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刑法論文 發布日期:2021-06-17 09:27 熱度:
網絡詐騙與傳統的詐騙有很大不同,由于詐騙活動主要借助網絡而開展,因此破案難度很大,為了更好地做好防范和應對工作,需要認真分析網絡詐騙的成因,以及法律規制問題。
一、網絡詐騙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人們的風險防范意識低
目前人們的風險防范意識較低,也是網絡詐騙活動層出不窮的主要原因。網絡詐騙者會結合人們的心理特點,利用專業的軟件偽造來電顯示的號碼,從而實施詐騙活動,由于接電話者發現對方的號碼確實是有關部門的電話,因此就很容易上當受騙,這在目前的社會生活中非常普遍。盡管公安機關、銀行以及政府有關部門都借助各種方式向人們廣泛宣傳網絡詐騙的特征,但是網絡詐騙活動依然很難得到有效打擊。
(二)缺乏完善的網絡監管
缺乏完善的網絡監管體系也是目前網絡詐騙活動頻發、多發的主要原因,因為互聯網是一個開放性的網絡,盡管國家有關部門可以借助法律來規范國內的網絡,但是很多實施網絡詐騙的犯罪分子會借助在國外服務器上注冊相關網站來實施詐騙活動,因此國內電信部門很難對其進行有效打擊。同時,由于當前打擊網絡詐騙的相關法律還不完善,目前還很難用刑法中的相關條款對網絡詐騙進行規制。[1]
二、網絡詐騙的特征
(一)以網絡為載體
網絡詐騙活動在實施詐騙的過程中,大多都會以網絡為主要載體,借助網絡來竊取受害人的各項信息從而實施詐騙活動,與傳統的詐騙活動相比,以網絡為載體是其最明顯的特征,離開了網絡,此項詐騙活動很難得到有效開展。
(二)隱蔽性強
隱蔽性強也是網絡詐騙活動最明顯的特征,一般來說網絡詐騙都是借助一對一的互動交流,通過不斷引誘和恐嚇,使受害人深陷其中從而上當受騙。而受害人會因為遭受到恐嚇而不敢向其他人講述自己的遭遇,從而導致網絡詐騙活動很難被及時發現,大多都是在錢財被詐騙走之后發現再也聯系不上對方時才感覺上當受騙,從而報警,但為時已晚。
(三)形式多樣
犯罪形式多樣也是網絡詐騙活動明顯的特征之一,與傳統的詐騙形式相比,網絡詐騙可以采取多種不同的形式來實施,例如通知中獎、簽收郵件、兌換積分、冒充領導讓下屬匯錢以及冒充黨政行政機關辦理案件都是常見的詐騙形式。正是因為網絡詐騙的形式多樣,所以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才很難有效防范。
三、網絡詐騙目前的法律規制現狀
(一)犯罪構成要件
網絡詐騙活動是國家法律明確予以打擊的一種違法犯罪行為,其犯罪構成指的是在觸犯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采取欺詐的方式對被害人財產或者隱私信息實施非法占有活動。只要實施犯罪的主體具備負刑事責任的能力并且借助網絡以欺詐的方式對被害人財產或延續信息實施非法占有,就構成網絡詐騙。
(二)網絡詐騙預防體系建設不足
網絡詐騙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基礎上而實施的一種詐騙活動,因此對政府監管部門的監管活動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在實際的監管過程中,監管力度與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速度并不成正比,而且受法治建設滯后的影響。在目前的法律和監管體系下,想要預防網絡詐騙難度很大,而且社會公眾也普遍缺乏防范意識,這些都會對網絡詐騙的預防帶來巨大難題,也會影響預防體系建設,所以這是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四、規制和防范網絡詐騙的對策
網絡詐騙活動會嚴重影響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也會對人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不斷完善現行法律法規,加大打擊力度,以此來規制和防范網絡詐騙活動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筆者建議采取以下策略來規制和預防網絡詐騙:
