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環境法論文 發布日期:2012-07-11 08:59 熱度:
摘要:露天開采具有生產能力大、勞動生產率高、成本低、投資快等優點,露天礦在礦物開采中所占的比例和地位不斷提高。但露天礦山容易造成水體污染、地質災害、固體廢棄物污染、大氣污染及水環境污染等危害。提出了具體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露天采礦;污染;對策
1露天采礦對環境的影響
(1)水體污染。
露天采掘直接破壞大量土地,各類廢石、廢渣、尾礦的堆放也侵占大量土地。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礦山累計占壓土地達586萬㎡,破壞森林約106萬㎡,草地26.3萬㎡。山西省大的煤研石山有100多座,占地超過2000㎡,大小建材礦山(點)1.5萬余處,取土采石挖沙破壞土地8萬㎡。礦山表土剝離通常忽略了對可耕種土壤的保存,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地表植被破壞后,受風力水力的侵蝕加劇,大片土地出現沙化。此外,礦山選冶排出的酸性廢液、洗煤廢水污染浸蝕著礦區周圍的土地,導致大片農田荒蕪損毀。
(2)地質災害。
地面及邊坡開挖影響山體、斜坡穩定,導致巖(土)體變形,誘發崩塌和滑坡等地質災害。礦山排放的廢石(渣)常堆積于山坡或溝谷,在暴雨誘發下極易發生泥石流。撫順西露天礦曾發生滑坡60余次;白銀露天采坑曾發生100萬m3的大型滑坡;襄樊萬山采石場滑坡造成11人死亡;攀鋼石灰石礦發生大滑坡3次,造成設施嚴重損毀;2003年,銅川礦區因連續降雨誘發大而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達94起,直接經濟損失2000余萬元;安太堡露天礦南排土場滑坡造成多人死亡。
(3)固體廢棄物污染。
在風景區附近的露天礦,因采礦對地貌景觀的破壞使旅游觀光環境極不協調。許多礦山隨意傾倒固體排棄物,導致溝壑、河道淤塞,泄洪不暢,水患不斷。
(4)對水環境系統的破壞。
采礦廢渣、尾礦暴露在大氣中,其中的硫化物發生氧化使降水成為酸雨,加上選冶廢水的未達標排放,往往造成礦區附近的地表水體遭受污染,甚至無法飲用、灌溉。另外,采場內疏干排水改變了地下水自然流場及補、排條件,打破了大氣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均衡轉化,常常形成以采區為中心的大而積降落漏斗,造成泉眼干涸、水源枯竭。
(5)大氣污染。
露天采場生產因大量使用大型移動式機械設備和大爆破,使礦內空氣產生一系列塵毒污染,如爆破和采用柴油機為動力的設備等。常見的污染物質主要有粉塵、有害有毒氣體[H2S,SO2,C0,NO2等]和放射性氣溶膠。由于生產工序的不同,產塵量與所用的機械設備類型、生產能力、巖石性質、作業方法及自然條件等許多因素有關。露天開采強度大,機械化程度高,受地面氣象條件影響,產生的氣體常具突發性,如爆破,不利的氣象條件及不良的自然通風方式,甚至可使局部污染擴散全礦,使大氣污染。選礦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粉塵和有毒物質,也是礦區大氣污染的重要因素,在自然及運輸車輛產生的風流作用下,會將尾礦粉直接揚起,使大氣中粉塵濃度非常高,嚴重地污染礦區空氣。此外,礦區繁忙的交通運輸產生的富含重金屬物質的廢氣,礦區冶煉廠、燒結廠、電廠產生的濃煙以及礦區燃煤產生的有害物質,均構成礦區大氣的污染。
2對策與建議
2.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依法保護礦山環境
目前,業內學者對《礦山環境管理條例》的出臺呼聲很高。通過法律形式明確界定各主管部門及礦山企業的責權利,依法規范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的資金來源、使用管理、以及復墾土地的有償轉讓等,建立垂直領導的礦山環境監管體系,減少重復交叉管理。借鑒美國在露天采礦環境保護標準和配套法規制定方面的經驗,在我國的礦產開發生態保護與恢復標準的制定中,應從以下4方面予以考慮。
(1)涵蓋礦產開發造成生態影響的每個環節和所有受擾地區。
礦產開發生態保護與恢復標準包含兩方面的技術規定:礦產開發過程中采取哪些適當措施、采取的措施達到什么程度,可以將生態影響減輕到盡可能小的程度;礦產開發過程中和采礦結束后對受擾地區采取什么樣的生態恢復措施,將其恢復到何種程度。
礦產開發中造成生態影響的環節很多,對露天開采來說,包括剝離、排土、鉆孔、爆破、采裝、選礦、排尾砂(矸石)、修路、運輸、生活辦公區建設、電力設施建設、通訊設施建設、排水設施建設等,對所有這些造成生態影響的環節,均應規定減輕生態影響的技術要求。
