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思想政治論文 發布日期:2010-08-13 16:00 熱度: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黨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開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即: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必須深刻把握我國的國情,把科學社會主義的共性和個性相結合;必須充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曲折性、復雜性、艱巨性、長期性,把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憂患意識相結合。總結黨改革開放以來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對于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新境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無產階級政黨進行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的重要經驗。改革開放以來以來我黨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形成了豐富的經驗,總結中國共產黨改革開放以來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對于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新境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黨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驗總結歷程
(一)鄧小平理論關于黨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驗總結
鄧小平同志對中國革命與建設經驗的總結,最突出的表現是在改革開放以來對歷史經驗比較集中的三次總結。
第一次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結合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經驗,科學地評價了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正確地總結了建國以來黨的歷史經驗,恢復了我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最具代表性的文件是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這個文件體現了鄧小平的指導思想。代表性的經驗總結主要有:關于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論述,社會主要矛盾的論述等。都是在總結了建國以來的歷史經驗后作出的理論概括。
第二次是在黨的十三大召開的前后。鄧小平認為在中國這么大的國家里搞社會主義,“我們做的事是前人沒有做過的”①這就需要不斷探索和總結。代表性的經驗總結思想有:十二大開幕詞鄧小平提出的“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總結建國以來黨的正反兩方面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圍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的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內容;黨的十三大正式提出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等。
第三次是1992年的南方談話。1989年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以后,中國的社會主義向何處去?鄧小平對如何認識和解決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一系列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系統的總結,這期間,代表性的經驗總結思想主要有:1992年發表的南方談話。提出了“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②“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等觀點,③把全黨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于黨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驗總結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經驗總結更進一步,較集中的有三次。
第一次是在一九九一年。代表性的講話是江澤民在建黨70周年大會上的“七、一”講話和十五大報告,代表性的經驗總結主要有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中共十五大報告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構成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是這些年來最主要的經驗總結”④
第二次是在1998年。代表性的講話是江澤民在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代表性的經驗總結是江澤民把我國改革開放20年基本經驗歸結為十一條。江澤民提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二十年來,我們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二十年來的主要歷史經驗,可以概括為十一個方面。”⑤并概括地指出:“二十年的經驗歸結到一點,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⑥
第三次是在十六大召開前后。代表性的講話是2000年在廣東考察時的講話、2001年建黨80周年的講話和十六大報告。在此期間,江澤民代表性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驗總結是把黨80多年以來的歷史經驗歸納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突出了從理論本質上對歷史經驗的概括。2002年江澤民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把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13年的歷史從十個方面進行了總結,指出“這些經驗,聯系黨成立以來的經驗,歸納起來就是,我們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我們黨艱辛探索和偉大實踐的必然結論。”⑦
(三)科學發展觀關于黨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驗總結
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代領導集體“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總結集中的有六次:
第一次是十六屆三種全會。代表性的經驗總結是首次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若干問題的決議》指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和人的全面發展。”并就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十個方面的重大問題進行了總結。⑨
第二次是十六屆四中全會。代表性的經驗總結是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總結了五十五年來黨執政的六條經驗。即:“必須堅持黨在指導思想上的與時俱進,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這六條經驗也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指導原則,必須在實踐中長期堅持并繼續豐富和完善。⑩
第三次是十六屆五中全會。代表性的經驗總結是胡錦濤在《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上的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六個必須做到:“一是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不動搖......,二是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三是要解決好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⑾
第四次是十六屆六中全會。代表性的經驗總結是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的:“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為促進社會和諧進行了艱辛探索,積累正反兩方面經驗,取得了重要進展。”并就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原則等做出了決定。(12)
第五次是在中央黨校的“6.25”講話。代表性的經驗總結是“四個堅定不移,”(13)深刻回答了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為黨的十七大的召開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論基礎。
第六次是十七大。代表性的經驗總結是在黨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分別做出改革開放階段性經驗總結基礎上通過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的:“取得了我們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大國擺脫貧困、加快實現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寶貴經驗。”既“十個結合”的寶貴經驗。(14)從本質上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模式的特點。
二、黨改革開放以來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
