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6日,北京南海子公園一期正式開門迎客。這個規劃總面積11.65平方公里的公園,將成為北京最大的濕地公園。2012年該公園二期工程也將完工,并全部免費開放。
據介紹,南海子公園位于大興區東北部南五環南側,重點建設濕地景觀、皇家文化、麋鹿保護、生態休閑等功能區。南海子這片濕地恢復后,對于水體的過濾、下游用水質量的提升,以及地下水的補充,都有重要作用。海子公園一期建設共花費6億元左右。二期建設中,除了傳承歷史遺存,恢復南城歷史文脈,使今人再睹南苑皇家苑囿勝景,還將通過恢復歷史對大興本地的文化產業產生積極意義。
大興區園林綠化局黨委書記劉春起說,公園一期建成后,與已有的麋鹿苑連成一片,形成3000多畝的生態景觀區。麋鹿苑原來的圍墻全部換成了絲網,并打通了道路。游人不僅可以遠距離看到麋鹿,還能免費進入麋鹿苑近距離參觀。為了方便游人十一假期前往南海子公園游玩,南五環路近日專門開辟了南海子出口。從該出口向南5公里,就能到達南海子公園。
南海子曾系“燕京十景”之一
南海子位于今天大興的亦莊、舊宮、瀛海、西紅門地區,曾是北京城南最大的濕地,每到秋季,晴云碧樹,果紅葉黃,別有一番特色;被譽為“南囿秋風”,位列“燕京十景”之一。近幾年,隨著經濟
社會快速發展和京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南海子地區逐漸成為人口聚集、環境惡化、社會管理形勢嚴峻,公共服務設施落后的城鄉接合部。
利用垃圾堆山造景
由于南海子地區原先干涸的坑塘被垃圾填平,污染了
土壤以及地下水水質。為確保建設過程不會造成二次污染,建設方利用垃圾堆山造景,做到垃圾處理不出園。建筑廢料根據各種規格進行打碎、分揀,直徑20厘米以上的,用于堆山填充物;直徑在10厘米至20厘米之間的,用于公園路基建設;再小一些的則用于園中鋪設綠地甬路、人行道等。
原先用來填埋垃圾的大坑,挖掘后做好防水,引入再生水,使公園再現碧波蕩漾的景觀。同時,在水體內放養各種魚類等水生動物,栽種水生植物,吸引野生動物來此棲息,形成完備的生態圈,逐步恢復濕地景觀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