對破壞后的生態恢復,除采空區、排土場、尾砂庫、矸石堆等主要地區外,對開采期間所使用的臨時設施,包括道路、排水溝、擋渣墻等,均應作出技術規定。(2)盡量考慮各種具體情況。
我國礦山的具體情況千差萬別,需要考慮多種具體情況來提出生態保護與恢復的適用技術要求。如我國大多數
礦區對表土未實行單獨剝離,在進行生態恢復時就存在表土資源不足的情況。因此,可規定在本系列標準出臺前,未對表土實行單獨剝離的礦區,可根據剝離物的肥力情況,直接進行植物種植或借土覆蓋后種植;而本系列標準出臺后,應對表土進行單獨剝離、存放和回填。再如對植被恢復到一定標準所需的時間,應依降水情況而不同,干旱區植被恢復時間應長一些。關于侵蝕控制的技術要求,也要結合降水情況而定,降水豐富地區應對水力侵蝕控制提出較高要求,而對西北干旱區則對風力侵蝕控制提出較高要求。
(3)體現生態恢復的全面性。
為體現生態恢復的全面性,在制定我國礦產開發生態保護與恢復標準時,應注意以下3點:
①除恢復土壤層和植被外,生態恢復還包括地形和水系格局的恢復;
②生態恢復時應注意與周圍土地利用和自然環境相協調;
③廢棄地用作建設用地時,也應有生態恢復的要求。
(4)完善相關法規,保障標準實施。
①完善采礦許可證制度,規定采礦許可證申請書中必須包含滿足礦產開發生態保護與恢復標準的生態保護與恢復方案;
②制定違反礦產開發生態保護與恢復標準的處罰評估方法及相應的檢查與處罰執行制度;
③建立與礦產開發生態保護與恢復標準相掛鉤的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將按照標準規定的要求完成生態恢復的程度作為確定保證金返還比例的依據。
2.2開展礦山環境調查,建設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系統
通過全國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估,建設礦山環境監測數據庫及信息系統,對礦山環境實行動態監測,即時預報;建立預警機制,促進政府與礦山企業的及時交流與溝通,保障礦山環境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2.3加快礦山環境治理技術的科研與轉化
著重研究礦業開發過程中引起的環境變化及防治技術、“二廢”處理及綜合利用回收技術,先進的采、選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快礦山環境保護防治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與應用轉化。引進和開發適于礦區土地復墾的生態重建新技術,開展示范性工程。實行清潔生產,發展綠色礦山。
2.4強化監管,預防和控制礦山環境的惡化
對新建礦山應建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實行環境準入制,行政審批,一票否決。在礦山建設過程中嚴格執行“二同時”制度,即環境保護治理措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用,否則不準生產,違者吊銷采礦許可證。對生產礦山要加大監管力度,規范礦山開采行為,確保環保投入,達到“二廢”的合理排放與潛在隱患的及早防治。對已破壞的環境,應限期恢復治理。嚴禁在劃定的保護區(禁采區)內開礦,盡可能杜絕交通干線兩側可視范圍內的開采行為。對污染大、資源浪費嚴重、安全性差的礦山(點)應盡早予以關閉取締。
參考文獻
[1]陳繩武.礦山環境保護[M].成都: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87.
[2]葉鎮杰.礦山環境工程[M].長沙: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1987.
[3]陳躍仿.國內現有露天礦大氣污染源防治技術的調查與分析[J].工業安全與防塵,1998(7):10-14.
文章標題:露天采礦對環境的影響與對策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zf/huanjing/1257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政治法律論文范文
軍事論文 城市管理論文 思想政治論文 國際政治論文 行政管理論文 勞動與社會保障論文 國際法論文 公司法論文 婚姻家庭法論文 環境法論文 知識產權論文 民事訴訟論文 民商法論文 犯罪學論文 法律史論文 行政法論文 憲法論文 法理論文 刑法論文 刑事訴訟法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