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電子信息期刊 熱度: 時間:
《衛星與網絡》
關注()【雜志簡介】
《衛星與網絡》雜志主要突出“大事、大人物、大題目、大視野、大文章、大手筆”的辦刊宗旨。以關注產業政策,發布權威信息,展示主導企業,聚焦行業熱點為焦點。涵蓋了中國衛星應用與網絡產業的發展研究、趨勢分析、焦點與人物對話、熱點新聞前沿技術應用與市場觀察等,追求內容的權威性與深度。重點報到貫通衛星、網絡信息技術及產業完整價值鏈;并深入到衛星、網絡信息技術和產品的眾多領域,與衛星、網絡應用相關的信息技術及其新發展;相關行業整體發展狀況及其未來發展趨勢;行業市場的營銷策略及市場操作模式;企業發展戰略模式;企業并購、重組及資本市場相關內容;充足的國、內外市場資訊。
雜志內容定位與發行受眾群,是依據行業目前的環境而確定的。這些讀者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具有決策力和影響力的人。他們不僅僅會直接參與政策制定、建設性建議、技術顧問與指導、項目評審等,甚至是直接的消費群體;更重要的是,他們會對別的群體起示范作用。
《衛星與網絡》雜志以產業鏈為視角,發布權威聲音,作為連通政府主管部門與業界的橋梁,為政府決策,服務企業和引導市場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所報道的人物及會議信息全面,充分體現了信息量大。同時,在《衛星與網絡》雜志上刊登廣告的企業都是腳踏實地地維護著行業優秀企業的聲譽,維護了企業對品牌的投入,同時也是企業品牌價值的真正體現。專業性的行業背景可以衍生出一系列的優勢,比如文章內容的專業性、實用性、以及廣泛而重要的受眾的影響力、業內新聞的及時性和縱深度,這些都為雜志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雜志的信息采集、稿源作者廣泛深入到國內相關行業各大部委的決策層及知名專家,廣泛地傳播了行業最新的動態與新聞,并向廣大關心衛星產業發展的各屆人士提供深度的政策報道與分析。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ASPT來源刊
中國期刊網來源刊
【欄目設置】
其中,深受業內各級人士推崇的特色欄目包括“名人名篇”、“對話”(即“人物”欄目),“衛星史話”、“產品展示”、“企業平臺”、“商海導航”、“記者視野”、“專家看臺”、“技術與應用”、“衛星與網絡沙龍”、“海外傳真”、“你問我答”等。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空間站對地觀測業務橫空出世
下一代SBAS系統將加入多星座支持
“東方紅”托起的中國衛星應用--范本堯院士專訪 孫凝子
“通天蓋地”--紀念我國首顆通信衛星發射成功30周年 賀鵬梓
傳承東二自主創新精神發揮天地協同設計優勢--共促我國通信衛星產品向國際化邁進 周志成
回顧歷史,中國衛星通信新紀元的開辟--中電科54所與衛星通信 汪春霆
撫今追昔任重道遠滿懷豪情再創輝煌--記電信科學技術第一研究院的衛星發展之路 朱德民
一種基于平衡計分卡的衛星通信業務模型 沈永言,胡魯歷
“努力推動衛星通信的多種應用”--楊千里部長談我國通信衛星未來的發展趨勢 孫凝子
“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是GNSS未來發展的趨勢”--從格洛納斯癱瘓談起 孫凝子
空客公司贏得歐空局的下一代氣象衛星合同
俄航天署稱不會中斷與美宇航局在國際空間站合作
NASA:人類20年后登火星小行星作“墊腳石”
印度將在2014-2015年斥資600億盧比發展空間項目
歐洲“哨兵-1A”環境監測衛星成功入軌
職稱晉級發表文章:多格式傳統視頻載體互相轉換
【摘要】現存在多種傳統視頻載體,而在各不同業務中使用的載體類型互不相同。轉復制系統可以滿足對視頻制式及各種載體的轉換,更好地向頻道、頻率提供資料服務。同時系統也與媒資連通,實現了非編的上下載功能,并且也將電視機頂盒、IPTV機頂盒接入系統,通過非編采集收錄更多、更豐富音視頻資源,為頻道業務人員提供更完善、人性化的服務。
【關鍵詞】晉級發表文章,磁帶轉制,媒資
一、實現目標
1.功能目標
(1)能利用非編設備對媒資系統進行資料查詢回調,并進行簡單編輯后下載到所需視頻帶型
(2)能支持傳統對編設備之間的轉復制
(3)支持N制、PAL制之間的進行制式轉換
衛星與網絡最新期刊目錄
國內
摘要:<正>北京發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支持衛星網絡產業發展的實施辦法(試行)》為貫徹落實《北京市支持衛星網絡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進一步推動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打造國內領先的衛星網絡總部基地和創新高地,特制定以下實施辦法
