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城市管理論文 發布日期:2018-12-11 10:50 熱度:
【摘 要】革命據點村紅色文化是革命戰爭年代創造的中國特色先進文化,人民群眾積極配合中國共產黨開展反帝反封建運動,無私奉獻,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既傳述了革命先輩的光輝事跡,又體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紅色文化是一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應時代的召喚,武平縣亭頭村以紅色文化為基礎,深入挖掘革命據點村的文化價值,開發紅色旅游路線,傳承與發展紅色文化,為紅色文化價值轉換提供了有益的示范作用。
【關鍵詞】革命據點村,紅色文化,亭頭革命舊址群,傳承,發展
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靈魂,其核心地位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得到了肯定,報告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文化在發展人文社會、繁榮經濟社會、穩定和諧社會等方面有著積極作用,關乎國家安危、民族興衰、人民福祉。因此,我們要增強文化自信,堅守文化責任,彰顯文化力量。
推薦期刊:《傳承》是省級社科類綜合性刊物,本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1)習近平同志提出了“興文化”的使命任務: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動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精神,傳承紅色文化,激發民族文化創新思想和創造活力,建設獨具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興文化”為新時代文化事業提供了發展的養分,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
紅色文化與優秀傳統文化一樣,都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紅色文化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分布于全國各地,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湮沒,需要我們積極挖掘、整理、傳承、發展。
武平作為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縣,擁有多處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三進武平,1930年紅四軍主力進入武平時,毛澤東將前敵委員會設在梁山書院,毛澤東住在書院的左后廳,朱德和紅四軍軍部駐在考棚,陳毅和政治部設在三元福地,召集地方干部和各階層代表召開座談會,進行社會調查,指導開展系列革命活動,推動土地革命斗爭深入開展,把武平革命斗爭推向新的高潮。長期的革命斗爭讓武平人民經受了血與火的嚴峻考驗,留存的多處革命舊居舊址,都是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革命據點村是紅色文化的“根據地”,武平是紅色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具有一大批革命據點村,如紅軍入閩第一村民主高書村、中國空軍之父劉亞樓上將出生地湘店鄉湘洋村、大禾上湖村、象洞光彩村、永平塔里村、桃溪亭頭村、城廂載文村陳禾坑等。革命據點村的人民群眾為了革命戰爭的勝利,無私奉獻一切,包括生命,他們積極配合中國共產黨開展各項反帝反封建運動,直到全國解放,他們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革命精神,創造了一種新的文化——紅色文化。湘店鄉湘洋村見證著中國空軍之父劉亞樓的光榮事跡,文壇宿將林默涵更為武平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革命據點村的紅色文化是革命先輩們對新社會的探索經驗,是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呈現,蘊含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是前輩們留給我們的一筆精神財富,值得后輩子孫世代傳承。
亭頭村紅色文化的價值