(一)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實現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知與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黨改革開放以來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堅持立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結合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堅持立足本國又放眼世界、堅持立足歷史又放眼未來,吸收和發展了第一代領導核心的經驗總結思想,有力地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經驗教訓,強調“我們堅信馬克思主義,但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只有結合中國實際的馬克思主義,才是我們所需要的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要提倡這個,不要提倡本本。我們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15)
進入新世紀,國際上,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系出現了許多新變化;在國內,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也出現了許多新問題。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與時俱進,不斷總結經驗,不斷進行理論創新,把對歷史經驗的總結與理論創新緊密結合在一起。他強調:“實踐沒有止境,創新也沒有止境。我們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會突破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要創造新鮮經驗。……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16)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十六大以來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開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17)黨改革開放以來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實現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知與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二)必須深刻把握我國的國情,把科學社會主義的共性和個性相結合,實現原則性和獨創性的統一
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共性,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的原則性,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和一般規律,堅定不移地為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努力。堅持獨創性,就是不從一般抽象原則出發,不從本本出發,不拘泥于馬克思主義的個別原理、個別論斷、個別結論,而是從中國革命的客觀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一般規律與本國國情相結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革命和建設的理論與模式。
鄧小平同志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也是我們黨的獨創家,他作為我們黨第二代集體領導的核心,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獨創性理論和思想,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兩個基本點;一部分人先富的理論;特區建設理論;計劃與市場都是經濟手段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的理論,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理論;一國兩制的理論等等。這些理論既堅持了社會主義的原則性,又不迷信笨笨和本國模式,體現了中國的個性,使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的又一次飛躍。
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我們既不能把書本上的個別論斷當作束縛自己思想和手腳的教條,也不能把實踐中已見成效的東西看成完美無缺的模式。”(18)十七大第一次指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即體現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點和標志,體現了這種共性與個性的統一的辯證法,是扎根于當代中國的科學社會主義,是符合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需求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三)必須充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曲折性、復雜性、艱巨性、長期性,把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憂患意識相結合,實現科學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確立了一心一意搞現代化建設的路線,指出只要不發生大規模的戰爭,就要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松。蘇東劇變之后,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受嚴重挫折,當時對我們黨和國家造成很大壓力。鄧小平堅定指出,沒有必要驚慌失措。只要中國還在搞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那么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在堅持社會主義。“只要中國社會主義不倒,社會主義在世界始終站得住。”鄧小平告誡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從現在起到下個世紀中葉,將是很要緊的時期,我們要埋頭苦干。我們肩膀上的擔子重,責任大啊!”(19)
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沒有辜負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期望。到2001年底,我國經濟總量己躍居世界第六位。在取得這樣的重大成績面前,江澤民在十六大上依然指出,面對很不安寧的世界,面對艱巨繁重的任務,全黨同志一定要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帶來的嚴峻挑戰,清醒地看到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風險。
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在黨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領導集體打下的良好基礎上,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到2007年底,我國經濟總量己躍居世界第三位。在取得這樣新的重大成績面前,胡錦濤深刻指出:越是形勢好的時候,我們越要有憂患意識,越要居安思危。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是堅定的行動是謹慎的。這種謹慎的態度凝聚了我們黨的戰略思維。繼續保持這樣的精神狀態和清醒的頭腦,是今后繼續戰勝困難和風險,不斷取得新的勝利的重要保障。
總上所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我們黨長期以來不斷探索、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和確立的。找到正確的道路不容易,要堅定不移地沿著這條道路前進更不容易。我們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在黨的領導下繼續豐富和發展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勝利推想前進。
參考文獻:
[1][2][3][15][17][19]《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29,370,373,213,23,383.
[4][5][6]《江澤民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8,250,264.
[7][16]《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6,538.
[8][14]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大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10,
[9]《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464-482.
[10]《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7.
[11][12]《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1042,648-652.
[13]《認真學習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的重要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2.
[18]胡錦濤:《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08年12月18日.
文章標題:論改革開放以來黨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驗總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zf/zhengzhi/60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政治法律論文范文
軍事論文 城市管理論文 思想政治論文 國際政治論文 行政管理論文 勞動與社會保障論文 國際法論文 公司法論文 婚姻家庭法論文 環境法論文 知識產權論文 民事訴訟論文 民商法論文 犯罪學論文 法律史論文 行政法論文 憲法論文 法理論文 刑法論文 刑事訴訟法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