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教育學報
關注()《教育學報》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師范大學主辦的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主要發表教育領域高水平的學術論文。
《教育學報》以文章的學術質量為唯一標準,實行稿件三審制和雙向匿名審稿制。本刊不收費,并支付稿費。歡迎訂閱與投稿!
《教育學報》為一綜合性教育理論雙月刊,注重學術性和理論性,服務于國內外教育理論工作者、教育行政管理者、教育教學實際工作者及關注教育理論問題的各界人士。“繁榮教育學術、深化理論研究,讓中國教育學術走進教育實際、邁入國際前沿”,是她的努力方向;“擁有國際視野,關注本土教育;注重學術規范,提倡原創研究”,是她的辦刊原則。
《教育學報》不設固定欄目,但將根據論文的主題和內容組成若干板塊。在這些板塊中,反映中國教育發展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的調查報告、實驗報告,對特定時期國內外教育理論研究進行回顧、總結和前瞻的研究成果,有學術品位的教育經典和新教育圖書評論等,都將占據應有的位置。
教育學報雜志欄目設置
課程研究與實踐、教學改革園地、學科教育理論研究
閱讀推薦:廣東教育
《廣東教育》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北大1996版核心期刊收錄。設有綜合、高中、職教等版本。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銳意進取,奮發圖強,優質高效地做好教育宣傳工作,使所辦期刊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已連續三屆獲廣東省優秀期刊獎。
教育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怪獸”的消逝:兒童加速成長的代價與出路————作者:王樂;林玲;
摘要:“怪獸”是兒童觀察、理解和建構世界的心理語言和文化符號。它不僅詮釋了兒童的身份,也為其成長提供生動體驗。“怪獸”的壽命是短暫的,兒童終將走出“怪獸世界”。它的退場表征了兒童成長的三種節奏:作為信號的自然退場;作為禁忌的延遲退場和作為驚喜的提前退場。在禁忌的約束和驚喜的推動下,“怪獸”正加速退出童年生活。當兒童被提前逐出“夢幻島”,他們在自我認同、心理準備、創造力訓練、人格形塑等方面的成長進程都將被...
什么樣的工作時間及結構更有助于新手教師入職適應——基于工作負擔視角的實證分析————作者:張羅;
摘要:入職適應是新手教師職業發展與教學質量保障的關鍵因素。在“減負”背景下,基于2590份新手教師問卷調查數據,運用潛在剖面分析(LPA)與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探究工作時間及其結構對新手教師入職適應的影響。結果發現,新手教師入職適應整體水平不高,工作負擔較重,日平均工作時間(9.335小時)遠超過國家法定時間。識別出“教學投入型”“班主任主導型”“行政參與型”三大工作時間結構類型,并發現不同類型下日平均工作...
自適應學習中大數據技術應用的隱憂與省思————作者:劉遠碧;楊薛琳;
摘要:大數據技術支撐的自適應學習可謂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創新之舉,是現代“因材施教”的技術實踐。它通過構建學習者模型來規劃自適應學習路徑、完成個性化學習資源的推送、發揮學習的預測與預警功能,讓人不得不折服于技術的無窮魔力。然而,智能的教育技術在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學習服務的同時,也潛藏著對學習者主體性的僭越、超越性的消解、社會性的阻隔、生成性的限制等問題,使教育偏離價值軌道。省思大數據技術的可為與不可為,更...
校長和教研組長何以共同提升校本教研質量——基于H省9238名教師的調查————作者:張佳;劉智慧;
摘要:從普通教師和教研組長雙重視角出發,運用描述統計、回歸分析和夏普里值分解法對H省9238名教師進行實證分析,考察校長領導力、教研組長領導力及其具體領導實踐對校本教研質量的影響。發現H省校本教研質量總體處于中上水平,不同類別學校的校本教研質量存在顯著差異;校長和教研組長領導力均顯著正向影響校本教研質量,且教研組長領導力的影響程度和解釋力度顯著大于校長領導力;校長在學校層面聚焦“教學管理”“重構組織”“...
文化傳統影響下職業教育社會認同的形成機制及其邏輯理路————作者:祁占勇;王藝霏;
摘要:文化傳統作為民族思想規范與觀念形態的集合,會以隱性或顯性的方式對在個體與社會交互過程中形成的職業教育社會認同產生影響。文化傳統影響下的職業教育社會認同經過社會范疇化、社會比較和社會表征的過程,不僅實現了從職業教育社會認同的構建到職業教育社會認同的強化,而且最終實現了職業教育社會認同的生產與再生產。文化傳統對職業教育社會認同的影響既有在職業教育思想、職業教育環境和職業道德等方面的積極影響,也有在職業...
