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美育學刊
關注()《美育學刊》(月刊)創刊于2010年,由杭州師范大學主辦,這是我國目前唯一的美育研究專業期刊,為國內的美育以及藝術教育研究提供了學術交流平臺。
《美育學刊》該刊由我國美育與美學研究領域的著名專家葉朗、杜衛、徐岱、曾繁仁(以姓氏筆畫為序)擔任顧問,設有美育理論、美育史論、美育實踐、藝術教育理論與實踐(含實驗)、藝術與審美文化等專欄,力求在追求學術性、理論性的同時,兼具普及性與實踐性,從而為學界提供一份嚴謹而又不乏審美意趣的學術刊物。
美育學刊雜志欄目設置
美育理論、美育史論、美學與文藝理論研究、藝術與審美文化研究、美育實踐研究、藝術教育研究
美育學刊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
閱讀推薦:教育
《教育》創刊于2005年,是由山西出版傳媒集團主管主辦的刊物。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搜論文知識網并非《美育學刊》期刊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 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 捷橋梁。本站與《出國與就業》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 的 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美育學刊最新期刊目錄
傳承與創新:新形勢下中國藝術理論研究的戰略思維——2024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第二十屆年會綜述————作者:張蘭芳;趙陽;
摘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堅持守正創新。面臨新時代、新語境、新形勢,中國藝術理論研究亟須在承繼藝術學學科體系和理論成果的基礎上,采取新戰略、新思維、新方法來應對新問題、開拓新論域。由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集美大學共同主辦的“傳承與創新:新形勢下中國藝術理論研究的戰略思維”學術研討會恰逢其時,會議圍繞“中國藝術理論面臨的新時代、新語境”“中國藝術理論研究的新戰略、新思維”“中...
《雅各布·布克哈特與〈藝術指南〉》評介————作者:蘇子厚;諸葛沂;
摘要:<正>吳京穎新著《雅各布·布克哈特與〈藝術指南〉》聚焦于意大利文化史、藝術史家雅各布·布克哈特與他在1855年創作的早期藝術史著作《藝術指南》,通過研究弗朗茲·庫格勒和卡爾·施納澤在方法與觀念上對布克哈特早期藝術史觀的影響,具體考察了后者所處的藝術史研究環境,追溯其早期藝術史觀的形成,厘清他在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研究上的思想觀念與研究方法并總結了他對之后德語藝術史學術界的影響。作者對布克哈特《藝...
《新感性:杜尚之后的美學與藝術》評介————作者:曾佳;
摘要:<正>在當代藝術普遍呈現“反美學”傾向的背景下,審美的回歸長期處于被遮蔽的狀態。《新感性:杜尚之后的美學與藝術》聚焦于“新感性”這一核心概念進行闡析,旨在呼喚審美的復歸。作者金影村通過對藝術批評家的個案剖析及藝術作品的解讀,生動展現了自1970年以來藝術批評領域從“反叛”到“回歸”的歷程。值得注意的是,在錯綜復雜的當代藝術視野中,批評家們重新發出藝術回歸審美的呼聲,美學與藝術再次緊密地建立起了聯系...
《書跡:中國古代書法研究》評介————作者:李文雷;
摘要:<正>書法藝術是中華文化的關鍵構成部分,它與文字相互結合,在傳遞文字信息的基礎之上持續豐富技巧,且與書寫者的品格和思想交相輝映。故而對于書法藝術的傳統探究,于創作實踐方面更側重于技法技藝、風格成因與流變等有益于創作實踐的部分;在書法理論方面,則偏重金石考據、師承交友、鑒藏流傳等能夠豐富書法史的研究內容。雖然實踐與理論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然而除卻被視作其姊妹藝術的繪畫,兩者皆認定書法藝術是獨立性極強的...
