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電子信息期刊 熱度: 時間:
《測試技術學報》
關注()【雜志簡介】
《測試技術學報》(ISSN1671-7449CN14-1301/TP)創刊于1986年,由“中國兵工學會”與“中北大學”合辦,是“中國兵工學會測試技術學會”會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002年起,《測試技術學報》連年被評為山西省一級期刊。2009年《測試技術學報》獲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
中北大學“儀器科學與動態測試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中國兵工學會測試技術學會”掛靠單位,《測試技術學報》刊登有關測試技術的重點科研項目、基金項目的研究成果以及兵器及民用測試的應用技術。具體內容為:聲與超聲測量;在線測試;測量儀器;ADC,DAC和數據采集;實驗技術與標準;動態測試系統;環境測量;數據壓縮;人工智能與神經網絡;電磁測量;微波測量;測控技術與總線技術;噪聲與振動測量;遙感、遙測與遙控;VXI儀器;無損檢測;光電測試;生物測試;量子測試;分析測試;材料測試;軟件測試;火炸藥測試;傳感器技術;微型機械電子系統等。
本刊是由中國兵工學會與中北大學聯合主辦,是“中國兵工學會測試技術學會”會刊,主要刊登有關測試技術的重點科研項目、基金項目的研究成果以及兵器及民用測試的應用技術,現已被美國EI光盤版及俄羅斯PЖ收錄。
【影響因子】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獲獎情況】
山西省一級期刊
是《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源刊,即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測試技術與理論研究、測量儀器、聲與超聲測量、動態測試系統、人工智能與神經網絡、測控技術與總線技術、無損檢測、傳感器技術。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測試技術與理論研究
基于數字接收機技術的RDSS通道零值測試方法 崔小準;畢少筠;鐘兆豐;劉天雄;王健1-6
基于MEMS慣性傳感器和GPS接收機組合的高動態彈道參數遙測系統 桂延寧;楊燕;成紅濤;劉耀偉;郗永琳7-13
磁性目標的單點模量測距方法 萬成彪;羅詩途;王偉;張琦;翁飛兵14-20
38mm軟體變形彈致傷效能評估 蒲利森;徐鵬;李緒強;張正飛;豆寶峰21-26
數據采集與圖像處理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導引裝置虛擬測試系統設計 高樺;盛偉強;李江;李強27-33
一種基底細胞概略檢測方法 汪傳忠;王會;武海燕34-38
紅外視頻監控中的人體目標檢測 汪金禮;王皓;袁寶紅;劉鴻濤;蘇亞輝;尹濤39-43
戰斗部室內動爆沖擊波超壓測試數據處理方法 李建昌;門麗娟;雍順寧44-48
基于ARM的高可靠伺服控制平臺設計 楊軍;李寒49-55
“遙存結合”測試方法在火箭橇試驗中的應用 陳化良;胡杰;王茜;張劍波56-58
光電信息與傳感技術
高速攝像機測試目標運動軌跡的精度分析 王斌;賈粉粉59-63
一種全向震動探測傳感器設計 李劍;姚金杰;韓焱64-68
核心論文發表:三本院校軟件工程實踐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摘 要:結合國家對軟件人才的需求,針對軟件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分析了三本院校軟件工程實踐教學的問題,針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該文從課程教學計劃的制訂、實例教學、實驗教學、社會實踐教學幾個環節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相關的實踐教學理論及改革措施。
關鍵詞:軟件工程,應用型人才,項目案例,實踐教學
1 引言(Introduction)
軟件工程作為計算機和軟件本科專業最綜合最系統的一門課程,在促進學生鞏固之前學過的專業知識、掌握軟件開發過程及方法、理解軟件工程實踐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高校特別是三本院校在軟件工程課程講授時理論脫離實際,片面地強調理論學習而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理論部分過于抽象,在課程實驗中,沒有把握好課程在人才培養的橋梁和作用,缺乏貫穿縱向知識體系和學科的整體理解和思想,往往只是本課程章節或課程的綜合理論驗證,采用虛擬的實驗案例,甚至將其設計成為章節內容驗證練習,而不是圍繞著軟件工程整本書的整個知識體系進行實際開發項目。導致學生學完軟件工程課程后還是不能理解軟件生命周期、開發過程及相應方法,與社會對軟件人才的需求存在差距,學生難以很快融入現代IT企業的運作[1]。如何培養起適合信息產業所需要的應用型、實踐型人才,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要想將學生培養成為符合社會需要的軟件工程人才,就應當改變目前的局面,全面考慮軟件工程課程建設。
測試技術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復值卷積降噪自編碼器去噪的矢量水聽器DOA估計方法————作者:任晶;譚秀輝;白艷萍;王宏妍;續婷;程蓉;
摘要:針對現有的基于實值卷積神經網絡估計矢量水聽器波達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 DOA)對陣列接收到信號的相位特征提取不充分的缺點,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復值卷積降噪自編碼器(Complex-Valued Convolutional Denoising Autoencoder, CV-CDAE)和復值卷積神經網絡(Complex-Valued Convolutional Neural...
