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國際政治論文 發布日期:2013-09-12 09:00 熱度:
國際政治論文發表期刊推薦《今日中國論壇》雜志,是中央一級刊物時政類期刊,以集中民情民意、為國獻計獻策為雜志社的辦刊宗旨。以時事政治為主線,關注民生,通過新聞調查、輿論監 督、對話、交流等方式,探討、研究、關注社會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課題進行深入、系統地報 道,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推手!
摘要:犯罪論體系作為刑法中的一個理論體系,是刑法學理論的基石,是衡量一個具體危害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的法律標準。在我國,犯罪構成四要件說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司法界都出于通說地位,然而,在刑法學變得越來越精妙的今天,特別是隨著2012年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把保障人權作為刑事訴訟的目的之一的情形下,犯罪構成四要件理論體系開始陷入困境:在理論上存在很多難以自圓其說的缺陷,在司法實務上又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錯案,無法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權益。針對我國現在所面臨的窘境,本文借鑒德日刑法理論,并兼顧我國傳統的四要件說,對我國傳統的犯罪構成理論進行了修正,勾勒出了完善后的犯罪論體系。
關鍵:犯罪論,犯罪論體系,犯罪構成要件
犯罪論體系,是整個刑法理論的核心,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犯罪論體系這個基石運轉不靈,那么這棟刑法學大廈不會牢固。犯罪論體系是將成立犯罪的各種構成要素加以組織化、序列化的排列組合,并對犯罪是否成立進行合理化、功能化的判斷認知系統。在我國,由于犯罪構成四要件說占據主流地位,所以在我國犯罪論體系又通稱犯罪構成要件體系。犯罪構成要件體系是由主客觀要件的有機統一,這些要件是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構建而成的理論體系。
一、各國犯罪論體系的差異
由于各國刑法的文化傳統和法律規定上的差異,因此決定了犯罪論體系上的不同。簡單歸納起來,大體可以分為以下三種犯罪論體系:以德日為代表的大陸法系遞進式犯罪論體系、前蘇聯及我國的犯罪構成要件理論體系、英美為代表的英美法系雙層次犯罪論體系。這三種犯罪論體系各具特色,各具優缺點。
。ㄒ唬┑氯諡榇淼拇箨懛ㄏ颠f進式犯罪論體系
大陸法系遞進式犯罪論體系屬于三元論體系,該體系由行為的該當性、違法性、有責性構成,這三個構成要件之間具有遞進式的邏輯結構,因此我們稱之為遞進式犯罪論體系。
構成要件的該當性是指行為具有刑法分則所規定的某個具體特征。該當性是遞進式犯罪論體系的基礎,一般構成要件的該當性具有違法性推定功能,符合該當性的行為,只要不存在允許性規定,就是法律法規要懲罰的行為。
違法性,是指行為對刑法所保護的合法權益或某種利益的實質侵害性。行為具有構成要件的該當性還不必然是犯罪,如果構成犯罪還必須考察行為是否具有違法性。如果行為符合該當性的構成要件,一般可以推定為違法。但是如果行為具有刑法上所規定的或法律所認可的違法阻卻事由,那么該行為就不是犯罪行為。這種違法性阻卻事由一般包括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法定違法阻卻事由以及義務沖突、自救行為、執行職務等超法規的違法性阻卻事由。正如李斯特所說:貝林不無道理的反對將犯罪構成該當性等同于違法性,所有刑法上重要的違法性永遠只是符合犯罪構成的違法性。
有責性是指能夠對實施犯罪行為的行為人進行譴責。一危害行為構成犯罪,除了具有該當性和違法性之外,行為人亦必須負有責任。有責性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責任能力,即行為人能夠成為被譴責人的主體資格。(2)故意責任,作為罪過形式之一的故意,是指行為人在實施該行為時明知或者可能知道行為的影響的心理狀態。(3)過失責任,是除了故意責任之外的另一種罪過形式,,是指違反主觀注意義務而具有的譴責可能性。(4)期待可能性,是指根據具體情況,有可能期待行為人做出除違法行為之外的合法行為。
由此可見,大陸法系遞進式犯罪論體系的三個要件層層相接、環環相扣的立體式、動態式的犯罪論體系,它可以更加縝密、嚴謹的解釋刑法學的本質,減少錯案的幾率,更好的懲罰犯罪、保障人權。
。ǘ┣疤K聯及我國的犯罪構成要件理論體系
