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电影网_久久久久久电影_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按摩秒播_天堂福利影院_国产男女爽爽爽免费视频_国产美女久久

法律論文投稿淺析網絡隱私權的法律保護

所屬欄目:民商法論文 發布日期:2014-05-15 09:49 熱度:

  2013年年底的一個寒冷的晚上,廣東省陸豐市某高中女生琪琪從望洋河橋上一躍而下,她自殺了。前一天,一家服裝店老板因懷疑琪琪偷竊服裝,將她購物的監控視頻截圖發至微博求“人肉搜索”。很快,琪琪的個人隱私信息曝光,成為網絡謾罵和身邊同學、朋友指指點點的對象。自殺事件再一次引爆人們對“人肉搜索”濫用的爭論。爭論背后暴露出中國公民隱私權保護不足。

  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的飛速發展,人們每天享受著豐富的信息,了解著豐富多彩的世界。享受便利的同時也對現有的法律和社會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戰。當前,個人隱私被泄露和被侵犯的事件時有發生。因此,網絡隱私權保護成為當務之急。

  關鍵詞:法律論文投稿,網絡隱私權,法律保護,侵權

  一、隱私權、網絡隱私權概述

  1890年,美國兩位法學家路易斯·布蘭蒂斯和薩莫爾·華倫在哈佛大學的《法學評論》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著名的論文《隱私權》,第一次使用了隱私權的概念。從此以后,隱私權才開始受到學者們的廣泛的重視和承認。隱私權就是公民依法享有個人私生活情況、個人私生活領域和個人數據信息不受他人非法干擾、侵擾、獲悉或披露的權利。

  網絡隱私權是指自然人在網上享有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活動領域與個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也包括第三人不得隨意轉載、下載、傳播所知曉他人的隱私,惡意誹謗他人等。

  二、侵犯網絡隱私權的主要行為

  1.個人侵權行為。主要表現:未經授權在網絡上宣揚、公開或轉讓他人或自己和他人之間的隱私;未經授權進入他人系統收集獲得資料或打擾他人安寧;未經授權截獲或復制他人正在傳遞的電子信息等等。

  2.網絡服務商的侵權行為。主要分為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和互聯網內容提供商的侵權行為。(1)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一是故意、直接侵害了他人的隱私權;二是對他人在網站上的侵權行為放縱、無視;(2)互聯網內容提供商。很多互聯網內容提供商使用Cookies把自己的文件發送給訪問者,從而變相地搜索了網絡用戶的個人信息資料。很多提供商,提供內容服務時,不告知網民所采集、處理、儲存信息的內容、方式、目的和使用期限;不向網民說明個人權利保護的措施;對一些網站明顯宣揚他人隱私的言論,采取放縱的態度任其擴散。

  3.部分軟硬件設備供應商的侵權行為。據報道,微軟的WindowsXP系統在辦公室軟件Word和Excel文件上生成包含用戶計算機信息的唯一確認號碼,通過“后門程序”用戶信息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微軟的數據系統。網民在網絡上的一舉一動都可能處于被窺視中。

  4.商業組織的侵權行為。一些網絡公司,未經用戶的同意,在他人的硬盤上加入了Cookies。Cookies自動記錄用戶訪問的站點和內容,并將詳細資料發送到網絡公司,網絡公司根據這些資料,建立龐大的信息資料庫。甚至花錢就可以買到,給網絡用戶造成巨大的損失。

  三、侵犯網絡隱私權的主要特點

  1.侵權主體的多元化。侵權主體十分廣泛,除了網絡用戶之外,還包括網絡服務商、網站服務商、軟硬件設備提供者、商業經營者等。甚至,只要稍微懂得網絡技術的人,都有可能成為侵權的主體。

  2.侵權客體范圍擴大化。網絡隱私權的客體是網絡隱私,具體是網絡個人信息、私人空間、私人活動的三者中隱私權權利的結合。在網絡中,任何人的個人信息和活動都可能成為侵害的對象并隨著科技的發展,內容還將得到擴展,從而侵害的范圍和形式也會有所變化。

  3.侵權手段的智能化、隱蔽化。行為人往往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能與豐富的專業知識,能夠迅速而準確地搜集到他人的資料或是侵入他人的私人網絡空間領域。隨著網頁不停地刷新,信息不斷地更新,一些侵權的信息也不斷地被新的信息所取代,因而侵權的手段也就顯得更為隱蔽。

  4.危害后果的嚴重性。個人隱私一旦在網上被披露了,所有人在瞬間就都知道了,給受害人造成了精神上和經濟上的極大傷害。

  四、中國現行法律中有關隱私權的規定

  1.憲法。《憲法》第38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該條雖然沒有明確的規定隱私權,但人格尊嚴本身就屬于隱私權的范圍。第39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2.民法。《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公民和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60條規定: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3.刑法。《刑法》第245條規定: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第252條規定: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4.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第66條規定: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并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第120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5.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第85條規定: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如果不愿公開自己的姓名和報案、控告、舉報的行為,應當為他保守秘密。第152條規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是有關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還規定十四歲以上不滿十六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十六歲以上不滿十八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等。6.侵權責任法。《侵權責任法》第2條規定: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五、中國網絡隱私權保護現狀

