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城市管理論文 發布日期:2013-01-10 09:10 熱度:
摘要:在城市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景觀設計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文通過對城市景觀規劃設計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城市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并分析了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今后的趨勢和努力方向。
關鍵字:城市景觀設計,現狀,原則,方法
1. 前言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城市化的進程加快。城市數目的增加、城市規模的擴大、人口從農村轉入城市或由農村變為城鎮都僅是城市化的外在表現。而由此造成的環境問題也越來越明顯,則是任何城市都面臨的嚴峻挑戰。這些問題已使人類認識到其活動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已經到了威脅自身發展和后代生存的地步,使人們更加需要建立一個融當下社會形態、文化內涵、生活方式、面向未來的更具人性的、多元綜合的理想生存環境空間。景觀設計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1]。
2. 當代城市景觀規劃設計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2]
城市景觀的定義是指景觀功能在人類聚居環境中固有的和所創造的自然景觀美,它可使城市具有自然景觀藝術,使人們在城市生活中具有舒適感和愉快感。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環境保護已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關心與重視。因此城市環境設計和建設的理念也必須適應人性化和向持續性生態轉變,真正建立起融物資、文化與生態為一體的科學理念。
改革開放后,城市發展迅速,但由于建造時問的不同,建造材料和技術的不同,造成了建筑景觀破碎,缺乏整合的現象。
1、沿街建筑個性突出。形成了無序的景觀。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為了吸引大眾的眼球,建筑物層出不窮,卻造成了城市的沿街建筑的突出個性,形成了無序的景觀,顯得相當凌亂。
2、施工現場臟亂,割斷了景觀的連續性。有的工地采用了低矮的藍色圍墻,這樣就破壞了景觀的連續性,而且施工現場環境臟亂,低矮的藍色圍墻根本解決不了環境的問題。
3、建筑附屬物擠雜,加劇了景觀的混亂。在城市里廣告牌、燈箱廣告種類繁多,為了引起人們的注意,設計風格和色彩的表現極為突出,不但加劇了城市道路景觀的混亂,也形成了一種視覺污染,造成了城市道路空間的識別性差。
在城市景觀設計方面,中國有很多城市都存在著一些設計上的盲點和誤區。設計方案普遍存在只滿足城市審美的需要,而不從當地氣候與自然帶分布的實際出發;景觀設計結構不合理,不能充分尊重自然規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使本來已經與自然界背道而馳的環境更加畸形;因此,城市景觀設計者應從滿足城市景觀規劃審美需求的設計誤區轉變為尊重生態功能、可持續性發展需要的設計。
3. 城市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與方法[3]
3.1 城市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
3.1.1 與自然協調的原則
城市景觀的總體設計要以較好利用本區域的自然景觀為基礎,在景觀規劃設計中,應把景觀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追求景觀整體風格的統一。同時,景觀總體設計應力求自然和諧,強調可以自由活動的連續空間和動態視覺美感,避免盲目抄襲、照搬;公共設施的尺度需與空間相協調,地面鋪裝應盡量統一;協調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改善人居環境,使景觀、生態、文化和美學功能整體和諧。只有綜合考慮,才有可能規劃布局出功能合理、富有特色的城市空間景觀。
3.1.2 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城市景觀設計要追求可持續性發展,即人與自然環境的一種協調關系。發展必須以保護自然和環境為基礎,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使經濟發展和資源保護的關系始終處于平衡或協調狀態。自然景觀和傳統景觀均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在景觀設計中要對自然景觀資源和傳統景觀資源合理地保護與利用,創造出既有自然特征、歷史延續性、又具有現代性的公共環境景觀。善待自然與環境,規范人類資源開發行為,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和干擾,實現景觀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城市景觀設計的一項主要任務和重要原則[4]。
