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2010年10月 發布日期:2010-11-03 09:52 熱度:
摘要:專利資產評估方法在專利資產評估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對專利資產評估方法基本認識的基礎上,概述了常用評估方法的特點,并著重分析了成本法、收益法和比較法在專利資產評估中的適用性。
關鍵詞:專利資產評估;方法;適用性;收益現值法
專利資產評估方法是注冊資產評估師實現專利資產評估的技術手段,在專利資產評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專利資產評估方法在資產評估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包括注冊資產評估師在內的資產評估執業人員,對專利資產評估方法給予了極高的重視。本文對常見的三種專利資產評估方法進行了基本介紹,并重點進行了適用性分析,有較強的實踐意義。
一、對專利資產評估方法的基本認識
專利資產評估過程中運用的許多具體技術方法都是借用了工程技術、統計、會計等專業和學科中的技術方法,但又不是簡單地照抄照搬過來,而是在其基礎上,按照專利資產評估自身的運作規律和行業特點形成的一整套方法體系。目前人們熟悉的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是資產評估中的基本方法,而不是具體的評估技術方法。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是指按三種分析原理和技術思路所歸納后的三大類具體評估技術方法的總稱。而每一類專利資產評估基本方法又都是一種評估技術思路與實現該評估技術思路的所有評估具體技術方法的集合。為此我們要避免下面的錯誤認識,對專利資產評估中的基本方法與具體技術方法沒有劃分和界定,片面地把專利資產評估中的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當作資產評估的具體技術方法,人為將專利資產評估方法限制在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種方法的范圍內。另外,評估人員普遍認為專利資產評估方法在專利資產評估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使用不同的專利資產評估方法,即使是在評估對象相同,評估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也會得出截然不同的評估結果。這種認識存在一定的偏差。
評估人員普遍認為專利資產評估方法在專利資產評估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使用不同的專利資產評估方法,即使是在評估對象相同,評估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也會得出截然不同的評估結果。對專利資產評估方法只有三種方法的片面認識,一方面使得專利資產評估技術的運用受到了人為的局限,加劇了專利資產評估實踐中的專利資產評估方法的有限性與資產評估業務廣泛性和復雜性的矛盾。另一方面,使得評估人員在評估報告中關于本次評估所使用評估方法的表述變得不規范、模糊和難以表達。評估人員過分看重專利資產評估方法對評估結論的作用,以及夸大了專利資產評估方法對資產評估結論的影響,這就加重了注冊資產評估師對專利資產評估方法選擇的壓力,可能就會忽略某些影響專利資產評估價值的其他重要因素,使得評估結果出現失實的情況。
二、方法概述
目前,國際上資產評估常用方法有重置成本法、收益現值法、現行市價法(簡稱成本法、收益法、市價法)三種,根據國際評估準則的規定資產評估的基本方法為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場法。我國2001年9月1日正式實施的《資產評估準則——無形資產》也要求使用三種基本評估方法,在對技術資產進行評估時要根據技術資產的具體情況、不同的評估目的和交易條件進行恰當的選擇。
1、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簡稱成本法,是指在評估資產時,按被評估資產的現時完全重置成本(簡稱重置全價)減去應扣除的損耗或貶值,來確定被評估資產價格的一種方法。具體說就是根據重新構建與被評估資產相同或類似的全新資產,并在此基礎上扣除被評估資產因其使用、存放和社會進步、社會經濟環境變化而對資產價值的影響,而得到資產按現行市價以其新舊程度為基準的評估價值。
