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2010年10月 發布日期:2010-11-03 09:51 熱度:
摘要:創辦一流軍事院校關鍵在人才。本文從當前軍隊院校教員隊伍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入手,在認真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基礎上,從教育引導、方法手段、機制創新、營造環境等八個方面提出了進一步加強教員隊伍建設的具體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軍隊院校,教員隊伍,建設水平
1引言
創辦一流軍事院校關鍵在人才。履行好院校在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中的歷史使命,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創建名牌高等軍事學府,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正確判斷形勢,牢牢把握機遇,不斷更新觀念,創新制度機制,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員隊伍。
2教員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軍隊院校教員隊伍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整體素質有了明顯提高,廣大教員政治上堅定可靠,隊伍結構更趨合理,學歷層次明顯提高,拔尖人才隊伍漸成規模。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軍隊院校教員隊伍建設還存在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一是高職干部評任矛盾比較突出。總裝去年開始實行評任分開制度,明確要求:已滿(超)編的單位,按照不增加新的超編且要逐步減少超編的原則申報任職指標;其中已任命專業技術職務和具備專業技術資格的人數,已達到或超過編制總數130%的單位,原則上不得申請評定相應專業技術資格。未來3-5年,各院校的高職干部隊伍主要是解決超編問題,大部分優秀年輕干部基本上沒有機會評任高職,隊伍活力將受到較大影響。
二是結構性短缺與結構性失衡問題日益顯現。一方面,這些人員中目前能夠在全軍叫得響,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的名師名家還不夠多,稱得上“領軍人物”的更是寥寥無幾;另一方面,從學歷結構上來看,目前80%以上的高層次人才都是在本院取得的博士學位,在院外取得博士學位的、特別是國內外名牌院校取得博士學位的人員還比較少。
三是對優秀人才的引力不夠。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許多地方單位對優秀人才給予高薪重獎,允許兼職兼薪,尤其是跨國公司的高薪、高福利對高素質人才形成了極大誘惑。軍隊院校無論從生活待遇還是科研環境都無法與其相比,致使在同等條件下引進優秀人才的難度越來越大,引進渠道不暢通,補充起來十分困難。
四是實踐能力比較欠缺。軍隊建設和未來戰爭呼喚高素質復合型的軍事人才,培養和造就一大批“懂技術、會管理、能指揮”的高素質復合型軍事人才,是院校的神圣職責和光榮使命。這不僅要求大家具備淵博的基礎知識和扎實的實踐能力,還要對部隊裝備建設情況、對培訓對象的崗位任職需求有深刻的了解。目前教員隊伍普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對部隊的實際情況了解不夠、實踐經驗不足,甚至很多東西學員知道的,教員不知道,學員不知道的,教員更不知道,致使教學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減弱。
五是任職經歷普遍單一。目前各院校教員隊伍中,有過部隊任職和鍛煉經歷的比例比較低,90%以上的教員是從校門到校門,既沒有基層工作實踐,也沒有機關工作經驗,更談不上部隊任職經歷。
六是人才群體的整體效益還沒有很好發揮。近年來,廣大教員奮發拼搏,刻苦攻關,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創新成果,涌現出了一批先進個人和群體。但站在更高要求和在全軍橫向比較起來,總裝院校人才群體的創新精神、協作意識還要繼續加強,人才群體的整體效益比較低下。
上述問題的產生,有的是由于歷史原因形成的,有的是受現實大環境的影響,但歸結起來,根本上是我們的思想還不夠解放,機制還不夠健全,培養還不夠得力,方法還不夠科學,對此必須進行認真分析研究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克服。
3加強教員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
今后一個時期,教員隊伍建設應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這里既有宏觀層面的基本考慮,也有微觀層面的具體措施。
一是加強教育引導,正確把握教員的成才方向。一是熱愛學院。這是每個教員都應該恪守的基本準則,要對學院的前途、單位的發展和國防教育事業具有主人翁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真心實意為學院貢獻自己的知識和才華。二是敬業奉獻。要教育引導大家能夠正確對待個人得失,及時調整那些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把全部精力、全部心血傾注到本職工作中,力戒浮躁、淡泊名利,為培養新型高素質軍事人才和推進我軍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貢獻聰明才智。三是團結協作。科技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多學科、多專業知識的相互滲透融合,需要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優秀的教員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和胸懷,善于團結同道合力攻關。四是嚴謹求實。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投機取巧,貪圖虛名,追名逐利的人在學術上是很難取得成就的,要使全體教員始終保持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作風,使自己取得的成果經得起同行的推敲和歷史的檢驗。
二是突出建設重點,努力培養造就新一代領軍人物。一是繼續更新觀念。立足軍隊和院校建設實際,大膽吸取地方名牌院校經驗,牢固樹立人才靠培養、人才靠教育、人才靠愛護的正確觀念,大力選拔、培養和使用好優秀人才群體。二是加大資助力度。要鼓勵優秀人才參加國內外高水平學術會議,開闊眼界,跟蹤學術前沿。三是超常規引進拔尖人才。拔尖人才固然可以由現有人才中遴選進行系統培養,但周期長,難度大,投入高,不確定性強。四是設立柔性流動崗位。即使我們短期內不能直接引進院士級別的重量級專家,也要根據承擔任務、學科發展和人才供需狀況,靈活設置一些臨時崗位或叫流動崗位,聘用軍內外優秀人才,特別是那些有高深學術造詣的專家,定期或不定期到這些崗位工作。
