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29 14:05:49
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最新期刊目錄
銷軸-套筒鉸鏈副熱彈流脂潤滑摩擦特性研究————作者:馮增銘;梁金蓓;邱德方;張健聰;盧繼光;
摘要:本文針對鏈傳動銷軸-套筒鉸鏈副脂潤滑摩擦特性問題,基于Ostwald流變模型構建無限長線接觸熱彈流潤滑模型,通過數值模擬研究潤滑脂流變指數、當量曲率半徑及表面粗糙度對接觸區油膜壓力、厚度及溫升等特性的影響。通過鉸鏈副擺動磨損實驗,獲取摩擦系數-時間曲線,分析材料、結構、表面處理工藝及幾何參數對摩擦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流變指數與當量曲率半徑增大促進低摩擦流體潤滑狀態,粗糙度加劇邊界潤滑效應;摩擦系...
混摻纖維改性瀝青制備與增強增韌機理————作者:陳魯川;張凱;王亮;趙曉康;張久鵬;王銘;何印章;
摘要:為研究混摻纖維對瀝青增強增韌機理,制備了硫酸鈣晶須與玄武巖纖維混摻纖維增強瀝青材料,通過動態剪切流變儀溫度掃描試驗、多重應力蠕變恢復試驗、掃描電鏡測試等方法,分析了混摻纖維對瀝青流變性能、微觀結構等的影響。結果表明:硫酸鈣晶須和玄武巖纖維均能顯著提高瀝青結合料的高溫穩定性,其中硫酸鈣晶須效果尤為突出;當硫酸鈣晶須含量為5%且玄武巖纖維含量為1.0%時,混摻纖維改性瀝青失效溫度相較基質瀝青提高約19...
基于多模態對比學習的語義相似性模型————作者:蔡曉東;黃業洋;
摘要:基于對比學習的語義相似性方法在文本表示和相似性計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現有方法主要依賴純文本信息,忽視了多模態信息融合對語義表示多樣性的作用。此外,傳統對比學習框架采用批次內隨機抽樣固定數量負樣本的策略,容易產生易區分的負樣本或假負樣本,導致模型學習到的特征不足,影響語義相似性判斷的準確性。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多模態對比學習的語義相似性方法。該方法首先通過基于文本-視覺的對比學習框架,學習...
基于改進型DQN的無人機覆蓋路徑規劃算法————作者:王興旺;羅錦寬;張紫洋;遲玉璞;蔣金佑;于美銘;
摘要:針對無人機覆蓋路徑規劃中傳統Deep Q-Network(DQN)存在的覆蓋率低、路徑冗余度高、收斂速度慢等問題,提出一種基于多機制融合的改進型DQN模型。首先,將無人機的工作空間建模為二維柵格地圖,進行預處理并設計獎勵函數。其次,基于傳統DQN,逐步融合Double DQN、Dueling Network和Priority Experience Replay三種機制,運用獨熱編碼等技術搭建多尺度...
雙螺旋混合配筋橋墩抗震性能試驗————作者:王坦;尹俊博;王凱琦;劉金玲;李寧;馬海濱;
摘要:為了提高橋梁下部結構在腐蝕環境下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提出了一種雙螺旋混合配筋(Double spiral stirrups GFRP/steel hybrid-reinforcement,DSHR)橋墩并對其進行擬靜力試驗。試驗結果表明,所有試件均發生彎曲破壞,采用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GFRP)-鋼筋混合配筋形式有效避免GFRP筋橋墩...
原位合成TPU/SMC改性瀝青的流變及微觀特性————作者:郭乃勝;朱小波;王志臣;王雙;陳平;吳恩澤;
摘要:為提升熱塑性聚氨酯(TPU)改性瀝青高低溫流變性能,提出了一種TPU改性瀝青的原位合成工藝,并通過苯乙烯接枝馬來酸酐(SMC)對TPU改性劑進行接枝共聚改性,采用DSR、BBR、FTIR、ESEM與FM試驗對瀝青的高低溫流變性能及其微觀改性機理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相較于傳統的本體聚合法,本文提出的原位合成SMC接枝TPU改性瀝青具有更優的高低溫流變性能,SMC接枝協同TPU顯著改善了瀝青的高溫性能...
基于擴頻與極化增益補償的多層鋼筋探測————作者:夏子涵;薛松濤;謝麗宇;劉江;周雷軍;
摘要:鋼筋無損探測在建筑、橋梁等基礎設施檢測中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現有的探地雷達(GPR)技術在多層鋼筋密集場景下,仍面臨分辨率不足、信號重疊以及信噪比降低等問題。為此,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擴頻與極化增益補償的多層鋼筋探測方法。該方法通過優化頻譜擴展技術,有效克服了頻率跳變和數據融合中信息丟失的問題。同時,利用金屬的電磁反射特性與極化反轉增益放大機制,增強了鋼筋反射信號的強度,從而顯著提升鋼筋探測的能力。...
