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思想政治論文 發布日期:2016-01-26 21:46 熱度:
信任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基本原則,隨著現在社會上一些不良事件的發生,讓人們之間的信任度減少了很多,一些專家也針對此現象進行過一些研究。本文是一片研究生論文發表范文,主要論述了信任危機及公序良俗的重塑。
論文摘要:近年來“扶老人反被訛”事件頻頻占據新聞頭條,2006年發生的彭宇案便是典型代表,社會信任危機日益嚴重,已經扭曲的公序良俗急待重塑。本文在回顧南京“彭宇案”的基礎上,分析支付寶于近期推出的“扶老人險”推出的原因及本質,通過對該保險優劣勢的分析得出其對于緩解社會信任危機、重塑公序良俗的缺失的作用。
論文關鍵詞:信任危機,公序良俗,支付寶,“扶老人險”
一、前言
近年來,“扶老人反被訛”一直是社會輿論的重點話題,中華民族自古崇尚的“尊老愛幼”傳統美德似乎正在受到嚴峻的考驗,社會信任危機日益嚴重,已經扭曲的公序良俗急待重塑。支付寶在2015年10月推出的“扶老人險”可謂應運而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對其的看法也褒貶不一。本文通過回顧經典的“彭宇案”,結合支付寶“扶老人險”有優劣勢,分析其對緩解社會信任危機及公序良俗的重塑的作用。
二、彭宇案與信任危機
(一)案情簡述
2006年11月,被告人彭宇在公交站臺扶起了跌倒受傷的原告徐某某后,原告聲稱正是被告碰撞導致其摔倒,雙方調解不成,遂訴諸法院。法院一審判決原告徐某某勝訴,被告彭宇一次性賠付原告人民幣45876.36元,判決一出便引起社會一片嘩然。
時至今日,該案件的真相為何仍不得而知,但是法院在一審判決過程中的細節成為業界討論的焦點。
法院經審理后認定是彭宇撞到徐某某致其受傷的原因概括如下:
1.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分析,摔倒有多種可能,但原、被告均未提及或基礎反正,故應該側重考慮“相撞”這種情形。
2.一般情況下,發現某人被撞倒后,更符合實際的做法應是抓住撞倒他的人,而不僅僅是好心相扶。
3.根據社會情理,在原告的家人到達后,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實經過并讓原告的家人將原告送往醫院,然后自行離開,但被告未作此等選擇,其行為顯然與情理相悖。
4.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原、被告素不認識,一般不會貿然借款,即使借款也應有相應證明(人證或借條等),但被告在本案中并未存在上述情況。(詳見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法院[2007]鼓民一初字第212號民事判決書)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71條規定:“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陳述,應當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從判決書我們可以看出,出現了諸如“日常生活經驗”、“一般情況下”、“根據社會情理”等字眼,并沒有決定性的證據,故法官在此主要運用了經驗法則與“自由心證”。
(二)經驗法則與自由心證
那么,何為“自由心證”?在沒有決定性證據的前提下,法官主要根據以往的生活及工作經驗、邏輯常識以及自由心性來衡量證據的真實與否,并嘗試還原事實真相。可以這樣認為,自由心證是公序良俗在具體適用的一種方式,也是法律和道德交集。
換言之,筆者認為,自由心證的判斷和裁量必須在普適的公序良俗框架之下。事實上,由于自由心證主義對主審法官的要求較高,在我國司法制度中并不允許過于隨意的使用,加之每個人的價值觀念有所不同,根據自由心證主義得出結論也不可能符合所有人的價值觀,故如何拿捏尺度使之符合多數人的認可即上文所述符合普適性的公序良俗成為重點。
對此,張東亞在《經驗法則——自由心證的尺度》一書中有如下見解,他認為正如英美法系國家和部分大陸法系國家由一般民眾(陪審團)來認定案件事實而法官適用法律是具有合理性的,法官以經驗法則作為案件事實認定的方法,其經驗不應當過于超出一般人的理解水平和能力,盡管其在職業素養上存在超出一般人水平的可能性。
我國屬大陸法系,判例并不是正式的法律淵源,但卻能引導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就本案來說,筆者認為,在沒有實質證據的情況下,法院因本著道德教化和價值導向的原則,善意推定被告確是本著見義勇為之心將老人扶起并墊付醫藥費,然一審判決卻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及公序良俗的要求相悖。