加速社會中被壓縮的童年——兼論“雙減”問題的時間性根源————作者:王志斌;于偉;
摘要:“雙減”問題揭示了兒童的“時間貧窮”困境,童年時間被內嵌到由資本和技術雙重宰制的加速社會時間結構中。不斷加速的時間暴力使兒童失去了自身與世界整體的共鳴,造成了童年壓縮。兒童教育時間和社會生活時間被加速,體現為教育時間的制度化、標準化、倒計時化和社會生活時間的景觀化、碎片化、離身化。童年壓縮意味著時間加速中啟蒙賦予人的主體性的喪失,兒童的自由、創造力的缺失,以及幼態持續作為人類性的生物保護機制的失效...
跨學科主題教學中的教師跨界學習————作者:鄭鑫;蔣晨曦;
摘要:中小學跨學科主題學習需要依靠教師的跨學科主題教學而實現,這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教師主動進行跨界。基于邊界與跨界學習的理論,對一所普通小學的實證研究發現,教師進行跨學科主題教學時面臨著知識與能力、人際互動與組織制度等多樣邊界。將這些邊界轉化為積極的教師學習資源,需要發揮關鍵課例資源、跨學科協作制度、評價與反饋機制等邊界物的作用,校長和教師領導者都扮演著促進教師學習的跨界者角色。教師作為課程改革的關鍵...
再談CIPP模型“作為改進系統的策略”————作者:林傳舜;劉子綺;
摘要:斯塔弗爾比姆的《評估模型》被誤讀或忽視,以致目前許多研究矮化或誤用了CIPP模型。為此,需要重新審視CIPP模型,確定它是如何追求“改進”、針對“系統”和作為“策略”的。CIPP模型注重全面性和客觀性,在理論上擴充了泰勒目標模式的內容,在實踐中強調分階段地對項目開展評估,切實服務項目“改進”。CIPP模型誕生于大型項目,主要針對大型“系統”。評估者應按照在形式上拆解、在內容上細化、在方法上綜合,以...
情系職教 行在跨界——專訪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朱德全————作者:曹渡帆;朱德全;
摘要:在黨和國家政策的推動下,中國職業教育實現了從“層次”到“類型”的歷史性跨越。這期間離不開一批職業教育學者做出的學術貢獻。朱德全教授躬耕于職業教育領域二十余年,致力于開展課程與教學領域和職業教育學領域的跨學科研究,圍繞著農村綜合中學、城鄉職業教育統籌、區域職業教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等議題展開了深入的理論與行動研究,形成了“職業教育融通與課程教學統整”的獨特研究域。他將課程與教學論的專業知識作為支撐...
童話中野狼形象變遷的童年隱喻————作者:杜傳坤;
摘要:在以兒童為主要目標讀者的童話中,往往隱含著成人真實的童年想象。童話中的野狼因其野性而常與文明秩序構成沖突,人們對待野性的態度與對待前社會化的兒童之態度具有某種同構性,因此野狼形象也往往象征著兒童與成人、童年與成年之關系。從單一的惡狼到多元化的狼,從可怕的狼到被馴化的狼,從成人化的狼到兒童化的狼,童話中野狼形象的變遷隱喻著現代童年話語顛覆與重構之間、野性與規訓之間、欣賞無知與超越無知之間的張力或矛盾...
編者按
摘要:<正>從2025年第一期開始,《教育學報》將開設“當代學者訪談錄”欄目,按來稿的先后順序連續刊登部分學者的訪談錄。每期刊發兩篇。自2005年改刊以來,《教育學報》從未開設相對固定的專欄,其目的是保證刊物的綜合性和主題的開放性。20年后,“破天荒”地開設“當代學者訪談錄”欄目,似有必要說明其中的原委
課堂志:扎根課堂做教學研究——專訪杭州師范大學未來教育研究院王鑒————作者:安富海;王鑒;
摘要:20世紀末,王鑒教授針對我國理論教學論沉溺于書齋文獻的研究范式及實踐困惑提出了實踐教學論概念,并帶領團隊走進中小學課堂,在深入研究教學現象和教學問題的基礎上,構建了實踐教學論的理論體系。21世紀初,王鑒教授在深度參與新課程改革實踐的基礎上,針對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兩張皮”問題,指出課堂是課程與教學研究的自然實驗室,是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教學活動、師生關系、教學環境等多種教育要素及其相互關系運行的場...