以前蘇聯和我國為代表的犯罪構成要件理論體系,是由犯罪的客體、客觀方面、主體、主觀方面四個要件構成的,是主客觀要件的有機統一。犯罪構成的四要件的排布并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符合人們認識規律、有機統一的整體。四要件之間是一種共存關系,相互依賴,一存俱存,一損俱損,四要件缺一不可,完整的四個構成要件是追究刑事責任的唯一根據。正是由于這種構成要件之間具有靜態式、封閉式、平面式的邏輯結構,因此我們也稱之為耦合式犯罪構成理論體系。
犯罪構成要件理論體系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應運而生,并在一定時期內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于打擊和懲治反動派勢力、鞏固和保護成立不久的社會主義政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隨著時代環境的變遷,特別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這一曾經發揮重要作用的理論體系已經逐漸露出疲軟之態,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ㄈ┯⒚婪ㄏ档碾p層次犯罪論體系
英美刑法的犯罪構成包括實體意義上的犯罪構成要件和訴訟意義上的犯罪構成要件。犯罪行為和犯罪意圖是實體意義上的犯罪要件,這是犯罪的本體要件。本體要件之外的責任要件就是訴訟意義上的犯罪要件,通過合法抗辯事由體現出來。要成立犯罪,除了應當具有犯罪本體要件外,還要排除合法辯護的可能,即具有責任充足條件。在犯罪論體系中,犯罪本體要件是基礎,責任充足要件是關鍵。正是由于這個犯罪論體系是由雙層次的邏輯結構構成,所以我們稱之為雙層次犯罪論體系。
二、剖析我國犯罪論體系之弊端
毋庸置疑,我國從前蘇聯移植過來的四要件犯罪構成理論,具有其歷史合理性。然而,犯罪構成要件理論體系是否具有現實合理性,是否能夠與時俱進,還值得商榷。
。ㄒ唬┪覈缸飿嫵梢碚擉w系之理論缺陷
我國現有的犯罪論體系,雖說是一個整體,但其內部各要件之間缺乏層次,聯系并不明確,看似是一種任意組裝起來的并列關系,各構成要件之間的歷史過程和邏輯過程并不統一,在理論上是很模糊的,存在著很多難以自圓其說的缺陷:
第一,難以兼顧形式評價和實質評價。在傳統的四要件犯罪論體系中,客體、主體、客觀方面、主觀方面各要素之間緊密相連,彼此印證,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證明體系。如果危害行為符合構成要件,那么理論上就可以得出結論即具備四個構成要件的行為可以受到否定性的實質評價。換句話說,依據犯罪構成來判斷哪些行為是具有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和應受懲罰性的犯罪行為。因此,僅就理論而言,形式評價和實質評價同時完成,難以兼顧,沒有先后之分。
第二,過于重視控訴職能而輕視辯護職能。根據我國刑法理論,如果四大構成要件一旦“組裝”成功,就可以得出某人有罪的結論。很明顯,我國的四構成要件理論體系著重于為司法界如何定罪提供強有力的檢索工具,而非為辯護人提供無罪或罪輕所辯護的工具。因此,我國犯罪構成理論體系在保障人權方面存在理論性不足,使得刑事案件控訴容易而辯護難。
第三,主觀判斷優于客觀判斷。在我國犯罪構成要件理論中,主觀判斷與客觀評價一般同時進行?陀^判斷包括危害行為、危害結果和犯罪的時間、地點和方法等。主觀判斷包括罪過:故意和過失。從表面上看,主觀判斷與客觀評價界限分明,但是,在平面式、封閉式、耦合式的犯罪構成結構中,四要件并列存在,缺乏評價的層次性,無法看出哪個需要優先評價,因此無法防止人們先入為主的評價,進而難以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這種犯罪構成要件理論體系易造成主觀方面的判斷優先,與刑法客觀主義的立場相悖,不足為取。
第四,過于強調靜止性而否定過程性。犯罪論體系本應該是一種動態的、立體的理論體系,本著“原則——例外”的結構模式進行構建,這種模式是一種能動的司法過程,本質在于尋求實質合理性與個別的合理化,從而避免形式合理的僵化。而我國的犯罪構成要件理論具有非常明顯的靜態特征,其封閉性的體系模式決定了在犯罪的評價過程中必然沒有層次性,從而呈現出一種靜止的、平面式的特征。
。ǘ┪覈缸飿嫵梢碚擉w系的實務弊端
首先,在我國犯罪四要件構成的理論體系中,對犯罪構成要件的判斷是簡單判斷、形式的判斷,基本上沒有從實質的違法性上判斷問題,對實質的法益侵害的考量更無從談起,缺乏了對法益保護的重視。
其次,當我國的犯罪構成要件理論遇到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問題時,明顯捉襟見肘。既然我們傳統理論認為一切符合犯罪構成的行為都是犯罪,那么為何“符合犯罪構成要件”的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行為卻不構成犯罪呢?傳統犯罪構成理論無法對行為的違法性與有責性進行遞進式評價,而只能進行一次性的評價,這也意味著這些阻卻違法事由的正當行為不可能在具有違法性的同時不具有有責性。
