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城市管理論文 發布日期:2013-02-02 09:42 熱度:
[摘要]在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中,質量控制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工作。本文根據武漢市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的實例,簡述了第二次土地調查的農村土地調查過程中,各項工作的質量控制方法與檢查流程。
[關鍵詞]農村土地調查,質量控制,檢查流程
1 引言
第二次土地調查作為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市土地利用狀況,掌握準確的土地基礎數據,并對調查成果實行信息化、網絡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調查、土地統計、土地登記等制度,實現土地資源信息的社會化服務,滿足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土地宏觀調控及國土資源管理的需要。而準確、翔實的土地基礎數據是制定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戰略決策的依據,是保障國民經濟持續、協調、全面發展的基礎。
農村土地調查是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調查數據質量又是影響農村土地調查成果的一個瓶頸環節,其調查的范圍廣,工作量大、數據種類多、結構復雜。因此,在農村土地調查過程中,對內業影像判讀、外業地類調查、土地權屬調查、基本農田調查、土地專項調查及內業數據整理與入庫過程實施全面質量控制,保證數據質量,對土地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尤為關鍵。下面就武漢市的第二次土地調查中農村土地調查的工作實際,談幾點看法。
2 農村土地調查工作流程
農村土地調查工作流程主要分為工作準備、內業判讀、外業核查及內業數據整理四步。在充分收集各種資料的基礎上,內業數據處理人員依據正射航攝影像圖,結合2006年土地利用現狀圖等資料,在計算機中將圖斑和線狀地物繪制在外業調查工作底圖上,并預判地類;經檢查合格后,交外業調查人員進行外業核實和補充調查及土地權屬調查;最后依據外業調查工作底圖,內業數據處理人員在計算機上重新解譯外業更改過的地類界、輸入補測地物邊界解析坐標數據,并進行拓撲查錯,形成全覆蓋和不重不漏的土地利用圖斑圖層。輸入各類要素屬性后,形成土地利用數據庫。工作流程圖如圖1所示。
3 農村土地調查各環節質量控制點
農村土地調查工作是一項工序多且復雜的系統工程,質量控制應貫穿于調查工作的全過程,針對農村土地調查的特點,我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嚴格的質量控制:
3.1 內業影像判讀的質量控制
內業影像判讀工作質量控制的重點在于所判讀的地類圖斑及線狀地物與所采用的航攝影像之間的一致性檢查,其主要內容包括:
1)應采用統一規定的圖例板,圖層設置應符合《武漢市第二次土地調查實施細則》(下簡稱“細則”)要求;
2)地類認定是否正確,圖斑、線狀地物、權屬界線等線劃精度應符合《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程》(以下簡稱“規程”)要求。對不能確定地類的圖斑是否以“?”做出標記。狹長地塊的處理是否正確(綜合進其它圖斑或按零星地物處理);
3)最小上圖圖斑面積標準的掌握是否正確(建設用地為400m2,耕地、園地、水域為600m2,林地、草地等為1500m2),零星地物上圖面積標準的掌握是否正確(小于最小上圖圖斑面積,大于100m2);
4)圖幅接邊是否完成,線接邊精度、地類接邊正確性是否符合“規程”和“細則”要求;
5)圖廓內外整飾是否規范、完整,注記字體與大小是否符合“規程”與“細則”的要求,有無錯漏,注記位置是否恰當。
3.2 外業地類調查的質量控制
在開展外業地類調查的質量工作時,首先應在內業對抽到的圖幅,參照已有的航攝影像圖,進行圖面一致性檢查,以加強外業檢查的針對性。對存在一致性疑問較多的區域作為重點檢查對象(將這些存在一致性疑問的圖斑或線狀地物記錄在外業檢查表上,在野外進行核查);然后攜帶原始調查圖件、《農村土地調查記錄手簿》、對應的標準分幅土地利用現狀圖、土地權屬有關資料、《農村土地調查檢查記錄表》、必要的測量工具等到實地,進行如下內容的檢查:
