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2010年05月 發布日期:2010-10-23 09:20 熱度:
摘要:公路施工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尤其是路基的施工,更是公路施工的基礎工序。本文結合了工程實例,從質量控制方面,對如何提高城市道路特別是路基工程的施工質量作了初步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以強化工程中的質量控制,務求解決目前城市市政道路施工項目質量控制中存在的各種質量問題。
關鍵詞:質量要求;質量問題;道路工程
1路基施工的質量要求
1.1結構穩定性
為防止路基結構在行車荷載及自然因素作用下發生整體失穩,發生不允許的變形或破壞,必須因地制誼地采取一定措施來保障路基整體結構的穩定性。
1.2強度
為保證路基在外力作用下不致產生超過容許范圍的變形,要求路基具有足夠的強度。
1.3水溫穩定性
路基在地面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其強度將會顯著降低。特別是季節性冰凍地區,由于水溫狀況的變化,路基將發生周期性凍融作用,形成凍脹和翻漿,使路基強度急劇下降。應保證在最不利和水溫狀況下,強度不致顯著降低,這就要求路基具有一定水溫穩定性。
2路基施工的質量控制
影響建設工程質量的因素主要有五大方面,即4MIE,指:人(Man)、材料(Material)、機械(Machine)、方法(Method)和環境(Environment),市政工程道路路基施工也不例外。事前對這五方面的因素嚴加控制,是保證市政工程道路路基質量的關鍵。
2.1人的控制
人,在建筑領域內,是指直接參與施工的組織者、指揮者和操作者。要避免產生失誤,就必須加強其政治思想教育、勞動紀律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專業技術培訓,健全崗位責任制。嚴格禁止無技術資質的人員上崗操作;對不懂裝懂、圖省事、碰運氣、有意違章的行為,必須及時制止。因此,在使用人的問題上,應從政治素質、思想素質、業務素質和身體素質等方面綜合考慮,全面控制。
2.2材料控制
材料控制包括原料、成品、半成品、構配件等的控制,主要是嚴格檢查驗收,正確合理地使用,避免將不合格的原料使用在工程上。
2.3機械控制
機械控制包括施工機械設備、工具等控制。要根據不同工藝特點和技術要求,選用合適的機械設備;正確使用、管理和保養好機械設備。為此要健全“制度”、“操作證”制度、崗位責任制度、交接班制度、“技術保養”制度、“安全使用”制度、機械設備檢查制度等,確保機械設備處于最佳使用狀態。
2.4方法控制
這里所指的方法控制,包含施工方案、施工工藝、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技術措施等的控制,主要應切合工程實際、能解決施工難題、技術可行、經濟合理、有利于保證質量、加快速度、降低成本。
2.5環境控制
影響工程質量的環境因素較多,主要有工程技術環境、工程管理環境、勞動環境等。環境因素對工程質量的影響,具有復雜而多變的特點,如氣象條件就變化萬千,溫度、濕度、大風、暴雨、酷暑、嚴寒都直接影響工程質量。因此,施工現場,應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產的環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暢通,工作場所清潔整齊,施工秩序緊緊有條,為確保質量、安全創造良好條件。
3質量控制的關鍵程序
3.1施工測量
其內容主要包括:導線、中線及水準點復測。操作的要點:一是要認真熟悉圖紙,復測后檢查與設計是否有誤;二是為滿足施工期間引用需要,在中線復測中增設臨時水準基點標高和加樁的地面標高;三是在每道工序施工測量放線時,測量誤差要滿足規范要求,必須保證縱橫斷面定位的精度,使施工路基構造物的定位幾何尺寸滿足設計質量要求;四是要注意道路下面覆蓋的管網路線,以免在施工中造成損失。
3.2改建或新建的城市道路路基施工
改建或新建的城市道路路基施工多以填方路堤形式進行,很少有路塹的形式。針對此實際情況,在路基施工中需做好以下方面的質量控制。
(1)填方路基的施工質量控制要點一是分層填筑。滿足上一層壓實要求后,在填壓下一層。壓實前必須對含水量進行測定。含水量符合要求后再碾壓,避免返工浪費;二是干密度實驗標定要準確。對不同的土質要分別標定干密度,不可以用同一個干密度去評定不同土質的壓實度;三是分段施工,縱向搭接兩段交接處不在同一時間填筑,則先填地段應按1:1坡分層留臺階。若兩個地段同時填,則應分層相互交疊銜接,搭接長度不得小于2m,否則路基會出現不均勻沉陷,影響路面平整度。當路基穩定受到地下水影響時應在路提底部以水穩定性優良,不易風化的砂石材料或用無機結合材料(石灰、水泥、等固化材料)進行加固處理使基底形成水穩定性好的厚約20cm~30cm的穩定層。
