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環境法論文 發布日期:2012-05-09 09:04 熱度:
摘要:在公共建筑設計中首先應把公共建筑的空間和環境之間的關系擺正,方能探索建筑空間與環境的問題。本文首先簡要介紹了建筑總體環境布局與環境的相互關系,然后詳細論述了在公共建筑設計中如何利用環境的有利因素和依照構思意圖創造環境。
關鍵詞:建筑設計;環境;空間布局
在設計公共建筑時,其空間組合不能脫離總體環境孤立地進行,應把它放在特定的環境之中,去考慮單體建筑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即考慮與自然的和人造的環境特點相結合,才有可能將建筑融于環境之中,做到兩者水乳交融、相互依存,凝結成為不可分割的完美整體。在設計時,除對周圍的廣場、道路、建筑、綠化、小品等要素應有密切的聯系與組合外,還應考慮周圍的自然條件,如地形、地貌、朝向等因家的影響,這些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的因素,通常又是公共建筑室內外空間組合不可缺少的依據條件。
一、總體環境布局與環境
總體空間的環境布局是帶有全局性的問題,應從整體出發,綜合考慮空間的各種因素,并使這些因素能夠取得協調一致、有機結合。單體建筑對于整體布局來說,是一個局部性的問題,按照局部服從整體的設計方法,通常在考慮建筑設計方案時,總是先從整體布局人手,解決全局性的問題,繼而解決局部性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單體設計有所依據。當然隨著局部問題的深入發展,也要修正總體設計方案的缺欠,使總體布局與局部設計相協調。經過這樣的反復推敲,隨著設計思路不斷的深人發展,有可能引發出建筑創作的爆破性思路靈感,繼而能夠創造性地捕獲到較為優秀的設計方案。
實踐證明,只有充分考慮整體環境的特色,才能處理好室外的空間關系。這是因為合理的總體布局,是取得緊湊的空間組合、良好的通風采光、適宜的日照朝向以及方便的交通聯系等的必要基礎。另外,合理的總體布局能夠使建筑與周圍環境之間做到因地制宜、關系緊湊,從而具有一定的經濟意義。再者,合理的總體布局,能夠比較妥善地處理個體與整體在體量、空間、造型等方面的良好關系,使建筑與周圍環境之間相互協調,既能為建筑創造優美的氣氛,還能起到美化與豐富城市面貌的作用,這在建筑環境藝術問題上,也是不容忽視的。
公共建筑室外空間環境設計,概括起來有三個方面,即利用環境、改造環境與創造環境。當然,這三個方面不一定單獨出現,也不一定同時出現,而應視具體情況而定。有的利用原有環境成分多一些,有的則需要更多地對原有的環境進行改造,也有的對原有的環境既利用又改造,甚至為了使總體布局更加完整,還需要創造環境。總之,無論處于四種情況,都需要把建筑與周圍的空間環境設計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使之盡量完美。
二、利用環境的有利因素
總體布局,尤其在室外環境造園方面,國內外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經驗。通常我們說在設計中要充分利用環境中的固有特色,系指以全局的觀念,提煉空間環境有利的因素,充分為當今的建筑創作服務,也就是造園學說中的因與借的辯證關系。遠在17世紀我國著名的造園家計成在《園治》一書中曾指出過,造園要“巧于因借,箔在體宜”,欲得其“巧”,就需要下一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工夫。如計成所云:“俗則摒之,嘉則收之”的精粹所在,只有達到摒俗收嘉,才能使室外環境的空間布局收到得體合宜的效果。若只強調客觀的“因”而忽視主觀的“借”,在環境設計中聽任自然條件的支配,必然使總體布局陷于自然主義或僵化呆板的地步。但是,若忽視客觀的“因”,即自然景觀中的有利因素,追求脫離環境氛圍隨心所欲的所謂“設計意圖”,這樣會使室外環境的空間組合產生矯揉造作、故弄玄虛的不良后果。上述的兩種片面傾向,都會損壞室外環境空間的協調統一。正確的因借關系,或者說利用環境的正確途徑,乃是在充分考慮公共建筑本身的基礎上,運用周圍自然環境景觀的特點,使室外環境的空間組合達到水乳交融、有機聯系的境界。