馬斯克對貝索斯:是真的競爭還是假的恩怨?————作者:Ben Little;郭朝暉;
摘要:<正>在手機上瀏覽新聞,你很可能會看到多篇文章討論新太空競賽的激烈競爭。忘記冷戰時期的地緣政治斗爭吧,這一次,是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對陣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索斯——世界上最富有的兩個人在決斗,無論是SpaceX還是藍色起源,他們各自的公司,都將成為私營航天新產業的主導力量
商業火箭面對艱難局面 不離不棄的客戶期待新模式————作者:劉雨菲;農燕;
摘要:<正>12月15日的下午,業界傳來一個讓人不太愉快的消息: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執行GeeSAT雙星商業航天發射任務時,火箭飛行異常,發射任務失利。發射失敗并不是罕見的事情,但需要正面面對和分析,爭取為商業航天提供更多重要的經驗教訓,為后續工作提供改進的方向
“星鏈”衛星危及中國航天員安全空間交通管制機構的建立迫在眉睫————作者:楊庭輝;
摘要:<正>中國常駐聯合國(維也納)代表團12月初向聯合國秘書長提交普通照會表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公司)發射的"星鏈"衛星,在今年先后兩次接近中國空間站,對中國空間站搭載的航天員生命健康構成危險。出于安全考慮,中國空間站組合體針對有關美國衛星,兩次實施"緊急避碰"
圖說天下————作者:杜仁杰;
摘要:<正>1.觸摸屏不受待見?載人航天器上的按鈕有講究觸摸屏因為便于操作,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但是在載人航天器上卻很少出現,這是為什么呢?首先,從操作性上看,觸摸屏更容易"誤操作"。其次,從可靠性上看,觸摸屏相比物理按鈕更容易出現問題或者被損壞,而且一旦出現問題,無法使用的將是整個屏幕上的操控鍵。與之相反,物理按鈕一直被公認為是最可靠的設計,它在操作的過程中給人以物理反饋,相比觸摸屏更加有真實...
辣評————作者:刀子;牛斯克;
摘要:<正>長征火箭:400次邁上四大臺階12月10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實踐六號05組衛星發射升空,至此,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迎來了第400次發射。可以說,長征火箭發射正朝著越來越密集、越來越可靠的方向發展,且總的入軌質量和平均每次發射的入軌質量也越來越高。長征火箭不但在中國航天發射中扮演著主力軍角色,而且在世界航天發射領域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021全球航天發射活動分析報告————作者:劉李輝;王昊;姚飛;
摘要:<正>一、總體概況2021年,全球共進行航天發射活動144次(1月7次、2月10次、3月10次、4月11次、5月10次、6月13次、7月11次、8月12次、9月11次、10月11次、11月16次、12月22次),是近幾年發射次數最多的一年,其中成功134次,失敗10次。涉及21個航天發射地點和40個國家/地區,共向太空送入1816個航天器(含發射失敗留在近地軌道的IPN-1衛星模擬器),其中近地軌...
私人載人航天變得更加常見,但還沒成為慣例————作者:Jeff Foust;魏興;
摘要:<正>美國《空間評論》網站12月13日發表文章稱:私人載人航天變得更加常見,但還沒成為慣例。但是,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決定宣布勝利并且打道回府了。12月11日,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宣布將在2021年年底結束其"商業宇航員之翼"證書計劃。該計劃開始于2004年,但在當年將第一批證書授予"太空船一號"的飛行員邁克·梅爾維爾(Mike Melvill)和布賴恩·賓尼(Brian Binnie...
拜登政府對于太空的政策是否有不同?————作者:Jeff Foust;李剛;
摘要:<正>每個總統政府都通過其行動(有時是不作為)在太空政策上留下自己的印記。特朗普政府指示NASA加速將人類送回月球,并支持建立太空部隊。奧巴馬政府取消了星座計劃,但啟動了商業載人計劃。那么,拜登政府會怎么做呢
處理空間可持續性和安全問題的全球模式————作者:Jennifer A.Manner;魏興;
摘要:<正>美國《太空新聞》網站12月17日刊登了美國休斯公司負責監管事務的副總裁Jennifer A. Manner的文章,建議美國政府推動建立處理太空可持續性和安全問題的全球模式。50多年來,近地空間一直被視為一種可以無限開發的巨大資源,但實際上,近地空間是一種非常稀缺的資源。雖然《外層空間條約》和《登記公約》等國際協定采取了一定步驟來保護這一寶貴資源,但沒有一個全球機構負責確保近地空間的長期可持續...
