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數字教育
關注()《數字教育》(雙月刊)創刊于2015年1月,是由中原大地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海燕出版社有限公司和大象出版社有限公司主辦的教育技術學學術性理論雙月刊。《數字教育》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堅持正確的出版方向,通過研究數字新技術和教育新理念,達到載體與內容的有機結合,實現展示立體化教育的多樣性、便捷性、共享性、時效性、互動性、豐富性、最優性的教學目的。讀者對象為中小學教師及基礎教育管理工作者。2015年1月計劃出版第1期。2015年重點欄目和重點選題如下,請專家作者投稿參考。本刊辦刊目標為核心期刊。
數字教育雜志欄目設置
特稿、理論前沿、網絡教育、數字教育產品研究、域外觀察
數字教育雜志榮譽
知網收錄(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閱讀推薦:教育學報
《教育學報》為一綜合性教育理論雙月刊,注重學術性和理論性,服務于國內外教育理論工作者、教育行政管理者、教育教學實際工作者及關注教育理論問題的各界人士。“繁榮教育學術、深化理論研究,讓中國教育學術走進教育實際、邁入國際前沿”,是她的努力方向;“擁有國際視野,關注本土教育;注重學術規范,提倡原創研究”,是她的辦刊原則。
數字教育最新期刊目錄
機制、模型、模式的研究主題及構建過程探究——基于2018—2023年教育技術學專業博士、碩士學位論文的分析————作者:劉杜娟;楊曉宏;
摘要:文章采用內容分析法,對2018—2023年我國教育技術學專業博士、碩士學位論文中有關機制、模型、模式構建的論文進行深入研究。從主題分布、構建過程以及研究方法的使用情況展開分析,結果發現,雖然機制、模型、模式的構建過程有相似之處,但各自有不同的側重點。機制更側重于自上而下的分析策略,關注“學習科學與認知過程”主題,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模式更傾向于自下而上的構建思路,主要研究“教學設計與評估”主題,采用...
教育領域深度學習研究進展與前瞻——基于系統性文獻綜述————作者:王洪江;廖曉玲;馬桂秋;葉思思;陳沛瑜;
摘要:教育領域的深度學習提倡學習者對知識的主動獲取、積極建構和創新應用,實現高階知識和能力的發展、遷移和生成。倡導深度學習已成為時代的必然選擇。為厘清國內外深度學習的研究進展,文章選取中國知網和Web of Science兩大數據庫中相關的92篇文獻進行系統性分析,對深度學習的定義內涵、影響因素、促進策略和評價方式進行了梳理。結果表明:在定義內涵方面,當下深度學習的定義尚未統一,不同定義中的關鍵詞大多包...
知識結構視角下的教育知識圖譜模型構建研究————作者:趙小云;楊先衛;陳秋紫;肖焱山;趙軍;
摘要:數字技術的發展促使教育的變革,教育知識圖譜的構建與應用是智慧教育發展的關鍵一環,也是推動數字技術由理論邁向實踐的必由之路。針對目前教育知識圖譜在模型構建上存在缺乏對學科隱性知識的組織與表征、認知能力的評估方式單一、情感維度刻畫不足等問題,遵循教與學的內部邏輯發展規律,從學科知識結構視角出發,構建了教育知識圖譜RKQG模型。該模型由“資源層、知識層、問題層、目標層”4個層級和“資源體系、知識體系、問...
數字人文視域下的《教師數字素養》解析————作者:林德全;
摘要:2022年11月,我國正式發布教育行業標準《教師數字素養》,為進一步提升教師應用數字技術變革教育教學活動的意識、能力和責任指明了方向。《教師數字素養》將教師數字素養框架劃分為三個層級,包括5個一級維度、13個二級維度和33個三級維度。其中,5個一級維度分別是數字化意識、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數字化應用、數字社會責任及專業發展。每個一級維度分別細分為2~5個二級維度,每個二級維度進一步細分為若干個三級...
AIGC支持的項目化學習研究————作者:鄭巽;王志軍;蘇李妹;李昕;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呼喚人才培養模式和教育教學方式的變革。如何將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學過程,推動教學改革與創新,是培養學生適應未來智能化社會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項目化學習強調基于真實情境、通過合作學習和開放生成進行問題解決來開展面向未來的人才培養,為AIGC工具在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了開放空間。該研究對AIGC教學融合中存在的技術應用場景缺乏挖掘、使用者存在技術焦慮、交互信息缺乏有效檢驗3個...
