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法理論文 發布日期:2015-12-09 14:38 熱度:
我國的法律制度相對來說是比較完善的,對著作和一些知識產權也有相應的法律政策,著作權法律制度也是對文學和藝術產品的一些產權保障政策。本文是一篇社會核心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新中國著作權法律制度的發展與反思。
摘 要 著作權法律制度是保護人類智力活動成果的法律。中國著作權法律制度相比西方,一直處于薄弱態勢。本文對新中國著作權法律制度發展進行了回顧,分析了當前中國著作權法的相關概念和特征,對進一步完善著作權法律制度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 著作權,法律制度,智力活動成果
作者簡介:胡長云,邵陽學院政法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法制史、法學理論。
一、著作權法意義及中國著作權法發展進程概述
著作權制度是一個國家知識產權的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定著作權法,確認作者對自己創作作品享有的權益,有利于調動作者創作作品的積極性,從而促進著述的繁榮,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創造民族文化。由于著作權法只保護現有始創性的成果,不承認抄襲、假冒作品的著作權客體地位,并對侵權行為依法進行制止、制裁,這樣才可以極大的提高侵犯著作權的工作效率,也可以提高相應作品的質量。
著作權保護有利于豐富本民族的文化。從世界各國情況看,文學、藝術、娛樂事業發達的國家保護水平都是很高的。高水平的保護有利于為民族文化的發展提供一個好的法律環境。實際上,一個國家民族要想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更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國家對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同時,如果政府對文化遺產有著更好的保護程度,一定意義上,就會更加鼓勵創作,這個國家就會產生越來越多高質量的文化產品。可見對著作權的保護與好、多作品的關系是呈良性循環的。
著作權法律淵源就是指著作權法表現為何種法律文件形式,即確定調整著作權法律關系時依據的法律規范。著作權法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同一國家的不同地區(尤其是多法域國家,如一國兩制下的臺灣地區與港澳地區)也是不同的。我國著作權法的法律依據為憲法、法律;國務院制定的法規、決定、命令;以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發布的決議和命令中涉及著作權法律條文等表現形式。
二、著作權法律制度關鍵概念解析
(一)作為著作權主體的公民
公民概念的內容是非常確定清晰的,即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自然人都是中國公民。創作自由是憲法賦予公民的政治權利。但是能否成為著作權主體,不僅與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有關,而且與創作行為本身有關。創作是一種民事活動,公民因創作活動一方面可獲得特定的權利,另一方面也要承擔相應的義務,例如承擔不抄襲別人作品的義務。不同知識體系、能力層次的人承擔任務的能力差異顯著。公民成為著作權的主體,是不受年齡、性別、健康狀況、職業、地位、經濟狀況限制的。只要進行科技、文學藝術創作活動,并將這種勞動成果用一定的形式固定下來,都可依法成為著作權的主體。如無相反證據,在著作權作品上署名的人,也應視為著作權的主體。
(二)法人與非法人單位成為著作權主體
眾所周知,法人是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同時,法人自身也必須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例如,武漢大學出版社就是法人。非法人單位則指非獨立性的機關團體或其所屬部門,主要指附屬于法人單位臨時成立的機構或者部門。無論是法人單位還是非法人單位都有可能成為著作權的主體。比如,代表法人或非法人團體意志并由法人或非法人團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非法人團體都可以視為作者。只要將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視作著作的作者時,他們就理所應當成為著作權的主體,具有主體資格。
(三)著作權客體
正如發明要獲得保護必須符合專利法規定的實質性要求一樣,作品要獲得著作權法保護,也必須符合某些實質性要求。我們將這種實質性要求簡稱為著作權性。著作權屬于作者,是著作權法的最基本原則。道理很簡單,著作權是基于作品創作而產生的,而創作作品的是作者,著作權當然應當首先屬于作者。沒有作者哪里會有創作,沒有創作哪里會有作品,沒有作品哪里會有著作權,如果不將保護作者的權益作為自己最主要的任務,著作權法就失去其存在的價值。評價的標準是作品的獨創性。獨創性只強調作品是作者的智力勞動的成果,并不關心作品的質量。而先進性強調作品的質量、水平。獨創性也不問及以前是否有類似的作品。即使有,如果作者能證明自己從未接觸過已有的作品,即使兩者在文字表達上相同或基本相同,也認定該作品有獨創性,例如兩位作者對某一事件的發展過程的描述、解釋,對同一被攝對象在相同的位置、時間拍攝的照片。獨創性只排斥那些抄襲、假冒之作。
三、著作權的取得
著作權手續(copyright formalities)即作者或其它人(如委托人、受雇單位)要取得作品的著作權所應履行的法定程序。著作權手續可分為原始取得手續和繼受取得手續。繼受取得著作權,一般要求到指定機關登記,并獲得書面授權:著作權轉讓時,轉讓人與受讓人應訂立書面合同。著作權原始獲得的手續又可分為兩種制度:登記制度與自動獲得著作權制度。這兩種制度又分別稱為“有手續主義”和“無手續主義”。
(一)著作權取得登記模式