三是構建培訓體系,努力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要通過有效手段努力實現培訓工作的四個轉變:一是培訓目標上要由提高學歷向提高素質轉變。目前各院校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人員已經成為主體,大幅度提高教員的學歷層次已經不是當前的主要任務。二是培訓模式上由零散型向集中型轉變。應是逐步建立人才培養基地,選擇國內外名牌院校集中進行培訓,改變過去完全由干部個人聯系、憑個人意愿攻讀學位的狀況。三是培訓方法上由單一型向復合型轉變。采取“短期應急培訓”和“中長期培訓”相結合,“在職培訓”和“脫產培訓”相結合,“國內名牌院校培訓”和“出國留學培訓”相結合等辦法,加大對各類中青年骨干的培訓力度。四是培訓渠道上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既要依托軍隊院校這一主渠道,也要利用社會乃至國外教育資源進行培養。
四是注重崗位鍛煉,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是堅持在關鍵崗位上鍛煉人才。注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對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人才敢于放到重要崗位上進行鍛煉,放手讓年輕人參與重大科研項目,擔當課題負責人,為他們創造直接與國際國內頂尖高手交流的機會,不斷把年輕人才推向學科專業建設的最前沿,以此推動人才隊伍實現跨越式發展和躍升。二是在重大活動中摔打干部。要把完成總部賦予的任務與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有效結合起來,要把年輕骨干在參與部隊重大活動、重要演習中的表現作為工作實績納入考核范圍,鼓勵年輕骨干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三是抓好交流任職和代職工作。確實把交流任職和代職工作作為提高教員能力素質的重要途徑,從指導思想上把部隊任職經歷作為干部成長的重要環節,采取硬性措施調動積極性。
五是加大宏觀調控,努力建設創新型人才群體。一是優化人才資源組合。良好的人才組合能夠產生最佳的群體效益,在人才群體中,各類人才的知識才能應當具有互補性,人才整合不一定都追求“強強聯手”,重要的是“優勢互補”。二是要加大傾斜力度。對承擔重要任務,從事的科研學術工作已經或將來有可能產生重大成果的人才群體,要給予政策傾斜,不僅在人員的調整使用、培養提高上要提供“綠色通道”,而且在崗位津貼的遴選、調職調級、職務評審、各類優秀人才的推薦上,要優先考慮,予以重點扶持。三是確保任務牽引。今后在科研立項、任務分配等各方面,都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綜合論證,特別對“殺手锏”武器裝備的開發研制,高新武器裝備技術保障任務的承擔,一方面要拓寬渠道,積極向上爭取,另一方面也要打破內部壁壘和利益之爭,站有利于人才群體強勢崛起的高度,合理進行任務分配。
六是完善工作機制,激發人才隊伍的整體活力。一是建立健全人才考核、評價和管理機制。建立以任期評審、年度考核和遴選拔尖人才為主要形式的考核機制,準確衡量工作績效,遴選優秀人才。二是建立健全人才競爭、激勵和選拔機制。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構建政策透明的人才競爭平臺,形成正確的用人導向和良好的政策效應。三是建立健全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機制。人才培養工作,必須立足于現實,著眼于發展,精心謀劃,突出解決好目前教員隊伍整體上呈現的結構性短缺與結構性失衡的問題。在人才的使用上,對做出突出貢獻的要及時給予重獎,真正做到“一流人才、一流貢獻、一流待遇”,讓廣大教員“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七是堅持以人為本,努力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一是優化工作環境。既要防止給部分專業技術造詣深、并不擅長做領導工作的干部配上一個行政職務,使他們難以專心致志地從事技術工作,也要避免把一些長期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干部,在其職級發展受限時照顧性地安排到專業技術崗位上來,這都會給工作帶來消極影響。同時,也要給他們相對較長的科研周期和寬松的學術環境,保護厚積薄發者,真正讓優秀人才潛心做學問、優雅做學問。二是優化學術環境。要鼓勵和支持教員打破領導、老師、權威的界限,拋棄門戶之見,進行自由平等的交流,開展無拘無束的學術爭鳴,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提出新理論、創立新學說、探索新領域。三是優化生活環境。一個奮斗在一線的教員,如果每天都要為衣食住行操心,為家屬就業、子女上學奔波,就很難保證其事業上不分心,在其他單位有更好的生活條件吸引時不動心。特別在單位的各種福利待遇上,要把教員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如分房、用車、安排療養、配備營具等,即使在職級待遇相同的情況下,領導和機關干部也要自覺向后排。四是優化人文環境。除了努力營造“四個尊重”的良好氛圍外,各級領導要做教員成長的熱心人、澆水人、領路人,和他們多接觸、多談心、多交朋友,主動了解他們的工作生活中的難題,多方奔走,主動協調,通過實實在在的行動讓大家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創造良好的氛圍和人際環境。
參考文獻:
[1]孔燕,王武偉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2]陳小莉.更新教育觀念,促進學員全面發展軍隊[J].政工理論研究,2006(5):87288.
[3]卜松林,蔣乾麟.軍隊政治工作學原理新編[M].北京:藍天出版社,1996.
[4]陸雷.注重軍校學員隊嚴格管理的科學性管理藝術[J].政工學刊,2007:42243.
[5]張小龍,蔡敏.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以人為本的新型院校管理體系[J]前沿理論,2007
文章標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提高軍隊院校教員隊伍建設水平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news/csjs/201010/5035.html
相關問題解答
期刊論文發表常見問題排行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的海量職稱論文范文僅供廣大讀者免費閱讀使用!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