基于學科課程圖譜的精準評價模型與教學應用研究————作者:趙雪梅;鐘紹春;
摘要:學習評價對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反饋調節作用,科學、合理的學科評價模型能夠有效提升學習評價的質量,為教師教學提供方向指引。遵循學科能力與學科素養形成規律,以認知診斷理論與最近發展區理論為指導,結合基本知識層、關鍵能力層、學科素養層三者間的相互映射關系形成學科課程圖譜。學科課程圖譜的每層均由節點、節點描述、關聯關系及節點連接四大基本要素組成,每層均是分層遞階結構,即“塔式分層遞階”結構。利用學科課程圖譜...
田愛麗————作者:孫興麗;
摘要:<正>田愛麗,女,河南項城人,1977年11月出生,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后出站。現任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數字化時代基礎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變革以及中外名校的育人方式變革等。社會兼職:全國中小學名校長培養國培項目專家和理論導師、長三角中小學名校長培養項目專家和理論導師、河南省鄭州市人民政府督學、多所中小學教育數字化轉型項目指導專家...
晁明芳————作者:李強;
摘要:<正>2021年中原名師。正高級教師,國家級骨干教師、全國巾幗建功標兵、河南省高層次(B類)人才、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河南省政府督學、河南省政府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名校長、河南省勞動模范、河南教育家書院研究員。曾獲河南省首屆小學語文優質課一等獎、河南省首屆小學作文優質課一等獎。長期從事一線教學,形成充滿激情的教學風格,提出“活力語文,靈動兒童”的語文教學思想,凝練出教育的本質就是“激活”的...
指向創新素養的跨學科教學模式研究————作者:王媛;吳斕;董艷;安為偉;
摘要:智能時代已至,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創新素養培養逐漸成為國家和社會高度關注的話題,包含思維、意識、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創新素養對學生處理現實世界復雜問題的能力具有顯著的積極作用。近年來各個學科在課程標準中都對跨學科教學部分提出了明確要求。跨學科教學以其情境真實、學科融合、評價多元的優勢為創新素養培養的落實提供了有利土壤。該研究試圖構建指向創新素養的跨學科教學模式,以高中《信息技術必修2》第2章《信息系統...
TPACK視角下國際虛擬學習環境的應用——一項系統性文獻綜述————作者:金晟;陳小嬌;景玉慧;沈書生;
摘要: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虛擬學習環境在全球教育領域備受關注。針對缺乏立足教師專業成長視角的虛擬學習環境應用研究,該研究采用系統性文獻綜述法,基于TPACK框架,對2020—2024年間Web of Science、Scopus和EBSCO3個數據庫中的70項實證研究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已有研究質量較高,國際合作頻繁,但多集中于高等教育領域,以量化分析為主,對學習成果關注較多;研究應用的學科較為廣泛且...
技術增強學習環境中的編排教學國際研究進展與啟示——基于系統文獻綜述法————作者:孫彧;江毓君;白雪梅;張玲;
摘要:技術增強學習是學習科學與教育技術領域研究者關注的重要話題之一。技術增強學習環境中的編排教學是國際研究者關注的重要話題之一。該研究采用系統文獻綜述法,對國際上關于技術增強學習環境中的編排教學研究進行了梳理、分析和歸納,發現在技術增強學習環境中,編排教學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5個方面:編排框架、學習分析對編排教學的支持、編排教學支持工具、教師編排教學能力、編排教學實踐成效。最后,基于研究發現,從5個方面就...
教師數字化轉型群像分析:焦點、動力與路徑————作者:李秀晗;趙小雨;程舒;劉巧伶;尚俊杰;
摘要:教育數字化轉型是我國教育現代化建設的核心戰略,也是信息時代下勢不可擋的歷史趨向。教師是教育活動中的關鍵角色,教育數字化轉型對于整個教師群體而言就是一場教育創新擴散行動。文章從創新擴散與群體動力理論視角出發,分析教師數字化轉型的群體目標和動力,并結合2023年教育部教師工作司指導發布的《教師數字化學習報告》構建出中小學教師數字化轉型的有效路徑。教師數字化轉型愿景包括理念轉型、能力轉型和關系轉型3個方...
