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城市管理論文 發布日期:2015-01-05 15:14 熱度:
摘 要:馬克思哲學的創立開啟了哲學史的新篇章,使哲學的職能、思維方式以及主題都發生了根本轉向。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馬克思哲學受到了來自不同方面的誤讀。因此,在不斷研究新問題的同時,需要回過頭去重新探討馬克思哲學的一些具有方向性和根本性的理論問題,并從中找出其依然是當今時代真理的依據所在。
關鍵詞:國家級教育期刊征稿,馬克思,馬克思哲學,重讀
一
許多時候,歷史會出現這樣一種神奇現象,某個思想家的某種著作抑或全部著作,往往需要經歷較長時間的歷史變遷以后,才顯示出它真正的內在價值,重新引起人們的思考。可以說,產生于某個特定時代的某些思想,并不是只屬于那個時代,相反,它具有跨時代的特性。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就屬于這種具有恒久魅力的思想體系,這一點,在今天的西方引起了共鳴,并引發了相關的重視和熱議。熟知不等于真知,如何準確、全面地理解馬克思哲學,將是一個重大的課題。
2011年4月,曾擔任劍橋等知名學府教授的英國著名思想家、當代最具國際聲譽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學者之一的特里・伊格爾頓出版了《馬克思為什么是對的》一書,該書列舉大量實證內容反駁了世人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認識,力圖還原馬克思、恩格斯兩位思想家的真實意圖,為馬克思主義辯護。同時,以解構主義而在西方享有盛名的德里達,在蘇東劇變、自由主義大肆歡呼馬克思主義已經連同其話語理論及其實踐一起“灰飛煙滅”之時,推出了《馬克思的幽靈》一書。在這部著作中,德里達大聲呼喚:“不能沒有馬克思,沒有馬克思,沒有對馬克思的記憶,沒有馬克思的遺產,也就沒有將來;無論如何得有馬克思,得有他的才華,至少得有他的某種精神。”“現在該維護馬克思的幽靈們了。”[1]這兩部著作,都對馬克思主義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從而使整個西方思想界為之震蕩。由此,我聯想到在世紀之交,在英國BBC、路透社等媒體在其所做的民意測試中,馬克思被評為“千年來最有影響的思想家之一”,并且位居榜首,這自然是應驗了中國的一句古老諺語:“公道自在人心”。
馬克思曾經宣稱共產主義的幽靈已經降臨歐洲,然而打著馬克思主義旗號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卻遭遇了慘敗,這與每每逢兇化吉的資本主義現實相比,使馬克思主義自己變成了幽靈。同時,死板的教條、政治壓迫、軍事恐怖和獨斷專行的國家權力,讓許多從未讀過馬克思著作原文的人,將馬克思主義與民主、自由以及市場對立起來。馬克思主義的豐富被遺忘,馬克思主義的力量被封印,這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西方的處境。
在中國,不少從小就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的人,對馬克思則表現得很漠然,談不上什么喜不喜歡和認不認可,而另外有一些人則表現得想當然,不是道聽途說就是搬弄是非。當那些資本主義國家的學者以極大的理論勇氣去面對馬克思時,在我們這個以馬克思為信仰的國家,卻有人在微博上故意把《馬克思為什么是對的》的英文名“Why Marx Was Right”翻譯成“馬克思為什么是右派”,此名立刻被小資們開開心心地轉發了幾百次,嚴肅深刻要以媚俗膚淺的面目出現才可能釣到讀者。當前,社會主義改革與現代化和市場化這三重重大的社會變遷濃縮在同一個時空中同時推進,構成了一幅激動人心的畫卷,所面臨的問題是極其復雜、艱難甚至是史無前例的。要確立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就必須重讀馬克思。對馬克思的解讀,無論是教條式的理解和運用,還是盡力從中找尋其中所謂的不合時宜之處都是毫無意義的,因為馬克思是生活在19世紀的思想家,他的思想產生于那個特定的時代。但馬克思的偉大之處正在于他超越了其所生活的時代,馬克思哲學的創立堪稱人類思想史上的美麗日出。因為,如果馬克思當初不是超越了他所生活的時代的話,那么他的哲學思想就不可能在20世紀后半葉還在理論上和政治上依然如此重要。重讀,不是無事找事,馬克思的“文本”已經沉淀為歷史和文化以及時代精神的一部分,今天重讀馬克思,就是不間斷地回復和反思當下的歷史與現實,從而也就是不斷地與歷史對話,與現實交流。
