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民商法論文 發布日期:2015-05-21 22:07 熱度:
論文摘要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的日益加劇,養老問題已經成為關乎社會和諧的重大問題,而在全國老年人口中占比較大的是農村老年人口,因此,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迫在眉睫。本文首先介紹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其次分析目前我國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存在的問題,進而對我國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農民養老問題提出建設性的對策建議,以期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
論文關鍵詞 論文快速發表,人口老齡化,農村,養老保障
一、 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簡要分析
(一)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口結構經歷了一個從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轉變。從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我國人口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于當時我國已經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再加上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醫療衛生事業的進步促使我國人口平均壽命延長,同時出現了低生育率和低死亡率,老年人口比例逐步提高,開始向老年型社會轉變。有關數據表明,1999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7%,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到了21世紀,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不斷加快,2012年,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為1.2714億人,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高達9.4%,老齡化水平位于世界前列。
(二)“未富先老”的老齡化,導致經濟發展壓力增強
縱觀國外多數發達國家都是在社會經濟高度發展,物質財富累積到一定程度后,才開始進入到人口老齡化階段,因此,這些國家有充足的資本來解決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我國在21世紀初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老齡化速度超前于經濟發展速度。有數據表明,在2001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7.1%,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而當時人均GDP只有1041.6美元,不到英國和德國的1/20,僅為美國和日本的3%左右。到了2012年,我國人均GDP雖然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長,達到6188.2美元,但與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仍然有著較大差距,經濟發展壓力較強。
(三)我國農村老齡化形勢更加嚴峻
我國農村地區,人口總數超過全國一半,老齡化程度更加嚴峻,加之,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涌入城市,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顯得日益緊迫和突出。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鄉村地區年齡在60歲以上的人口達到14.98%,高于城市(11.47%)和鎮(12.01%)的老齡化比例。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我國現階段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現階段的廣大農村地區,家庭養老、土地養老、社會保險養老是基本的養老保障方式,但其養老保障制度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養老保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我國現行的養老保障法律制度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現在:
第一,目前我國有關養老的制度和政策,大部分分散在其他的社會保障法律制度中,還沒有制定出一部針對養老的專業性的法律。相關制度設計較籠統,沒有制定具體的原則、標準,也沒有對政府和個人責任做詳細的解釋。
第二,缺乏農村養老方面的法律保障。目前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有些地方還不夠規范化和系統化。
(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低,保障水平較低,而且保障金額長期不增加
由于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社會保險意識不高,且受“養兒防老”、“土地養老”等傳統觀念影響較深;而且農村養老保險的補貼額絕對數缺乏激勵作用,不利于提高農村居民的參保積極性,養老保險參保率低。在保障水平方面,雖然全國各地的農村養老金發放標準各異,但其養老金的發放金額普遍較低,寥寥幾十元的“新農保”,或兩、三百元的最低生活保障,并不能滿足其基本生活需求。此外,經濟在不斷發展,GDP在不斷增加,CPI和物價在不斷上漲,退休工人的工資也在以每年百分之十速度連續增長數十年,而農民的“新農保”和最低生活保障卻屢不增加。
(三)家庭養老和土地養老方式面臨嚴峻考驗
家庭養老和土地養老是中國農村傳統的養老方式,已經維續了幾千年。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家庭養老和土地養老受到了制約。
首先,土地承包制度的實行使得農村產生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城市化也加快農村人口的流動速度,大量農村勞動人口涌入城市,家庭養老面臨困難。
其次,隨著我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每年都要開發大量的耕地,農村的土地不斷消減。農村小規模生產,投入和產出比極低,收人較不穩定,難以滿足農民的養老保障的需要。
最后,農村土地只有使用權。國家法律規定,土地歸國家所有,農民只有使用的權利,沒有擁有權,更不能通過出賣土地的方式來換取養老保障金。
三、加強我國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建設的對策設想
當我們看到農村里空巢老人那落寞守望的眼神,當我們看到城市中乞討老人伸出的破舊的空碗,當我們讀到社會上冷漠子女不孝敬老人的一些報道,我們還能冷眼旁觀、默然置之嗎?基于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尤其面對農村老年人口占全國老年人口比例較大的現實,筆者提出加強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建設的以下幾點設想:
(一)堅持城鄉統籌發展,提高農村養老保障水平
農村對社會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他們應該享有與城市職工大致相當的保障水平。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給中國農村發展注入了新機——全會決定提出了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的改革舉措。
一是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二是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主要是依法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等。
三是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保障農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四是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推進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統籌發展。
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國家給予農村養老保障政策上的優惠和經濟上的扶持,提高農村養老保障水平,為將來最終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做好制度準備。
(二)逐步建立家庭、社區、非營利組織“三位一體”的養老模式
現階段,家庭養老仍然擔起向老年人提供經濟上的供給、生活上的照顧和精神上的慰藉等責任。但隨著農村人口老齡化和勞動人口大量輸出,家庭已經沒有能力獨自完成養老任務。因此,需要社區和非營利組織的大力支持與積極參與,建立起農村“三位一體”的養老保障體系。家庭、社區、非營利組織在統一的養老體制中既可以發揮各自作用,既互相聯系,又互相補充,發揮優良的養老功能。必須指出的是,農村“三位一體”的養老保障體系需要得到經濟上的有力保證——創新形式發展經濟,提高整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增加農村家庭收入,加大國家對社區和非營利組織的財政支持和政策優惠。此外,要加強輿論宣傳,弘揚中華民族尊敬老人、愛護老人、贍養老人的傳統美德。
(三)建立健全農村養老保障制度,明確政府對農村養老保障的責任
目前我國農村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家庭養老面臨嚴峻考驗,政府和社會分擔農村養老責任是必然趨勢。政府要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
首先,完善制度,優化設計。堅持“低水平、廣覆蓋、再提高”的運行原則,本著“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突出重點”的方針,先試點,再吸取經驗,補缺補差,有計劃的完成工作。
其次,政府要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增加對農村養老保障資金的投入數額和比例。
最后,政府應加快立法進程,使得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有法可依。
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使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能夠得以真正確立和發展,通過法律的強制作用和規范運行來推動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四)探索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
縱觀世界各國,農村養老保障的建設一般都要滯后于城鎮養老保障建設,都是在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才會構建起覆蓋全城鄉的養老保障制度。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是該國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基礎,因此,若照搬發達國家費用較大的社會保障制度,是欲速則不達的。對此,我們應該借鑒別國的成功經驗,根據我國的國情和特色,結合我國的傳統社會文化,在去除糟粕、繼承精華的基礎上適應時代潮流的發展來進行制度創新,努力探索出適應我國實際情況的農村養老保障之道。
文章標題:論文快速發表范文老齡化背景下我國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建設的幾點芻議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zf/minshang/2684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