(1)松鋪厚度的控制松鋪厚度與土質類別、壓實機具功能碾壓遍數等有關。應根據實際情況,保證壓實度為原則,路床釘面層最小松鋪厚度不應小于8cm。
(2)嚴格控制路堤幾何尺寸和坡度路堤土寬度每側應比設計寬度出30cm,壓實寬度不得小于設計寬度,壓實合格后,最后削坡不得缺坡,以保證路堤穩定性。
(3)掌握壓實方法壓實先邊后中以便行成路拱,先輕后重,以適應逐漸增長的土基強度。施工速度宜先慢后快,以免松土被機械推動。同時應在碾壓前,先整平,由路中線向路堤兩邊整成2%~4%的橫坡,前后兩次輪跡需重疊12cm~20cm。應特別注意控制壓實均勻,以免引起不均勻沉陷。
(4)機械作業的合理安排應根據工程地形地貌路基斷面形狀、用土量、土方調配情況,合理地規定機械運行路線,應有全面、詳細的機械運行作業圖據的施工。土的含水量不夠時,配灑水車灑水;含水量較大時,配翻灑機械翻灑并用壓路幾碾壓。合理的組織及調備機構是保證施工進程及質量重要因素,也是實現效益最大化的關鍵。
4小橋涵洞及其他構筑物施工質量控制的要點
橋臺臺背、涵洞兩側及涵頂、擋土墻墻被的路基填筑應在這些構筑物基本完成后進行。此類構筑物的路基填筑由于場地狹窄,并要保證不損壞構造物,因此填筑壓實比較困難,而且容易積水。如果填筑不良,完工后填土與構造物連接部分易出現沉降差,影響行車速度、安全與舒適性,甚至影響構造物的穩定。
(1)填料:在下列范圍內一般應選用滲水性土填筑:臺背順路線方向上部距墻尾端不少于臺高加2m,下部距基礎內緣不少于2m;拱橋臺背不少于臺高的3倍~4倍,涵洞兩側不少于孔徑的2倍;擋土墻墻背回填部分,如果臺背用滲水土有困難時,在冰凍地區自路堤頂面起2.5m以下,非冰凍地區高水位以下,可用與路堤相同的填料填筑。特別注意,不要將構造物基礎挖出來的劣質土混入填料中。
(2)填筑橋臺背后填土應與錐坡填土同時進行涵洞、管道缺口填土,并應在兩側對稱均勻回填。涵頂填土的松鋪厚度小于50cm~100cm時,不得通過重型車輛或施工機械。靠近構造物理學100cm范圍內,不得有大型機械行駛或作業。
(3)排水橋涵等結構物處填填土在施工中要竭力防止水流入,對已有積水應挖溝或用水將其排除。對于地下滲水,可設盲溝引出。當不得不用非滲水土填筑時,應設置橫向盲溝或用粘土等不透水材料封頂。擋土墻墻背也要做好反濾層,使水能順利地從泄水孔流出去。
(4)壓實;應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狀態下分層填筑,分層壓實。每層松厚度不宜超過20cm,密實度應達到設計要求。如設計無專門規定,則按路基壓實際標準執行。用非滲水土填筑時,必須加強壓實措施,或對填土性能進行改善處理(如摻生石灰)以提高強度和減少水的滲入。
5施工易出現的問題與處理方法
5.1嚴格控制不合格的路基回填土
路基填土不經選擇,把表層土、帶草皮的土與腐殖土等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導致路堤出現強度不均勻,達不到壓實標準,甚至出現路基沉陷等問題。
5.2保證達到壓實標準
由于施工方法不對,路基的壓實度達不到設計要求,使路面產生病害。防治辦法就是不同的土質不能混填,應分別對不同的土質進行擊實試驗。標準實驗必須準確,可通過鋪筑試驗路獲得相關的技術參數來指導施工,確保壓實質量。在施工;過程中,經常檢驗縱橫坡度,保證每層土的厚度均勻,壓實度均勻,堅持橋頭涵洞處規范填土,保證達到壓實標準。
5.3軟土區域注意路基的穩定性
原水塘、水田地區路基季節性處于過濕狀態,致使路基沉陷,產生路面病害。應根據體情況用排水疏干、換填水穩性較好的回填土或用拋石擠淤等處理措施,使路基有足夠的穩定增性。
6結束語
城市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術難度不大,但由于施工場地小,土石工程量較大,與排水、橋涵、路面等工程相互交錯,關系密切,且其質量易受材料、機械、地形、地質、水文、氣象、交通、施工工藝、技術措施、管理制度等條件的影響制約,故要做到路基堅固而穩定,就必須取措施,對施工過程中不利因素的加強控制,精心施工,才能建成高品質的城市道路。
文章標題:市政工程道路工程質量控制和管理措施探討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news/csjs/201005/4724.html
相關問題解答
期刊論文發表常見問題排行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的海量職稱論文范文僅供廣大讀者免費閱讀使用!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