有的公共建筑借助室外空間中的園林處理來延伸室內空間,構成一個綜合的統一體。所以在室外空間環境中,舉凡山、水、石、木以及空廊、墻垣、石融、小徑等小品均可與建筑體形相呼應,形成具有一定意境的室外空間系統,使室內外空間相互滲透、相互延伸、相互因借,達到景中有室、室中有果的效果。在室外空間環境局部設計中,一般說應以建筑為主,地段環境為輔,即環境布置只起烘托作用。此外也應看到,主體建筑本身就是室外環境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常可形成室外環境中的重點。
在考慮室外環境的空間組合時,應對地段周圍的規劃、道路及建筑等情況做出周密的分析,才能因地制宜地做好總體布局設計。例如有的公共建筑,建在城市道路交叉口處,為了滿足地段、道路、街景等特殊要求,一般在不損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應以環境特點為依據,比較自然地處理建筑的空間與體形,使建筑與室外環境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例如:一所中學其地段處于六條道路的交叉口處,為弧狀三角形地形,因此教學樓采用“Y”字形組合。這樣處理既爭取了好的胡向,又照顧了城市只觀的完整性,達到了充分利用環境特點、豐富室外空間的目的。
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對于公共建筑來說,固然環境條件是個外部因素,但是室外空間組合能否有創造性,常常和利用環境的充分與否有關,要把握好既是密不可分,又是相輔相成的特性,才有可能做好室外的環境設計。
三、依照構思意圖創造環境
公共建筑室外空間的環境設計,應利用環境中的有利因素,并充分發揮其中固有的景觀特色,服從創意構思的需要,經過加工改造,使環境的意趣能為總體布局的設計意圖服務,這在室外空間組合中,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但是,往往原來固有的環境條件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或多或少地與設計意圖相矛盾,甚至有時環境現狀與設計意圖存在著極大的矛盾,這時就應強調在保留有利因素的基礎上,著力改造原有環境中的不利因素,以適應環境設計的需要,在這方面古今中外建筑的優秀實例是屋見不鮮的。例如我國明清故宮的總體布局,為了體現封建統治階級威懾森嚴的意圖,在室外空間中,創造了嚴謹對稱的建筑空間環境。從正陽門到太和殿,長達1700m左右,安排了五座門和六個大小形狀不同的封閉空間。其中天文門、午門及太和殿,是故宮建筑藝術處理上的三個高潮。這一系列組織室外空間的手法,是利用長的、橫的和方的等不同形狀的院落,與不同體形的建筑物相配合,構成不同氣氛的封閉空間,使人們有節奏地由一個院落進入另一個院落,獲得由低到高、步步緊扣的感覺。從空間構圖的序列中,由南至北,前面是矮小的大清門,兩側是廊子,形成一個狹長低矮的空間。北端是一個橫長開闊的院子,北面矗立著高大的天安門。繼而入內,天安門與端門之間,是一個較小的方形院子,氣氛頓覺收斂,然后又展現一個縱長的大院空間。太和門前的橫長院子,因不裝點綠化,氣氛極為肅穆。北京明清故宮,在創造空間環境氣氛方面,是一個舉世聞名而又異常突出的例子。
總之,建筑室外的具體環境條件,既有制約的一面,又有可利用的一面。在具體設計時,應對周圍環境的基礎條件做周密的調查與研究,從整體布局出發,充分利用環境的有利因素,排除其不利因素,根據需要改造環境,甚至創造環境,以滿足設計創意的需求,使室外空間環境更加臻于完美。
參考文獻:
[1]李明,饒永.淺議生態建筑理論在建筑住宅設計中的運用[J]安徽建筑,2005,(05).
[2]竇以德.建筑設計方針一席談[J].建筑學報,2005,(01).
文章標題:公共建筑設計中總體環境布局的空間與環境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zf/huanjing/1193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政治法律論文范文
軍事論文 城市管理論文 思想政治論文 國際政治論文 行政管理論文 勞動與社會保障論文 國際法論文 公司法論文 婚姻家庭法論文 環境法論文 知識產權論文 民事訴訟論文 民商法論文 犯罪學論文 法律史論文 行政法論文 憲法論文 法理論文 刑法論文 刑事訴訟法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