基于低秩模型和殘差模型的圖像降噪————作者:楊雅蘭;胡紅萍;楊正民;
摘要:現有基于組稀疏表示的圖像恢復方法大多利用非局部自相似先驗特性,相似的小塊聚類成組,對每組系數施加稀疏度,從而有效保留圖像紋理信息。然而,這些方法只對組中每個單獨的塊施加了簡單稀疏性,而忽略了其他有益的圖像屬性。基于此,提出了一種基于低秩模型和殘差模型的圖像去噪算法,不僅利用了每組相似塊的稀疏性和低秩性,還利用殘差學習方法來自動估計圖像塊的真實稀疏表示。實驗結果表明所提算法充分考慮了塊之間的關系,將...
螺旋灸法機器人的系統設計及控制方法————作者:徐龍軍;張志東;張天生;薛晨陽;郝重耀;
摘要:雷火灸屬于艾灸的一種,具有藥力猛、滲透力強的特點,螺旋灸法作為雷火灸的一種手法,對青少年近視、干眼癥和過敏性鼻炎等疾病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使用人工進行螺旋灸法存在精確度不高、溫度控制不準的問題,且目前可替代人工進行艾灸治療的設備都不能實現螺旋灸法。針對以上問題,設計了一種控制方法來模擬中醫的螺旋艾灸方法,并將其應用于艾灸機器人。首先,使用Coppelia Sim機器人仿真平臺對機械臂進行螺旋...
加載缺陷金屬腔體的圓極化探地雷達天線————作者:楊國富;秦會來;王長瑞;
摘要:設計了一種加載缺陷金屬背腔的寬帶高增益圓極化交叉偶極子天線。天線在寬末端橢圓輻射貼片的基礎上加載具有兩種工作模式的缺陷金屬腔體,形成兩個新的圓極化通帶。此外,天線貼片刻蝕了十字型縫隙結構提升極化連續性,拓展天線圓極化帶寬。同時,利用階梯狀相位延遲線,拓展天線阻抗帶寬。對該天線進行仿真優化的結果表明:該天線的阻抗帶寬99.2%(0.95~2.82 GHz,回波損耗小于-10 dB),圓極化帶寬103...
基于解耦DDQP的三相無線充電系統的設計與研究————作者:王飛;陳向榮;張洪利;石凡魯;
摘要:無線充電技術可以完美解決直流充電帶來的風險和不便,從而極大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無線充電系統發射模塊或接收模塊端線圈可以由一個或多組形狀或大小不同的線圈組成。采用雙電源模式的DDQP分別驅動DD和Q線圈,通過ANSYS Maxwell仿真輔助設計,優化線圈結構及參數,并搭建試驗平臺開展試驗,論證了一種高效率基于解耦DDQP結構的三相無線充電系統,最終通過實車驗證,該充電系統線圈效率最高可達到92.9...
融合ESPRIT和FFT的動葉片振動參數辨識方法研究————作者:范振芳;黃晉英;劉思遠;衛焦霖;
摘要:葉端定時(Blade Tip Timing, BTT)是當前研究葉片振動問題最有效的測試技術之一,被廣泛應用于動葉片的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然而,BTT技術固有的非均勻、欠采樣特性引發的葉片振動參數辨識困難已經成為了當前BTT技術亟需解決的難題。首先,研究旋轉不變子空間(Estimating Signal Parameter via Rotational Invariance Techniques,...
變厚度懸臂梁式壓電俘能器的特性研究————作者:張雁;馬鑫;萬杰;孫浩棟;李琪;
摘要:為提高梁式壓電俘能器的發電性能,對變厚度懸臂梁式壓電俘能器進行俘能特性研究。在有限元仿真中,引入局部坐標系,保證厚度變化時壓電層極化方向的改變。通過仿真,對比了相同長度下倒錐形、錐形和等截面梁式壓電俘能器的發電性能。同時研究了寬度比和厚度比對該俘能器結構發電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相較于等截面和錐形梁式壓電俘能器,倒錐形梁式壓電俘能器具有更好的發電性能。在自由端尺寸一定的情況下,固定端寬度和厚度越小...