1)以實地現狀為準,對照檢查原始調查圖件(或標準分幅土地利用現狀圖)上標繪內容與實地是否一致,檢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圖斑的形狀、地類,線狀地物的走向、地類和寬度,零星地物的位置、地類及面積等。
2)按征地批文或有關的紅線圖、設計圖、竣工圖上圖的建設用地或其他用地是否已動工,如已經動工或完工,應實地核實實際用地范圍是否與批準的用地范圍一致,要求專檢員100%檢查。已有完整、合法用地手續,而沒有實質性建設的“批而未用”土地,應按建設用地調查;
3)新增地物的補測應繪制圖斑草圖,補測精度要符合“規程”的精度要求。采用距離交會法、截距法、直角坐標法、延長線截距法等方法時,應在草圖上標繪出從各明顯地物點到圖斑拐點的丈量距離。采用儀器補測法補測新增地物則要求保留有測量的坐標記錄;
4)地名(城鎮名、自然村名、水系名、道路交通名等)的調繪是否正確。
3.3 土地權屬調查的質量控制
1)與農村土地調查有關的權屬資料是否收集齊全,權屬協議書內容是否完整,說明、附圖、簽章是否符合要求。作業單位應對資料進行檢查,以分析確認:
2)權屬界線、界址點的轉繪與編號是否正確,是否做到協議書、圖面、實地三一致。權屬調查圖件中各類權屬要素的標繪、整飾是否符合“細則”要求。
3)對土地權屬界線有爭議的,是否按《土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進行了調處;如有爭議的界線,難以調處的,是否劃定工作界線,是否填寫《土地權屬界線爭議原由書》。
3.4 內業數據整理的質量控制
1)外業調查內容轉繪正確性檢查:權屬界線、外業調繪內容的轉繪是否準確、完整。
2)數據完整性檢查:必選圖層齊全,基礎地理、土地利用、土地權屬、基本農田等要素完整;矢量數據、屬性數據、柵格數據和元數據命名正確,格式內容符合要求;
3)面狀要素拓撲結構檢查:面狀要素拓撲關系正確,無懸掛弧段、重復弧段,無小于上圖面積的碎圖斑;
4)圖廓內外整飾是否規范、完整,注記字體與大小是否符合二調《規程》與《細則》的要求,有無錯漏,注記位置是否恰當;
5)屬性檢查:對于地類圖斑、線狀地物等要素,在進行數據整理時,均應按規定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要求,建立正確的屬性結構,并應填寫完整。各類要素(行政區、行政界線、線狀地物、零星地物、界址線、界址點等)屬性表內容的填寫是否正確、齊全。
6)接邊檢查:各層數據的每一接邊的線狀要素是否嚴格與理論圖廓吻合,與鄰圖接邊是否良好,被分割在兩幅圖上的線是否能坐標相連,面目標被分割在兩幅圖上的部分是否能坐標相連;檢查兩幅接邊圖廓邊上的點目標是否重復;對原圖不接邊的地方處理是否合理。檢查相鄰圖幅接邊要素的屬性是否一致。
7)圖歷簿的檢查:每幅標準分幅圖必須具備圖歷簿,圖歷簿中的必填項包括數學基礎、原始資料情況、預處理記載、數據采集情況、屬性數據處理、重大問題說明及處理意見,其它均為選填內容。
3.5 基本農田調查的質量控制
1)是否收集了武漢市1:1萬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1997~2010)或相應地區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基本農田劃定圖件、檔案、基本農田調整圖件和調整依據及其他涉及基本農田的資料;
2)是否建立了基本農田原始數據層;
3)確定基本農田數據層數據基礎的過程是否符合要求——首先將原始數據層與土地利用現狀圖進行疊加套合,對基本農田與土地利用現狀圖斑套合不好或不合理的地方,應分析查找原因,經檢查員檢查后,將結果報基本農田劃定部門進行審核檢查,并按照其要求對套合結果進行調整,調整后的結果需經劃定部門復核認可后,才可確定為基本農田數據層的正式數據;
4)根據最終套合結果,檢查標繪上圖的基本農田保護地塊編號是否符合“規程”與“細則”的要求;檢查保護地塊的各種屬性數據輸入是否正確。
3.6 專項統計調查的質量控制
1)對于未開展城鎮土地調查的建制鎮,應了解是否適宜采用抽樣調查法,已進行抽樣調查的,其抽樣比例是否符合要求(10%)。不適宜采用抽樣調查法的,則應按有關要求進行實地調查。
2)對于農村宅基地利用狀況的統計調查,是否按照“細則”要求對全區村莊進行了抽樣調查,抽樣率是否符合要求,對村莊圖斑中非宅基地利用面積的剔除是否合理。
4 農村土地調查質量檢查的技術手段