私人空間站即將到來,它們會比前任更好嗎?————作者:Justin St.P.Walsh;Alice Gorman;郭朝暉;
摘要:<正>空間站的新時代即將開始。NASA已經宣布了三個商業空間站的發展計劃,此前公理公司還提出了一個計劃。這些計劃是在政府太空機構框架之外為人類創造太空生活和工作場所的首批嘗試。它們是被稱為"太空4.0"的一部分。"太空4.0"的太空技術是由商業機會驅動的。許多人相信這就是人類到達火星和更遠的地方所需要的
國際
摘要:<正>結束游天,日本富商安全返航在天上游玩了12天后,日本富商前澤友作已于努爾蘇丹時間12月20日13時13分(北京時間11時13分)乘坐送其上天的那艘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安全降落到哈薩克斯坦境內預定著陸場區。作為機組另兩位成員,擔任指令長的俄專業宇航員亞歷山大·米蘇爾金和前澤的制片助理平野陽三也一同返航。三人是12月8日乘坐聯盟MS20飛船從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上天的
衛星與網絡微信公眾號十二月閱讀量TOP10
摘要:<正>1.[新航天]孫宇晨的六張"新謝潑德號"船票,誰會搶一張?2.[新航天]商業火箭面對艱難局面不離不棄的客戶期待新模式3.2021年全球航天發射活動分析報告4.美國衛星每天都在受到攻擊?5.2021年世界航天裝備發展綜述6."星鏈"衛星危及中國航天員安全空間交通管制機構的建立迫在眉睫7.大型小衛星星座發展面臨的挑戰8.《2020全球軍工百強榜》中國兵器、中航工業、中國電科、航天科工持續上榜9....
約束通信星座二十年的規則邊界——EPFD簡史————作者:李輝;唐鼎昕;
摘要:<正>近三十年來,衛星通信從GSO一統天下,到與NGSO星座平分秋色,EPFD概念和規則的引入起到了決定性作用。EPFD限值如同戴在通信星座頭頂的緊箍咒,既要確保對GSO的保護,也要為NGSO爭取合理的發展空間。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通信星座開始發展,到2000年前后達到鼎盛,是形成GSO/NGSO頻率共用規則與技術基礎的重要階段。本文通過對約束通信星座用頻特性的EPFD問題的演進進行歷史回顧,以期為...
基于衛星通信的SD-WAN概念驗證和方案實現————作者:任佳熙;
摘要:<正>2021年11月5日,中國第四屆SD-WAN峰會以"賦能·融合·安全"為主題在北京召開,本屆峰會聚焦安全訪問服務邊緣(Secure Access Service Edge, SASE)、云網協同等熱點議題,院士、運營商、互聯網公司、設備廠商、高校學者等各方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尋SD-WAN技術發展、應用落地、案例部署、安全可控等領域重大問題,努力營造更加開放協同的SD-WAN產業生態
彈性PNT體系發展現狀及分析————作者:南光;
摘要:<正>一、概述導航、定位和授時(PNT)體系是為各類用戶提供包括位置、速度、時間等關鍵時空參數的基礎系統,是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防科技和國民經濟發展的各個門類和領域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廣泛的應用。近年來,隨著GPS、北斗等一批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發展與建設的不斷深入,PNT體系的組成越來越多樣,其主要服務功能也日益強大。但與此同時,由于現代PNT體系對各類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PS、GALI...
基于多波束陣列的窄帶衛星通信頻譜復用技術————作者:晉榮;張巖;任鵬;李晨朝;
摘要:隨著衛星數量的不斷增加,有限的頻率資源變得非常緊張。本文提出一種多波束陣列復用技術以提升有限頻帶的利用率。首先對多波束陣列復用收發信機進行了設計,在發射端利用多波束陣列的不同波束承載信息,在接收端使用多波束陣列濾波器分離目標信號與干擾多波束陣列信號,實現頻率復用;其次,針對衛星信道存在去多波束效應,設計了最優預補償參數來克服去多波束效應,使得信道容量的最大化,提升了系統整體的吞吐量;最后,通過仿真...
衛星與網絡訂閱單
摘要:<正>《衛星與網絡》雜志是服務于衛星通信、衛星廣播、衛星導航、衛星及地面網絡、有線電視網等多領域的普及性刊物,以搭建衛星應用信息交流平臺、促進衛星應用技術進步,推動衛星應用產業發展為使命,旨為推動我國衛星網絡通信的規劃、建設、應用以及研發,生產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務。《位置》(原《今日導航》),誕生于中國北斗導航發展的風口,致力于為位置服務行業的創業者提供權威的行業資訊和北斗導航定位技術的跟蹤報道,助...
衛星Ku轉發器市場:為何冰火兩重天————作者:潘力;甘海力;
摘要:<正>目前,國內衛星Ku轉發器市場出現分化,一方面標準Ku轉發器(14/12GHz頻段)供不應求,出租率高達100%;另一方面擴展Ku頻段(13/11GHz頻段)的轉發器空置率高,市場認知程度低,用戶寥寥。衛星轉發器資源本來就稀缺,加上使用上的不均衡,造成了衛星頻譜資源的浪費。本文分析了Ku頻段的歷史沿襲和使用現狀,進而提出了改善的建議
圖說天下————作者:杜仁杰;
摘要:<正>1.馬斯克賣掉10%股票?六成粉絲投票贊成當地時間11月7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推特上邀請網友投票,共同決定他是否應該出售價值超過200億美元的特斯拉股票并納稅。馬斯克同時還表示,無論結果如何,他都將"遵守投票結果"。截至11月8日投票結束時,有351.9萬人參與,其中接近6成的網友投出了贊成票
相關電子信息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