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環境法論文 發布日期:2012-06-05 09:15 熱度:
摘要:本文闡述了綠色建筑的涵義、發展綠色建筑的必要性,介紹了一些綠色建筑設計的示范項目,論述了當前綠色施工在政府和承建商兩方面需要改進的方面。
關鍵詞:綠色建筑;節能;環境保護;建筑技術
1發展綠色建筑的必要性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為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我國隨著GDP的迅速提高,也迅速成為與美國并列的排碳大國,從而在國際上承受著巨大的輿論壓力,在國內也承受著資源和環境方面的巨大壓力。改變增長方式、發展低碳經濟成為歷史的必然,而建筑的“節能”和“低碳”注定成為繞不開的話題。因為全世界40%的能源消耗實際上來自于建筑物的能耗,而交通汽車只占到城市里碳排放的30%。
所以,建設行業推進建筑節能工作,發展綠色建筑不僅是順應世界發展潮流,也是貫徹黨和政府發展循環經濟戰略的主要手段。而綠色建筑所體現的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成為創新建設發展模式,推進建設領域科學發展的內在動力。
2綠色建筑的涵義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綠色建筑技術并非深奧莫測,有許多是老百姓耳熟能詳的,關鍵是要充分考慮并利用環境因素,合理地運用資源,將自然和科技元素融合,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最低,運行階段能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低耗、無害的空間,拆除后又把對環境的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從而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簡稱為“四節一環保”。好的建筑是簡單環保的,不需要過多的修飾。
3綠色建筑技術
3.1綠色建筑節能技術
建筑節能設計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它的基本途徑是整體綜合設計。通過合理設計建筑形體、朝向、遮陽方式和窗墻面積比,充分利用自然通風,采用節能圍護結構與高效環境維持設備,并在經濟適宜的條件下充分利用太陽能、地熱、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建筑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建筑師應該從規劃設計入手,在方案階段開始對節能進行整體設計,而不僅僅是通過熱工指標的計算來滿足節能設計規范的要求。
我國從南到北有一大批與地域氣候相適應的傳統綠色建筑,如安徽的民居、陜西的窯洞——都具有冬暖夏涼的特征。皖南的徽派建筑就設有通風口、天井,夏天打開建筑里的地窯封口就有冷空氣出來,非常涼快。現在陜北一些地方建設新樓房,讓住窯洞的老百姓搬進去,結果發現冬天取暖燒的煤是過去的三倍。后來旅游部門發現了商機,把空置的窯洞開發成賓館租給游人住,反而很受歡迎。像這些建筑是非常生態化的,不消耗任何能源。
我國有些民間建筑通常在外墻附有攀緣植物,夏季可利用綠化隔熱外墻阻隔輻射,并使外墻表面附近的空氣溫度降低,降低傳導。而到了冬季,因綠葉枯死,既不影響墻面得到太陽輻射熱,同時可形成保溫層,使風速降低,延長外墻的使用壽命。而上海世博會的主題館東西立面就創造性地作了繼承和發揮,在東西立面設置了垂直生態綠化墻面,面積達5000平方米。
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以“東方之冠”為構思主題,其結合斗拱元素的造型層層出挑,在夏季上層形成對下層的自然遮陽,減少了降溫所需的能耗。
研究發現:將城市的屋頂涂成白色,使其反射陽光,將對地球有冷卻作用。在炎熱的氣候條件下,白色屋頂能夠減少20%的空調成本。
太陽能屋頂則把對太陽光的趨利避害做到極致。萬科中心的屋頂花園結合太陽能光電系統的設計不僅擴大視野、美化環境,同時降低頂層太陽得熱,也減輕熱島效應。
3.2綠色建筑節地技術
