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147 時間:2025年5月10日 星期六
現代外語
關注(147)声明:①本页面非期刊官网,不以期刊名义对外征稿,仅展示期刊信息当做参考资料.如果您要投稿、要查稿,请移步至期刊官网.②如果您是期刊负责人且不想本平台展示期刊信息,可联系在线人员予以删除.③如果需要期刊学术咨询服务可以联系学术顾问:服务详情
《現代外語》(雙月刊)創刊于1978年,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主辦。創始人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王宗炎教授和桂詩春教授。先后負責編輯工作的有著名的語言學學者何自然、張達山、錢冠連、黃建華、寧春巖、王初明等教授。現任編委會主任為桂詩春教授、副主任為何自然教授,主編為冉永平教授。
《現代外語》曾為外國語言文學方向的期刊,為推動我國的語言學、外語教學、翻譯和文學的研究和發展做出了貢獻。1997年,《現代外語》被確立為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專業性學術期刊,并按照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國際刊物的慣例編輯出版,實行同行專家匿名評審制度。
《現代外語》秉承“重質量、顯特色、引領學術”的辦刊宗旨與目標,以發表具有獨到見解的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原創性研究論文為特色。主要刊登以下領域的理論性、實證性和綜述性論文:理論語言學、語音學、音系學、句法學、語義學、語用學、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認知語言學、語言習得、語言教學、語言測試、計算語言學、語料庫語言學、法律語言學、詞典學等。此外,還刊登介紹相關學科最新動態的新書評介。所刊登的文章力求具有獨立的見解和理論創新,能夠對該研究領域有新的貢獻。
《現代外語》以公平、公正、對讀者負責和對學術負責為原則,堅持學術化、專業化、國際化的辦刊方向,嚴格實行“同行專家匿名評審制度”,以打造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名刊為目標,力爭在國內外學術界贏得更佳的聲譽。我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首屆全國百佳社科學報、廣東省優秀學報、“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語言學類來源期刊“美國教育信息資源數據庫”(ERIC)收錄刊物等。
閱讀推薦:語文世界
《語文世界(小學生之窗)》(月刊)創刊于1994年,由中國語文報刊協會主辦。始終堅持“青少年的、大語文的、高品位的”辦刊宗旨,在激發青少年的學習興趣,培養青少年的創新能力,提升青少年綜合素養方面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已經由一本單一的月刊發展成小學版、初中版、高中版俱全,發行范圍覆蓋全國的優秀語文刊物。每版分別由閱讀、知識、寫作、能力四大板塊構成,每月1日出版。
現代外語最新期刊目錄
漢語二語習得研究的現狀與展望————作者:趙楊;姜帥;
摘要:漢語二語習得研究以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發展為前提,是學科建設的重要內容。本文首先以話題結構、特殊疑問詞、“被”字句和“把”字句習得研究為例,梳理漢語二語習得研究成果;再以界面假說和特征重組假說為例,介紹漢語二語相關研究,探討其對二語習得學科的理論貢獻;最后指出,漢語二語習得研究“以林觀木”“以木觀林”“木秀于林”的三個發展階段,通過基于語言對比的微觀實證研究和多視角研究,揭示漢語二語習得機制,推動了二...
中國二語習得: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作者:楊連瑞;張雨;
摘要:自2004年中國二語習得研究會成立以來,我國二語習得研究學術氛圍日益濃厚,研究成果不斷涌現,成為我國外語學科的一大亮點。從首屆年會到2023年第十屆年會,以及各高端論壇及系列專題研討,研究始終圍繞中國人學外語和外國人學漢語的跨語言、跨文化的時代命題展開。面向未來的中國二語習得研究需立足本土實踐,解決外語學習費時低效等現實問題,并注重跨學科融合與技術創新,探索語言學習的個性化差異與共性規律。同時,生...
走向立足漢語的比喻理論————作者:沈家煊;
摘要:本文從“比喻即表達”“字喻——音形義一體”“喻對——比喻的格式化”“元喻——比喻的比喻”“比興兼存”和“本喻——構成性本體比喻”六個方面說明漢語比喻的特點,這可以作為構建立足漢語的比喻理論——其核心為意義與形式一體——的依據和出發點。將這六個方面聯系在一起的是以“對言格式”為主干的漢語“大語法”理論。立足漢語的比喻理論不僅體現漢語特點,而且具有普遍意義
執行工作記憶對二語議論文寫作連貫性的影響————作者:羅海燕;
摘要:本文以工作記憶容量和注意抑制為自變量,以Coh-Metrix中的九個語篇連貫指標為因變量,通過行為實驗考察了中央執行系統對二語議論文寫作連貫的影響。研究發現,工作記憶容量和注意抑制對互指性、詞匯具體性、鄰句重疊度、因果關系、語篇相關性、動詞一致性、邏輯性和意圖一致性等八個指標有顯著影響,對全句重疊度這一指標無顯著影響。回歸分析發現,工作記憶容量和注意抑制高度相關,且對語篇相關性、意圖一致性和詞匯具...