再次,不能正確處理共犯問題。在司法實務中,存在著大量僅僅是因為行為人的犯罪故意或犯罪的主體不同而否認是共犯的案例。傳統的犯罪構成要件理論體系在分析共犯成立的條件時,表面上是分析共同故意、共同行為,卻實質上采用了處理單獨犯罪故意簡單相加的套路,對很多復雜問題“繞開走”,從而導致在處理很多問題上淺嘗輒止。
三、重構我國犯罪論體系之我見
在刑法學領域內,并沒有固定不變的、唯一正確的理論體系,所有理論均處于不斷發展不斷完善中。陳興良教授曾說:“犯罪構成體系之間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對立關系,我國目前的刑法理論中,尤其犯罪構成理論處于重新審視和清理階段,犯罪構成體系應當多元化。”在我國,除了以高銘暄教授和馬克昌教授為代表持傳統主流派——犯罪四構成要件說之外,還有一些學說也越來越被不少學者、教授所接受。比如陳興良教授的“罪體——罪責——罪量”三階層體系,張明楷教授的“兩階層論”等不同觀點。
鑒于我國傳統的犯罪構成要件理論體系在理論界長期占據通說地位及我國的現實國情,我個人覺得應該對現有的犯罪論體系加以改造,而不是完全否認現有的“四要件說”而去照搬大陸法系的遞進式犯罪論體系。形成一種包含“犯罪客觀要件、犯罪主觀要件、犯罪排除要件”的三階層的犯罪論體系,從而使我國的犯罪論體系變成一種遞進式、動態式、立體式的理論體系,而不再是簡單的封閉式、平面式、靜止性的理論體系。
。ㄒ唬“犯罪客觀要件、犯罪主觀要件、犯罪排除要件”的內涵
犯罪客觀要件包括行為人的危害行為、危害結果、因果關系、行為的時間、地點、方式等反映犯罪客觀方面的構成要件要素,是對該行為進行的事實評價,為犯罪成立提供客觀基礎,是犯罪論體系中的第一個層次。行為人所實施的行為如果具備了犯罪客觀要件,原則上就可以推定行為人有責任。
犯罪主觀要件包括犯罪的故意、過失、認識錯誤、無罪過事件和犯罪的目的、動機等構成要件要素,是對該行為進行的主觀評價,為追究刑事責任提供主觀根據,是犯罪論體系中的第二個層次。行為人在具備了第一個層次之后如果也具備了犯罪的主觀要件,原則上推定為有罪,但發生法律阻卻事由的情況除外,這就是犯罪論體系中的犯罪排除要件。
犯罪排除要件也就是所謂的違法阻卻事由,是對該行為在前兩次評價的基礎上進行的法律評價,是犯罪論體系中的第三個層次,排除了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違法阻卻事由。
新的犯罪論體系中的“犯罪客觀要件、犯罪主觀要件、犯罪排除要件”形成一個過濾機制,在這種遞進式的犯罪論體系中,要求認定犯罪時先客觀評價、再主觀評價,先事實評價、再法律評價的機制,避免了傳統四要件理論體系下易造成的“主觀入罪”的錯案。按照“犯罪客觀要件、犯罪主觀要件、犯罪排除要件”三階層遞進式體系,首先,應該判斷行為是否存在《刑法》分則具體罪狀所規定的行為和后果;其次,再分析行為人是否具備刑事責任能力、主觀上是否具備罪過;最后,再分析是否存在違法阻卻事由而排除犯罪。犯罪客觀要件、犯罪主觀要件、犯罪排除要件三個要件環環相扣、層層遞進。
(二)形成“犯罪客觀要件、犯罪主觀要件、犯罪排除要件”理論體系之必要性
第一,充分考慮到了司法裁判的認知思維過程,避免司法實務上出現冤假錯案。在新的犯罪論體系中,“犯罪客觀要件、犯罪主觀要件、犯罪排除要件”的理論體系體現了一種階層式的思維,這和大陸法系遞進式犯罪論體系相吻合,對行為先做出形式性判斷再作實質性判斷,先對客觀要素進行判斷再對主觀要素進行判斷,進而確保司法判斷的正確,避免司法實務上出現冤假錯案。
第二,符合我國刑法客觀主義的刑法原則。與平面式的犯罪構成要件體系相比,遞進式的“犯罪客觀要件、犯罪主觀要件、犯罪排除要件”理論體系首先通過客觀要件展示行為客觀上符合犯罪構成,然后再從犯罪的主觀要件說明行為的有責性,最后再考慮行為是否存在排除阻卻違法事由的特殊情況。這種從客觀判斷到主觀判斷,事實判斷到法律判斷的分析模式,必然符合刑法客觀主義的刑法原則。
第三,采用“犯罪客觀要件、犯罪主觀要件、犯罪排除要件”的理論體系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傳統的構成要件理論體系的一個重要的優點就是簡單明了,人們比較容易接受,而對于大陸法系遞進式的犯罪論體系比較難以接受。“犯罪客觀要件、犯罪主觀要件、犯罪排除要件”的理論體系仍然使用了“四要件”中的用語,而且,客觀要件可以推導出行為的該當性,主觀要件可以推導出有責性,既沿用了“四要件”中的傳統用法,又吸收了遞進式理論體系的精神實質,應當逐漸成為我國當前刑法學理論中的犯罪論體系。
文章標題:國際政治論文發表之我國犯罪論體系之自我完善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zf/guoji/1866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政治法律論文范文
軍事論文 城市管理論文 思想政治論文 國際政治論文 行政管理論文 勞動與社會保障論文 國際法論文 公司法論文 婚姻家庭法論文 環境法論文 知識產權論文 民事訴訟論文 民商法論文 犯罪學論文 法律史論文 行政法論文 憲法論文 法理論文 刑法論文 刑事訴訟法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