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電子信息期刊 熱度: 時間:
《CT理論與應用研究》
關注()【雜志簡介】
《CT理論與應用研究》是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專業性學術刊物,主要報道CT理論與應用方面的創新性研究成果,反映國內外CT科技的前沿和進展。
期刊設有CT理論與方法、地球物理CT、工業CT、醫學CT、綜述和信息等欄目。讀者對象為從事CT理論與應用方面的科技人員及大專院校師生,也是有關圖書、情報等部門必不可少的信息來源。 本刊是目前我國唯一專門刊登CT理論與應用學科領域的中英文學術刊物,經過多項學術指標綜合評定及同行專家評議推薦,自2004年第1期起被收錄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即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影響因子】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自2004年第1期起被收錄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即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CT理論與方法、地球物理CT、工業CT、醫學CT、信息。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1. 能譜 CT 診斷腹部多發病灶同源性的初步研究? 楊偉洪,沈新平,潘娜,向先俊,胡小紅,YANG Wei-hong,SHEN Xin-ping,PAN Na,XIANG Xian-jun,HU Xiao-hong
2. 三角網最小走時射線追蹤層析成像? 于師建,劉潤澤,YU Shi-jian,LIU Run-ze
3. 綜合利用巖石模量與品質因子信息進行儲層流體識別? 杜向東,DU Xiang-dong?
4. 基于投影域數據恢復的低劑量 CT 稀疏角度重建? 劉文磊,戎軍艷,高鵬,廖琪梅,盧虹冰,LIU Wen-lei,RONG Jun-yan,GAO Peng,LIAO Qi-mei,LU Hong-bing?
5. 中心回線式直升機 TEM 資料的電導率-深度成像方法? 毛立峰,MAO Li-feng?
6. 井間地震 CT 技術在巖溶勘察中的應用? 談順佳,張華,王瑞雪,TAN Shun-jia,ZHANG Hua,WANG Rui-xue
7. 基于巖石物理統計的亮點技術應用分析? 肖志波,張金淼,曹向陽,XIAO Zhi-bo?,ZHANG Jin-miao,CAO Xiang-yang
8. 瞬變電磁法探測復雜地形不積水采空區的應用? 李巍?,王信文,曾方祿,侯彥威,LI Wei?,WANG Xin-wen,ZENG Fang-lu,HOU Yan-wei
9. 基于EM聚類的X射線背散射圖像違禁品分割方法? 王懷穎,陳力,WANG Huai-ying?,CHEN Li
10. 任意掃描軌跡下三維 Shepp-Logan 體模的投影方法? 閆鑌,張峰,魏星,張俊,崔進鮮,YAN Bin?,ZHANG Feng,WEI Xing,ZHANG Jun,CUI Jin-xian
11. CTA 在頭頸部創傷性異物中的診斷價值? 王強,洪居陸,WANG Qiang,HONG Ju-lu
12. MSCTA 容積重建在非增生性腦血管畸形診斷中的價值? 張奕昭,胡海菁,徐新超,ZHANG Yi-zhao,HU Hai-jing,XU Xin-chao
管理職稱論文發表:檔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應注意的問題
摘 要: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各行業領域都在加速進行檔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本文首先給出了檔案信息系統建設的含義及優點,并針對當前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檔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問題
1 前言
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科學技術已經開始廣泛的應用于社會的各個生產領域之中,具體的來說,在檔案管理領域,主要指的是通過利用信息科學技術,將檔案管理之中的各種各樣的數據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然后在進行科學的數據分析處理,保證這些數據信息可以有效地存儲在檔案管理的數據系統之中,形成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統體系,以便于在使用的過程之中,可以迅速的尋找出來。在運用信息科學技術的基礎上,可以將檔案管理從傳統的紙質的檔案信息資源管理升華到信息化管理:在檔案管理的資源管理過程之中,使用互聯網的技術手段,可以有效的提升檔案管理的信息系統的管理效率,與此同時,在進行數據資源的采購過程之中,可以獲取到最新的數據資源,其性價比相對較高。
CT理論與應用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北京某郊區基層醫療機構成人頭顱及胸部CT檢查輻射劑量調查與分析————作者:張斌;魁學妍;廖建勇;王旭;聶文環;馮洪杰;馬嚴麗;王文武;張永縣;
摘要:目的:調查北京某郊區基層醫療機構成人頭顱和胸部CT檢查的輻射劑量水平,評估其合理性,并為建立該區域的診斷參考水平(DRL)提供依據。方法:基于轄區內11家基層醫療機構的15臺CT設備,采集頭顱和胸部CT檢查的相關掃描參數及輻射劑量數據,統計分析劑量分布情況,同時與國內外DRL推薦值進行比較。結果:頭顱CT的CTDI和DLP的DRL分別為59.83mGy和814.08 mGy·cm,胸部CT的CTD...
