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憲法論文 發(fā)布日期:2015-01-17 16:53 熱度:
論文摘要 家庭和家庭保護的重要性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不言而喻的。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為家庭保護賦予新的含義,但未成年人權利的家庭保護依舊不盡全面,而父 母及其他監(jiān)護人對未成年權利直接侵害的事件普遍發(fā)生。因此,對未成年人權利的保護我們不能局限于國家保護,家庭保護更是關鍵所在。加快未成年人權利保護立 法步伐,建立未成年人家庭權利侵害的司法救濟體系,國家干預和家庭重視二者并重,未成年人的權利才能得到切實保障。
論文關鍵詞 憲法論文發(fā)表,未成年人,權利保護,家庭保護,法律保護
未成年人權利的保護是國家、社會與家庭的共同義務。當下,造成未成年人權利侵害的幾大類棘手問題尚未解決,又有錯綜復雜的新情況接踵而來,這使 傳統的未成年人權利保護所重視的“規(guī)范-制度”略顯無力。國家對未成年人的保護顯然不可能面面俱到、事事入微,因此家庭保護就立足于補足未成年人權利保護 的國家層面的缺陷。
一、未成年人權利的家庭保護解讀
未來社會能夠企及的高度有賴于未成年人最終具備何種生存和發(fā)展的素質。家庭作為人成長的搖籃和社會化的首屬群體,在未成年人保護中具有重要地位,這是由家庭對人特有的功能決定的 。一方面,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fā)展離不開家庭保護。另一方面,未成年人在家庭中開始了最初的情感交流、人際往來、語言學習、智力開發(fā) 并在潛移默化中將社會規(guī)范和價值觀內化,形成了個人獨有的做人做事的格調。因此家庭在青少年的成長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未成年人權利家庭保護缺失的原因
(一)家庭對未成年人的忽視
與遺棄不同,對未成年人的忽視并非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故意而為,但在客觀上同樣造成了對未成年人的傷害 。 站在保護未成年人生命權和健康權的角度來看,未成年人在家庭中,自己獨自活動或者因好奇心驅使,無意識自身會受到傷害而接觸導致的傷害比例很高,中國青少 年研究中心“中小學生人身傷害的處理與防范”課題組調查表明 ,在被調查的5000余名學生中,曾經在家中“玩耍中受傷”、“被刀或玻璃等劃傷”、“摔傷”的比例均高達50%以上。對于年幼無知、防范意識和自理能力 都較差的未成年人來說,因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提供不了保障其人身安全的家庭環(huán)境,對其照顧不周或缺少必要的教育,未成年人有可能隨時發(fā)生意外。
(二)親職教育的缺失
近年來,全社會逐漸深刻認識到家庭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方面舉足輕重的地位,開始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強化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強調“幫助和引導家長 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 在這里不得不提到“親職教育”一詞,親職教育是指引父母“如何扮演角色,調整親子關系,認真教育子女成器成材。”《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2條是我國僅有的 對親職教育的法律規(guī)定。但在實踐中,父母對子女有“生殺予奪”大權的傳統觀念使父母及其他監(jiān)護人的職責以及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義務涉及的內容“無用武之地”, 由此可見,這些父母在未成年人家庭保護層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三、未成年人權利家庭保護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審視當今我國未成年人家庭保護狀況,突出的問題是父母對未成年人權利的漠視。具體表現為父母作為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人“越位”與“缺位”兩種極端傾向。 具體分析如下:
(一) 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的“越位”
1.期望導向有誤問題。“中國夢”彰顯的是國家情懷和發(fā)展藍圖,家庭的“育兒夢”則是父母寄予下一代的厚望。我國的家庭蔓延著一種群體性焦慮。 尤其是在城市家庭中,父母總怕自己的孩子落在人后,輸在所謂的“起跑線上”,開始不斷地將起跑線前移,除去胎教、3歲前的智力開發(fā)不說,3歲的孩子就已經 開始上各種培訓班。這種操之過急、過于恐慌、揠苗助長的家庭教育實質上是一種背負著分數競爭、名校崇拜、滿足父母攀比、虛榮心理的反教育現象;此外,父母 的期望與孩子的特點和需求大相徑庭的情形也很普遍,如花重金擇校,進“尖子班”,該做法忽略孩子自身的學習能力水平,會使孩子失去學習的信心甚至發(fā)展為厭 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2.家庭暴力問題。2013年初,15歲的初中女孩因不學習看視頻遭父親訓斥,挨父親巴掌后報警稱其父對其使用家庭暴力,民警和家人勸說無果, 女孩堅持“讓爸爸坐牢”引熱議。根據《婚姻法解釋(一)》第1條對“家庭暴力”的界定,很顯然,父親的這一巴掌并未上升到“家庭暴力”的高度,但是我們身 邊家庭暴力卻是現實存在的。當代中國少年兒童人身傷害研究報告中表明 ,家庭暴力是少年兒童遇到最多的傷害,在被調查的3508份學生問卷中,分別有59%的孩子在家中挨打,其中3.5%的孩子經常挨打,56.5%的孩子偶 爾挨打;有84%的孩子在家里挨過罵。少年兒童在遭受家庭暴力后,9.2%的孩子產生過死的念頭,18.1%的孩子想離家出走,8.4%恨不得與父母拼 了,還有6%的孩子想長大后找父母算賬,只有28.5%的孩子對此持無所謂的態(tài)度。未成年人在遭遇家庭暴力時,反抗愿望極其強烈,甚至存在自毀的想法來報 復施暴者,這種情況令人警醒。
文章標題:憲法論文發(fā)表淺析未成年人權利的法律保護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zf/xianfa/2494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yè)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fā)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