此案之后,“扶老人被訛”事件頻頻占據新聞頭條,此類事件對信任的沖擊遠大于對見義勇為者的經濟沖擊,以至于網友直呼“不會再愛了”。
(三)社會信任與公序良俗出現裂痕
2011年10月18日,包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在內的三所大學聯合發布名為“社會信任問題的大陸消費者民意調查” 。雖然在接受調查的時候,只有8%的人表示“不該扶”,但仍有26.9%的受調查人表示“扶不扶不好說”。換言之,在中華民族傳統理念中,面對本應做出肯定回答的問題,有近34.9%的受調查人產生了猶豫。不得不說,屢次發生的“扶老人反被訛”事件已經讓社會信任和公序良俗出現裂痕。
該報告的另一組數據也印證了這個結論。在被問及不扶老人的原因時,有87.4%的受調查人明確表示“擔心惹禍上身”,傳統道德觀念目前正面臨極大的挑戰。
三、信任重塑的新嘗試
(一)“扶老人險”的推出
一項商業產品的誕生往往由于其背后具有廣闊的市場和強烈的需求,針對社會信任危機和公序良俗的破壞,今年10月,支付寶與保險公司推出了“扶老人險”,成為以保險手段協助信任重塑的新嘗試,具體內容為:只需支付3元就能享受一年期的“扶老人險”,期間最高可獲得2萬元的法律訴訟費用且不論案件是否勝訴均可賠付,并提供全年的法律咨詢服務。在被扶老人訛詐“零”成本的現狀尚未改變的前提下,利用保險的手段保護弱者無疑為風雨飄搖的社會信任打下一劑強心針,在消除信任危機和公序良俗重塑的道路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從市場反饋來看,這款新鮮的產品反響頗為強烈,據中國經濟網報道,短短數日間投保人數已超過5萬,“80后”和“90后”是絕對的主力,其中“90后”在所有投保用戶中超過57%。 截止2015年10月23日,“扶老人險”上線7天,投保人數已破7萬。 可見該保險充分發揮網絡平臺作用和80后和90后勇于嘗試新事物的訴求,也得到了熱烈回應,會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和激發公眾尤其是年輕人扶老愛老助人為樂的社會美德。
(二)外界評論褒貶不一
據上文所述,“扶老人險”之所以如此火爆,原因在于很多人對“扶老人”非常猶豫,想做好事但又怕惹禍上身,擔心給自己的家庭經濟帶來額外的“負擔”。“扶老人險”的出現起到了部分風險規避的作用,降低了見義勇為的“經濟成本”,同時提供的法律援助也免去了官司纏身無力招架的困擾。但曹漫在其文章中也指出:該保險僅僅賠付訴訟費方面,至于賠償金額不在此列,另外投保人需證明自己是出于幫助而被訛詐,而非把老人撞到,投保人若能舉證,則案件勝訴,無需支付相應的賠償費用,更無須申請保險賠付。這種“何不食肉糜”式的賠付條款難免顯得誠意不足,其實際效果有待檢驗。
(三)總結
雖具支付寶推出的“扶老人險”有一定的缺陷,但不可否認的是“扶老人險”在相關法律法規尚未完善的情況下,對于緩解社會信任危機,協助公序良俗的重塑,讓社會重新揚起誠實互助之風,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所以,筆者認為,為道德投保的“扶老人險”,其形式上的意義遠大于實質上的意義,投入多少保費、能獲得多少理賠并不是重點,重點是這樣的做法能夠喚醒多少沉睡的善良之心。
四、結論
社會信任危機已經是一個普遍的問題,公序良俗急待重塑,雖然一款商業保險的誕生并不能起到力挽狂瀾之效,但面對該問題,已經有人行動起來,嘗試修補人與人之間信任的裂痕是讓人欣喜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重拾信任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政府與民眾共同努力,相信當 “扶老人險”壽終正寢之時,也是公序良俗完成重塑之日。
研究生論文發表期刊推薦《瞭望》以“新聞性、權威性、思想性、可讀性高度統一”為特色,在電視、互聯網、報紙、雜志之間博采眾長,“集一周于一日”,將主要精力放在深入、詳盡地將有關事件和新聞背景與來龍去脈告訴讀者,進行分析、解釋和評論,進而對其發展趨勢作出預測,并對這種趨勢所體現的更深更廣的意義和影響進行估計、判斷。
文章標題:研究生論文發表信任危機及公序良俗的重塑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zf/zhengzhi/2987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