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國際政治論文 發布日期:2016-06-27 14:01 熱度:
新中國建立60余年來,隨著國際形勢和自身內外政策的演變,中國的國際軍事安全危機行為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近20年來,在中國的國家安全決策機制中,危機管理機制不斷加強,危機管理的方針、原則日益豐富與發展,中國進行危機管理的能力明顯加強。
《軍事運籌與系統工程》是總參謀部、總政治部首批建設的軍事學重點學術期刊之一,是軍事學核心期刊。由軍事科學院軍事運籌分析研究所主辦,軍事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協辦,是軍事科學院系列刊物之一,也是軍事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會刊。
本文根據危機管理的基本理論,圍繞中國經歷的主要國際軍事安全危機事件,對中國在不同時期的危機行為(特別是危機管理)進行比較、分析與歸納,勾畫其概貌,總結其變化及變化的原因,并對其未來發展做出展望。
一 定義與研究對象
對中國國際安全危機行為進行探討與總結,首先要對相關定義及研究對象做出清晰、準確的界定。
(一)關于國際軍事安全危機
根據通常的定義,國際軍事安全危機是指國家之間的關系處于一種可能爆發軍事沖突甚至戰爭的危險狀態。它主要由三個因素構成:一是危機相關方的核心利益或重大利益受到威脅;二是存在時間限制或緊迫感;三是有發生軍事沖突的嚴重危險。①
國際軍事安全危機與國際安全危機并非等同概念,它只是后者的一部分。國際安全危機有更大的內涵,既包括傳統國際安全危機也包括非傳統國際安全危機。國際軍事安全危機的概念與傳統國際安全危機的概念基本重合,主要涉及領土、主權權益爭議及地緣政治沖突;此外,在新形勢下,它還涉及某些非傳統安全危機,如國際恐怖主義危機、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危機等;但它與更多的非傳統國際安全危機,如金融危機、能源短缺危機以及可能由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國際傳染病等引發的國際危機有較大的區別,后者通常不存在直接引發軍事沖突的可能。
國際軍事安全危機有潛在與現實之分。有關國家(或多國)在軍事安全上存在利益沖突,當對立程度或外部條件尚未達到某個臨界點時,危機處在潛伏階段,這時的危機稱為潛在危機。當對立程度加劇或由于外部條件的變化導致利益沖突迅速激化時,發生軍事沖突的可能性急劇上升,潛在危機就轉化為現實危機。當然,也有一些危機會以時明時暗的形態長期持續,以至很難區分它們是潛在危機還是現實危機。在這些危機中,時間緊迫感相對下降,但其內含的利益沖突和引發軍事沖突的風險始終存在。
由于危機的性質與程度有所不同,某些國際軍事安全危機被稱做準危機。這些危機也有較大的軍事安全利益沖突和時間壓力,也可能給相關國家的政治和外交關系帶來嚴重損害,但通常不致引發軍事沖突與戰爭。②這類危機多是一些突發或意外事件,其造成的直接后果有限。但即使在這類危機中,擦槍走火的可能性仍然嚴重存在;此外,由于時間極其緊迫,一旦對危機性質做出誤判,軍事沖突的風險將會急劇上升。
(二)關于軍事對抗與危機管理
面對國際軍事安全危機,危機行為者通常有兩種做法:一種做法是不惜一戰,決心以軍事手段解決利益沖突,以達到維護自身利益的目的。本文將此定義為軍事對抗。軍事對抗可能是主動做出的決定,也可能是被迫采取的行動或者是危機管理失敗的結果。另一種做法則是一方面力求維護自身利益,一方面又盡力控制危機升級的風險,防止爆發軍事沖突,使危機逐步得到緩解。這就是危機管理。在危機管理的過程中,危機雙方通常采取各種危機談判策略,既博弈又合作,既斗爭又妥協。在大多數情況下,成功的軍事危機管理并非是尋求解決利益沖突,而是避免出現最差的場景。③
