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行政法論文 發布日期:2013-08-24 09:39 熱度:
行政法論文發表期刊推薦《領導科學》,《領導科學》雜志是是由河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管主辦的面向全國各級各類領導干部和廣大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組織人事、宣傳理論工作者,高等院校和社 會科學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部隊排以上干部的一份領導工作專業刊物。國際刊號ISSN:1003-2606;國內刊號CN:41-1024/C郵發代 號:36-104。
摘要:文化外交作為外交的一種方式存在很長時間了。隨著冷戰的結束,各國交流不斷加強,文化外交在增進國家間了解、保障國際政治行為體開展外交活動方面發揮的作用日益凸顯,已經成為備受關注的問題。中國的文化外交理念及實踐也得到了發展。本文將簡單梳理文化外交的相關問題并簡述中國文化外交的現狀,以期達到系統分析文化外交從而對我國文化外交政策的制定產生一定借鑒價值的效果。
關鍵詞:文化,文化外交,軟權力,中國文化外交
當前,文化在外交實踐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同政治外交、軍事外交、經濟與科技外交并存,卻在外交領域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成為眾多國家青睞的外交手段。當然,文化外交也存在特定的風險。
一、文化外交的概念界定
文化外交與文化交流、公共外交。文化外交以跨(國)文化傳播為法則,以雙向溝通為基礎,反對信息單方面、不對等的輸出,注重在交流與互換意向中達成公認與共識。在外延以及內涵上,文化外交與文化交流相比較,范圍要小的多。就交流主體方面比較,文化交流的主體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民間組織,范圍非常廣泛;而文化外交則主要強調政府在對外關系中的作用。但是,文化外交的范圍和領域非常廣泛,其外交的對象不僅包括政府,還包括非政府組織、民間團體以及個人,因此,我們經常把文化外交看作一種公共的外交形式——公共外交?豎。公共外交是民眾的政治態度對政府政策的形成和實施所產生的影響,它包含著超越傳統外交的國際關系領域:政府在其他國家開發輿論,不同國家私人利益集團的互動,外交官員與駐外記者的聯絡等,其中心是信息和觀點的溝通。可見文化外交與公共外交的側重點是不同的,文化外交強調的是外交賴以開展的介質,而公共外交強調的是外交的對象。
二、文化外交的開展及效果
文化外交作為最能體現外交“和平”特點的一種外交形式,它體現的是一個國家的軟權力。它不需要使用軍事威逼和花費“經濟胡蘿卜”哄騙、利誘,它僅僅倚賴文化觀念,所要做的也僅僅是“自由信息——不求物質上的回報、但求對方相信創新和發布的信息,包括廣播和宣傳等——的勸說”。“當一個國家讓其他國家自愿要求該國所希望的東西,那么就發生了所謂‘吸納的、同化的權力’或‘軟權力’,這完全不同于命令其他國家做自己所希望的那種硬的、或強制的權力”。這就是所謂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兵不頓而利可全”。
文化發展和交流有其自身的規律,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的強弱與一個國家文化輻射力成正相關的關系,經濟越是發達的國家,其文化輻射力越是強大,反之則弱。毋容置疑,對于一個國家來講,通過對國家潛力的組合、協調以及最優配置能把國家潛力最大程度地激發出來,發揮出最好的水平。相反,落后的文化,由于缺乏集體認同感和向心力,往往會抑制國家潛力的發揮,甚至瓦解掉國家潛力。正是因為如此,有人把文化看作“間接權力”。
當然,文化外交也會產生沖突。所謂沖突交流,主要是指由交流而導致的沖突,有時也指在沖突中所進行的交流。文化外交雖然是國際交往和政府的行為,但歸根結底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來實現。更精確地說,是一些通過國家授予外交權的人代表國家所進行的人際交往。因此,文化外交主題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心理素質等,都為誤解的產生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可能性,從而導致文化交往失敗和產生國際沖突。這雖然是各國努力避免的結果,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文化外交難免會有敗筆。
三、中國的文化外交理念與實踐
(一)中國的文化外交理念