智能時代深化學生美感經驗的美術鑒賞教育————作者:錢初熹;
摘要:在智能時代,新質生產力的培育離不開深化美感經驗的美術鑒賞教育。美術教育應強化一種具有“觀”的內涵并且能深化美感經驗的“觀看之道”,經由“觀看之道”的美感經驗可以分為視覺層、對象層、情感層和概念層四個層次。在實踐層面,針對學校美術鑒賞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原因,可以構建具身認知理論下美術館與中小學攜手開展美術鑒賞教育活動的模型。通過對策劃并實施“中國式風景——林風眠吳冠中藝術大展”的館校結合美術鑒賞教育...
心性論:中國古代樂教與近代音樂教育思想中的傳統學術話語————作者:羅凌;
摘要:心性論既是中國傳統學術的哲學基礎,也是中國音樂教育理論話語創生的文化之源。古代樂教以心性論為哲學基礎,強調通過禮樂教化實現對人心的化育,其理論話語帶有濃厚的心性論色彩。中國近代音樂教育雖建立在借鑒西學的基礎上,但是其價值理論卻承續了古代樂教思想“立足心性論樂”的學術傳統,其理論話語具有較為鮮明的中華傳統文化特質
當代中國音樂教育哲學的諸家爭鳴及其思想評議————作者:徐承;
摘要:當代中國的審美論音樂教育哲學話語并不是在封閉的話語環境中自給自足、自生自長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接受了西方審美論音樂教育哲學話語影響的國際交流成果。同樣,文化論、表演論、創造論等審美論的反撥思潮也并不是單純的本土話語,在某種意義上,這種種爭議之聲既可以看做是普遍的國際音樂教育問題在中國這一特殊社會環境中的具體反映,也須承認它們是國內音樂教育研究者對國外前沿思想的即時的理論反應。審美論音樂教育哲學與文...
電影:回歸經驗的教育——杜威美學視閾下的電影藝術————作者:盧詩敏;
摘要:電影自誕生之初便與教育結下不解之緣。杜威美學提出,藝術是一種強化和完善的經驗。由于個人生活經驗是轉瞬即逝的經歷,電影藝術作為人類經驗的“物質形態”,保存、提煉、強化生活經驗,使其變成人類共享的公共記憶,為教育向生活經驗返回提供另一路徑。電影的藝術促進人類經驗的創造和交流,通過電影人們可以更好地介入、反思、超越彼此的生活經驗,分享經驗的審美價值和教育意義。因此,從杜威美學理論出發,有助于重新理解電影...
“閱讀”繪畫:路易·馬蘭藝術符號學的跨媒介思辨————作者:劉子琦;
摘要:針對法國著名畫家尼古拉斯·普桑為其贊助人尚特魯所撰寫的一封書信,以及信中詳細討論的《以色列人在沙漠中采集嗎哪》畫作,法國結構主義哲學家、藝術理論家路易·馬蘭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再解讀。馬蘭提出“三個層級”的研究方式對圖像的視覺可讀化本質進行探索,并據此提出一種將“閱讀”概念應用于繪畫理論領域的研究范式——“閱讀繪畫”。這種方式不僅探索了圖像和文本中的可讀性和可見性二者的關系,而且還將其作為賞析藝術作品...
“兩種死亡之間”:論青主的藝術形上學思想————作者:高宜琳;朱璟;
摘要:藝術形上學于18世紀歐洲的浪漫主義思潮背景下誕生,在20世紀初傳入中國。對于藝術形上學與中國傳統美學的關系,當時的知識分子莫衷一是。以王國維為代表者力主調和,而青主卻提出真正的音樂應“向西方乞靈”。其藝術形上學思想集中體現于“藝術三界理論”,這是他對藝術發生機制的創造性闡發。青主予超越性的藝術“上界”以凌駕一切的崇高地位,呼喚人類的主體性力量。他將自然之“外界”視作人類和藝術的敵人,又拒絕讓藝術成...
戲擬 顛覆 重構——碑學視域下民間書跡的唐代分野及其接受研究————作者:劉暢;
摘要:自清代中期以降,碑學運動的浪潮逐漸高漲,以二王為中心的名家法帖日益式微,傳統書法的審美觀發生了巨大轉向。自此,書家不再滿足于取法晉唐名家,開始將唐以前的無名民間書跡作為欣賞學習的對象。隨著研究范本的轉變,粗服亂頭的民間無名氏書跡與經典名家名作等量齊觀,成為書法中的“新經典”,傳統帖學大有被顛覆之勢,以康有為為代表的書家對書學審美系統進行重構。康氏卑唐,鼓吹不甚為人重視的北碑,這種新的取法對象被限定...