我國西北地區的窯洞和西南地區的高腳屋都是坡地建筑的典范,是節地的典型。香港王氏集團開發的××山莊就利用坡地修建成錯層式別墅。
位于深圳大梅沙的萬科中心是世界首創的“斜拉橋上蓋房子”,若干巨型筒體及實腹厚墻、落地柱加上合理布置高強鋼絲斜拉索,支撐起上部4-5層結構,在底部形成連續的大空間。抬高了的建筑設計使地面空間完全釋放,留給大地最大的景觀空間,而且加強了風的對流,營造出局部良好的微氣候環境。
地下空間的綜合開發是最重要的節地措施,這里不再贅述。
開發利用節地建筑材料也是一種節地,目前已有多種利用工業廢渣生產的新型墻體材料,既廉價,又節能、節地,是今后綠色建材的發展方向。有些地區開發出植物纖維石膏渣空心砌塊和含有楷桿的夾心墻板,還變廢為寶,如能大規模推廣,將大大減少我國農村收獲季節屢禁不止的燃燒楷桿的現象,又增加了農民收入。
3.3綠色建筑節水技術
在人均水資源的占有上,我國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國家之一,近來西南五省區的特大旱災,更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因而在水資源的問題上,要求生態城鎮要實行低沖擊開發模式,主要含義是讓城市與大自然適應性共生。如果城市采用低沖擊開發模式,建筑、小區、道路都可充分滲透吸收雨水,那么暴雨來臨時雨水溢出要很長時間。現在有許多城市因為大部分建成區的地面完全不滲水,下雨幾分鐘后街道就變成了河道,雨量再大一點就會引發嚴重的內澇性洪水,城市內部出現水災習以為常,地下水源卻得不到補充。
現在很多節儉的家庭都在實行中水循環使用,汰衣服的水用來拖地,拖地的水加上淘米洗菜的水又用來沖廁所。所以中水循環系統實際上是把分散的家庭行為變為集體的行為。
4綠色施工
綠色建筑起決定性作用的是規劃設計,但施工也要堅持對環境的低沖擊模式。筆者認為需要改進的有如下幾個方面
4.1發展裝配式建筑施工
目前我國建筑大型建筑機械得到了大大的普及,已到了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時機。裝配式建筑可算是最符合綠色建筑“四節一環保”的要求了。作為上海世博會18個企業館之一的遠大館是全球首座正式亮相的可持續建筑。整個建筑由數百個在工廠制作的部件組成,在現場只有“裝配”工作,既無“土建”,也無“裝修”。而建造一棟同等尺碼的傳統建筑至少要產生上百噸建筑垃圾。
上海世博會的世博中心采用全鋼結構,施工速度快、能耗小,施工作業對周邊的污染小,建筑材料也選擇使用新型環保的節能材料。
4.2減少施工和使用中的拆除和返工
工程施工開始之前,有關各方必須仔細核查不同專業的施工圖紙的可建造性,對圖紙中不清楚、配合不當或認為有錯誤的地方,應及時與設計單位溝通,以減少施工過程中返工的出現,減少設計變更。如有必要時可請設計單位給自己詳細講解。某黨校的教學樓沿走廊的窗按常規設計成了高窗,等墻砌好了領導發現了,說要搞開放式辦學,要求拆除改成低窗臺的。某商住樓南側設計了一些遮陽構件,主體已上了好幾層,開發商的總經理看到了,說擋住了建筑立面,下令拆除。
設計單位必須采取靈活性設計,及時與使用者交換意見,盡量滿足使用者不同的需求和未來需求,確保當建筑物用途改變時有其他的使用機會,在設計壽命期內避免建筑物本身結構的拆除,那么設計的靈活性非常重要。例如裝修的程度、空間的重新分配布局等,根據建筑的預期功能,考慮靈活性進行設計,避免建筑物的拆除和重建。基礎設計可以與建設單位溝通,是否需要為將來的加層或建筑物功能改變進行設計,最浪費的情況是在結構壽命沒到期時,就因為建筑物無法承擔新的設計荷載而拆除它。
設計單位也應減少不必要的裝飾構件。應結合地形地貌進行充分設計優化,優先考慮工程區域內的挖填土石方平衡,避免過度開挖,減少建筑余土的產生。
4.3減少臨時建構筑物對環境的沖擊
工地臨時圍擋應當采用裝配式可重復使用的材料,避免使用磚墻以后又要拆除產生建筑垃圾。
臨時建筑以及施工現場臨時搭設的辦公﹑居住用房應當采用周轉式活動房,或盡量利用已有建筑作為臨時設施。要鼓勵活動房企業除銷售外,另增加拆裝、租賃、保管、回收、置換等業務,以提高活動房的利用率。
在建工程的裙房,在備有足夠的安全保證措施前提下,經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批準并報安全監督站備案,可在穩妥的部位適當安排在建工人居住,以減少現場臨時用房的數量。國家有關規定不允許在建工程住人,建議作出修改。