內業檢查主要采用人機交互式檢查及程序自動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外業檢查采用內業全面檢查與外業實地抽查踏勘方法進行檢查;數據精度檢查通過內業將與影像圖進行疊加套合,對比檢查,要求調查的各類圖斑邊線、線狀地物等與影像圖中相同目標位置偏離應在0.3mm以內;對于新增補測的地物,則可采用GPS技術進行外業復核檢查。各項檢查均應填寫檢查記錄表,便于成果的最后核查及調查工作的全過程管理。
5 農村土地調查質量控制的主要做法
5.1 加強技術的培訓與過程指導
眾所周知,一個好的產品質量不是檢查出來的,而是各生產人員做出來的。第二次土地調查是一項技術性、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調查人員和隊伍的業務素質狀況,直接影響著土地調查成果質量。建立健全技術質量保證體系,對參與土地調查的全體人員進行嚴格技術培訓和工作中的技術指導,強調了各環節的作業重點與難點,及時解決調查過程中出現的“疑難雜癥”,不斷提高調查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能夠有效地避免生產過程中出現技術路線錯誤等重大質量問題,保證了各項工作的順利推進。
5.2 強化工序檢查與監理檢查相結合的方法
在農村土地調查過程中,強化組織管理和質量檢查制度,要嚴把質量關,按照工序管理的原則,每一階段的成果經檢查合格后,才能進入下一階段工作,明確質量責任,將產品的質量責任細分到組、到人;同時,引入第三方單位進行質量監理,全過程對產品質量進行檢查把關,確保產品的優良率。
5.3 嚴格各環節的檢查流程
在農村土地調查工作開始之前,我們一是制定了嚴格的檢查程序,即每一工序均應執行“自檢、互檢及專檢”三級檢查,及“隊審及院審”二級審查,其中自檢和互檢工作由作業員自行檢查和交換檢查,審查工作由各負責作業部門的主任工程師及院總工辦的質檢人員負責完成。二是規定了各級檢查的比例系數,即內業工作三級檢查率為100%,外業工作三級檢查的按100%、50%和25%執行,隊審和院審均按15%進行抽查(具體流程見圖1所示)。按照這一檢查的流程,可確保調查成果的質量滿足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的需要。
6 結束語
調查數據質量的好壞,是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成功與否的關鍵,在調查過程中,應對相關的成果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與處理。我院針對武漢市第二次土地調查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相關的技術方案及質量控制方法,可很好地控制整個調查成果的質量,從而為武漢市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的順利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童小華,彭明華,劉大杰,黃靈平;地房產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建庫中的質量控制探討;測繪工程;2002年第1期
陳善云,李銘;地圖數字化數據質量控制方法;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2期
武漢市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武漢市第二次土地調查實施細則;2007年
湖北省第二次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湖北省第二次土地調查技術實施細則;2008年6月2日
文章標題:淺議第二次土地調查農村土地調查工作的質量控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zf/chengshi/1601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政治法律論文范文
軍事論文 城市管理論文 思想政治論文 國際政治論文 行政管理論文 勞動與社會保障論文 國際法論文 公司法論文 婚姻家庭法論文 環境法論文 知識產權論文 民事訴訟論文 民商法論文 犯罪學論文 法律史論文 行政法論文 憲法論文 法理論文 刑法論文 刑事訴訟法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