了解革命據點村紅色文化傳承現狀,在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紅色文化產業新品牌,讓紅色文化在世界發聲,提升中國影響力,是發掘和利用革命據點村紅色文化獨特價值的意義。亭頭村革命舊址群作為紅色文化的重點保護對象,其開發及利用情況影響著紅色文化傳播。
1.亭頭村深厚的紅色文化歷史底蘊
亭頭村位于武平桃溪鎮南部,距縣城35公里,人口約20000余人,是省定革命據點村之一,有著悠久而光榮的革命歷史。據《武平縣志》記載,“亭頭”村可追溯至宋代,以前道路交通不便,亭頭村憑借穿村而過的水路,成為武北及周邊地區的經濟中心,人們將亭頭村及上游的木材等產品沿河流而下,漂到上杭等地區售賣,將上杭等地的絲綢、生活用品也通過河道運至亭頭村,當時亭頭村的經濟相當發達,這也是奠定亭頭村建國前曾一度是武北四鄉乃至全縣政治中心的一個重要原因。
革命時期,李長明等一批進步青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宣傳馬列主義,并于1928年在賴園寨成立“鐵血團”。1929年12月5日,李長明聯同小瀾的張滌心、湘店的劉亞樓、劉克謨,組織180多人,策劃指揮“小瀾暴動”,牽制了長汀國民黨勢力,有力地保障了古田會議的召開,隨后在亭頭建立武北地區革命根據地,成立武北區蘇維埃政府。
1932年5月至1933年秋,武平縣委、縣蘇維埃政府進駐亭頭,在亭頭成立縣委縣蘇辦公室、宣傳部、組織部等機構。亭頭村成為全縣紅色蘇區的政治中心,領導和指揮全縣的革命斗爭。此外,紅四軍第三縱隊、紅十二軍36師直屬部隊、福建省軍區武平獨立二團、紅十九軍司令部、紅軍獨立團、紅軍56師獨立第三團、中央模范師第七團等都曾進駐亭頭,亭頭也成為了紅軍的根據地。
2.亭頭村豐富的紅色文化旅游資源
亭頭現存有當年紅十二軍政治部、亭頭鄉蘇維埃政府駐地春園別墅,紅十二軍司令部、縣政治保衛隊、縣監獄所在地西平,中共武平縣委機關駐地寶善居,縣政治保衛局、縣工農檢察部所在地擇仁居,紅四軍第三縱隊、縣蘇維埃政府及縣裁判部駐地三茍居,紅軍獨立團、模范營、模范連、游擊隊駐地衡公祠,區裁判部、區監獄所在地三樂居,以及縣郵局所在地、紅十九軍駐地及縣蘇婦女部舊址等紅色舊址九處,是紅色旅游的圣地。
此外,亭頭村地處梁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邊沿,青山環抱,山勢連綿,擁有山林面積2.3萬畝,生態茶園230畝,綠水長流,亭頭河水如絲帶蜿蜓在亭頭谷地,村落依然保持著傳統的客家農耕方式,茶園、田野、流水、古樹、村落組合了綺麗的自然風光,是現代人休閑、賞景的優選之地。
亭頭村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遇到的問題
1.亭頭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和利用現狀
近年來,亭頭村為了傳播和發揚紅色是文化,對紅色文化資源加以開發和利用,也采取了不少舉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以“游亭頭革命遺址、觀茶鄉風情、學農耕文化、品客家美食、享長壽養生之道”為主要內容,以紅色旅游為特色,以生態茶鄉為依托,打造的集教育、觀光、休閑、體驗、養生為一體的鄉村旅游點,別具特色。紅色茶鄉亭頭鄉村旅游依托紅色革命文化、客家古民居生態茶園、原始森林等自然、人文資源,規劃開發“制茶工坊”“竹筏漂流”“河流垂釣”“快樂農耕”“森林探訪”“生態健身”“紅軍客棧”等旅游項目。目前亭頭村已完成神潭大橋、書香閣、“一河兩岸”河堤及道路硬化等工程,修繕革命舊址群,整理觀光茶山茶田,以及正在籌建的亭頭旅客服務中心、停車場、公廁、旅游標識等基礎設施,實施“一河兩岸”十里花堤工程、改造民居房屋立面,整治村莊環境,培育紅色茶鄉農家樂,都是亭頭村旅游規劃的重點工程,是吸引游客前往參觀旅游的重頭項目。
2.亭頭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存在的問題
亭頭村作為革命據點村的重點開發對象,是紅色文化傳承的重要“陣地”,在對其開發與利用過程中,也存在眾多問題。一是亭頭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旅游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亭頭村距離縣城較遠,從縣城到亭頭革命舊址群需花費時間較長,不利于紅色旅游項目的開發和傳播,且紅色舊址附近食宿基礎設施也還不完善,削弱了紅色舊址在游客心中存在感。二是當地群眾對亭頭革命舊址群保護觀念不強,保護措施不到位。當地群眾普遍缺乏對紅色文化舊址的保護觀念,從根本而言,是沒有意識到保護革命舊址群的重要意義,目前亭頭革命舊址群存在嚴重的保護失責現象,長年失修,致使房體傾斜殘破,遺址斑駁不堪,使得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價值大打折扣。三是當地居民的紅色思想輸入不足、宣傳不到位。革命舊址群所在地紅色文化氛圍明顯不足,當地居民(包括在那個時代出生還沒有故去的老人)甚至不清楚革命舊址群的詳細情況,紅色文化的傳承出現了中斷的危機。亭頭村村民受限于文化水平,無法理解紅色文化傳承的重要性,而當地政府對紅色文化的宣傳不到位,未能很好地引導村民形成紅色思想,也是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大問題。