這種制度要求在作品完成后,作者到版權管理機構辦理登記手續,交納樣本,手續費,或辦理其它手續,然后才授予著作權。這種制度的歷史非常久遠。著作權登記制度在歷史上起到過一些作用,例如較有效地防止擅自復制,但這種制度存在許多弊端,尤其是對外國作品的保護。這種制度,雖然在一些國家被沿用下來,但其功能已發生了變化。中國目前的著作權制度仍是一種特殊的登記制度;即一般作品,如文字作品、口頭作品、音樂、戲劇、舞蹈作品等不必履行登記手續。但對于“計算機軟件”卻規定了非強制性的登記制度。《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規定“向軟件登記管理機構辦理軟件著作權的登記,是根據本條例提出軟件權利糾紛行政處理或者訴訟的前提。”對于辦理過登記的軟件,如果軟件著作權轉讓,受讓方也要到軟件登記機構備案,否則不能對抗第三人的侵權活動。若中國人在中國境內開發的軟件向外國人許可使用或轉讓,應當報國務院有關部門批準并向軟件登記機構備案。 (二)登記項目
在實行登記制度的國家中,要求登記并獲得保護的呼聲很高。電影、音像制品的著作權登記,有些國家是在普通版權局進行,援引普通著作權法,如美國。有些是由單獨的機構進行,援引的是特別法典,例如法國文化部的電影中心下設有公共電影登記處。該機構成立于1944年2月22日,援引的是法國電影工業法典。對電影作品登記的目的是將有關電影生產、發行、利用的活動公諸于世,為訴訟提供證據,便于審查。對電影作品登記的范圍,各國規定不同,如美國定義較寬,意大利則規定只有在電影院內放映的作品才能登記。
(三)自動獲得著作權制度
亦稱無手續主義,作品完成后,作者無須履行任何手續,法律便自動授予作者某些法定的專有權利。登記制度始于16世紀英國對專有印刷權的登記,這種制度起到過一定的歷史作用,但到后來已遠遠不能適應需要了。在創作自由時代,作品數量增加迅速,由于客體的范圍也在擴大,對數以萬計的作品逐件登記十分困難。在著作權國際化時代,對于共同的公約成員國,如果奉行登記制度,必然導致外國人作品只有到被請求保護國依法登記才可能受到該國法律保護。
世界大多數國家奉行自動保護的原則。可以說,世界著作權保護的重要趨勢就是采用自動保護原則。《中國著作權法》規定,“中國公民、法人、非法人單位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依本法享有著作權。”(第2條)中國采用了自動保護制度,但根據有關條例,對計算機軟件則采用非強制性登記、備案的制度。
四、我國著作權法律制度發展建議
(一)依法確立著作權的所有者
著作權所有者是著作權事業形成的基礎,是著作權事業的創 造者。著作權制度的核心在于保護著作權所有者的專有權利。各類創作者在著作權事業中發揮重大作用。正是著作權所有者在著作權事業中的特殊作用,著作權事業才具有“人身權”保護的特點,例如,強調保護作者的人身權,經權利的保護以人的自然生命為依據等等。這也是著作權事業與其他社會事業不同的特征。
(二)進一步加強著作權法律規范
著作權是一種特殊的民事權利,不是“天賦”的權利,這一權利的內容、范圍必須由法律確定。沒有法律,也就不存在著作權制度,更談不上著作權事業。這也是著作權事業區別于其它社會事業的特征。著作權法是民法、商法、著作權單行法及有關規定、條例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各國著作權法有自己的特點,一般只有域內效力。由于著作權法總是受本國憲法、文化傳統、社會經濟制度的制約,因而各國著作權事業又有自己的特點,從而產生了不同的管理模式。
(三)加強著作權專業隊伍建設
著作權專業隊伍包括著作權行政干部隊伍、律師隊伍、專家隊伍。中國國家著作權局自建立以來已與WIPC等國際機構合作,單獨或共同主辦各種培訓班,共培訓5000余人次。美國國家版權局也有自己的培訓計劃。每年主辦一次為期4個月的版權學習班,這個班通常有20名雇員參加,每星期集中一次,課程幾乎包括版權法的所有方面。美國版權局也不時地為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C)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實習人員訪問美國舉辦培訓班。同時,可通過舉辦培訓班等形式培訓著作權人才,又可以組織國家級的著作權研究組織并發行理論刊物。
(四)及時處理侵權行為
停止侵害,即責令侵權人停止正在進行的侵權行為,這是最大限度地減少著作權人損失的一種保全措施。停止侵害的具體做法可以是停止出版、發行、封存處理、中止侵權作品的擴散等。消除影響是恢復名譽的一種形式,主要是通過在網絡報刊電視等公共傳媒平臺上公開發表聲明,同時也可以進行口頭上的說明或聲明。當然,具體用哪一種方式來消除影響,主要在于侵權的性質和范圍。其主要目的應達到消除人們誤解的程度;公開賠禮道歉是向被侵權人承認錯誤的一種方式,是安慰受害人精神創傷的一種方式。也是為了向世人證明作品的真正著作權人是誰,從而恢復著作權人的名譽。當然,賠禮道歉的行為應該為社會大眾所知道,也就是說,道歉的行為應該是一種公開行為。至于在何種程度上公開,要由侵權的程度來確定。如果侵權人私下找著作權人進行賠禮道歉則不具有公開性,不屬于民事責任形式。一般情況下,公開賠禮道歉與消除影響結合使用。賠償損失,就是對被侵權的主體進行經濟和精神上造成的損失進行補償。因民事責任不具有懲罰性,所以確定賠償范圍時,應以被害人的實際損失為限。至于賠償數額的計算,一般采取的方法并不統一,有的按侵權人行為的非法所得計算,有的按著作權人受到侵犯的實際損失計算等。
參考文獻:
[1]鄭成思著.知識產權論 (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3.
[2]郭壽康主編.知識產權法.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
[3]吳漢東主編.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2004.
[4]唐廣良、董炳和著.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知識產權出版社.2002.
社會核心期刊推薦《上海行政學院學報》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為培養高素質的中高級國家公務員服務。為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共行政學理論在內的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與發展服務。本刊堅持高學術標準,高學術品位,發表了多位專家學者的學術論文。
文章標題:社會核心論文范文新中國著作權法律制度的發展與反思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zf/fali/2904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