二
曾幾何時,有一種觀點認為當今哲學的研究越來越冷淡,而且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這種冷淡還會呈加速度的態勢。當然,與改革開放前“全民學哲學”的盛況相比,目前哲學在人們的生活中的確顯得較為冷清,許多人對哲學持一種不關心的態度。但是,如果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會發現,以前所謂的“哲學繁榮”其實是一種虛假的做作,因為其中不乏對哲學膚淺甚而庸俗的理解以及功利性的運用。而目前的“冷寂”,在我個人看來則是對哲學的一次深刻反思,是一種逐漸走向成熟的信號。通過對現代西方哲學、對中國傳統哲學的反思與批判,重新定位哲學的地位,完成中國哲學的當代學術回歸,使其能夠越來越走向成熟。眼下,“尋根意識”與“全球意識”并存,任何民族的發展都必須考慮世界性、時代性和民族性,并力圖使其融合起來。因此,哲學的發展同樣也不能脫離這個背景,能代表中國哲學未來發展方向的,當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此外,關于哲學與市場經濟的關系,也并非水火不容。應該說,沒有市場經濟就沒有近代法國的啟蒙哲學、德國的古典哲學,同時也沒有現代存在主義哲學、結構主義哲學以及后現代主義,自然也不會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市場經濟是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時代,是從人的依賴性向人的自由個性過渡的時代。當代中國的市場化是同社會主義改革和現代化交織在一起,并在同一時空中推進,可謂史無前例。這必然會帶來一系列重大而又深刻的哲學問題,必然會對人們思考哲學提供更廣闊的社會空間。哲學存在的基礎和功能使其不可能脫離現實,而必須直面現實,并且解答時代提出的課題。但哲學又必須以其自身獨有的方式去聯系現實,以概念運動去反映現實的運動。在這個過程中,哲學不可以把自己降低為現實的附庸或僅僅做現實的解釋者,而要在解答相關時代課題的過程中,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并保持其獨立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做到既要出世,又要入世。 同時,在現實與哲學的關系上,不能只看到現實對哲學的單向關系,忽視哲學對現實的影響和引導作用及其自身的創造力量。因為,馬克思哲學的目的是要改變世界,它透露出的是對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徹底批判精神和對東方社會歷史命運的深切關注之情。因此,重讀馬克思不能夠僅從文獻到文獻,從哲學到哲學史,更重要的是要從理論到現實,再從現實到理論。哲學確需思辨,但不能成為脫離現實的思辨王國。同時,哲學家也不應只做蜘蛛,對著自我編織的思辨之網孤芳自賞,與現實隔絕起來,而應該在理論與現實的結合中重新咀嚼馬克思哲學,并在這一過程中走向中國的歷史和現實。所以,我始終堅信,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往縱深方向的發展,中國哲學必將迎來新的更大的繁榮。
另外,“重讀”的視角,不僅僅只涉及馬克思哲學,而應把馬克思哲學置放到一個更加寬廣的社會歷史背景和理論時空中去研究。所以,“重讀”還應是一個不斷深化的求索過程,是從西方哲學史、馬克思哲學史,到現代西方哲學、當代社會發展理論,然后再循環往復的過程。首先,馬克思哲學不是學院派,它的基本理論是在分析馬克思社會主義理論的過程中產生的,而后其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原則又蘊含在其哲學中,二者是緊密相連的。其次,馬克思哲學是在批判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德國古典哲學等的過程當中出現的。