用資產重置成本法評估專利資產存在較大不足。主要原因有以下兩方面:①專利技術資產的價值與成本的弱相對性。根據技術資產的價值原理,技術資產的價值在于其所能給使用者帶來的收益大小,即獲利能力的大小,而不在于其開發成本的大小。②技術資產的成本計算具有很強的不確切性和不完整性。技術資產是一種智力資產,它的投入可以分為兩部分:資金成本和智力成本。資金成本主要指技術研發過程中投入的財力,是技術資產的有形成本,其核算比較簡單,但這只是比較次要的一部分,主要在于智力成本的投入。然而智力成本的測度是很困難的,僅僅靠計算工資額(或再乘以一定的倍數)來計算智力成本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來講都是不合理的。
2、現行市價法
現行市價法又稱市場法或銷售比價法,現行市價法就是在資產評估項目的產權主體變動的假設下,被評估資產的交易或模擬交易如果符合公開市場條件的情況下,按照公開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和現行市價標準,借助可供比較的參照物,針對影響資產價值的各項因素,將被評估資產分別與參照物逐個進行比較調整,再綜合分析各項調整結果,確定被評估資產在評估基準時點上的現行公允價值。采用現行市價法評估資產價值,應當具備待評估技術領域存在活躍的技術交易市場,能夠獲得三個以上的可比參照物,并且待評估技術資產與參照物的價值決定因素基本相同且能夠量化的前提條件。
現行市價法的優點主要有:①市價法能直接反映專利技術資產的市場行情,并直接運用市場信息、市場價格信號作為評估的客觀依據,從這一點來講,評估價格應當比較真實;②由于采用的是公開市場條件下的公允市場價值,反映了整個市場對專利技術資產的效用的整體認知,比較公平、公正,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③市場法相對來說較容易操作,方法也比較簡單。
現行市價法的主要缺點是:①市場中的供求關系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變化不定,特別是對于專利技術資產來講,目前技術市場的發育還很不成熟和完善,運作也不夠規范,因此作為參照物的技術資產的價格不一定能夠反映其真實的價值,從而影響待評估技術資產真實價值的確定。②公開市場只是一種假設,在現實經濟活動中很難找到,公允市價的可靠性因此而受到質疑。特別是在我國的技術市場發育不完善,運作欠規范,技術市場還遠未達到發達程度的情況下,市價法在技術資產評估上受到很大制約,加上專利資產同一般資產相比具有顯著不同的特性,可供選擇的參照物很少,因此,在資產評估實務中運用存在較大困難。③我國目前的市場經濟體系還很不完善,地區發展很不平衡,區域差異明顯,市價法還要受到諸如市場、法規、制度建設等諸多因素的制約,應用市價法的很多條件都還不具備。
3、收益現值法
收益現值法是從經營效益性資產業務的要求出發、以收益現值標準為前提的一種資產評估方法,從資產評估的最大最佳效用出發,在資產交易過程中,買賣雙方都力爭獲取本方的最佳利益。收益現值法一般適用與整體資產評估和預測未來收益的單項資產的評估,特別適用于技術資產等無形資產的評估。但需要具備被評估資產是可以用貨幣衡量其未來收益的單項資產或整體資產、社會基準收益率或行業收益率可以確定、資產所有者或經營者承擔的風險等因素可以用貨幣來衡量等條件。然而,對技術資產而言,由于缺乏經營歷史、風險高、技術壽命具有隨機性,運用收益法評估難度較大。
收益現值法的優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將技術資產的獲利能力量化為預期收益,并將其作為被評估對象評估作價的基礎,反映了資產經營目的和優質優價的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的特點;②在技術資產獲利能力真實、預測科學的情況下,能較準確、合理地評估出技術資產的價值,有利于維護產權主體的正當權益;③技術資產評估的收益法,充分考慮了投資者貼現的預期收益和風險,能與其投資決策相結合,體現了產權交易的公平合理性;
收益現值法的缺點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在資產評估實踐中,技術資產的未來收益受多種因素影響和制約,不可預見性很強,從而導致收益法對未來收益的預測和對資產獲利能力的判斷帶有較大的主觀性和隨意性;②折現率的確定有較大的難度。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在實踐上,折現率的確定都是頗有爭議的問題,實際上,因為折現率的微小差異而導致評估出的資產價值迥然不同的案例屢見不鮮。③收益期限存在不確定性。技術資產價值的損耗和貶值,不取決于自身的使用損耗,而取決于本身以外的更新換代情況,它的壽命具有隨機性,需根據一定的概率來估算,帶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三、適用性分析
