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軍事論文 發布日期:2011-11-11 09:54 熱度:
摘要軍人體能訓練與軍事體育教育作為部隊教育訓練和軍事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適應新軍事變革和未來信息化戰爭,已是擺在軍事體育教育工作者面前必須高度正視的重要命題。對此,在分析和思考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意見。
關鍵詞新軍事變革論文;軍人體能訓練論文;軍事體育教育論文
軍事體育教育與軍人體能訓練作為部隊教育訓練和軍事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新的形勢之下,適應新軍事變革,適應未來信息化戰爭和軍事斗爭需要,已是擺在我們面前不容回避且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的重要命題。當今世界,以信息技術的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國際政治、經濟、文化關系,也有力地促進了世界軍事領域新的重大變革。盡管新軍事變革發端于技術先進國家,但在全球化的今天,每一個國家無論貧富強弱,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卷進了這場角逐中,因為對新軍事變革的適應與否,已與國家的安全興衰和國際地位休戚相關。由此,迎接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挑戰,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既是我軍建設的重要使命,也必將對軍事教育訓練與新型軍事人才培養產生深刻的影響論文。
1適應新軍事變革,需要客觀認識和把握軍人體能訓練與軍事體育教育的基本特征新軍事變革的重要起因之一,是人類信息文明所催生的信息化戰爭已將取代過去長期以來的機械化戰爭。當前,世人對高技術戰爭已有了明晰的認識,即主要的表現為體系與體系的對抗,表現為信息化的較量。同時,也必須看到,作為高技術戰爭初露端倪的海灣戰爭,美英聯軍戰前的身體適應遠比戰爭全程的時間為長;而在被世人譽為信息化戰爭范例的伊拉克戰爭中,在信息化裝備大量使用的同時,美軍官兵的體能素質也仍凸現著重要作用———不僅遠離本土,適應時差變化和沙漠高溫等的惡劣環境,且單兵負荷不低于40kg,沒有大量出現因體力不支的非戰斗減員。這就揭示著,高技術條件下的信息化戰爭,軍人的體質體能仍是戰斗力構成中不能忽視的重要因素,也仍是未來軍事斗爭“打贏”的重要物質基礎。為此,在我們研究新軍事變革,重視推進我軍信息化建設的同時,也需要理性認識軍人的體能訓練與軍事體育教育。從狹義上講,體育是指身體教育。那么圍繞提高軍人體能素質和軍事技能而對軍人開展的身體教育活動,就應是軍事體育教育的基本含義。可以說,現代軍事體育教育,是指以信息化戰爭和信息化軍隊建設對軍人體質體能的要求為牽引,以鞏固國防、提高作戰主體的戰斗力為主要目的,對軍人實施以身體訓練手段為主要內容的一系列教育活動。它已與一般意義上的體育教育有著根本性的區別論文。
軍人體能訓練與軍事體育教育的內容具有鮮明的軍事性軍人體能訓練與軍事體育教育的內容構成立足于戰爭的實踐,一切從戰斗力的增強與戰斗技能的提高出發。軍事體育追求運動能力的提高,但這種運動能力的提高是基于滿足軍事斗爭實踐的要求。如同樣的跑,一般以健身為目的的或以競技為目的的跑,追求自然姿態,力求動作舒展,姿勢優美;而軍事體育中的跑,要么有其規范的動作,要么是攜帶武器裝備,追求的是嚴整劃一,或是快捷方便和實用的效果。花拳繡腿,華而不實的運動技術是軍事體育中不可接受的。在軍人體能訓練和軍事體育教育中,幾乎所有內容都滲透著軍事目的的特點,充滿著鮮明而濃郁的軍事特色。
軍人體能訓練與軍事體育教育的效果具有明確的指向性體育具有健身、教育、政治、經濟、調劑社會情感等多種功能。之所以提出這諸多功能,是因為由于體育的運作,在客觀上產生了這樣諸多的效果。然而,體育的運作和效果產生之間,大多需進行一些轉化過程,有的還需要較長的時間。而且同一個體育實踐可能產生多種不同的效果。但軍人體能訓練與軍事體育教育則不然,它的實踐效果直接指向軍事技能的提高和作戰能力的增強。由于軍人體能訓練與軍事體育教育的內容結構特點,其實踐結果總是在體質體能增強的同時,直接促進軍事技能和作戰技巧的提高論文。
