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城市管理論文 發布日期:2013-01-25 08:53 熱度:
摘 要:通過對城市土壤的形成因素、城市土壤的特點以及土壤性能對園林植物生長影響的分析,提出合理的措施,以使城市土壤適合園林植物的生長。
關鍵詞:城市土壤,園林植物,措施
隨著城市化建設的發展和人民日益增加的生產、生活活動改變了城市原有的土壤,城市的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影響城區土壤的自然性狀已發生很大的改變,成了獨特的城市土壤,園林綠化植物賴以生存的土壤發生了很大變化, 自然土壤變成了獨特的城市土壤,它污染嚴重,養分缺乏,性能下降, 從而對園林植物的生長產生影響,使得園林綠化景觀等各種功能不能充分發揮,起不到應有的效果。為此, 研究和分析城市土壤性狀,根據城市土壤特點,采取特定的措施和方法,使城市土壤符合園林植物的需求,促使園林植物正常生長, 以滿足城市建設及人民生活對園林植物的需求,對城市園林綠化至關重要。
1、城市土壤的形成
在自然環境下,地殼表面的巖石經過以地質歷史時期為周期的長期風化,在溫度、濕度和生物等外力作用下,形成巖石風化物—土壤母質。隨著生物由低等向高等進化,產生了有機膠體。大小不等的礦物顆粒不斷團聚,使土壤母質漸漸具有養分和透水蓄水功能,從而產生了自然土壤。
城市土壤是經過人類活動的長期干擾或直接“組裝”,并在城市特殊的環境背景下發育起來的土壤,它與自然土壤和農業土壤相比,既繼承了原有自然土壤的某些特征,又有其獨特的成立環境與成立過程,表現出特殊的理化性質、養分循環過程以及土壤生物學特征。
2、影響城市土壤形成的因素
2.1 各種污染物
污染物主要有污水、污泥和固體廢物等,污水成份復雜,它的懸浮物、有機物、可溶性鹽類、合成洗滌劑、有機毒物、無機毒物、病原菌、病毒、寄生蟲等成分,進入土壤后可以改變土壤水的性質和質量,影響土壤水功能的發揮, 同時抑制生物種群數量和生物活性。同時,由于固體廢棄物大都含有重金屬,甚至含有放射性物質,這些物質經過長期暴露,被雨水沖洗和淋溶后,溶入水中,通過地表徑流進入水體從而對土壤造成污染。
2.2 施肥和噴農藥對土壤的影響
在園林綠化工作中通常施有機肥和無機肥, 合理施用肥料能夠提高土壤肥力, 促進植物較好生長,不合理施肥如多施無機化肥, 將使土壤外來物質超過土壤中某種物質的容量, 從而影響土壤中物質形態、生物種類和土壤結構,甚至可能使土壤形成新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改變原土壤物質遷移轉化過程與規律,使土壤板結、通氣透水性能下降。同樣如果有機肥料的施用量超過了土壤的自凈能力, 亦會造成土壤環境的有機污染, 使土壤中的No3 - N的含量增多。同時,施用農藥雖可以防治病蟲害,但農藥殘留于土壤中對土壤某些生物有抑制作用, 影響土壤的生物活性,導致土壤功能受損。
2.3 工程建設對土壤的影響
建筑活動諸如公路、鐵路、橋梁等工程建設, 不僅占用大量耕地,而且由于挖掘、搬運、堆積、混合和填埋大量廢棄物,使地表植被受到破壞、原有土壤被掘動, 加劇了土壤侵蝕, 腐殖質被剝離或埋藏, 使自然土壤受到破壞。有的土層缺失、有的土層倒置,甚至出現多層土壤混合,形成土壤“多重構造”。同時建筑活動產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如混凝土、瀝青、石頭等雜物, 覆于土壤表面或侵入土壤之中, 對土壤質地、結構、酸堿度、通氣性等產生不良影響。
2.4 傳統管理方式對土壤的影響
植物通過根系從土壤中吸收各種養分, 供應枝、葉、干生長, 同時又將枯枝落葉殘留物歸還地表, 通過微生物分解還原進入土壤, 而這些物質皆又再次被植物利用,養分運輸周而復始,形成養分元素的生物循環。然而長期以來,在園林綠化管理中,為了景觀和防火需要,將死樹、修剪的枝葉、自然落葉、殘花等清出綠地,移至系統外,造成土壤養分元素自然循環受到破壞,加上目前園林綠化基本上是粗放管理、施肥針對性不強, 導致土壤養分貧瘠, 性能下降, 影響植物生長。
2.5 種植方式對土壤的影響