3.1.3 “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
城市是人類聚居生活的地方;自然環境是城市環境的基礎。城市空間是人與人交流的地方。離開了人的活動,城市景觀便失去了其特有的意義。城市景觀不僅是向人們展示的,而且是供人使用、讓人參與其中的。在城市景觀設計中,強調“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滿足人自身的需要。“以人為本”就是要充分考慮人的情感、心理及生理的需要。在景觀設計中,公共設施要符合人的視覺觀賞位置、角度以及人體工程學的要求;座椅的擺放位置要考慮人對私密空間的需要;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人的行為心理特點,充分考慮特殊人群對景觀環境的特殊需要,并落實在細部設施的設計中,使城市公共空間景觀真正成為大眾所喜愛的休閑場所。
3.1.4 保護和發展文化景觀的原則
隨著我國城市的發展和村鎮的改造,許多文化景觀遭到嚴重的破壞。景觀風格趨同化使得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間日趨減少。民族文化的繼承性是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續的根本。在公共空間景觀的設計過程中,挖掘和提煉具有地方特色的風情、風俗并恰到好處地將其表現在景觀設計中,對于體現景觀的地方文化特征、增加區域內居民的文化凝聚力和提高景觀的旅游價值都具有重要作用。
3.2 城市景觀設計的方法
1. 加強城市生態綠地建設,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每一個健康生態系統,都有一個完善的食物鏈和營養級。在城市綠地的維護管理中,變“廢物”為“營養”,如返還枝葉、返還地表水補充地下水等都是最直接的生態設計應用。
2. 維護和建立城市綠色廊道,保護野生生物的棲息環境
城市綠地建設應盡量保留具有自然特征的河流廊道、城市河岸的帶狀公園和城市道路兩側的立體綠化帶等。
3. 解放思想,改變“見縫插綠”的保守觀念
城市綠地建設應把重點放在建設大型生態綠地、環城綠地、大型交通綠地以及居住區綠地上,強調城市綠地的連通性、城郊綠地的結合性、景觀與生態的共融性。在生態綠地的建設上應強化科學性,并且在科學性的基礎上追求藝術性。
4. 保護鄉土植物,維護生物多樣性
21世紀生態建設的主題是保護本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在城市建設中,應保護城市中具有地帶性特征的植物群落,保護鄉土樹種及區域性穩定植物群落的組成,有節制地引種。鄉土樹種是構成地方性自然景觀的“主角”,也是反映地區性自然生態特征的基調樹種。
5. 拓展城市綠化空間,增加城市綠化面積
作為拓展城市綠化空間的手段之一,屋頂綠化應在我國城市生態建設中得到積極推廣。生態型屋頂花園已經成為防止氣候變暖、節約能源、改善城市自然生態的一種綜合性手段。
4. 結語
現代城市景觀設計的發展趨勢應當從生態環保、健康、藝術等方面進行設計,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增加人行道綠化,以藝術審美作為一種思維方式進行指導,為人們創造優美、健康的生活環境[5]。
城市景觀設計應本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尊重自然,以人為本,不斷創新,適應市場,通過城市園林設計理念的改變,現代化管理手段的運用以及專業人才的培養等手段,不讀優化城市景觀設計,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丁婷婷,蘇曉毅.城市景觀規劃設計誤區述評[J].云南農業科技,2009.
[2] 陳麗勤.淺議當代城市景觀規劃設計[J].城市建設,2010,(18).
[3] 李永進.霍宇紅等.城市景觀設計的原則與方法[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22).
[4] 張曉潔.城市景觀規劃設計[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5,(20):5-6.
[5] 溫亞利.淺談城市景觀設計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南方農業,2010,04(6).
文章標題:城市景觀規劃設計的分析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zf/chengshi/1543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政治法律論文范文
軍事論文 城市管理論文 思想政治論文 國際政治論文 行政管理論文 勞動與社會保障論文 國際法論文 公司法論文 婚姻家庭法論文 環境法論文 知識產權論文 民事訴訟論文 民商法論文 犯罪學論文 法律史論文 行政法論文 憲法論文 法理論文 刑法論文 刑事訴訟法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