高原環境下主預噴策略對農用柴油機燃燒與排放的影響————作者:畢玉華;彭正華;聶學選;申立中;陳貴升;劉少華;
摘要:基于發動機試驗臺架和大氣模擬系統,系統研究了1400 r·min-1和200 N·m的工況下主噴正時、軌壓、預噴油量和預噴正時對柴油機燃燒與排放性能的影響規律。研究結果表明:隨著海拔的升高,柴油機燃燒的缸內壓力降低,放熱率降低,燃燒溫度升高,壓力升高率略有下降,總碳氫化合物(THC)和煙度的排放分別降低38.77%和27.85%,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x)的排放分別...
多工況下兩廂掀背車主動氣動附件性能————作者:張英朝;陳冀寧;李勁霽;蘇暢;劉海鵬;
摘要:針對某款軸距2490 mm的兩廂掀背型(Hatchback)小型車進行相應的主動空氣動力學附件的設計、組合及其應對不同工況的匹配與啟用邏輯研究。為了驗證氣動附件的可行性以及其所帶來的空氣動力學優勢,通過計算流體力學仿真軟件Star-CCM+及整車動力學仿真軟件VI-grade 建立整車仿真分析平臺。首先選取前唇、后擾流板及擴散器三處附件分別進行多級設計,再將三者不同設置組合進行仿真,得到整車空氣動...
基于少量故障注入樣本的GPGPU程序可靠性預測模型構建方法————作者:魏曉輝;李旭睿;代淵超;于洪梅;姜楠;岳恒山;
摘要:針對GPGPU程序在軟錯誤擾動下的可靠性預測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少量故障注入樣本的預測模型構建方法。通過設計引導規則實現針對性的故障注入樣本收集,結合數據增強策略,在少量故障注入樣本前提下,實現了高精度的可靠性模型的構建。實驗結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僅需300個故障注入樣本的情況下,預測模型的平均精度達到91.56%
基于機器學習的汽車設計智能擬合方法————作者:蘭巍;周政;王冠宇;王偉;張苗苗;
摘要:汽車車型定義以及用戶畫像等流程在汽車設計的前期階段乃至對于整車設計都是極為關鍵的步驟,車企常常需要耗費大量精力于該階段。為提升車企工作效率以及為設計師提供設計框架,有效提升設計的準確性和客觀性,提出一種利用機器學習擬合汽車設計前期工作、后期個性覆蓋件設計的方法。該方法主要基于擴散模型和文本反轉技術。首先,通過對用戶畫像進行分類并訓練模型。然后借助已有的市場反饋度高的成型車的對應用戶畫像進行高度擬合...
密實核與壓剪破壞影響下TBM盤形滾刀壽命預測————作者:王超;鄒金鋒;李亮;舒丹;
摘要:為準確預測全斷面隧道掘進機破巖過程中滾刀使用壽命以提升掘進效率及確定換刀時間,本文通過分析盤形滾刀破巖機理,基于剪切和張拉破壞機理,建立TBM破巖滾刀法向力計算模型,并基于密實核效應改進Rabinowicz磨粒磨損模型,建立密實核效應和壓剪破壞影響下TBM盤形滾刀磨損速率及壽命預測模型,通過與已有方法、數值模擬和現場監測等結果對比分析,驗證了本文預測模型的工程適用性。結果表明:本文模型的預測值更接...
摩擦因數對雙定子凸輪轉子葉片馬達轉矩性能的影響————作者:劉巧燕;劉忠迅;
摘要:為改善雙定子凸輪轉子葉片馬達的性能,研究葉片摩擦系數對雙定子凸輪轉子葉片馬達轉矩性能的影響,建立了雙定子凸輪轉子葉片馬達在外馬達單獨工作、內馬達單獨工作、內外馬達聯合工作、內外馬達差動工作四種不同工作方式下轉矩的力學模型。通過對外馬達葉片和內馬達葉片在不同曲線段進行受力分析,推導出了葉片與葉片槽之間的摩擦系數與凸輪轉子對外馬達葉片和內馬達葉片的正壓力的關系,并得出葉片對凸輪轉子阻力矩的關系表達式,...
多模機電復合傳動系統多傳感器故障自適應診斷策略————作者:汪少華;時玉鵬;施德華;殷春芳;張開美;黃煥明;
摘要:針對擾動下多模機電復合傳動系統(MM-EMCD)中轉速傳感器的故障診斷魯棒性問題,提出一種基于自適應終端滑模觀測器(ATSMO)的故障診斷策略。首先,基于杠桿法和矩陣法建立系統動力學模型,并對其轉速傳感器進行故障分析;其次,構造一種收斂速度快且抗擾動能力強的ATSMO,具體地,設計一種可加快誤差在滑模面上收斂速度和消除系統穩態誤差影響的非奇異快速積分終端滑模面(NFITSMS),并通過構建自適應非...