挖掘、完善亭頭革命舊址群的幾點啟示及建議
1.增加及改善基礎設施
紅色文化資源能吸引游客到亭頭村感受革命精神,配套的基礎設施是能留住顧客的重點。按照保護為主,合理利用的方針重點保護和修繕亭頭革命舊址群,在盡量不改變周邊環境的基礎上,完善參觀游步道,設立指路標識,改造參觀停車場,興建生態公廁,以及配套相應服務,方便游客的旅程的同時,對亭頭紅色文化的宣傳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2.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影響力
對外,除了在報紙、電視新聞、旅游網站等常見方式進行宣傳外,還可以把當地的革命事跡拍成電影、紀錄片等,加深人們對當地的印象和對先輩革命精神的向往。定期召開由知名專家參加的學術課題研討會,同時邀請知名媒體跟蹤報道,提高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對內,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對當地居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讓其熟悉家鄉的紅色歷史,更要繼承和發揚家鄉的紅色文化傳統和精神。通過重要節日、紀念日,如“五·四”青年節、“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和“十·一”國慶節等重大節慶日,將教育主題與教育對象緊密結合起來,聯合團委、工會、教育等部門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活動,增強宣傳教育的輻射面和影響力。
3.開拓思路,選擇合適的開發利用主題
在挖掘革命舊址群的資源潛力時,應開拓思路,選擇合適的項目,不能讓先輩們的革命歷史掩埋在一座座仿古的房子里,讓紅色文化浮于表面,其挖掘與開發也只是虛有其表。武平是革命根據地,亭頭村是革命據點村,可以收集有關武平縣委、縣蘇維埃政府的實物、文字圖片及革命英雄事跡,成立武平縣委縣蘇維埃政府的主題博物館。并借助豐富的多媒體載體,向游客展示武平縣委、縣蘇維埃政府的發展歷程和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
4.加強政府各部門合作,完善紅色教育機制
亭頭革命舊址群的保護和開發存在諸侯割據、各自為政的現象,如文物部門分管舊址的保護,而黨史部門則對革命舊址進行研究,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功能受到嚴重影響。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需要革命舊址承擔起教育的作用,聯合黨校、黨史、檔案文化、教育、文聯、旅游游等部門,對革命舊址進行有機整合利用,充分挖掘革命舊址的“紅色文化”“革命精神”,整合各部門資源,發揮革命舊址的黨性教育陣地作用,形成紅色教育的長效機制。
5、倡導學習紅色文化作品的風氣
推薦紅色文化書籍,鼓勵大家深入了解紅色文化及革命精神,并撰寫心得體會,學習紅色文化作品,弘揚紅色精神,適時舉辦讀書心得交流會及征文活動等,讓紅色文化真正深入人心。
紅色文化是我國獨具特色的先進文化,通過科學有效地打造紅色文化品牌,提升我國影響力,統籌發展“紅色旅游”經濟,以文化傳播的形式向人們再現老區、蘇區人民和革命志士并肩奮斗的光輝歷程。組織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旅游等主題活動,寓教于樂,讓人們了解革命歷史,接受“紅色熏陶”,振奮精神,凝心聚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
[注釋]
(1)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召開。
(2)2016年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建黨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
文章標題:武平縣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實例研究——以亭頭村為例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zf/chengshi/3965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