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2010年08月 發布日期:2010-10-28 14:32 熱度:
【摘要】近年來,由于坪山河流域社會經濟超常發展,大量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入附近的坪山河,造成坪山河水質惡化。結合坪山河綜合整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本文就整治工程對水生生態系統的影響進行分析。
【關鍵詞】綜合整治;坪山河;生態系統;水生;影響
一、項目概況
坪山河綜合整治工程選址于深圳市大工業區內,起點位于兔崗嶺水陂,終點位于赤坳河口上游附近。河段綜合整治的總長6331.74米,河道寬度約40米~120米。工程內容包括河道工程、管道工程、橋梁工程、水工建筑物工程以及綠化工程等。通過河道綜合整治,提高河道的泄洪能力,將坪山河干流的防洪標準提高到100年一遇,從而提高坪山河流域防洪標準。同時,合理布設污水干管,截流坪山河沿岸的污水和合流制區內的前期雨水,以期達到坪山河的水質目標,改善坪山河流域的環境質量,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確保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
二、坪山河水質變化趨勢分析
根據《廣東省深圳市環境質量報告書(2001-2005年度)》的相關資料,“十五”期間,坪山河水質劣于Ⅴ類標準,主要污染物為氨氮,5年來其污染物分擔率均排在第一位;其次是總磷,5年來其污染物分擔率均排在第二位;污染分擔率較高的污染物還有生化需氧量、六價鉻、石油類和高錳酸鉀指數;水質中主要污染物生化需氧量的濃度呈極其顯著的上升趨勢;氨氮、總磷和高錳酸鉀指數均呈顯著上升趨勢;綜合污染指數呈顯著的上升趨勢,5年來品山河的總體水質呈顯著的下降趨勢。
“十五”期間與“九五”期間相比,總體水質有所下降。2005年與2000年相比,主要污染物生化需氧量的年均值上升118%,上升幅度較為顯著;氨氮、總磷和高錳酸鉀指數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上升幅度再30.0~36.7%之間;石油類下降13.8%;綜合污染指數均值增長了33.74%。
三、綜合整治工程對水生生態系統的影響
(1)施工期對水生生態系統的影響
項目施工期間的河道開挖與底泥疏浚、橋梁與水工建筑物的施工等均會對河道內及河岸帶濕地的魚類、水禽、水生植物與其它水生生物等造成干擾,破壞其生境。具體如下:(a)河道清淤、河岸護坡、水工建筑物等的施工,直接占用河道及河道兩岸的濕地,從而破壞各種水生動植物的生存環境;(b)工程施工直接破壞各種水生和濕生植被類型,并導致水中魚類、微生物、底棲生物的死亡;(c)工程施工造成的水質惡化,導致魚類和其它水生生物生境惡化,從而對其正常的生理學與生物學活動造成不良影響;(d)施工期間的機械噪聲,還有可能對各種水禽造成驚嚇,從而使得這些水禽對此處生境產生恐懼心理,即使項目完工后生境得到改善,也不會重新回歸。
(2)運營期對水生生態系統的影響
本工程建成運營期間對水生生態系統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a)改善水生生境
項目完工后,一方面由于截污干管的建設,大量截流排入坪山河的各種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另一方面,底泥疏浚可以減少底泥中污染物的釋放,從而改善水質;再次,工程建成后,河道兩側布置30米寬的綠化防護帶,起到有效隔離作用,并大大減少進入河道水體的面源污染。另外,本項目配套工程擬設計人工濕地21.08hm2,處理能力5.2萬m3/d;小型處理站兩座,設計處理能力3萬m3/d。該配套工程擬對枯水期河流進行處理,處理率可以達到80%以上。經處理后,基本可以確保坪山河枯水期河水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由此可見,經過上述工程措施,坪山河可由現狀的Ⅴ類水體變為Ⅲ類水體,大大改善了水生生物和魚類的生境,為水生生物資源的改善創造有利的條件。
(b)對水生和濕生生物的影響
由于水生生境的改善,為各種水生和濕生生物創造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如對于水生植物和魚類而言,由于水質改善,生境變好,可以促進水生植物和魚類的生長。對于浮游植物而言,河道經過截污、底泥疏浚等整治工作后,河水水量增加,流速加快,換水周期縮短,浮游植物隨水流出數量增加,因此總體來說河道整治后浮游植物數量會有所降低。同時,浮游植物種類組成會有所改變,清潔型和中污染型的浮游植物會增加,而耐污染型的藍藻等浮游植物所占比例將有所下降。對于浮游動物來說,水質改善后,體積較大、較高級、耐清潔的物種將增多,而耐污染的、低能型的、小型化的種類將相對減少。對于底棲動物而言,水質的改善將使得其數量和生物量減少,主要原因在于坪山河水體的水質富營養化程度降低,而從導致底棲動物數量的降低。
(c)河道截彎取直的生態影響
坪山河綜合整治工程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河道的截彎取直。坪山河老河道在新廟河段拐了一個幾字形的大彎,本次設計將其裁彎取直,由大彎改為10個微彎,減小了河道長度1.2公里,有利于河道的行洪,同時保留了老河道作為生態濕地。河道截彎取直后,河道變為順直流暢的形態,使得流速增加,對防洪、排污、治污等較為有利。然而,對于整個河流生態系統(包括河道內的動植物、河岸帶濕地生態系統以及河道兩側的陸地生態系統)而言,卻產生不利的生態影響。
河道經過截彎取直后,最直觀的變化在于河道平面形態的改變,從而引起河道水文條件的變化,如流量、流速、淤積條件等的變化。工程實施后,截彎取直后的河段作為天然濕地而存在,同時輔以人工濕地系統。但是,由于其不再作為河道的一部分而存在,因此其上游來水量必然大大減少,雖然其水量問題可以通過人工補水等工程措施解決,但是人工補水等工程措施畢竟不能完全模擬自然狀態的水文特征,如流量的大小、流量的時空變化、流速的變異等自然變異過程都是異常復雜的。也就是說,截彎取直對本河段水文特征的影響很難通過人為的工程措施來彌補,而這種脫離自然狀態的水文特征也必將引起本河段生態特征的變異。而從生態類型上來說,假如截彎取直后本河段的水量不滿維持目前本河段河流與濕地生態系統的需求,必然導致某些生態系統類型的逆向演替,嚴重者甚至導致系統的消亡。
【參考文獻】
1. 廣東省深圳市環境質量報告書(2001-2005年度)
2. 陳振樓,許世遠,徐啟新,胡雪峰,俞立中;長江三角洲地表水環境污染規律及調控對策[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1年04期
3. 楊位飛;李鐵松;葉興東;;邛海水生生態系統健康評價[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2期
4. 高晶;王小雨;馮江;;長春南湖環境水化學動態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6
文章標題:坪山河綜合整治工程對水生生態系統的影響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news/csjs/201008/4877.html
相關問題解答
期刊論文發表常見問題排行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的海量職稱論文范文僅供廣大讀者免費閱讀使用!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