總體來看,在評估專利技術的三種方法當中,由于專利技術的特性,成本法具有理論上的天然缺陷,實際操作也比較困難,總體來看不適用,只在某些特定條件下才可以使用成本法;市場法有很多優點,理論上是比較適合評估專利技術的,評估機構也傾向于使用市場法,但是由于當前我國的市場環境難以滿足其應用條件,故其現在適用性較小,但有著較好的前景;收益法在理論上是比較完美的適合于評估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但同時應用難度較大,但現在它是評估無形資產的主流方法,適用性很強。
1、成本法的適用性
成本法存在天然的缺陷,由于專利資產的特點,主要是無形的智力投入,專利資產生產成本具有不完整性和弱對應性,所投入的資源無法計量和核算,并且即使能夠核算,其投入的資源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然在某些特定條件下也可以使用成本法。以成本作為估價的依據的基本條件是:一是成本能夠識別,二是能夠計量。識別和計量的成本可以是被評估商品本身的成本,也可以是相同商品的再生產成本為了排除貶值、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成本一般以再生產成本為計量對象。
①從理論上說,專利技術資產最基本的特性是:生產的一次性,即不存在再生產問題。專利資產不存在生產該技術的社會平均必要勞動量,它只有個別的直接勞動量,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評估無形資產的價格,就會遇到難以逾越的障礙。而且,按照物耗加上工耗計算出來的成本,只能用于攤銷的目的,而不能用作技術轉讓,工耗的價值只是發明人勞動力的價值,而不是發明本身的價值。②即使專利資產的成本估算創造時的初始成本,即開發成本。而這種成本與所帶來的效益不完全對稱,即存在開發成本高而應用前景差,或者開發成本低而應用前景好的現象,投入和效益不成正比例關系。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成本不能作為估價的基礎。③涉及創造性活勞動消耗的計量問題。而且,對于同樣的專利技術,不同的人參加開發,活勞動的投入量,甚至物化勞動投人量都將存在很大差異,有人可能很快完成,有人可能幾年努力仍無結果。在對專利資產成本識別和計量困難的情形下,也無法以成本作為估價基礎。
綜上所述,重置成本法對專利資產的評估,在理論上存在重大缺陷,在實踐上可能出現重大偏差。因此,成本法對專利資產評估適用性很小,專利資產成本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和一定程度上成為估價的基礎,在實際應用時,必須十分謹慎。
2、市場法的適用性
理論上講,市場法是比較適合的評估專利技術的一種方法。價值是市場交易的結果和表現,市場是反映和體現價值的場所,價值與市場是不能割裂的。評估價值雖不是事實上的市場交易價值,但應是最可能的市場交易價值。評估價值不是歷史價值,而是預計價值,不可能脫離市場而存在。因為事實上的市場交易價值是復雜的、多樣的,作為預計價值的評估價值只能是單純的、唯一的(或有限的)。理論上講,如果復雜、多樣的市場交易價值呈正態分布,那么,單純、唯一的評估價值就應該是這個正態分布的中心值。評估價值作為最可能的市場交易價值,為實際的交易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存在很大的制約條件,選種方法目前也較難適用于專利資產轉讓價格的評估。①由于我國目前技術市場發育程度不完善,相同或類似的技術參照物選取有很大困難,即使技術參照物,由于技術市場處于初級階段,其交易價格本身的偶然性較大,未能充分反映資產的客觀價格。②專利資產的獨特性,致使可比性差,決定了其應用的局限性。由于專利資產本身的特殊性,即技術在生產出來時是唯一的、獨創的,即使能夠找到所謂的參照物,也很難保證所選用的參照物與被評估無形資產之間具有比較強的可比性。③信息收集較難。專利技術交易的相關交易信息十分難以收集,即使收集到相關信息,也很難保證網上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需要極大使用。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很難保證評估結果的客觀、公正和科學、合理。