定量CT對CTD-ILA/ILD的診斷效能————作者:王珂;冀韓英;黃曉旗;潘娟;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定量CT在結締組織病相關間質性肺異常(CTD-ILA)和間質性肺疾病(CTD-ILD)中的診斷效能,建立基于定量CT的CTD患者篩查方法。方法:納入CTD-ILD患者140例、CTD-ILA患者33例及對照組109例,使用3D-Slicer獲得定量指標。結果:各組間定量CT指標均存在差異。ROC分析顯示,F%、GGO%、SD及Kurtosis是鑒別對照組與CTD-ILA/ILD...
原發性肝靜脈型布加綜合征與肝竇阻塞綜合征CT診斷與鑒別診斷————作者:宋博楠;王偉;王仁貴;岳云龍;
摘要:目的:原發性肝靜脈型布加綜合征與肝竇阻塞綜合征的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缺乏特異性,影像學表現相似,本研究通過收集BCS及SOS的臨床及影像特點,探討增強CT在兩種疾病的鑒別診斷的應用。材料與方法:回顧分析經DSA確診的26例BCS和經肝活檢確診的20例SOS患者的臨床及影像資料,比較其差異。結果:BCS患者門脈高壓相關表現較明顯,肝動脈直徑、門脈主干直徑及脾靜脈增寬程度均超過SOS患者;CT增強掃描...
智能最佳管電壓技術SEMI模式聯合迭代算法掃描冠狀動脈鈣化積分的低劑量研究————作者:劉宇航;李偉;牛延濤;張永縣;王宇辰;楊冰冰;劉丹丹;
摘要:目的:探討智能最佳管電壓技術[1]SEMI模式(Care kV SEMI)聯合迭代算法在冠狀動脈檢查中鈣化積分低劑量掃描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模體實驗采用Care kV SEMI模式和管電流調制技術(CareDose 4D on)。參數設置:SEMI 120 kV(ref.kV分別為100 kV、120 kV),ref.mAs分別為40 mAs、60 mAS、80 mAs,重...
體型因素及組織成分對成人胸部CT水當量直徑的體型特異性劑量估算的影響————作者:姜陽;唐文韜;胡然;胡勤勤;李剛靜;張昊;余婷;張德川;
摘要:目的:探討個體的體型因素及組織成分對成人胸部水當量直徑的體型特異性劑量估算(SSDEWED)的影響。方法:收集在本院行胸部CT平掃的成人受檢者205例,采集其個體信息(身高、體重、身體質量指數);在中間層面的橫斷位圖像上測量胸廓的平均CTROI值、橫斷面積AROI、橫徑、前后徑;測量整個掃描范圍的脂肪含量、脂肪體積和肌肉含量、肌肉體...
非小細胞肺癌DLSCT雙期定量參數與Ki-67表達水平的相關性研究————作者:高楠琳;王新文;薛莉雅;王杰;丁金祥;
摘要:目的:研究雙層探測器光譜CT(DLSCT)雙期定量參數對非小細胞肺癌Ki-67表達的預測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自2022年8月至2024年12月進行DLSCT雙期增強掃描且經病理證實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77例,按免疫組化結果分為低表達組(Ki-67≤30%)、高表達組(Ki-67>30%)。使用Spectral CT viewer軟件測量、計算、分析兩組病例動脈期和靜脈期的雙層光譜CT定量參數,...
一種深度學習強化的CT多相流測量重建算法————作者:陳淺;于寶地;秦艷瑋;王孫洋;蘇曉輝;金鑫;孟凡勇;
摘要:由于時空分辨率的限制,現有多相流測量技術在對流場介尺度動態結構測量時面臨挑戰。動態X射線CT作為一種非侵入性的檢測技術,是有潛力的多相流動態結構測量方法。本研究聚焦多相流中的氣液兩相流體系,針對動態結構測量成像時的有限角偽影問題和重建時長問題,設計針對動態氣泡結構測量的U-Net增強SIRT重建方法;基于有限角動態X射線CT系統——流場動態測量系統的硬件設計,通過收集水凝膠模體的氣泡數據,建立模擬...