(一)不斷加大對現行法律法規的修訂和完善力度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監管部門的監管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盡管監管部門也積極采取各種方式來規范人們的上網行為,但是由于網絡具有開放性,部分違法犯罪分子在國外服務器上注冊的網站就很難有效打擊。而且目前現行《刑法》中對打擊網絡詐騙也缺乏明確可執行性的條款,在打擊網絡詐騙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多部法律法規以及有關部門頒布的條例才能有效打擊,這足見目前《刑法》在打擊網絡詐騙中存在的明顯不足,所以需要立法機關結合我國當前網絡詐騙案件多發的現狀,不斷加大立法調研,深入到人民群眾中了解當前網絡詐騙案件的主要形式,從中總結規律,對網絡詐騙進行科學的定義,并在全面認知網絡詐騙行為的基礎上對網絡詐騙的犯罪構成進行重新定義。同時針對不同級別的網絡詐騙活動,根據其社會危害性和涉案金額予以嚴厲打擊。[2]只有借助立法將網絡詐騙行為全部涵蓋其中,才能使公安機關在打擊網絡詐騙活動時,能夠有法可依,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開展各項工作,改變人們對網絡詐騙案件的認識,使廣大人民群眾能夠積極配合公安機關開展打擊工作并為相關規范活動提供線索和證據。
(二)充分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來做好監管防范網絡詐騙案件的發生
網絡詐騙案件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與缺乏網絡監管有著直接的關系,所以在打擊和預防網絡詐騙的法律規制中,一方面要不斷完善現行法律法規,另一方面也需要監管部門積極應用先進的網絡技術來做好網絡監管,通過技術手段及時將互聯網中的不良信息進行篩選和過濾,從源頭上防止網絡詐騙問題的產生。同時也要積極和國外網絡監管機構展開合作,借助雙方的合作和最新的網絡技術來共同做好網絡監管,要特別注意網絡發展中的實名制,尤其是對于網站注冊、手機入網以及申辦銀行卡等,只有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不斷加大網絡空間的實名制建設,才能為監管部門不斷加大監管力度,為阻止網絡詐騙案件的發生創造有利條件,同時借助實名制建設也能為公安機關有效打擊網絡詐騙案件提供便利條件,只有法律與監管技術雙管齊下,才能實現對網絡詐騙的防范與規制,為人們正常生活創造穩定和諧的社會氛圍。
(三)對網絡詐騙的犯罪主體進行重新界定
根據我國現行的法律,只有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才能成為網絡詐騙的犯罪主體,但在目前的法律實踐中,受法律犯罪主體規定的限制,很難對目前的網絡詐騙進行有效打擊,因為目前的網絡詐騙,已經呈現出團伙化的趨勢,甚至有機構的參與,因此在目前的法律框架內,按照目前法律所規定的犯罪主體很難對網絡詐騙活動實施有效的打擊。還需要立法機關根據網絡詐騙的最新發展趨勢對網絡詐騙的犯罪構成主體進行不斷完善和豐富,使所有涉案個人以及單位都能接受到法律的制裁。相對于個人實施網絡詐騙,團隊化網絡詐騙活動的社會危害性更大,因此要將團伙化網絡詐騙也列入詐騙的犯罪主體,以此來實施更為有效的打擊。[3]
(四)不斷加大對群眾的法制教育,積極做好犯罪證據的收集
人們在自身因為網絡詐騙活動遭受損失之后,要立即將通話記錄、聊天記錄、轉賬記錄等證據收集起來提交給公安機關,要在案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報警,只有這樣才有助于公安機關及時采取措施打擊違法犯罪。只有借助法制教育培訓活動,使每一個群眾都能參與到打擊和預防網絡詐騙的活動中,提高反詐騙技巧,才能有效預防網絡詐騙。
五、結語
網絡詐騙活動目前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一旦上當受騙,這會給人們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嚴格按照法律不斷加大打擊力度,是司法機關必須要認真考慮的問題,因此不斷完善現行法律法規,加大監管和打擊力度,對犯罪主體進行不斷完善,借助法制教育活動來提高人們對網絡詐騙活動的認識,同時指導人們如何收集證據并在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積極尋求專業律師的幫助,只要全社會形成打擊網絡犯罪的社會氛圍,人人參與到其中就能有效遏制和預防網絡詐騙活動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冬靜.網絡詐騙罪的法律規制及防范對策J] .信息周刊, 201803)-115-116.
[2]黃志.論網絡詐騙的法律規制及防范對策[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2,28(04):68-70.
[3]周海燕.探究網絡詐騙的法律規制及防范對策[J] .商, 2015(36):246.
《網絡詐騙的法律規制及防范對策》來源:《法制與社會》,作者:許湘輝
文章標題:網絡詐騙的法律規制及防范對策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zf/xingfa/4595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