在滿足文明施工的前提下,施工現場應盡量減少場地硬化,必須的場地硬化,宜與永久性地面或路面工程結合考慮。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硬化材料可就地回收用作地面或路面的墊層材料。根據調查,施工現場的臨時設施和場地硬化產生建筑廢棄物所占比例很大,與永久地面結合考慮或用可循環材料將大大減少建筑廢棄物的產生量。
施工單位應加強施工技術環節的管理,減少不必要返工引起的材料浪費,對邊角余料要分類整理、堆放,盡量加以利用。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些施工單位把窄的木板背面加木托制成定型模板,連5厘米寬的小木板條也不會浪費。而在普遍使用九夾板大模板的今天,由于勞動力變得昂貴,工人也不再具有那時的主人翁心態,模板攤銷不了幾次就變成廢木材了。
施工單位對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惰性廢棄物應進行現場回收和利用,盡可能減少向施工場地之外的排放。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優先將施工現場產生并且可以利用的惰性建筑廢棄物用于建設工程:
1. 建筑余土可用于場地回填和綠化用土;
2. 多余的混凝土可以用來做墊層或臨時地面硬化;
3. 砌筑砂漿、抹灰砂漿可以及時清理回收,必要時加水泥攪拌后重新利用;
4. 碎磚頭、瓦片等經過技術處理后可用于道路墊層或其他填充物等。
政府投資建設的保障性住房和公共活動空間應當一次裝修到位,避免竣工后打鑿原有的裝修。
推行住宅裝修一次到位。有些城市出臺規定禁止開發商出售毛坯房,但開發商除了外立面要統一裝修外,戶內應根據購房者的要求實行菜單式裝修。否則房子到了小業主手里,政府可能無法禁止他們按照自己的喜好重新裝修,那時會打鑿得更厲害,造成更大的資源浪費。
5推行綠色建筑應從政府做起
筆者認為,國家推行綠色建筑的力度還應進一步加大。如前所述,政府有些規定是有悖綠色施工的,如:在建建筑內一刀切地不準施工人員居住,雙優工程施工場地必須硬地化,不準開發出售毛坯房的規定等。更有甚者,不顧我國南方山區漫山遍野長竹子的事實,禁止使用竹腳手架,不愿動腦筋編制竹腳手架技術規程(比如多高以下允許使用等)。在大力推行循環經濟的今天,政府應對以前的有關規定進行清理和修訂,以減少對環境的沖擊。同時,要盡快出臺有利于循環經濟和綠色建筑發展的新規定。
雖然我國已經出臺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建設部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推出了示范項目,但更重要的是,國家應盡快出臺稅收方面對綠色建筑的優惠,讓開發商、購房者獲得實際的收益,綠色建筑才能得到較好的發展。
6結論
有些開發商口頭上推崇綠色建筑,但談到設計費,卻拼命想壓價,怎么可能搞出精細化的設計呢?實際上,沒有精細化的設計就不能或者持續化地生產出精細化的綠色建筑產品,開發商自己也無法在社會形成一個好的品牌形象。
綠色建筑要走低成本、本土化的技術之路,與項目所在地的氣候特點和人文環境、生活習俗特別是經濟水平產生關聯,營造適宜的規模,再加上適宜的投資額。綠色實際上是創造健康舒適的環境,歸根到底是為人服務。節約是途徑、是結果,而不是目標。本土化的探索需要更多的人、政府、發展商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張健等.建筑中的節水技術[J].建筑學報,2002.
[2]劉煜.國際綠色生態建筑評價方法介紹與分析[J].建筑學報,2003.
仇保興;《從綠色建筑到低碳生態城》
[3]我國建筑節能和綠色工作的現狀[J].中國建設報,2006.
[4]深圳市《建筑廢棄物減排管理規范》(第二版征求意見稿)
文章標題:談綠色建筑設計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zf/huanjing/1221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政治法律論文范文
軍事論文 城市管理論文 思想政治論文 國際政治論文 行政管理論文 勞動與社會保障論文 國際法論文 公司法論文 婚姻家庭法論文 環境法論文 知識產權論文 民事訴訟論文 民商法論文 犯罪學論文 法律史論文 行政法論文 憲法論文 法理論文 刑法論文 刑事訴訟法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