軍人體能訓練與軍事體育教育的實施過程具有嚴格的強制性從認識的中觀和微觀層次上看,體育與人類的衣食住行沒有直接的硬性關系,因此,人們參與體育也多是在溫飽之后,有一定余暇時間時才發生。但軍人體能訓練與軍事體育教育則不同。我軍官兵是在神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驅使下,投身于軍事體育訓練,具有明顯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但任何時候也不能絲毫削弱軍隊的軍事體育訓練中有關條令和規定的強制性。軍人體能訓練與軍事體育教育的整個實施過程是嚴格的、嚴肅的,它不以參加者興趣愛好為轉移,無論愿意與否,都必須執行。
軍人體能訓練與軍事體育教育的對象具有突出的全面性和終身性與軍事教育訓練其它科目不同,軍人體能訓練是全體官兵都必須參與的。從將軍到士兵,從機關到部隊,不論軍兵種,不論男女,也不管職務高低,參加軍事體育訓練,增強體質,提高整個部隊的戰斗力,是每一個現役軍人都必須引起重視的。而其它軍事科目的教育訓練,因軍兵種以及從事工作不同而各有側重。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軍人體能訓練的實施對象具有全面性。同時,軍事體育教育應是終身教育。良好的體質和高水平體能的獲得不是一勞永逸的,必須通過經常的軍事體育訓練才能得以保持,軍事體育教育的終身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軍事體育教育對任何一個軍人的影響都是終身的,二是作為一名軍人,為保持較好的體質體能水平,他必須終身參與體能訓練論文。
2適應新軍事變革,需要著力增強軍人體能訓練與軍事體育教育的工作力度人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培養和造就一大批能夠駕馭信息化戰爭,具有優良身體素質和體能水平的信息化軍事人才,對于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要切實把軍人的體能訓練作為適應“打贏”的基礎工程來抓盡管現代高技術條件下的戰爭形態已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但軍人體質體能與戰斗力構成的關系并沒有發生質的改變。提高軍人體能訓練重要性的認識不僅不能弱化,而且需要有進一步的加強。在現代戰爭中,非常規作戰、高技術條件下的戰術聯合等行動對軍人體能的要求比常規作戰的要求要高。部隊的快速機動,需要軍人良好的抗眩暈能力;夜視器材廣泛應用,晝夜之間已沒有明顯的時空界限,需要軍人高度的抗疲勞能力;精確制導、遠程打擊,立體作戰、高密度火力,軍人抗高負荷的心理承受能力已更加凸顯;戰爭樣式多樣化、環境復雜化、作戰單元小型化軍人的身體適應能力已更加重要……高技術條件的戰爭既需要先進的武裝裝備和體系集成,但同樣也離不開軍人強健的體魄和心理素質。同時,在非戰爭軍事行動中,不論是反恐制暴、抗洪救災,或是參與國際維和,軍人的體質狀況、體能水平也是不能忽視的重要因素。只有真正把軍人的體能訓練與新軍事變革需要,作為適應“打贏”的基礎工程的戰略地位來認識,我軍官兵的體質體能水平才能有質的提高,部隊戰斗力也才能有整體性的提高。
要積極推進軍人體能訓練的科學化進程加大軍人體質研究的力度,加強軍人體能訓練方法的理論探索與實踐應用,是提高我軍官兵體質體能水平的根本出路。在當前,尤其要根據信息化戰爭需要,積極開展與之相適應的軍人體能測試、評價、訓練等的有效工作,盡快出臺符合我軍實際、適應全軍官兵使用的《軍人體能標準》,盡快推廣實施具有我軍特色的《中國軍人體質測定標準》;使我軍的軍人體質建設有整體性的提高,也使軍人的體能訓練為部隊戰斗力的提高發揮應有的作用。對此,應充分發揮軍事體育培訓機構和科研機構的科技優勢,充分發揮其在軍隊體能訓練科學化中的理論牽引和實踐應用作用論文。
要著力加強軍事體育人才的培養力度從部隊體能訓練的現實看,軍體人才匱缺是部隊體能訓練科學化的“瓶頸”。有關的調查材料顯示,部隊基層的軍事體育骨干的缺口約在50%,懂體育、會組織體能訓練的基層干部更是缺乏。進一步加大軍事體育的教育訓練力度是需要予以充分重視的。軍事體育不是簡單的軍事與體育的疊加,軍事體育有其獨特的規律和特點,不論是訓練內容、項目設置,或是訓練方法手段,都是國民體育教育所不能替代的。為此,應著力辦好軍事特色鮮明,軍事斗爭準備適應性強,服務部隊功能獨特的軍事體育教育。
要高度重視軍人體能素質與軍事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伊拉克戰爭給我們的重要啟示之一,是在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中,作戰單元的小型化、小顆粒化,特種部隊的作用已愈加突出,而特種部隊的顯著特征之一是信息技術與體能訓練的有機結合;是單兵體能素質與信息化知識和裝備的密切融合。正因如此,使得美軍贏得了伊拉克戰爭的勝利。這就充分揭示:未來高技術戰爭已強烈呼喚軍事信息技術與軍人體能素質的高度融合。由此,加強特種環境條件下體能訓練的內容和方法的研究與實踐,加強軍事信息技術與體能素質相融合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當成為軍人體能訓練與軍事體育教育中亟待解決的新的重要課題。
