖,圖案結合唐代裝飾紋樣,并將唐代名家名貼摩刻在廣場鋪石中,使地面鋪裝成為唐文化有機載體,展示唐代的文化藝術,引來眾多游人賞析、體味,人們跨越了時間界限,形成與歷史文化藝術交流的場景,使廣大市民在游玩的輕松氛圍中受到藝術的熏陶。
環境小品也與廣場的主題文化氛圍協調,廣場北面文化列柱以佛教題材裝飾,與廣場南端慈恩寺呼應,體現佛教文化氛圍。石質草坪燈形式仿唐代建筑,古樸大方。庭院燈燈柱、垃圾桶上以中國傳統紋樣裝飾,柱面上題刻唐詩,讓游人深感唐代詩書文化的博大精深。雕塑則以唐代杰出人物、宗教故事作為題材。水平界面和垂直界面的唐文化主題反復強調,使游人處處置身于唐文化氛圍之中,深刻感悟唐風唐韻,處處體現場所精神(圖5)。
5廣場的缺陷與不足
5.1.九個水池噴泉形式雷同,缺少變化。
5.2.跌水池南北長200余米,幾乎貫穿廣場南北,噴泉開啟時聯系東西向交通的兩道汀步游人無法通行,過大的水池削弱了廣場東西向的聯系,給游人帶來很大不便(圖6)。
5.3.廣場東西側建筑的功能決定了建筑的形式,為適應其商業功能建筑體量龐大,墻面以玻璃窗為主,雖然建筑玻璃窗作了適宜的分格,在尺度上與建筑體量取得了一致,但由于施工周期短,做工較粗糙,使之失去了唐風建筑的精巧與雅致。在慈恩寺建筑群及大雁塔的襯托下,這些超大體量仿古建筑群顯得尺度大了些,筆者認為廣場東西兩側建筑群在尺度上與大雁塔協調性不夠,有喧賓奪主感。作為廣場入口標志物的牌樓,為取得與其相鄰建筑尺度上的一致,體量過大,不夠親切(圖7)。
5.4.廣場北端文化列柱中,中心兩顆體量過大,且柱式與整個廣場格調不相稱,雖然柱體浮雕采用佛教題材,但柱體過于異域化,看不出唐風唐韻的大氣,缺少整體感。
6小結
西安大雁塔北廣場以其宏大的氣勢、無處不在、形式多樣的唐風唐韻,反映西安這座古城悠久的歷史、唐文化的博大與精深。為呼應大慈恩寺及大雁塔,利用場地條件,廣場大空間以仿唐風建筑及碩大文化柱圍合,大尺度處理得當,但建筑本身的細部尺度處理與唐風建筑的大氣尚有提升空間。
文章標題:城市廣場空間淺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zf/chengshi/1330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政治法律論文范文
軍事論文 城市管理論文 思想政治論文 國際政治論文 行政管理論文 勞動與社會保障論文 國際法論文 公司法論文 婚姻家庭法論文 環境法論文 知識產權論文 民事訴訟論文 民商法論文 犯罪學論文 法律史論文 行政法論文 憲法論文 法理論文 刑法論文 刑事訴訟法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