身體與物:現代兒童玩具的物性解讀————作者:潘躍玲;熊和平;
摘要:現代兒童玩具作為人工制物,具有典型的現代性。其色彩、構型、材質均有獨立的運作機制:色彩是一種風格化的色調氛圍;構型是面向普遍兒童的操作程序;材質則以在現代制物中廣泛應用的塑膠為主。物性的虛化意味著玩具已經轉變為一個全能的符號,其社會活動的核心在于對現代教育愿景與理想童年景觀的擬像。而在這場擬像實踐中,真實的物與身體均是缺席的,玩具的教育實踐亦是虛假的。以玩具為基礎的現代教育想要回歸兒童生活,重建玩...
學生學習中的“悟”:內涵、機理及其培育————作者:徐慶濤;李如密;杜啟達;
摘要:學生學習中的“悟”是學生獲得知識本質及各相關知識間聯系的學習過程,即學生對知識的本質獲得深刻理解(深度)或在不同深刻理解的知識間建立新聯系(廣度)。從存在論維度看,學生學習中的“悟”具有個體差異性;從認識論角度看,學生學習中的“悟”常以意會表征方式予以呈現;從場域視角看,學生學習中的“悟”離不開情境架構的支持;從心理學維度看,學生學習中的“悟”與格式塔完形具有內在聯系。可見,“情境與實踐”是學生學...
中國教育現代化進程中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新格局:特征、困境與機制————作者:蒲蕊;崔曉楠;
摘要: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新格局內嵌在中國教育現代化的時代命題中,具有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職責清晰的育人主體、聯動緊密的育人行動、共建共享的教育資源等特征。當前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新格局在構建過程中遭遇了理念困境、合作困境、行動困境和資源困境。要突破上述困境,應以價值認同與對話溝通為方式夯實信任機制、以制度規范和制度考核為手段完善責任機制、以培訓指導和資源整合為依托強化能力機制、以數字化賦能為引擎建構資...
共筑教育智能新生態,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北京師范大學發布教育數智中樞“AI大先生”平臺
摘要:<正>2025年1月17日,一場聚焦教育未來走向的盛會北京師范大學“AI大先生”平臺發布會暨 AI 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北京師范大學盛大啟幕。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近400位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代表,中小學校長、教師和企業代表現場參與,全國各地近2萬名教育工作者在云端共同見證了這一盛大時刻
成長與異化:“城市型”新生代鄉村教師情感勞動的特征和影響因素————作者:蔣喜鋒;何文;
摘要:“城市型”新生代鄉村教師作為鄉村教育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合理限度的情感勞動是其職業適應及專業發展的重要前提。借助情感勞動理論,采用質性訪談法探究“城市型”新生代鄉村教師情感勞動的特征和影響因素。研究發現,鄉村教育情境,以及這一情境中發生于教育教學、職業發展和行政事務等領域的情感事件,直接影響著“城市型”新生代鄉村教師情感勞動策略的選擇,如表層表演、深層表演和自然表達等,同時也造成了他們高強度的情感...
博士后經歷能否幫助博士獲得高水平大學教職——基于某頂尖大學十屆博士畢業生的追蹤研究————作者:葉曉梅;馬莉萍;
摘要:過去十年間博士后規模急劇增加、主要學術勞動力市場需求日趨飽和,博士后經歷是否有助于博士獲得高水平大學教職尚待研究。在“能力-收益權衡”職業選擇理論框架下,基于某頂尖大學2008-2017年間十屆博士畢業生的追蹤數據研究發現: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是青年學者蓄積科研能力、獲得高水平大學教職的重要途徑。與同年畢業獲得教職的博士相比,選擇從事博士后的博士在學期間的科研能力顯著更低,而出站尋求教職時的科研能力...
高等教育是否降低了個體的生育水平——基于高校擴招的準實驗研究————作者:唐駿瑤;
摘要:基于中國家庭追蹤調查2016年和2018年的數據,利用1999年高校擴招形成的準實驗,采用斷點回歸設計和中介效應模型考察了高等教育對于個體生育水平的因果影響和作用機制。研究發現:平均而言,每多接受一年的高等教育,個體的生育概率會下降約5個百分點,生育數量會下降約0.15個;接受高等教育會同時降低女性和男性的生育水平,但對于女性生育水平的負向影響更大,接受高等教育會顯著降低農村居民的生育水平,但對于...
高考改革的歷史脈絡與深化對策——以“課改、考改、評改”的三次互動為主線————作者:邊新燦;
摘要:不僅僅滿足于考核和選拔,而且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自己的使命,這是高考改革的自我加壓,也是高中課改、高考改革和教育評價改革的共同追求。高中課改、高考改革和教育評價改革曾發生三次互動,先后聚焦“全面、全體”“素質教育”和“核心素養、立德樹人”三個時代主題,貫徹全面發展教育方針,圍繞以文理融通引領共同基礎上的個性化發展、以綜合評價促進綜合素質養成、以過程評價呼應成長過程三條主線,建立“引領—響應—助...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