馬克思經濟學不僅僅是一種關于資本的理論,而是對資本進行全方位批判的理論,它所要揭示出的是被物的自然屬性掩蓋著的人生而具有的社會屬性,以及被物與物之間關系隱藏著的人與人的關系。精神生產的具體途徑與物質生產不同,以基因為遺傳物質的生物,其延續是同種相生,但是我們都知道這種近親繁殖不利于物種的進化。因此,哲學研究必須突破從哲學到哲學的局限,要不斷吸收和消化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從而形成新的哲學形態,這樣才利于哲學的進一步發展。同時,對馬克思哲學的研究還必須把握馬克思的心路歷程,理清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有關演變過程,才能對馬克思哲學的真諦做到真正的理解,從而認識到它在什么地方以及在哪種程度上被誤讀了。所以,只有把馬克思哲學放置到整個西方哲學的發展過程中去研究,才能真正把握它對舊哲學做出的實質性變革,以便真正理解其劃時代的貢獻。
三
哲學研究是一個艱難曲折的思想登山之路,要達到新的巔峰,視野就絕不能狹窄。表面看來,“重讀馬克思”似乎只是一個簡單的解釋學問題。如果是這樣,我們只需揭示馬克思“文本”所給出的意義的可能性空間及其邊界就夠了。但是,從更根本的意義上說,“重讀馬克思”具有遠比解釋學含義廣泛且深刻得多的性質,因為它所涉及的真正問題在于對馬克思思想之哲學性的恰當確認。
在理論聯系現實的過程中,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及其不可超越性展露無遺。總體看來,馬克思哲學之所以不可能被超越,源于它把握了人類社會的根本也即實踐,而后從這個根本出發,向人類世界的方方面面發散出去,構建起了一個思維整體。同時,馬克思哲學關注和追蹤的許多根本問題及其提出的一些初步意向性觀點,與當代社會發展進程中的若干重大問題不謀而合。因此,只有將馬克思哲學與現代西方哲學、當代社會發展理論等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研究,才能科學地認識馬克思哲學。同時,也才能進一步把握馬克思哲學的偉大所在,真正理解其何以成為當代“不可超越的意義視界”的深層緣由。
總之,從人類思想史的發展上看,“重讀”是常有的現象。比如歌德對拉斐爾的重讀、黑格爾對柏拉圖的重讀等等,從某種視角上看,一部完整的思想史,就是后人不斷“重讀”前人,不斷獲得新生和升華的過程與歷史。大師們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這些后來學習者,就更應該如此了。可是當前,有人認為馬克思哲學是產生于150年以前的舊理論,無法指導今天的新社會,所以已經“過時”,這無疑是一種無端的傲慢與偏見。因為,評判一種學說或理論是否具有真理性、是否已經過時,我們不能簡單地根據其創立的時間長短而得出結論性見解。眾所皆知,“新”的觀點未必就是真的,“老”的結論未必就是假的,這是非常淺顯的道理。正是因為深刻地把握了人與世界的關系,以及人類社會發展所呈現出的普遍規律,所以,馬克思哲學超越了產生它的19世紀這個特定的歷史時代;同時,又因為它所關注和解答的根本問題與當今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相契合,從而使其又具有內在的當代意義。總而言之,只有不斷地走進歷史,重讀、重估馬克思,并站在科學的立場為馬克思做辯護,才能真正確信馬克思哲學依然是我們時代的真理和良心。
參考文獻:
[1]德里達.馬克思的幽靈[M].何一,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21.
文章標題:國家級教育期刊征稿范文重讀“馬克思”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zf/chengshi/2468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政治法律論文范文
軍事論文 城市管理論文 思想政治論文 國際政治論文 行政管理論文 勞動與社會保障論文 國際法論文 公司法論文 婚姻家庭法論文 環境法論文 知識產權論文 民事訴訟論文 民商法論文 犯罪學論文 法律史論文 行政法論文 憲法論文 法理論文 刑法論文 刑事訴訟法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