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2010年09月 發布日期:2010-10-28 14:57 熱度:
摘要:本文通過對作者所從事過的綠地系統規劃工作實踐的總結,以及現代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闡釋,指出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工作中應該重點把握的原則、方向及其關鍵點。
關鍵詞:綠地系統,綠地分類,綠地率,生物多樣性保護,樹種規劃,遙感影像圖
城市綠化是現代化城市的重要標志之一。現代化的城市的形象總是與完善的城市綠地系統聯系在一起的。通過綠化,能保護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關系,改善城市的環境質量,創造適宜于人類生活的環境空間,美化城市景觀,改善投資環境。因此綠化水平已成為衡量城市現代化水平的質量指標。綠地系統的組成是按功能和形狀組織安排的、分布合理的各種類型綠地的有機結合,形成完整的、開放的綠地網絡體系,發揮最佳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現代城市綠地系統絕非傳統意義上的“填空”或“美化”之物,而是城市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系統。
一、城市綠地系統
城市綠地系統是由一定質與量的各類綠地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綠色有機整體,也就是城市中不同類型、不同性質和規模的各種綠地(包括城市規劃用地平衡表中直接反映和不直接反映的),共同組合構建而成的一個穩定持久的城市綠色環境體系。城市綠地系統包括各種類型和規模的城市綠化用地,其整體應當是一個結構完整的系統,并承擔城市的以下職能: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滿足居民休閑娛樂要求、組織城市景觀、美化環境和防災避災等。現在的綠地系統往往與城市開放空間(openspace)的概念相結合,將城市的綠化用地、廣場、道路系統、文物古跡、娛樂設施、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等因素統一考慮。不同的系統結構會產生不同的系統功效,綠地系統的整體功效應當大于各個綠地功效之和,合理的城市綠地系統結構是相對穩定而長久的。
二、城市綠地分類
按《城市綠地分類標準》(CJJ/T85-2002),將城市綠地分為:公園綠地(G1)、生產綠地(G2)、附屬綠地(G4)、防護綠地(G3)、其他綠地(G5)。按《關于遙感測試指標要求的通知》(建城[2003]95號),將城市綠地分為:公共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附屬綠地、生產綠地、防護綠地、風景林地。《城市綠地系統分類標準》是由建設部標準司委托北京北林地景園林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編制的分類標準,尚在試行階段,適用于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編制。但隨后2003年建設部城建司出臺的《關于遙感測試指標要求的通知》(建城[2003]95號)對綠地分類概念的劃分和指標的計算與上一標準完全不同,是兩個不同的體系,城建司制定的分類標準和指標體系是符合國務院《城市綠化條例》精神的。
從構建科學、合理、完整的城市綠地系統的角度看,建立廣義的城市綠地的概念是十分必要的。而廣義的城市綠地能否在行業內以及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體系內取得共識,關鍵是對于城市建設用地之外的綠地如何認識。在城市建設用地之外、城市規劃區范圍之內這個空間層次中,牽涉到的用地類型、歸屬部門、各種規劃很多,因此綠地分類研究需要面臨和協調的問題也很多,比建設用地范圍內的綠地分類更復雜,諸如林地、耕地、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濕地等等,既有各自的歸屬部門,又有不同的規劃體系。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作為城市總體規劃的專項規劃,以城市總體規劃為依據來討論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的綠地分類問題是有法可依的。
三、城市綠地系統規劃
綠地系統規劃是通過規劃手段,對城市綠地及其物種在類型、規模、空間、時間等方面所進行的系統化配置及相關安排。傳統的規劃模式主要是根據城市建設用地供應的可能性來設置綠地,現代城市發展則要求按照社會生活的綜合需求和環境資源合理配置城鄉綠地,將“以人為本”的規劃理念真正落到實處。所以,在規劃中應把綠地系統當作一個整體單位來思考和管理,達到整體最佳狀態,實現優化利用。
1、綠地系統規劃的形式
一般有兩種形式。第一類屬城市總體規劃的組成部分,是城市總體規劃的多個專項規劃之一。《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編制綱要(試行)》(建城〔2002〕240號)中指出:《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的專業規劃,是對《城市總體規劃》的深化和細化。《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和城市園林行政主管部門共同負責編制,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其主要任務,是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城市總體規劃》中的城市性質、發展目標、用地布局等規定,科學制定各類城市綠地的發展指標,合理安排城市各類園林綠地建設和市域大環境綠化的空間布局,達到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優化城市人居環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目的。第二類屬專業規劃,即按《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實施細則》第十六條提出(城市綠化規劃)“必要時可分另編制”的要求所單獨編制的城市綠地系統專業規劃。其主要任務是以區域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為依據,預測城市綠化各項發展指標在規劃內的發展水平,綜合部署各類各級城市綠地,確定綠地系統的結構、功能和在一定的規劃期內應解決的主要問題;確定城市主要綠化樹種和園林設施以及近期建設項目等,從而滿足城市和居民對城市綠地的生態保護和游憩休閑等方面的要求。這是一種針對城市所有綠地和各個層次的完全意義的系統規劃。這兩類形式的劃分實質是規劃范圍的問題。第一類從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基本定位看,它是城市總體規劃階段的專項規劃,因此它的研究對象應該也必須與城市總體規劃中劃定的空間層次有較強的對應關系。在中國現行的城市規劃體制中,專項規劃與總體規劃結合得越緊密,其實施的力度就越大,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第二類更加科學化,獨立性強,可很難避免規劃的過分獨立性所帶來的規劃的可實施性與可操作性降低的弊端,容易淪入紙上談兵的尷尬局面。