  1.法律保護意識薄弱。中國是一個擁有幾千年的封建專制歷史的國家,一直屬于宗法家族統治的社會,等級森嚴,漠視個體,幾乎不存在隱私權的保護。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物質和精神文明的發展,個人法律意識也逐步提升。

  2.隱私權的立法不完善。在2001年以前中國是將隱私權歸入名譽權中來保護的。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自然人在隱私遭到侵犯的時候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2009年《侵權責任法》出臺,從立法上第一次把隱私權作為一種人格權給予直接保護。但中國法律沒有對網絡隱私權做出直接的法律規定。

  3.網民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盲目相信網站上的個人資料保護聲明;輕易地提供自己的IP地址;在申請免費郵箱、MSN號、QQ號等,直接使用真實的姓名;登陸某些網站的時候,隨意使用自己真實的信息注冊會員等,埋下了隱患。

  4.政府監管力度不夠。在網絡信息時代,政府為了實現國家職能,需要收集大量的、涉及到金融、醫療、保險、財產、家庭等方面的個人信息資料,有可能疏于管理,導致信息泄露問題。還存在著在搜集個人信息過程中,對私人的行為進行了公益以外的過多的管理,容易對公民的隱私權利造成了侵害。

  六、中國網絡隱私權保護的法律構建

  1.采取以立法規制為主導,行業自律為補充的模式。特點:第一,有更大的靈活性,充分照顧到不同行業的特點。不同的行業在信息的收集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別,對個人資料的保護上也不同,單一的立法難以劃定統一的標準。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必然會對行業標準提出新的要求,行業標準也就隨著技術的發展而變化,克服了法律的僵化。第二,實現雙重監督。一方面,行業自律可以作為一種最初的和產業層面的申訴場所,實現網絡隱私權的基礎保護;另一方面,法律則是網絡信息隱私權保護的最終手段,有法可依。第三,彌補立法的不足,克服行業自律無強制力的缺陷。

  2.在《民法典》中確立隱私權獨立的法律地位,實現信息安全的法律調控。建議在中國制訂民法典時,將隱私權明確地規定為一項獨立的具體人格權,突出“以人為本”的立法精神。在“隱私權”中還應規定以下內容:禁止非法竊聽他人電話;禁止非法竊取他人的電子郵件;禁止隱匿、毀棄或開拆他人的信件;禁止惡意阻止、妨礙他人的正常通訊;還應規定網絡所有人和網絡使用人在保護自然人隱私權中承擔的法定義務,如網絡所有人或者使用人負有為他人使用網絡傳遞信息保密的義務,未經他人同意不得披露他人不愿公開的信息。

  3.制定保護網絡隱私權的專門法律及相關特別法,實現網絡隱私權的全面保護。中國應當在加強對隱私權的傳統法律保護時,更要重視信息時代網絡隱私權的法律特別調整,通過制定民法典、網絡與電子商務隱私權法及特別法,建立一套層次分明、自上而下的網絡與電子商務隱私權法律保護體系,彌補網絡保護的法律空白。

  4.完善訴訟法,保證法律法規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和虛擬性,以及人們對隱私權法律保護意識的淡薄,給隱私權侵權案件的偵察,起訴,取證,審判等方面都帶來一系列的困難。所以在訴訟法和證據法上應做出相應規定,來明確電子證據的固定、取證和具有證明力的法律效力,保證實體法的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李德成.網絡隱私權保護制度出論[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1.

  [2]張新寶.隱私權的法律保護[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5.

  [3]王軍.網絡傳播法律問題研究[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6.

  [4]趙永忠.誰偷窺了你的網絡隱私[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文章標題:法律論文投稿淺析網絡隱私權的法律保護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zf/minshang/21022.html

相關問題解答

SCI服務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av手机在线看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久 | 久久精品| 99热精品在线 | 欧美电影免费观看高清 | 亚洲a视频 | 青青伊人久久 | 亚洲国产网| 亚洲一区久久久 | 欧美综合久久 | 亚洲精品九九 | 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日本免费黄色 | 伊人艹 | 日韩在线中文 | 人人精品 | 午夜欧美a级理论片915影院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 | 免费看爱爱视频 | 日一日操一操 | 国产精品久久久爽爽爽麻豆色哟哟 | 国产高清视频 | 国产精品爱久久久久久久 | 精品国产91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鲁一鲁一区二区张丽 | 国产精品久久视频 | 亚洲综合色 | 亚洲高清免费视频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色综合视频 | 在线免费观看黄色网址 | 国产一区亚洲 | 欧美日韩一区在线播放 |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 成人在线免费网站 | 亚洲一区av |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 久久高清| 日韩高清一区 |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