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50年前一批見證現代北京進程的十大建筑,正被申請列入文物保護范疇。據悉北京市文物局已向國家文物部門提出申請,將這批建筑劃定為文物。此外,在市政協“北京城區歷史文化傳承論壇”上,多名文物領域的市政協委員認為,北京舊城中軸線完全有資格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建議申遺并由新成立的東城區和西城區統一規劃保護。
“十大建筑”應引入“現代遺產”概念
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應該引入‘現代遺產’的新概念。現代遺產”是世界遺產中一個重要的類型,它的定義是“19世紀以后出現的人類杰出創造”,其口號是“人類獻給未來的禮物”。目前,已經躋身于“現代遺產”名錄的堪稱典范的項目有:20世紀60年代建成的年輕城市巴西利亞;巴塞羅那神秘而奇異的蓋勒公園;20世紀20年代建設的瑞典威堡廣播站。
“劃定文物的范疇,是國家文物局的工作,非地方可以制訂的標準。”北京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局已向國家文物部門提出申請,將近50年前的北京十大建筑納入文物保護范疇。這“十大建筑”包括:人民大會堂、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軍事博物館、民族文化宮、民族飯店、釣魚臺國賓館、華僑大廈(老)、北京火車站、全國農業展覽館、北京工人體育場。其中老華僑大廈已于1988年被拆除,在國家博物館擴建前,也有專家呼吁以文物的形式保留這座建筑的原貌。
委員建議北京舊城中軸線申遺
“全世界最長(8公里)、也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貫穿了全城。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產生”。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曾如此描述北京舊城的這根“主心骨”。中軸線是古都北京最輝煌的文化成就,北京市政協文史委副主任許偉表示,中軸線完全有資格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目前,中軸線的格局基本完整,鐘鼓樓、地安門內外大街、景山、故宮、天安門、太廟、社稷壇、正陽門、前門、前門外大街等,保護完好,最南端的永定門也得到了部分復建。
中軸線申遺有兩個重點,一是中軸線本身的大街、重要界面和節點的保護整治,二是本是有機整體的中軸線長期被行政區劃分割,實施中軸線申遺,兩區的保護整治工作就可以統一在申遺的總體規劃之下了,避免各行其道。
北京市文物局局長孔繁峙表示,北京舊城風貌保護的工作由建設部門而非文物部門主管,因此中軸線作為城市的一部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除了做常規的前期準備工作外,還需建設和文物部門聯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