2、綠地系統規劃的基本內容
(1)依據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的戰略要求,確定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2)調查與分析評價城市綠化現狀、發展條件和存在問題;
(3)研究確定城市綠化的發展目標和主要指標;
(4)參與綜合研究城市綠化布局結構,確定城市綠化系統的用地布局;
(5)確定公園綠地、生產綠地、防護綠地的位置、范圍、性質及主要功能;
(6)規劃需要保護、保留和建設的城郊綠地;
(7)確定分期建設步驟和近期建設實施項目,提出實施管理建議;
(8)編制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圖紙和文件。
3、綠地系統規劃中應該明確的幾個概念
(1)綠化覆蓋面積
所有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積只能計算一次,不得重復相加計算。
(2)綠化覆蓋率
計算公式:綠化覆蓋率=區域內的綠化覆蓋面積/該區域用地總面積×100%“用地總面積”指垂直投影面積,不應按山坡地的曲面表面積計算。
(3)綠地率
計算公式:綠地率=區域內的綠地面積/該區域用地總面積×100%綠化用地面積指垂直投影面積,不應按山坡地的曲面表面積計算。
(4)綠帶
僅指城市之間或城市外圍以綠化為主的建設控制地帶,目的是控制城市“攤大餅”式地盲目連片發展。防止城市環境惡化。綠帶不包括其他功能的帶狀綠地。
(5)楔形綠地
楔形綠地將城市內、外相連,其基本功能是將郊區的新鮮空氣引進城市,并形成廊道。
4、綠地系統規劃工作的關鍵環節
基礎資料的收集與匯編是綠地系統規劃的關鍵環節。基礎調查階段關系整個成果的成敗,自然條件、經濟及社會條件、環境保護資料、城市歷史與文化資料、各類綠地現狀及相關用地資料、古樹名木現狀、園林植物、動物資料、管理資料等基礎資料的收集關系到各種數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是對現狀綠地等各種現狀資源的全盤摸底,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做出科學合理的綠地系統規劃。
5、綠地系統規劃的難點
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鄉土樹種的規劃是綠地系統規劃的兩大難點。
要提高城市綠地生態系統功能,維持城市的平衡發展,就必須進一步增加物種的多樣性。豐富植物種類,提高空間異質性,提高品種意識,加強地帶性植物生態性和變種的篩選和馴化,構筑具有區域特色和城市個性的綠色景觀;同時,慎重而節制地引進國外特色物種,重點是原產我國,但經過培育改良的優良品種。
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應包含保護生態系統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保護規劃。規劃應首先對規劃區域范圍內的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資源進行普查,要收集第一手的動植物名錄資料、風水林資料、生態系統資料。所收集的資料要有第一手資料和知識產權。對于生物群落和生態系統的現狀,要調查清楚,如群落大小、種群規模和存在主要問題。在文本中提出的保護措施要有針對性,要明確保護地點、保護措施。
在鄉土樹種規劃方面,由于設計人員對鄉土植物應用調查時間、對象和空間的限制,以及專業知識的全面性所限,大量出現非鄉土植物應用多的問題,存在規劃植物品種不適應當地氣候的問題。存在沒有使用規范的拉丁文或拉丁文錯漏較多的問題等。
6、現代科技手段在綠地系統規劃中的應用
2003年建設部城建司出臺的《關于遙感測試指標要求的通知》(建城[2003]95號),對規定了國家園林城市調查預測試的內容與指標,要求運用空間遙感技術進行國家園林城市的測試,遙感調查測試使用數據必須是當年最新衛星數據,并要求分辨率為0.61米。使用衛片比較容易和準確地測算出現狀的綠地指標(使用MAPINFO和ARCVIEW軟件)。
采用衛星遙感影像圖是對城市現狀綠地調研的最直接、最準確、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把大規模現場人工普查工作量降低到最小程度,并將準確度提高到最小精度。據此可以收集綠地現狀詳細資料,為下一步綠地規劃提供科學翔實的基礎資料,是綠地現狀數字影像地圖的成圖前提,對綠地系統規劃成果的科學性至關重要。
21世紀城市綠地系統的生態規劃,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作為規劃的根本目標,不僅要形成良好的城市環境,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種良好生活方式的場所——健康、安全、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空間。科學合理地做好綠地系統的規劃和建設管理是城市綠地發展的必由之路。作為規劃設計人員,全面系統地掌握綠地系統規劃的綜合知識并在實踐中靈活運用,是順利完成綠地系統規劃工作任務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吳人韋《國外城市綠地的發展歷程》[J].城市規劃,1998(6)
[2]姜允芳、石鐵矛、胡學寧《城市生態綠地系統規劃》
[3]嚴玲璋《可持續發展與城市綠化》.中國園林,2003(5)
[4]吳于勤《城市綠地規劃系統中的控制點》.當代建設,2002(6)
[5]李敏《現代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004。
文章標題:綠地系統規劃中的若干問題探討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news/csjs/201009/4906.html
相關問題解答
期刊論文發表常見問題排行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的海量職稱論文范文僅供廣大讀者免費閱讀使用!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