基于通道注意力機制的工業CT圖像去噪網絡————作者:何雨;王成祥;余維;
摘要:在工業CT中,使用含噪的投影數據進行重建,會導致重建圖像中的噪聲增加,降低重建圖像的信噪比。當投影數據質量較差時,經典的降噪和重建算法無法有效的去除噪聲。為了提高CT重建圖像的質量,本文提出一種基于深度學習的去噪方法。該方法將通道注意力機制模塊嵌入到解碼器階段,通過自適應地調整通道的權重,從而提高網絡在去噪過程更好地保留圖像的結構細節。實驗結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夠顯著地去除噪聲并有效保護邊緣細節,且...
MSCT診斷惡性食管血管球瘤臨床案例分析————作者:羅丹丹;劉俊豪;游玉峰;雷震;胡興榮;
摘要:食管惡性血管球瘤罕見,臨床特征及影像學表現缺乏特異性,術前鑒別診斷困難,影響臨床治療決策。本文報道1例我院收治的食管惡性血管球瘤術后6年肝內多發轉移的患者,回顧性分析該病例的臨床資料及影像學表現,旨在提高影像科醫師對食管血管球瘤CT表現的認識,為臨床診治提供幫助
基于Transformer增強型迭代展開網絡的CT圖像稀疏重建(英文)————作者:王俁;劉鵬;王亞楠;喬志偉;
摘要:通過減少投影數量可降低計算機斷層掃描(CT)的輻射劑量。然而,使用濾波反投影算法從稀疏投影數據重建CT圖像時會產生嚴重條狀偽影,影響臨床診斷。針對此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迭代展開的深度神經網絡TransitNet,將模型驅動的數據一致性與深度學習特征提取能力相結合。該網絡采用新型迭代架構,通過可學習的數據一致性操作實現更靈活的物理約束,利用Transformer的自注意力機制建立圖像特征的長程依...
基于卷積神經網絡和注意力機制的深度學習非小細胞肺癌計算機輔助診斷模型————作者:劉治超;許志文;趙賽;張又新;聶聰;雷子喬;
摘要:目的:構建基于卷積神經網絡(CNN)和注意力機制的改進CNN模型(ISANET),評估模型的性能,并與傳統CNN模型進行比較。方法:收集經手術病理證實的肺鱗癌(LUSC)或肺腺癌(LUAD)患者60例以及肺部正常患者30例的肺部CT平掃或增強圖像共619張,組成DatasetA;收集公共數據集圖像共737張,組成DatasetB。兩數據集均按6∶4將隨機分為訓練集和測試集。構建ISANET模型并進...
探究急性壞死性積聚轉歸的影響因素————作者:閆威;靳二虎;魏瑋;楊洋;劉超;董力寧;張娟;韓雪;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壞死性積聚(ANC)轉歸為包裹性壞死(WON)的獨立危險因素及預測效能。方法:回顧性分析53例ANC的CT/MRI特征,根據ANC形成4周后的轉歸分為WON組與吸收組,采用卡方檢驗或t檢驗比較兩組在病因、實驗室檢查方面差異的統計學意義。采用回歸法分析影響ANC轉歸的獨立危險因素,并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獲得曲線下面積(AUC),評價各危險因素對ANC轉歸為WON的預測效能...
基于頭顱模體不同掃描模式與噪聲指數對內耳CT圖像質量和輻射劑量的影響研究————作者:劉康;楊德武;張永縣;劉丹丹;蓋興慧;陳釗睿;龔浩;隋巖;
摘要:目的:探討不同掃描模式與噪聲指數對內耳CT檢查的圖像質量與輻射劑量的影響研究。方法:(1)使用64排螺旋CT對頭部擬人模體進行掃描,采用逐層(Axial)掃描與螺旋(Helical)掃描2種掃描模式,每組掃描均采用逐漸增加的噪聲指數(NI)值(3~6,共21個)。每個NI值的掃描的Helical模式按照兩種模式重建圖像獲得常規Helical組和螺旋偽影矯正重建(IQE)組,可獲得3組圖像,共采集并...