除了上述兩種明顯不同的危機行為外,有時還會出現第三種情況,即以危機管理為主,以軍事對抗為輔,后者服務于前者。在此情況下,軍事對抗的程度較為有限。
(三)研究對象
根據上述定義,本文研究內容涉及新中國經歷的主要國際軍事安全危機,包括現實危機、潛在危機和準危機。它們或直接發生在中外之間,或雖然發生在他國之間卻由于對中國的國家安全利益有重大影響而導致中國的介入。其中,臺海危機具有較大的特殊性。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但由于美國長期實行對臺干涉政策,致使這一問題具有了一定的"國際性",兩岸之間的軍事沖突與危機曾多次引發中美之間的軍事安全危機。
在中國經歷的諸多國際軍事安全危機中,有些直接引發了中外軍事對抗;有些雖然也引發了軍事沖突甚至戰爭,但在其發展過程中危機管理與軍事對抗兼而有之;還有一些則因實行危機管理得到了控制或緩解。本文涉及中國的兩種主要國際軍事安全危機行為——軍事對抗與危機管理,但研究的重點是危機管理。涉及前者是為了更好地研究與說明后者,展現中國國際軍事安全危機行為的深刻變化。
與軍事安全危機有較大區別的諸多非傳統安全危機不在本文研究范圍之內,但在國際上特別是在中國周邊發生的核擴散危機則是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此外,應指出的是,進入21世紀后,國際恐怖主義帶來的危機與挑戰已經引起了中國越來越多的重視。到目前為止,中國尚較少介入這方面的國際危機管理,但從長遠看,逐步介入將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二 危機應對概述
本節分兩個時期,簡析60余年來中國經歷的主要危機事件。
(一)冷戰時期
1949年新中國建立時,冷戰已經發生,此后又持續了40余年。在此期間,面對頻發的國際軍事安全危機,中國曾多次介入或卷入軍事沖突與戰爭。
印度支那戰爭是新中國介入的第一場戰爭。二戰結束不久,胡志明領導的印度支那共產黨即發動了反對法國殖民主義的斗爭,并于1950年初向中國提出派兵參戰的請求。當時,從支援民族解放運動和消除中國周邊面臨的西方殖民勢力威脅出發,中國領導人毫不猶豫地做出了援越抗法的決定。但經過慎重考慮,決定不直接派兵參戰,而是以派軍事顧問團和提供武器及物資援助的方式介入。1953年,在印度支那戰爭進入勢均力敵狀態后,法國試圖尋求妥協,美國卻希望法國繼續打下去,并積極策劃出兵援法。在此形勢下,中國參加日內瓦會議,努力做沖突各方特別是越方的工作,對1954年7月《日內瓦停戰協議》的簽訂④做出了重要貢獻。
朝鮮戰爭是中國直接卷入的一場重大局部戰爭。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很快,美國的軍事干涉使朝鮮內戰轉變成國際戰爭,并對中國的國家安全形成嚴重威脅。中國領導人決定做兩手準備:一方面命令部隊迅速向中朝邊境集結,另一方面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希望緩和緊張局勢,避免戰爭擴大和被直接卷入戰爭。⑤當時中美兩國沒有外交關系,溝通十分困難且嚴重缺乏相互了解,再加上其他種種原因,美國做出了中國不可能出兵參戰的錯誤判斷。⑥在美軍無視中國一系列警告大規模越過"三八線"并逼近鴨綠江后,一場醞釀已久、但雙方都希冀避免的重大軍事較量成為現實。從1950年10月19日志愿軍秘密跨過鴨綠江到把美軍打回"三八線",再到1953年7月27日簽訂朝鮮停戰協議,抗美援朝戰爭持續近三年。這場戰爭對于后來中美加強相互間的軍事安全危機管理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文章標題:中國國際軍事安全危機行為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zf/guoji/3197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