因此,目前市場法對專利資產評估的適用性很小。但是市場法作為資產評估的方法,在西方國家使用頻率比較高,這是因為西方國家市場經濟比較發達,存在著一個發育比較完善的市場,參照物及各項比較指標能夠比較容易獲得。在實際調研中事務所也反映,市場法有相當大的優點,評估機構傾向于使用市場法評估專利資產,因為它直接反映了專利資產的現實市場價格,并且比較準確,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專利資產的真實價值。在我國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技術交易的發展,市場法應用的條件將逐步得到滿足,只要能夠掌握足夠的資料,市價法作為一種公開、公平、公正的資產評估方法,在技術市場逐步走向比較發達的條件下,仍然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和一定的發展前景。
3、收益法的適用性
在理論上而言,收益法是最適合專利資產評估的方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收益能力是市場價值的集中體現,最符合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理論的要求。評估價值是最可能的市場交易價值。市場交易價值的確定,關鍵不在于我們取得無形資產所付出的代價有多大,而關鍵在于擁有它將給我們帶來多少超額收益。所以說,專利資產的收益能力是專利資產市場價值的集中體現。根據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理論,資本性資產的價值是該項資產所引起的未來現金凈流量的貼現值之和。貼現的過程中,既要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又要考慮收益的不確定性即風險價值因素。所以,收益法最符合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理論的要求。另一方面,收益法較全面地考慮了影響收益的各種因素,如專利的獲利能力、市場風險、市場份額、技術的成熟性和先進性及社會經濟環境因素等,真實地反映了專利資產的價值,其評估值在技術交易中易為雙方接受。因為專利資產的轉讓實質是技術的獲利能力和價值擴張能力的轉讓,收益法較好地反映了專利的這種特殊性,獲利能力強,價格就高。
但是,收益能力法相對最難,在具體評估實務中,存在著可操作性差的問題。因為準確地估算收益法的3大參數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它是對未來收益能力的預計,需要考慮的影響因素比較多,而且不確定性程度比較高。專利的收益期是根據一定的概率估算出來的,是否能正確地估計風險因素、合理地確定折現率,帶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任何一個參數的微小變動將對評估價值產生重大影響。所以,采用收益能力法進行評估,一定要做大量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工作,對每一個影響因素的確定都要有根有據,不能想當然。
總而言之,收益法在理論上是最完美的評估專利技術的方法,即使在實際操作中是難度較大的,但也應該成為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評估的主要方法。在實際調研中我們也發現事務所目前基本上是專利資產評估的主流方法,在國際上也很盛行。董曉峰、李小英的《對我國知識產權評估方法的調查分析》中,考慮了區域的代表性,主要收集了北京、上海和蘭州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的案例,在所有23個抽樣的知識產權評估案例中,其中專利技術共有7項,全部采用的是收益現值法。
參考文獻:
[1]王開明,萬君康.技術商品價格原理研究[J].中國軟科學,1999(12):100-102
[2]王嚇忠.關于技術資產評估中折現率構成及變化的研究[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3,15(3):60-67
[3]魏紀林,萬君康,柴秀云等.無形資產評估的一般方法與特殊方法[J].中國軟科學,1997(1):115-117
[4]蘇慧文.技術型資產評估情況的調查[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1999,20(5):27-28
[5]董曉峰,李小英.對我國知識產權評估方法的調查分析.經濟問題探索,2005(5):119-125
文章標題:專利資產評估方法的適用性分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news/csjs/201010/5037.html
相關問題解答
期刊論文發表常見問題排行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的海量職稱論文范文僅供廣大讀者免費閱讀使用!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