對置活塞二沖程柴油機燃燒系統優化————作者:秦靜;杜天宇;李尚書;裴毅強;李紅;
摘要:針對大缸徑對置活塞二沖程(OP2S)柴油機存在空氣利用率低,油氣匹配差的問題,本文利用三維CFD軟件對一款OP2S柴油機開展了不同噴油器直徑及燃燒室關鍵參數的優化設計研究,明確其對噴霧混合及燃燒性能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 對于OP2S柴油機在相同燃燒室條件下,燃燒室中央區域對缸內壓力及放熱率影響較大;對于以渦流為主的OP2S柴油機,采用淺坑形燃燒室可以增強渦流效果,有利于噴霧混合,增大發動機的火焰...
融合風格編碼的雙通道生成對抗網絡步態識別————作者:周航;宋珂蔚;徐源昊;陳業泓;姜江;
摘要:近年來,步態識別技術作為計算機視覺和模式識別領域的研究重點,已廣泛應用于智能交互等多個領域。然而,步態識別在視角變化和模型訓練穩定性方面仍面臨較大挑戰。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種融合風格編碼的雙通道時空卷積生成對抗網絡模型。該模型通過雙通道時空卷積網絡分別提取步態圖像中的復雜時空特征與步態特征,并引入風格編碼器來減少生成圖像與原圖之間的語義差異,從而提升生成器的穩定性�;贑ASIA-B數據集的...
基于結構感知隱式模板的三維模型簇協同一致分割————作者:楊軍;李林海;
摘要:為了解決三維模型簇協同分割中因幾何結構差異大導致分割不準確和一致性差的問題,提出一種結構感知的多分支隱式模板框架。該框架整體上是一個自編碼器,其中編碼器融合三維卷積神經網絡和自注意力機制,為每個體素模型生成全局潛在編碼、仿射變換矩陣、部件潛在編碼和部件校正分數。解碼器通過結構感知的變形場和隱式模板場預測采樣點的占用值。在Shape-Net Part數據集的人造模型、Objaverse數據集的四足動...
考慮駕駛群體特性的人機協同橫向控制————作者:章軍輝;董接蓮;孫沐寧;李昊;鄭建東;黃英杰;
摘要:不同駕駛群體的車道保持習慣不同,其能夠接受智駕系統的干預或輔助程度也不盡相同。為了提升人機協同式橫向控制系統的友好性,提出了一種考慮駕駛群體特性的人機協同橫向控制算法。首先引入仿駕駛人轉向行為的駕駛人轉向模型,然后建立了線性時變的閉環人-車-路模型;其次考慮到模型參數的時變性、大曲率擾動、線性模型適配不足等因素,基于LTV-MPC控制理論設計了線性時變模型預測控制器;再次根據車輛運動狀態的發展態勢...
面向流形數據的自然近鄰圖優化和微簇合并密度峰值聚類算法————作者:趙嘉;何超凡;肖人彬;樊棠懷;潘正祥;
摘要:密度峰值聚類算法是一種簡單而高效的聚類算法,因其可直觀和快速發現數據集中的類簇而得到廣泛關注。但密度峰值聚類算法難以發現流形數據的密度峰值;分配策略易將遠離密度峰值的樣本錯誤分配。因此,本文提出一種面向流形數據的自然近鄰圖優化和微簇合并密度峰值聚類算法。首先,基于自然近鄰圖,利用頂點間的測地距離設計了一種新的局部密度度量方法,精準刻畫流形數據的內部結構與分布特性;其次,通過分析自然近鄰圖中頂點的連...
凍黏系統中非金屬基底對結冰黏附強度的影響————作者:金敬福;代雨;王家旭;聞秀華;陳奕穎;陳廷坤;
摘要:選用聚四氟乙烯、聚氨酯、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四種非金屬材料作為黏附基底,研究不同非金屬基底材料對切向結冰黏附強度的影響。測量非金屬基底表面的靜態接觸角以及不同基底的表面硬度。利用自制實驗裝置,測量5 ml附著水在-20 ℃環境中凍結1 h的切向結冰黏附強度。試驗結果表明:覆冰在四種非金屬基底表面的切向結冰黏附強度分別為82.89 kPa、45.26 kPa、99.53 kPa、151.27 k...
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本期刊為中文EI,但是部分文章水平一般,不過好在審稿速度很快。課題組內部成員中了很多篇,基本相當于保畢業的期刊了。
2022-09-16 09:15去年投的一篇中了,審稿還是比較快的,就是正式發表排的老后面了,要22年末才能見刊,現在還屬于網絡首發。個人感覺該期刊是EI期刊的守門員,感覺比較好中,當然也很看老板
2022-05-14 12:20期刊有固定的選題范圍(見官網),不在選題范圍內的容易直接被拒,也可以搜索一下歷年發表的文章有沒有相關的。審稿比較規范 ,有審稿意見
2021-01-20 10:18常見問題及解答
第四編 自然科學核心期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