3適應新軍事變革,需要正確把握軍人體能訓練與軍事體育教育的科學實踐作為我軍信息化建設和未來信息化戰爭“打得贏”的基礎工程的軍人體能訓練,從訓練內容到訓練形式,從訓練方法到訓練要求都將產生與傳統訓練迥異的變化。為此,這就需要我們有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正確把握軍人體能訓練和與之相適應的軍事體育教育的科學實踐。
要把軍人體能訓練擺在軍事訓練的重要位置,在思想觀念上實現“三個轉變”面對新軍事變革的挑戰,世界各國無不重視軍隊的信息化建設,在不斷加大武器裝備投入力度的同時仍然高度重視軍人的身體適應訓練。據有關資料表明,美軍每年的體能訓練量平均在510小時以上,對此應當引起我們的深刻思考。
在我們積極推進我軍信息化建設的同時,也必須充分認識軍人體能訓練的重要意義。不能只重裝備不講基礎,部隊戰斗力是一個綜合的實力。為此,要把軍人的體能訓練擺在軍事訓練的重要位置,更新觀念上實現“三個轉變”
(1)轉變體育僅僅是活躍部隊文化生活的舊觀念,樹立體能訓練出戰斗力的新觀念。
(2)轉變體能訓練與軍事訓練或體力勞動作用相等同的錯誤觀念,樹立主動性、經常性、多樣性的體能訓練可以全面開發軍人身體潛能,提高軍人身體應激水平的科學觀念。
(3)轉變體能訓練就是跑跑跳跳的“業余”觀念,樹立體能訓練需要科學化內涵的理性觀念。
提高部隊官兵體能水平,要抓住軍隊院校軍事體育教育的“源頭”我軍院校是部隊指揮干部的生長搖籃,軍隊院校軍事體育教育與訓練的效果好壞,直接關系和影響著部隊體能訓練的開展與成效。由此,軍隊院校的軍事體育教育應當成為教學的必修課程,學員的體能訓練需要貫穿培訓的全過程。在確保訓練時間、訓練內容、訓練場地和施訓人員落實的同時,還應當將學員的體能強弱作為學員學習效果評價的標準之一。
為應對信息化戰爭的軍人身體適應與身體準備,要下力氣建設好能指導全軍體能訓練的人才培訓與科學研究中心信息化戰爭是一個全新的作戰樣式,信息化戰爭對軍人的身心影響也必將是一些全新的特征和規律。由此,研究軍人體能訓練與信息化戰爭的接軌;研究高技術條件下軍事斗爭準備的軍人體能素質提高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軍隊信息化建設中軍人體能訓練的科學指導,都要求我們下力氣建設好全軍體能訓練的人才培訓與科學研究中心,才能為軍委總部的科學決策和院校、部隊的體能訓練提供有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江澤民•論國防和軍隊建設[M]•解放出版社,2003
[2]冷承槐•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人才培養[N]•解放軍報,2003-07-15
[3]阮次山,等•第三次海灣戰爭[M]•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3
[4]倪東雄•尋找敵人———戰爭文化與國際軍事問題透視[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3
[5]何鐵矛•世界軍事變革進程中的一次實戰檢驗[N]•解放軍報,2003-10-07
[6]李元奎,等•新時期軍事斗爭準備與軍校教育[C]•海潮出版社,2002
[7]林建棣•中國軍人體質體能與戰斗力研究[M]•軍事科學出社,2002
[8]于慶金,等•新時期軍事體育教育深層次改革的理論與實踐
[M]•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
[9]林建棣•軍事體育[M]•解放軍出版社,2003
文章標題:新形勢下軍人體能訓練與軍事體育教育的若干思考論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zf/junshi/1062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政治法律論文范文
軍事論文 城市管理論文 思想政治論文 國際政治論文 行政管理論文 勞動與社會保障論文 國際法論文 公司法論文 婚姻家庭法論文 環境法論文 知識產權論文 民事訴訟論文 民商法論文 犯罪學論文 法律史論文 行政法論文 憲法論文 法理論文 刑法論文 刑事訴訟法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