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讀者對學術期刊的級別等問題的概念比較模糊,現將一些咨詢頻率較高的問題統一進行答復:
問:期刊為什么會有國家級、地方級的區別?
答:期刊分為國家級與地方級是按照期刊主管單位的不同劃分的,這樣劃分是為了按照主管單位的不同對期刊實施有效的行政管理。凡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并配發國內統一刊號的,獲得國內統一刊號的期刊,均為正式出版物。需要明確的是,新聞出版總署從未就學術水平的高低為這些期刊劃分過級別,有的期刊在封面上刊載“國家一級期刊”等字樣,但并不是新聞出版總署組織評選出來的,僅從出版管理的角度出發,非政府行為。
問:有的期刊在封面上刊載“××省二級期刊”等字樣,是代表期刊的學術水平嗎?
答:這是一些自治區、直轄市的新聞出版管理部門每年對本地區的期刊進行綜合評比的結果,確實存在,這種評比是滾動進行的,每年評比的結果都有變化,主要是督促期刊不斷提高質量。這是地方新聞出版管理部門就本地期刊的出版質量進行的一種綜合評價,由于各地的評比標準不統一,也不單單評價學術水平的高低,因此不能完全以此來衡量期刊的學術水平。
問:“核心期刊”是哪類期刊?
答:“核心期刊”是由國內幾所大學的圖書館根據期刊的引文率、轉載率、文摘率等指標確定的,確認標準由某些大學圖書館制定,而且各學校圖書館的評比、錄入標準也不盡相同。新聞出版管理部門未參加此類評選活動。
問:目前新聞出版管理部門有沒有制定衡量學術期刊質量的權威標準?
答:迄今為止,我國新聞出版管理部門尚未從學術水平角度對各類學術期刊制定過標準,僅從管理的角度對自然科學期刊的5大類、社會科學期刊的7大類進行了質量監管。1992年國家科委、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出版署共同發布了《科學技術期刊質量要求》,1995年,新聞出版署發布了《社會科學期刊質量管理標準》,這兩個管理文件雖然對學術理論類期刊的業務標準做出了要求,但都是一些原則性的,不能僅以此作為判斷期刊學術水平高低的標準。學術期刊的學術水準衡量是一件非常繁雜的工作,新聞出版管理部門并不能簡單地作出評價,據我們所知,即使一些發達國家,行政管理部門也沒有制定出衡量自己國家的學術期刊水平的客觀標準。
問:不少期刊獲得過國家期刊獎、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獎、“中國期刊方陣”等期刊方面的評獎活動,是否可以認為獲得這些獎項的學術期刊是質量比較高的?
答:這種期刊評獎活動是新聞出版總署舉辦的,其中獲獎的期刊是全國期刊中的優秀期刊,其總體質量可以說是同類期刊中比較好的。但是,這種評選活動是從期刊的總體質量出發,并沒有針對其學術水平進行專門評估,而且這些期刊的評比工作均是每兩年進行一次,因此期刊獲得的這些榮譽都是階段性的,并不是期刊的終身榮譽。如果某一獲獎期刊在下一評獎年度未獲得獎項,就不再是獲獎期刊了。所以,如果以期刊是否曾經獲獎來定論其學術水平的高低,也是不科學的。“中國期刊方陣”是由中央各部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按照一定比例推薦的,這些期刊在本部委、本地區的期刊中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都是比較好的,在同類期刊中相對比較優秀,但同樣不能作為評職稱時入選論文的依據。
問:“核心期刊”是哪類期刊?
答:“核心期刊”是由國內幾所大學的圖書館根據期刊的引文率、轉載率、文摘率等指標確定的,確認標準由某些大學圖書館制定,而且各學校圖書館的評比、錄入標準也不盡相同。新聞出版管理部門未參加此類評選活動。
問:目前新聞出版管理部門有沒有制定衡量學術期刊質量的權威標準?
答:迄今為止,我國新聞出版管理部門尚未從學術水平角度對各類學術期刊制定過標準,僅從管理的角度對自然科學期刊的5大類、社會科學期刊的7大類進行了質量監管。1992年國家科委、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出版署共同發布了《科學技術期刊質量要求》,1995年,新聞出版署發布了《社會科學期刊質量管理標準》,這兩個管理文件雖然對學術理論類期刊的業務標準做出了要求,但都是一些原則性的,不能僅以此作為判斷期刊學術水平高低的標準。學術期刊的學術水準衡量是一件非常繁雜的工作,新聞出版管理部門并不能簡單地作出評價,據我們所知,即使一些發達國家,行政管理部門也沒有制定出衡量自己國家的學術期刊水平的客觀標準。
問:不少期刊獲得過國家期刊獎、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獎、“中國期刊方陣”等期刊方面的評獎活動,是否可以認為獲得這些獎項的學術期刊是質量比較高的?
答:這種期刊評獎活動是新聞出版總署舉辦的,其中獲獎的期刊是全國期刊中的優秀期刊,其總體質量可以說是同類期刊中比較好的。但是,這種評選活動是從期刊的總體質量出發,并沒有針對其學術水平進行專門評估,而且這些期刊的評比工作均是每兩年進行一次,因此期刊獲得的這些榮譽都是階段性的,并不是期刊的終身榮譽。如果某一獲獎期刊在下一評獎年度未獲得獎項,就不再是獲獎期刊了。所以,如果以期刊是否曾經獲獎來定論其學術水平的高低,也是不科學的。“中國期刊方陣”是由中央各部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按照一定比例推薦的,這些期刊在本部委、本地區的期刊中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都是比較好的,在同類期刊中相對比較優秀,但同樣不能作為評職稱時入選論文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