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2024版)》————作者:劉建達;
摘要:《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簡稱《量表》)作為我國首個全學段英語能力標準,自2018年發布以來在英語教育中逐步得到推廣和應用。根據使用反饋和設計安排,研制組后續補充了三類量表,與原版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新版《量表》。新版《量表》繼承原有框架和驗證方式,系統描述了不同發展階段的語言表達能力特征及翻譯知識,并新增了對典型語言活動的描述。其特色在于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能力標準、語言能力等級量表理論框架等...
連詞類型對二語句子理解的影響————作者:陳麗娟;王雅晴;唐千詞;徐曉東;
摘要:連詞在句子理解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過自定步速閱讀,探討了因果連詞和讓步連詞對二語句子理解的影響。結果表明:1)學習者處理讓步關系句所需時間顯著長于因果關系句;2)在緊隨關鍵詞位置,語用一致性對讓步關系句的閱讀時間沒有顯著影響,卻能顯著影響因果關系句的閱讀時間,語用不一致條件下的閱讀時間更長;3)外語水平對連詞加工本身沒有顯著影響,但會顯著影響語用一致性信息的處理。具體來說,當語用信息不一...
學業浮力和成就目標對外語學習者尋求寫作反饋行為的影響————作者:徐建;石飛紅;
摘要:本文以307名外語學習者為被試,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探討了學業浮力和成就目標對其尋求寫作反饋行為的影響。結果顯示:1)學習者的學業浮力、成就目標和尋求反饋行為均處于中等水平;2)學業浮力與掌握趨近目標正向預測反饋監控與咨詢,表現趨近目標負向預測反饋監控;3)四類成就目標中,只有掌握趨近目標對學業浮力與尋求反饋行為間的關系有中介效應。質性分析還揭示了師生關系、學生寫作信念等影響學習者尋求寫作反饋行為的重...
英漢動結式及物性對比研究————作者:王廣成;王秀卿;
摘要:基于第一語段句法,聚焦及物、不及物和假及物等三種動結式,本文對英漢動結式的及物性進行對比研究。本研究發現,英漢及物動結式都有路徑式和結果式兩種生成模式,不及物式中的動詞都具有非賓格性。英漢動結式的差異則可歸為兩點:首先,相對于次范疇特征豐富、嚴格的英語動詞,漢語動詞以詞根形式入句;其次,漢語動結式中的結果謂詞可以獨立作中心語,少數還有及物性,而英語動結式中的結果謂詞則不能獨立作中心語,也不具備及物...
加標視角下漢語分裂式話題的生成分析————作者:祝赫;
摘要:本文探討漢語分裂式話題的生成方式及其與其他話題類型之間的關系。本文認為,分裂式話題具有移位特性,但卻不是由受事論元“分裂”而來,而是由獨立名詞短語與受事論元合并,再出于加標需要移位至句首而來。此外,“水果,我最喜歡香蕉”這類傳統上被分析為基礎生成于句首的漢語式話題,其句法特點實際上與分裂式話題相同,也是加標驅動移位的結果
基于《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2024版)》的口譯測試自動評分研究————作者:王巍巍;張昱琪;王軻;
摘要:本研究從解釋性、評估性和概化性三個維度,驗證了基于《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2024版)》開發的口譯質量自動評分模型在不同口譯測試場景中的信度表現,旨在探討該模型的評分質量。結果顯示:在同質人群和同聲傳譯任務中,該模型與人工評分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和相關性,但在異質人群和交替傳譯任務中,該模型的評分質量仍需進一步提升;自動評分的精確度和可靠性還受語音識別準確性的影響。自動評分技術在語言測試領域擁有廣闊的...
課堂二語習得研究的國際前沿動態————作者:徐錦芬;趙妮莎;
摘要:本文首先回顧了課堂二語習得的發展脈絡,繼而梳理了近十年來的國際前沿研究,發現:1)心理學與教育學等多學科理論融合為解釋教學干預下二語習得的復雜性提供堅實的基礎;2)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引入豐富了學習資源和模式,推動了教學的個性化轉型;3)學習者個體差異、師生關系及學習環境等多元互動,深化了對課堂二語習得機制的理解。最后,本文分析了該領域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并提出未來研究的可能方向
《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2024版)》新增量表的效度驗證————作者:吳莎;
摘要:《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2024版)》(簡稱《量表》)是2018版的修訂版,主要增加了典型語言活動、能力特征、翻譯知識三類能力量表。《量表》作為一項重要的能力標準,效度驗證尤為重要。本文參考評估使用論證框架,提出《量表》研制及使用的質量主張及相應理據,并采用多種方法和多群體數據,圍繞新增量表研制結果的有意義性和充分性主張展開論證。結果顯示:新增量表的構念有明確的依據,包括交際語言能力模型、教育分類...