師范生智能教育素養:內涵、結構與發展————作者:刁愛梅;陳思含;李憲印;
摘要: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促進教育向智能化方向演進,智能教育素養成為智能時代教師不可或缺的能力素養,探討智能教育素養的內涵、結構及發展路徑顯得尤為重要。該研究對智能教育素養進行概念澄清與內涵闡釋,明晰師范生智能教育素養是集智能教育態度、智能教育知識、智能教育思維、智能教育能力為一體的綜合素養。在此基礎上,遵循以人為本、發展導向、跨界交叉的構建邏輯,繪制師范生智能教育素養模型。最后,從政策導向、多...
計算思維導向的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研究——以“設計小臺燈”為例————作者:弭鑫鑫;董慶瑞;
摘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義務教育階段的計算思維培養及其相關研究逐步展開。結合計算思維的抽象、分解、算法設計、概括、評估五要素,該研究以小學科學課“設計小臺燈”為例,借助Scratch編程軟件進行具體的教學設計與實施。基于問卷、訪談等研究方法,驗證教學促進學生計算思維培養的有效性。研究發現,以計算思維為導向的小學科學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運用計算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
知識建構視域下的高校課程體系設計模式研究————作者:殷常鴻;葉凱云;張義兵;
摘要:課程體系作為決定高等教育質量的關鍵,其系統建設及研究歷來是教育理論者和實踐者所關注的焦點。近年來,雖然課程體系建設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出現了諸如精品課程、慕課、“一流”課程等諸多的建設模式和體系,但仍未能從根本上突破既有的課程建設模式和框架,根本原因在于其課程觀仍未突破知識獲得隱喻以及知識參與隱喻的桎梏。為此,該研究以知識創造隱喻為著眼點,在系統探究課程以及課程體系發展、演變的基礎之上,提出基...
OBE視域下的高中人工智能教學活動框架及應用————作者:張妮;謝林易;
摘要:OBE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學習者高質量參與教學活動。文章在OBE視域下構建了高中人工智能教學框架,并選取我國G省X高中開展兩輪迭代教學應用,利用準實驗研究法探究了OBE視域下的高中人工智能教學活動框架的應用效果。研究結果表明,OBE視域下的高中人工智能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信心、知識水平、核心素養、問題解決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元認知導向的多模態教學模式構建與路徑探析————作者:孫林君;曹美夢;張一春;
摘要:元認知作為一種高階內隱的思維過程,賦予學習型社會中的個體對認知活動能動計劃、監測和調整的能力。多模態的興起,催生出多感官協同學習與意義建構的教學新模式,促使學習者在多感官并用的同時聚焦于自身認知學習的體驗,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元認知的形成與發展。該研究基于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現狀,為教師探索在多模態教學視域下如何促進與發展學生的元認知、構建以激發元認知為導向的多模態教學模式提供新的實踐路徑
國內外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現狀分析與熱點探究————作者:胡佳健;汪維富;鐘志賢;
摘要: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具有助推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強大動能,帶來了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的新機遇。該研究以中國知網和科學網數據庫收錄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相關學術文獻作為研究樣本,運用可視化知識圖譜軟件CiteSpace,從數據來源、關鍵詞頻次、中心度、關鍵詞共現、聚類視圖等角度對國內外文獻進行計量分析。研究發現,國內外在AIGC教育領域的研究現狀宏觀上呈相似趨勢,但在微觀的學科應用...
人機協同教學對學習效果和學習投入的影響研究————作者:韓小利;陳凱泉;呂偉剛;仲國強;
摘要: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人機協同的理念從工業領域引入教育領域,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認為人機協同教學是大勢所趨。但在人機協同的理論研究日益深入的同時,相關實踐應用卻較為匱乏,特別是缺乏具體可操作的教學模式及其實踐案例參照;在具體實踐模式上,缺少同時從教師和學生的角度開展的人機協同教學研究。因此,該研究從實踐角度出發,進行混合式教學下的人機協同教學模式模型構建,探究人機協同教學對學生學習效果和...
學習投入理論視域下教師干預對在線協作會話的影響研究————作者:張琦;吳林靜;高喻;廖鑫;李雅潔;
摘要:在線協作會話活動經常出現淺層認知、社交孤立等問題。及時的教師干預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該研究以學習投入理論為基礎,提出了基于學習投入理論的教師干預框架,并設計了相應的干預策略。以某師范大學“計算思維”課程參與者為研究對象,通過內容分析、社會網絡分析和認知網絡分析,探究了行為干預、情感干預和認知干預對學習者在在線協作會話中行為分布、社會交互和認知模式的影響。數據分析的結果顯示:1.與行為干預相比...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