基于改進YOLOv8的鋼材質表面缺陷檢測————作者:張惠;韓躍平;李瑞紅;
摘要: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入融合,制造產業發生巨大變革,工業生產中表面缺陷的檢測愈發重要。針對鋼表面缺陷檢測中存在漏檢和誤檢以及檢測精度不高等問題,提出一種基于YOLOv8改進模型的算法。首先,在主干網絡中將原有C2f模塊融合了一種空間和通道重建卷積模塊,減少了密集模型參數中的固有冗余,進一步構建輕量級網絡模型;然后,在Neck階段使用雙向特征金字塔網絡代替路徑聚合網絡,旨在使用有效的特征融合...
基于SystemVue的微多普勒雷達校準信號生成方法————作者:王新齊;孫海洋;陳丁;沈嶺南;楊子鈺;
摘要:微多普勒雷達可有效識別如人體步行姿態等微運動的微動特性,但針對此類雷達測量性能行之有效的校準信號生成方法尚不完善。因此,提出了一種采用半實物仿真平臺手段來產生微多普勒模擬信號的方法,以便于對面向步行姿態的微多普勒雷達的校準。首先,介紹了步行姿態微動特性測量原理,分析了剛體平移和旋轉運動特性,構建了關鍵部位散射點的行人姿態簡化模型;然后,基于SystemVue雷達仿真軟件,搭建面向步行姿態的微多普勒...
基于光纖光柵和小波包變換的復合材料板狀結構的沖擊能量辨識方法————作者:徐忠宣;張思思;王玉儒;張雷;
摘要:為實現復合材料沖擊能量的高效識別,提出了一種基于光纖光柵(Fiber Bragg grating, FBG)傳感器和小波包能量的沖擊能量分類方法。首先,以碳纖維增強聚合物(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FRP)層合板狀結構為實驗對象進行沖擊能量辨識實驗系統搭建,并對復合材料板進行網格區域劃分,將FBG傳感器植入復合材料板內部,建立應變-溫度傳感器網絡。實驗系統...
一種基于多特征融合的低劑量CT去噪方法————作者:付學敬;桂志國;李志媛;
摘要:深度學習已在低劑量CT(Low-Dose CT, LDCT)去噪領域取得了廣泛應用,為了在深度學習訓練過程中平衡LDCT圖像降噪和紋理細節之間的關系,提出了一種基于多特征提取和注意力機制的LDCT去噪模型。該模型包含3條支路,第1條支路是淺層邊緣特征提取支路,可以對輸入的LDCT圖像進行充分的預訓練;第2條支路利用交叉卷積來探索LDCT圖像中更多的邊緣細節信息;第3條支路利用可訓練的Sobel和正...
TDI-CCD的曝光時長優化方法研究————作者:潘毅華;張相祎;劉偉艇;李宇陽;劉賓;韓焱;
摘要:曝光時長是時間延遲積分電荷耦合器件(Time Delay Integrated Charge Coupled Device, TDI-CCD)成像系統中的重要參數之一,對成像結果的質量有重要影響。為了提升TDI-CCD成像系統的圖像像質,提出一種基于梯度的算法,用于對速度失配條件下TDI-CCD相機的曝光時長參數進行優化。根據光電成像傳感器的成像原理,構建關于TDI-CCD的成像數學模型,通過數學...
雙頻段透射反射型超表面及其在陣列天線的應用————作者:毛沖;韓國瑞;耿彥峰;張文梅;
摘要:提出一種能獨立調控幅度和相位的透射反射型超表面,能夠在兩個頻段分別對前向波束和后向波束進行獨立控制。所提出的超表面單元由三層金屬和兩層介質組成,上層I型結構和下層C型環結構的取向角和開口角分別調控反射與透射的幅度與相位,且透射與反射的極化相同,透射模式工作在12.9~15.4 GHz,反射模式工作在18.6~26.4 GHz。中間槽隙層消除了I型結構與C型環結構的干擾,使其透射波束與反射波束可獨立...