兒童二語習得研究的進展與展望————作者:陳亞平;張潤晗;
摘要:本文從研究范式、促成因素及課堂教學等方面綜述了兒童二語習得領域的研究進展。生成范式、互動主義范式和認知心理學范式從不同視角揭示了兒童二語習得的復雜機制。兒童特有的內在資源、豐富的二語接觸環境和意義驅動的真實交流是促成兒童二語習得的關鍵因素。教學理念、教學法和課堂活動內容的創新與課堂二語教學效果密切相關。本文最后展望了兒童二語習得研究的未來方向,強調跨學科研究、技術應用和長期追蹤研究的重要性
英語空間維度強化副詞行為特征的歷時演變————作者:吳淑瓊;江艷艷;劉迪麟;
摘要:本文基于語料庫,運用多重對應分析探討了空間維度強化副詞highly、deeply和widely行為特征的歷時演變。研究發現:1)從早期現代英語到當代英語,highly和deeply用作強化副詞的比例逐步上升,而widely則呈下降趨勢;2) highly和deeply的行為特征逐漸豐富,搭配范圍顯著拓寬,而widely的行為特征則趨于簡化,搭配范圍不斷縮小;在語義韻層面,highly呈現積極語義韻...
基于眼動數據的二語寫作反饋加工注意力分配特征研究————作者:王俊菊;杜明媚;
摘要:學習者對二語寫作書面反饋的認知加工過程復雜多變,但現有研究缺少對注意力分配的關注。本研究通過眼動追蹤技術和刺激回憶訪談等手段,探究學習者在加工二語寫作教師書面反饋時的注意力分配特征。研究發現:1)相較于反饋形式,學習者在反饋焦點上分配的注意力更多,整體加工模式呈現非線性、往復式及多輪次的特征;2)反饋類型中,學習者對間接反饋的注意力分配最多,元語言反饋次之,直接反饋最少;3)反饋焦點中,邏輯反饋獲...
教師多模態反饋對二語寫作語言參與認知維度的影響————作者:王穎;劉佳婷;
摘要:本研究采用個案研究方法,收集了演講稿文本、教師多模態反饋、學生回應以及追溯性訪談等多種數據,考察了二語寫作中多模態反饋對語言參與認知維度的影響。研究發現:1)教師多模態反饋提供給養,促進精神狀態、認知處理深度、反思評估和批判分析四個認知子維度的交互與協同;2)多模態反饋強化語言參與和語言意識之間雙向因果聯結,推動兩者互促共進式提高,學生能更好地修改演講稿語言表達和組織結構;3)多模態反饋誘發認知沖...
同伴反饋對寫作自我調節學習策略和寫作修改的影響————作者:張羽歌;高瑛;
摘要:本研究以85名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為研究對象開展二語寫作教學實驗,探討同伴反饋對寫作自我調節學習策略及寫作修改的影響。兩輪實驗結果顯示:1)相比于自動反饋,同伴反饋更能激發寫作自我調節學習策略的使用、促進寫作修改,對二語寫作的促學作用明顯; 2)相比于常規同伴反饋,干預性同伴反饋更加積極地促進認知、元認知、社會行為和動機調節策略的使用,引發學生更多聚焦內容和邏輯問題進行寫作修改。本研究揭示了同伴反饋,...
目前我國的外語教育與教學:如何看?怎么辦?————作者:束定芳;
摘要:中國外語教育與教學正面臨著一場危機。越來越多的高校在撤銷外語專業,大學公共外語課程的學分和課時也在大幅下降。特別是進入人工智能時代,新技術對外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前景和職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外語教育遭遇到了越來越不友好的輿論和環境,降低外語高考分數比重,甚至取消高考成績的聲音不時傳出。其實,外語教育目前遇到的困境固然與外語學科近20年來盲目擴張、無序發展有關,但這實際上也是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
大語言模型微調技術在語言分析與測試中的應用與展望————作者:陸小飛;金檀;
摘要:大語言模型微調指在特定任務或領域的數據集上,對預訓練好的大語言模型進行進一步的訓練,以優化其在該特定應用中的表現。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相較于傳統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大語言模型微調在多種自然語言處理任務中展現出顯著優勢。本文首先概述大語言模型微調的基本原理與主要步驟,然后探討其在自然語言處理、語言分析與語言測試領域的前沿應用與發展趨勢,最后展望其在語言分析與測試領域的未來應用方向
二語寫作教師書面反饋對大學生學業情緒的影響————作者:楊魯新;余榮;
摘要:本研究采用個案研究方法,基于控制-價值理論,深入探究了二語寫作教師書面反饋對中國大學生學業情緒的影響,重點關注情緒體驗和影響因素。研究發現,大學生共經歷了24種學業情緒,其中學業成就情緒最為豐富,話題情緒最少;各類情緒因人、因時、因事而異;表揚和糾正性反饋皆可引發不同的正性、中性和負性學業情緒;旁注喚醒的負性情緒多于正性情緒,而終評喚醒的正性情緒多于負性情緒。上述情緒受到教師反饋的質量、數量、組成...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诉邮箱:qianyanxs@163.com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