為了改善綠化景觀的視覺效果, 在城市綠化中經常會大面積片植或帶植一種或兩種植物, 而在養護管理中往往又采取各種措施延長其花期, 這樣就引起了某一類土壤生物的過度繁育, 致使一些病原微生物或有毒物質的大量積累, 使土壤中某些養分消耗特別大,造成土壤某些養分缺乏,產生病毒及各種有害細菌, 導致土壤結構和化學性質發生變異。
3、減少城市土壤對園林植物生長不良影響的措施
3.1 適地適樹
根據不同的城市土壤類型所提供的植物生存條件,嚴格選擇適宜和抗逆性強的樹種。在緊實土壤或窄分車帶上(帶寬小于2m),要選擇抗逆性強的樹種栽植;綠地渣礫含量30%左右的土壤,要植喜氣樹種而不要植喜水肥樹種;在湖邊等處地下水位高的綠地上,要選擇喜濕樹種栽植;在鹽堿綠地上(含鹽量大于0.3%或pH大于8)要選擇耐鹽堿樹種栽植;在樓北綠地上,要選耐陰、萌動晚的樹種栽植。綠化用地在綠化設計時,要力求做到適地適樹。
3.2 改土適樹
3.2.1 增加土壤養分。
為改善城市植物養分貧乏的狀況,結合城市土壤改良,進行人工施肥,采取適用于城市植物的肥釘、肥棒、緩釋肥等不同類型的肥料和相應的施肥器械及施肥方法,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施肥時間、深度、范圍和施肥量等的確定,要以有利于植物根系吸收為宜。還可選栽具有固氮能力的植物以改善土壤的低氮狀況。
3.2.2 改善土壤通氣狀況
(1)為減少土壤密實對城市植物生長的不良影響,除選擇一些抗逆性強的樹種外,還可通過往土壤中摻入碎樹枝和腐葉土等多孔性有機物或混入少量粗砂等,以改善通氣狀況。必要時,地下埋設通氣管道,安裝透氣井等。對已種樹木的地段,可在若干年內分期改良。在各項建設工程中,應避免對綠化地段的機械輾壓,對根系分布范圍的地面,應防止踐踏。
(2)園林綠地人行道鋪裝,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改成透氣鋪裝,促進土壤與大氣的氣體交換。
3.2.3 調節土壤水分
(1)根據土壤墑情,做到適時澆水,以滿足植物對水分的需求。在澆水方法上,可根據土壤類型確定。保水差的土壤,澆水要少量多次;板結土壤,澆水應在吸收根分布區內松土筑埂澆水。
(2)擴大城市地表水面積,減少地面鋪裝,增加地下水,提高土壤含水量。
3.2.4 為減少城市構筑物對植物生長的不利影響,對植物有限營養面積內的土壤進行分期分段深翻改良和進行根系修剪,選淺根地被植物和改進植物配置,以減少共生矛盾,為改進城市街道植物生存空間過于狹小的狀況,應合理設計道路斷面。
3.2.5 防止化雪鹽危害
(1)嚴格控制化雪鹽的合理用量,及時消除融化雪水,嚴禁將帶鹽的雪堆放到樹木根區,改善行道樹土壤的透氣性和水分供應,增施硝態氮、鉀、磷、錳和硼等肥料,以利于淋溶和減少對氯化鈉的吸收而減輕危害。
(2)改進現有路牙結構,并將路牙縫隙封嚴,阻止化雪鹽水進入植物根區。
4、結束語
總之,城市土壤大都性能較差且不同地點存在差異,在城市園林綠化實際工作中, 不可能在所有地方進行客土,所以,我們在進行城市園林綠化品種設計時, 要根據不同植物的生態適應性不同, 根據城市不同地段土壤的厚度、結構、質地、養分、PH的不同, 設計不同的品種栽植,以實現最合理的園林綠化。
參考文獻:
[1]《土壤》章家恩、徐琪 1997年第4期
[2] 城市土壤密實度對園林植物生長的影響及利用措施-中國園林李玉和 1995(3)
[3] 城市土壤形成特點肥力評價及利用與管理-中國園林李玉和 1997(3)
文章標題:論城市土壤與園林植物的關系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zf/chengshi/1580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政治法律論文范文
軍事論文 城市管理論文 思想政治論文 國際政治論文 行政管理論文 勞動與社會保障論文 國際法論文 公司法論文 婚姻家庭法論文 環境法論文 知識產權論文 民事訴訟論文 民商法論文 犯罪學論文 法律史論文 行政法論文 憲法論文 法理論文 刑法論文 刑事訴訟法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