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國際政治論文 發布日期:2012-04-26 09:47 熱度:
摘要: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高,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戰略的引導下逐步開展跨國經營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本文通過對我國企業跨國經營現狀進行SWOT分析,闡述了我國企業跨國經營發展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跨國經營金融危機SWOT分析
2008年9月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機迅速蔓延全球。在此背景下,促進經濟增長,保持對外貿易平衡已成為當前中國經濟調控的重點。對于正處在國際化過程中的中國企業,實現跨國經營更顯艱難,但在面對困境的同時,也有機遇。
一、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現狀
根據《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數據,2007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凈額達265.1億美元,較上年增長25.3%。截止2007年底,我國近7000家企業已設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超過l萬家,分布全球173個國家或地區,對外直接投資累計達1179.1億美元。
從增長速度上看,經歷了從平穩到激增的過程。從1990年以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基本保持平穩狀態。在2004年以后,出現了比較迅速的增長,增長幅度保持在兩位數。年流量超過l億美元的國家快速增加,投資范圍擴展至全球各地。
從經營行業來看,經歷了由單一到全面的過程。2007年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突破1100億美元,分布各行各業,包括商務服務業、金融業、采礦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等。
從投資區域來看,經歷了從亞洲到美洲的過程。截至2007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中,亞洲占67.2%、拉美占20.9%,是最主要的投資區域。中國香港、開曼群島和英屬維爾金群島位居投資存量前三位。
二、中國企業跨國經營SWOT分析
1.優勢
1.1充分的勞動力優勢。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勞動力資源豐富,且勞動力價格低廉。以2008年為例,年末全國就業人員達7748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90萬人。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加快發展,大量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變,勞動力在第一、二、三產業間的分布開始變化,勞動力資源充裕。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及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中國的勞動力素質和知識結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優化。
1.2不斷進步的技術優勢。中國企業的技術優勢總體上還不屬于領先世界的絕對優勢,相比于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我國企業的生產、研發等技術還出于發展甚至起步階段。然而,相比于亞非拉美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企業三年來通過改革和引資發展起來的技術水平具有很強的比較優勢。在制造業中的家電、輕紡、食品化工、傳統機械等方面,都具有跨國經營的優勢。
1.3獨特的民族文化優勢。中華文明歷史悠久,很多具有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的產業越來越受到外國市場的青睞。例如,中式菜肴、中式園林、中醫藥等,近年來都成為跨國經營中的新亮點。特色產業尤其適合中小企業的對外發展,發展前景較好。
2.劣勢
2.1跨國投資規模較小。以世界500強企業為例,國際跨國企業往往具有規模巨大、實力雄厚的特點。而中國目前的跨國企業規模仍舊較小。目前,中國的“走出去”戰略尚處于發展階段,雖然2007年底,中國對以中國香港、歐盟、美國等主要經濟體投資的流量同比增長了108.4%,但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對外投資總量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依舊偏小。
2.2跨國經營的產業結構不夠合理。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技術要求不高,大多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多集中于機械、輕工、紡織服裝等行業。尤其在對外投資的產業結構方面,這一問題尤為明顯,資源開發和初級加工制造的比例較高,而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產業以及高端服務業投資較少。這一點可以從2007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行業分布數據看出,批發零售業、交通運輸業、初級制造業及采礦業占相當比例。
2.3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不足。研發和營銷是跨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中國企業在研發及營銷環節的投入較少,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由于長期以來中國企業缺乏核心技術和知名品牌,這使得中國企業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難以發揮其產品優勢,國際競爭能力明顯不足。
2.4國際化程度不高。國際化程度的判斷,依據企業國際化階段理論將國際化分為國內經營、產品出口、海外生產和全球經營四個階段。中國目前,達到全球經營階段的企業屈指可數,絕大多數企業還處在產品出口階段。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跨國經營的企業幾乎沒有,與發達國家的跨國企業存在較大差距。
3.機遇
3.1外匯儲備機遇。企業跨國經營,必然涉及外匯資金問題。近年來,中國對外貿易連年實現順差,外匯儲備伴隨著對外貿易額的增長而屢創新高。2008年末國家外匯儲備達19460億美元,全年進出口總額達25616億美元。今后國家將外匯儲備用于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這將對中國企業實現跨國經營創造良好的外匯資金機遇。
3.2人民幣匯率機遇。人民幣升值,對于產品出口將是一種困難,但對于企業對外投資則是一種機遇。截至2009年4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6.83人民幣/美元,已持續升值多年。隨著本幣的升值,從另一個角度帶來本幣購買力的提升,從而降低了在進口國投資生產的成本,促使企業更多地選擇在國外進行生產。
3.3企業可持續發展機遇。中國企業需要實現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對外投資是其發展階段中必然的要求。依照鄧寧的理論,一國對外投資規模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相關。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對外直接投資規模將與引進外國直接投資規模相當。這也將帶來中國企業跨國經營不斷發展的新機遇。
3.4政策環境改善機遇。我國近年來出臺了大量鼓勵、扶持企業跨國經營的政策法規,對企業出口和對外發展進行了規范,使企業的跨國經營行為更加有保障。另一方面,金融機構也開始為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中小企業提供開拓國際市場的金融支持,改善了企業的融資環境。
4.威脅
4.1競爭環境更加激烈.對于WTO背景下的中國企業,國內市場將擴大開放、不再封閉,國際市場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壁壘森嚴。今天的中國市場,外資企業正大量涌入,國內資源和市場的爭奪越發激烈。而國外市場,中國企業更多的是在嘗試進入,競爭力較弱。中國企業,面對著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競爭。
4.2全球金融危機蔓延。從2008年9月蔓延開來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產生J,深刻的影響。2008年至2009年,中國對外貿易受到了較大沖擊,外向型企業面臨艱難的經營環境。這對于剛剛起步的中國企業實現跨國經營是一種嚴峻的挑戰。出口企業面臨著處于蕭條狀態的海外市場,進行對外投資的積極性不高。
從以上四個方面的分析來看,一方面,來自外部的全球金融危機、激烈競爭等因素和來自內部的研發不足等因素,構成了阻礙中國企業對外發展的主要障礙。另一方面,中國對外投資的發展、外匯儲備的使用以及政策環境改善等因素又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的發展。中國企業同時面對著機遇與挑戰,總體上機遇與優勢大于威脅與劣勢,未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趨勢是不可改變的。
參考文獻:
[1]王鐵棟.構建全球充爭優勢一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的思考[J].國際貿易問題,2004(11).
[2]丁剛.中國企業跨國投資和經營的現狀、問題及策略[J].宏觀經濟研究,2007(4).
[3]周松濤.我國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的SWOT分析[J].跨國經營,2009(3).
文章標題: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現狀分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zf/guoji/1183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政治法律論文范文
軍事論文 城市管理論文 思想政治論文 國際政治論文 行政管理論文 勞動與社會保障論文 國際法論文 公司法論文 婚姻家庭法論文 環境法論文 知識產權論文 民事訴訟論文 民商法論文 犯罪學論文 法律史論文 行政法論文 憲法論文 法理論文 刑法論文 刑事訴訟法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