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英國衛報報道,日前,“2010地球獎”獲得名單現已揭曉,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學的大衛-溫德爾(David Wendell)和卡洛-莫內特馬格諾(Carlo Monetmagno)設計的“人造泡沫”獲此殊榮。這種特殊泡沫可以跟蹤氣候變化,吸收地球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并產生有望能夠轉換成生物燃料的糖物質。據悉,這種人造泡沫設計靈感源自南美洲泡蟾(Tungara frog)的酥皮泡沫狀巢穴。
這種泡沫安裝在燃煤發電廠的煙囪中,能夠捕獲二氧化碳,并將二氧化碳鎖定在其進入大氣層影響氣候之前轉化為糖物質。溫德爾指出,但目前他仍沒有方法將這種糖物質轉化為生物燃料。這項轉化為生物燃料的技術至關重要,它將減小制造生物燃料的農作物生產壓力,并能使谷物和水稻等主要農作物價格保持穩定。
溫德爾說:“這種人造泡沫的設計靈感源于生活在南美洲的泡蟾,泡蟾的巢穴可產生大量富含蛋白質的白色泡沫,這種蛋白質并不會對泡蟾卵細胞膜產生破壞作用。白色泡沫中含有11種不同的酶,這些酶成份來自于細菌、植物和真菌。由于這種人造材料的泡沫結構,它轉化二氧化碳為糖物質的能力是普通發電廠減排裝置的5倍,且速度遠超過普通發電廠的減排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