不同管電壓聯合器官劑量調制技術對腦灌注圖像質量及眼晶體輻射劑量的影響研究————作者:馬文濤;張永縣;郭森林;劉云福;康天良;
摘要:目的:探討不同管電壓下啟用器官劑量調制(ODM)技術在顱腦灌注CT(CTP)中對圖像質量及眼晶體輻射劑量的影響。方法:以臨床CTP掃描方案為基準,在其他參數相同情況下分別使用5種管電壓(70、80、100、120、140 kV)對Catphan模體和一具新鮮離體頭顱標本進行3種管電流調制模式的掃描:不使用劑量調制技術(Manual模式)、使用智能管電流調制技術(Smart mA模式)、使用器官劑量...
多模態影像技術在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中的應用進展————作者:陳思遠;鄂林寧;王榮華;
摘要:隨著腫瘤免疫治療方法的出現,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免疫狀態與治療方案的選擇密切相關,治療前通過有效手段篩選獲益人群至關重要。多模態影像技術具有無創、全面、可重復等優勢,在NSCLC患者的免疫狀態、早期治療評估及遠期療效預測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本文旨在對CT、MRI及PET/CT在NSCLC免疫治療中的應用進展進行綜述
基于胸部CT的人工智能骨密度測量系統機會性篩查骨質疏松癥的可行性研究————作者:崔璨;溫慶祥;劉妮;李民;李俊秋;劉軍蓮;霍健偉;
摘要:探討基于胸部CT的人工智能(AI)骨密度測量系統機會性篩查骨質疏松癥的可行性。回顧性分析于我科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同時行雙光能X線吸收測定法(DXA)和胸部CT的462名患者的資料,其中絕經后的女性317例、50歲以上的男性145例。比較兩種方法測量骨密度之間的差異;以DXA測量的T值為參考標準,分析基于胸部CT的AI系統與DXA測量結果的一致性和相關性。絕經后女性和50歲以上男性的身高...
掃描模式對胸主動脈CTA成像質量和輻射劑量的影響————作者:張雨虹;馬梓軒;胡玲靜;吳寧;張永縣;
摘要:目的:探討不同掃描模式對胸主動脈CTA圖像質量和輻射劑量的影響。方法:回顧性分析未應用心電門控技術的30例胸主動脈CTA(組1,對照組),使用回顧性心電門控的30例冠脈CTA重建舒張期(組2)和收縮期(組3)時相,30例應用寬曝光脈沖前瞻性心電門控技術(組4)共4組圖像的質量和輻射劑量。分別記錄、計算4組的圖像質量客觀指標CT值、噪聲、CNR和輻射劑量指標CTDIvol。對圖...
導管消融與CT-DSA融合導航左心耳封堵術的臨床實踐及預后分析————作者:劉敏;趙新軍;汪龍;
摘要:目的:評估導管消融(CA)聯合CT-DSA融合成像指導下左心耳封堵術(LAAO)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對左心功能的影響。方法:本研究為單中心回顧性分析,納入2023年7月1日至12月30日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接受聯合CA和LAAO(聯合組)或單獨CA(僅CA組)的患者。主要結局為術后7天內的圍手術期并發癥,次要結局為術后6個月的隨訪結果及左心功能。結果:聯合組(n=40)和僅CA組(n=55)...
雙能量CT虛擬平掃代替真實平掃用于降低克羅恩病小腸造影輻射劑量————作者:武鵬飛;李大鵬;王傳兵;江月;
摘要:目的:探討雙能量CT虛擬平掃代替真實平掃用于降低克羅恩病小腸造影輻射劑量的應用價值。方法:獲取2024年6月至2024年12月在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53例克羅恩病患者雙能量小腸造影圖像,利用雙能量分析軟件重建獲得動脈期和靜脈期的虛擬平掃圖像,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對常規平掃和動靜脈期虛擬平掃圖像的CT值、SNR、CNR進行評價;采用5分法對圖像質量進行主觀評價,并采用秩和檢驗分析。結果:TNC、V...
建立預測第三代雙源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客觀圖像質量模型的可行性研究————作者:邱太春;梁春曉;王啟;鄭永基;謝冬梅;明兵;鄒慶;
摘要:目的:分析影響第三代雙源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客觀圖像質量因素,建立預測模型以優化掃描方案提高圖像成像質量并降低輻射劑量及碘攝入量。方法:連續收集行第三代雙源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患者684例根據客觀圖像質量差/好分為兩組,分析兩組之間在患者基本臨床信息及掃描參數之間的差異,并建立預測模型。結果:在患者BMI(P <0.001)、碘濃度(P=0.001,P <0.05)、對比劑劑量(P=0.005,P...
相關電子信息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