把文化作為和其他國家溝通的橋梁,在世界舞臺上樹立中國的良好形象,是文化外交的一項宗旨。目前,跨國文化貿易在國際貿易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文化的附加值已成為具有良好價值的無形資產,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對文化、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和自然資源、能源、人力、財力的投入一樣,成為企業資本投入的重要部分。文化經濟學作為一門學科也越來越受到廣泛重視。我國文化經濟學研究起步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為文化經濟學系統性理論研究和學科的建立做了素材積累和理論動員;九十年代得到穩步發展,一大批豐富的研究著述推動了文化經濟學的發展,1993年以“文化經濟”為專業方向的“文化藝術事業管理”專業在上海交通大學設立,標志著文化經濟學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的出現;本世紀的前十年,文化經濟學伴隨時代主題的變化和經濟、文化全球化的歷程,面向更為繁盛的研究論題進發,著述豐富且多樣,各領域研究者也傾向于從不同角度進行研究,真正體現了文化經濟學交叉學科的特點,為指導我國文化經濟實踐打下了寶貴的理論基礎。文化外交為國家間經濟貿易合作開辟道路,各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合作也必然作用于文化外交的深化和發展。
鄧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國愿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為基礎,同其他國家建立和發展經濟文化關系。文化部前部長孫家正認為文化外交的實質就是與其他國家人民進行情感的交流和心靈的溝通,然后在此在此基礎上達到共識、理解與尊重。2005年9月,胡錦濤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發表了題為《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講話,提出了構建“和諧世界”的理念。
。ǘ┲袊奈幕饨粚嵺`
冷戰后,世界各國都致力于本國經濟的發展,提高本國經濟在國際上的戰略地位,為此,很多國家常常采取“經濟未到,文化先行”的戰略,讓文化為經濟貿易服務。長期以來,美國以及歐洲國家派出大量的傳教士到世界各地傳教、辦學,同時他們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吸引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到本國留學。20世紀60年代,美國政府曾計劃邀請幾千名蘇聯優秀大學生到美國留學,費用全部由美國支付。時任總統艾森豪威爾說,實施這個計劃的原因是:“這批新人有朝一日將在蘇聯掌權,我們要努力爭取的正是這一代人。”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指出“美國要推廣本國的文化觀念和價值,不能只是為了維持力量均勢而有目的地存在下去。”
中國的文化外交實踐也取得了很多成績。從1980年到1990的十年間,在中國與外國簽訂的79個文化合作協定和220個年度文化交流執行計劃中,與發展中國家簽訂的分別占總數89%和67%。截止到2005年,我國已和145個國家簽訂了文化合作協定,每年對外文化交流量達到1300多次,是10年前交流量的5倍。我國在駐國外的80多個國家領事館中,有950多個文化處,在很多國家還建有中國文化中心。
我國通過政府官員接受新聞媒體采訪或舉行記者招待會、外交部新聞司定期新聞發布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期間各個部門部(。╅L記者招待會,借助于世界各地媒體讓世界了解中國。另外,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建立、《中國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創辦、以及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等等,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些都有利于引導國際社會輿論朝向我們的導向目標。“中國年”和“孔子學院”是新世紀以來我國開展文化外交的標志性活動。中國與俄羅斯、日本等國家舉辦的形式各異“文化年”活動,都是文化外交的一種很好的方式。2004年在韓國成立第一所孔子學院,2010年,在世界各地建成了500多所孔子學院。孔子學院的命名寓意深遠,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學傳統是“中國名片”的關鍵要素。
四、結語
雖然在文化外交方面,中國的外交理念與實踐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應該看到,我國雖然文化資源豐富,但是文化產業開發不足,大量的文化資源和文化市場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我們沒事認識到文化外交的社會經濟資源的價值,只是從保護和繼承民族優秀文化藝術遺產層面上,以辦事業的方式對其開發和利用,大量外來不良文化的涌入還沒有得到合理控制。存在問題依然很多,需要政府加大力度管制文化外交,使得這一特殊的外交手段能為我國獲取更大的政治利益空間。
文章標題:行政法論文發表之試析中國文化外交的基本問題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zf/xingzheng/1843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政治法律論文范文
軍事論文 城市管理論文 思想政治論文 國際政治論文 行政管理論文 勞動與社會保障論文 國際法論文 公司法論文 婚姻家庭法論文 環境法論文 知識產權論文 民事訴訟論文 民商法論文 犯罪學論文 法律史論文 行政法論文 憲法論文 法理論文 刑法論文 刑事訴訟法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