高應變率下開孔泡沫鋁壓縮性能仿真研究————作者:謝靈肯;王可慧;趙生偉;諶勇;
摘要:為研究在高應變率下,材料參數和應變率對開孔泡沫鋁壓縮性能的影響,進行了一系列仿真研究。使用基于三維Voronoi技術的建模方法,得到多種參數的開孔泡沫鋁,使用ABAQUS/explicit軟件構建算例進行仿真,與對應參數的分離式霍普金森桿(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PHB)實驗結果進行對比,驗證了該建模方法的準確性。建立了不同孔隙率(55%, 65%, 75%)...
基于超像素分割的暗通道先驗圖像去霧算法————作者:李波;胡紅萍;楊正民;
摘要:針對圖像去霧過程中暗通道先驗算法易受白色物體或明亮區域影響導致大氣光和透射率估計不準確等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超像素分割的暗通道先驗圖像去霧算法。首先,利用簡單線性迭代聚類超像素算法對暗通道先驗進行改進;其次,對有霧圖像利用改進的暗通道先驗進行超像素分割得到超像素塊,接著對每一個超像素塊求取局部大氣光值并取平均值;然后,對粗透射圖進行伽馬校正,并利用平均梯度值作為權重對粗透射圖和校正后的透射圖進行權...
寬帶長焦深近紅外衍射元件設計及特性研究————作者:楊根森;萬順;王軍;王海洋;楊建軍;賈平崗;
摘要:傳統透鏡在成像過程中,因景深有限,需要頻繁重新對焦,增加了光學系統的復雜性和成本。通過對衍射元件的設計,構建了一種寬帶近紅外的長焦深衍射元件,該器件的焦深長度達到了傳統聚焦透鏡的10倍。在數值仿真中,通過標量衍射理論研究了其聚焦特性,該器件在波長為1.45~1.65μm的波段內實現了大于0.25 mm的長焦深(距離透鏡0.25~0.5 mm處),并且具有良好的寬帶性能和焦平面處旁瓣抑制效果。該新型...
一種基于頻率選擇表面的高增益超寬帶單陷波天線————作者:武廣乾;牛旭印;王少鋒;
摘要:為增強一種具有WLAN抑制特性的超寬帶陷波天線的增益,設計了一種以FR4為介質基板的單層頻率選擇表面。所設計的頻率選擇表面由印刷在基板上的5×5圓形周期金屬單元排列而成,每個周期單元包含兩個半徑不同的圓形環,整體尺寸為75 mm×75 mm;通過優化圓形環的結構和尺寸可以得到所需的傳輸特性,與天線集成后可以在不影響陷波性能的前提下提高天線增益。仿真結果表明,天線的工作頻段為2.5~11 GHz,陷...
基于貝葉斯網絡的彈載固態存儲器可靠性分析方法————作者:寧弘揚;徐鵬;楊明;
摘要:為優化計算彈載固態存儲器可靠性的過程,方便設計研發初期預測整體系統失效率和可靠度,提出故障樹分析和基于貝葉斯網絡的彈載固態存儲器可靠性研究方法。該方法將故障樹模型按照映射規則轉化為貝葉斯網絡模型,引入桶消元法對聯合概率鏈進行因式分解,結合貝葉斯網絡的雙向推理算法對各個節點進行失效概率計算。計算結果表明,該方法能夠快速高效識別出系統的薄弱環節,預測出系統失效概率和部件重要度,提出冗余設計,提高系統可...
基于改進模態分解混合模型的鋰電池剩余容量預測————作者:寧弘揚;惠周利;馮娜娜;楊明;
摘要:隨著鋰電池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開發高效準確的電池剩余容量預測技術,對于提升用戶體驗、保障設備穩定運行具有重要意義。采用蛇鷺優化算法(Secretary Bird Optimization Algorithm, SBOA)優化變分模態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并結合高斯過程回歸(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 GPR)以...
基于多尺度融合的低光照圖像增強————作者:郭依婷;胡紅萍;楊正民;
摘要:針對低光照圖像亮度低、對比度低、顏色失真以及存在噪聲等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多尺度融合的低光照圖像增強方法。首先,采用快速高效增強算法對圖像進行亮度增強;然后,將增強后的圖像由RGB顏色空間轉換至HSV顏色空間,對亮度分量分別使用改進的對比度限制自適應直方圖均衡化、引導濾波和銳化平滑濾波器進行處理,得到3個亮度分量;最后,將處理后的3個亮度分量與相應權值通過多尺度融合后轉至RGB顏色空間,獲得最終增...
相關電子信息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