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環境法論文 發布日期:2012-09-19 08:57 熱度:
摘要:環境藝術設計中運用創意思維可以豐富藝術設計內涵,創新設計功能。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我國藝術設計中缺乏創意思維的原因,探討創意思維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原則,并指明了創意思維的表現與發展方向。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創意思維
通常能夠反映事物本質屬性和內、外在有機聯系并具有新穎的廣義模式的一種可以物化的心理活動就叫創意思維。環境藝術設計是指環境藝術工程的空間規劃和藝術構想方案的綜合計劃。在環境藝術設計中運用創意思維,可以使作品更具創新性和藝術魅力。在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各類藝術精華,在實踐中不斷的總結經驗、突破自我,以創意思維為核心豐富藝術設計的內涵,創新設計功能。可以說,藝術環境的發展是離不開創意思維的。
一、當前我國藝術設計中缺乏創意思維的原因
創意思維在建筑設計出現之初就表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表現力,但是在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創意思維探索之初對創新性認識不夠,導致了環境藝術設計中創意思維的缺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過于追求國際主義。一個新鮮事物出現之后往往會引發某種潮流,難免出現盲目跟風。在環境藝術領域表現就是完全的照搬照抄國外的建筑藝術形式,一味的追求與國際接軌,以國外的建筑形式作為現代建筑的標準,導致大量的具有歐式風格的建筑出現在我們國家,建筑形式出現了趨同性、單一性和不合時宜性。雖說目前我們國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種現象的出現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我們國家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建筑藝術風格也獨具特色。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我們應該充分的發揮歷史、文化優勢,在對外國建筑藝術工藝進行有選擇性的借鑒的基礎上,融入中國傳統藝術元素,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藝術。
2.傳統教育方式的束縛。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下,學校的藝術設計根本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使得藝術設計系的學生缺乏個性和創意。在現有的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偏重于對知識的傳承,因而多數是以教師為中心,采用知識灌輸的方式。這種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點,有利于學生打好基礎。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和主觀性,造成了學生對教師和課本的過于依賴性和迷信,束縛和壓抑了學生的創意思維。即使安排了一些藝術設計練習也往往為了效率或是整齊劃一而忽視了學生創意思維的開發。因而,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藝術設計人才往往沒有創新意識,缺乏批判性思維、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學校應該適當的做出教學體制改革,實施因材施教,激發每個學生的創作靈感,培養他們的創意思維。
3.設計師設計思維的外部制約。外部制約對設計思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文化的影響。不同的文化類型會對設計師的設計思維內容和方式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并以隱性的方式起到引導作用。在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設計師的創意思維很容易受到不同文化文化價值的引導,一方面可以激發設計師的創作,但是另一方面也會另設計師陷入“經驗主義”中約束設計思維的發揮。其二、社會制度的影響。環境藝術設計師的設計工作總是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進行的,不可避免的就會受到社會制度的影響,思維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社會特征。社會制度對環境藝術設計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社會制度對設計的導向作用;法律、規范對設計活動的具體規定等等。其三、社會經濟和技術的影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設計師的設計作品也往往被看成是商品,因而片面的追求創新,并且在市場化、商品化的驅使下,為了迎合大眾眼光相互模仿和抄襲,并以創新做標簽,不利于創意思維的發揮。而在一些經濟條件不是很發達的地區,一些設計師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卻可以通過設計思維的發揮而有所創新。
二、創意思維在我國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原則
1.民族性是創意思維的基礎。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設計師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不僅要借鑒國外現有的比較優秀的設計,更要結合我國傳統的藝術文化形式,充分運用中國傳統的古典藝術元素,對其進行創新、修正,創造出富有中國特色的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作品。例如著名的建筑設計師貝聿銘在主持設計北京香山飯店時,就充分的結合了中西方藝術元素,使其室內風格做到中西結合,極具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藝術品位,受到了人們的廣泛好評。
2.“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獨創性原則。在藝術環境設計中不能一味的模仿和借鑒,造成設計趨同性,二是應該積極運用創意思維,進行觀念的重新組織,從而產生一些新穎獨特的思維,這就是設計的獨創性。環境藝術設計應該要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將當地特有的自然環境、人文特色、歷史背景和本土文化作為創作的源泉,充分挖掘當地的人文歷史資源,將城市特色和文化傳統融入到設計元素中,形成特色鮮明的主題。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館“鳥巢”的設計中,設計人員就充分發揮了創意思維,是獨創性的典范。鳥巢的形態像孕育生命的“巢”,又像一個搖籃,其設計就是源于自然,然而字設計人員的創新下,又高于自然,寄托著人們對生命的感恩,對未來的希望。
3.“以人為本”的創意思維原則。設計師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要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強調人性化設計。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看待問題,設計出的作品要能滿足人們在使用時的心理需要和欣賞中的心理需要。在物質文化日益豐富的今天,很多的環境藝術設計人員在設計中往往比較重視景觀的營造,而忽視了對人們實際需要的思考,人們根本無法從設計空間中感受到身心的愉悅。在設計中,人是環境的主體,環境設計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積極應用創意思維方式,營造出有利于發展人際關系的空間,構建出和諧的社會關系。
三、環境藝術設計中創意思維的表現與發展方向
1.追求自然美。在當今時代、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的加快,使人們的生活環境和文化生活空間不斷受到現代文明的沖擊,離大自然越來越遠了。近年來,環境問題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環境污染嚴重、噪音擾民等現實問題被擺在了人們面前,人們物質日益豐富的同時生活質量卻在下降,因此人們強烈呼喚綠色世界,重歸大自然的懷抱。而環境藝術設計師要貼合回歸自然的主題,在設計表現手法中就必須做到:藝術與環保的結合,美感與實際的平衡,表現出人們對于自然、對于和諧之美的追求。
2.傳承民族文化。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創意就是以突出突出表現獨特的民族文化風格和特色為目的,著重的渲染、塑造民族文化的特性,從而從更深層次的發掘民族文化的內在意蘊和實質,其是根植于一個民族心靈深處的形象。在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要重視這個特性的渲染和營造,通過題材可塑性的挖掘來表現出民族文化內涵。例如在室內設計中,很多的設計師會用一些傳統的吉祥圖案做裝飾,營造出具有民族感的氛圍。
3.傳統與現代的結合。通過對藝術設計的調查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創意思維不僅與傳統文化緊密相關,而且要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環境充分結合起來。雖然每一項設計的風格都不一樣,但是都無一例外是融合了文化價值與現代藝術的典范。如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中國國家館在外觀設計和內部展示設計中,都體現出了中國傳統藝術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意義。
參考文獻:
[1]田伯安.文化創意與藝術設計的思考[J].藝術教育,2008(05)
[2]李廣雯.環境藝術中傳統造型元素應用研究[D].重慶大學,2010(06)
[3]燕宏.創意思維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作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1(10)
文章標題:淺析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創意思維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zf/huanjing/1331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政治法律論文范文
軍事論文 城市管理論文 思想政治論文 國際政治論文 行政管理論文 勞動與社會保障論文 國際法論文 公司法論文 婚姻家庭法論文 環境法論文 知識產權論文 民事訴訟論文 民商法論文 犯罪學論文 法律史論文 行政法論文 憲法論文 法理論文 刑法論文 刑事訴訟法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