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自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的“王島云雨”,號稱來自擁有世界上“最干凈的空氣”的地方,在國內市場上也有諸如5100、昆侖山等一系列國產高端瓶裝礦泉水,它們正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當中風靡。近日多個國家研究指出,這些高端瓶裝礦泉水,由于包裝、取材等多方面的原因,瓶裝礦泉水在飲用時水質存在隱憂,塑料瓶會分解有害物質,且飲用完后包裝瓶也不容易被回收降解。
據外電報道,英國化學研究人員威廉·肖迪克表示,塑料(12485,140.00,1.13%)瓶可能會持續向瓶中的水溶解重金屬元素銻,這種元素長期積聚在體內可能危害健康。雖然攝入極少量的銻元素不會導致人生病,但是大量攝入則會誘發嘔吐,甚至可能致命。就算塑料瓶裝水中銻元素的含量遠遠低于官方公布的安全標準,但是長期飲用的后果尚無研究結論。
眾多高端礦泉水品牌宣稱礦泉水本身完全無污染,但塑料瓶在生產過程卻讓人擔憂。在制造礦泉水瓶所需要的聚酯塑料的過程中,會使用含有銻元素的化合物作催化劑,隨著塑料瓶的成型,銻元素也進入了塑料中。威廉·肖迪克研究發現天然地下水中的銻含量是萬億分之一,而剛出廠的瓶裝礦泉水的銻含量平均為萬億分之一百六十。猶如泡茶一樣,時間越長,塑料瓶中的銻元素的溶解量越大。出廠3個月后,瓶裝水中的銻元素的含量竟然增加了一倍。另外,溫度越高,銻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而人們對瓶裝水需求量最大的季節正是溫度高的夏天。
除了對人體健康或有影響外,號稱取自天然的瓶裝礦泉水,卻并沒有以同等價值回報給大自然,其包裝瓶給大自然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污染。據悉,全世界每年用于包裝瓶裝水的塑料為270萬噸,這些塑料的原料大多是從石油中提取的,僅在美國,制造這些塑料就要消耗150萬桶石油,這些石油可以供10萬輛汽車使用一年。86%的礦泉水瓶最后都變成了垃圾,需要400年至1000年才能降解。這些塑料垃圾在燃燒時會產生有毒氣體和含有重金屬的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