漢代畫像石鋪首銜環裝飾藝術表現研究————作者:鄭冰雪;鄭立君;
摘要:漢代畫像石上的鋪首銜環是較常見的畫像之一。從裝飾藝術角度切入,通過對兩漢時期畫像石上雕刻的鋪首銜環畫像的出土分布、裝飾藝術表現形式與手法的異同,以及民間石刻藝人的創意思想和方法等方面進行梳理、分析和闡釋可以發現:西漢時期畫像石上鋪首銜環的雕刻較少,而東漢時期畫像石上刻畫的鋪首銜環圖像則數量眾多,分布廣泛。漢代畫像石上雕刻的鋪首銜環畫像在創作基礎、圖像構成以及藝術表現形式與手法等方面,既呈現出鮮明的...
中國近代新閨秀畫家群體的“半步主義”——基于性別視野的考察————作者:羅嬌蓮;劉強強;
摘要:新閨秀畫家群體是近代藝壇最具代表性的女性畫家群體之一。她們通過成立中國女子書畫會,團結了全國各地的女性藝術家,填補了傳統閨秀在山水畫領域的空白,以相對獨立的姿態屹立于畫壇,為近代中國女性藝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在藝術特征方面,新閨秀群體以傳統文人審美為尺度,與近代西畫女性畫家、革命女畫家相比,她們缺乏現代女性獨有的情感與意識,且藝術作品過于泥古而缺乏現實性,這極大地阻礙了新閨秀群體的藝術發展,...
“中國美學學科理論建設”圓桌會議在杭舉辦————作者:夏鈺清;
摘要:<正>2024年10月26日,由《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編輯部、《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部、《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部主辦,浙江省藝術學理論學會、杭州師范大學弘一大師·豐子愷研究中心、國家社科重大項目“百年歐美漢學家中國美學學術史研究”課題組承辦的“中國美學學科理論建設”圓桌會議在杭州順利召開。本次會議圍繞中國美學學科理論建設問題展開討論
課堂美育:基于知識理性的情感培育————作者:耿婕;郝燕;
摘要:在“由單純藝術教育向藝術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轉型”的趨勢下,高校在專業教育課堂教學環節實施美育是一種創新性的嘗試。課堂美育是在強調邏輯與認知的課堂上施加審美教育從而實現人的感性與理性的和諧。這一目標的實現要求教師具備前瞻的教育理念、深厚的專業素養以及充沛的教學情感。同時,為確保課堂美育的有效實施,還需妥善處理好三對關系:課堂因素的復雜性與美育效果的理想性之間的矛盾;教育目標的緊迫性與實施過程的漸進...
“美育互鑒,啟智潤心”——新時代全國高校美育教學體系建設研討會圓滿落幕————作者:王凱宏;
摘要:<正>在教育部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背景下,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教體藝[2023]5號)文件精神,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學校美育的育人功能,深化高校美育教學改革,推動高校美育創新發展,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藝術學院和清華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于2024年11月24日至25日在廣州聯合主辦了“美育互鑒,啟智潤心”——新時代全國高校美育教學體系建設研討會。本次研討會圍繞新...
“美院底色新師范”建設與發展研討會在廣州美術學院召開————作者:吳慧平;
摘要:<正>2023年12月18日,由教育部全國高校美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全國)教育書畫協會指導,廣州美術學院、廣東省“新師范”建設指導委員會主辦,廣州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學院承辦的“美院底色新師范”建設與發展研討會在廣州舉行。會議由杭州師范大學教授、中國美術學院美育研究院院長杜衛召集,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二十余人,圍繞“美術教育專業建設與發展如何適應新時代美育教師培養”的話題展開了熱烈...
立足實踐的理論探索——《當代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評介————作者:邱嘉麗;
摘要:<正>浙江音樂學院崔學榮教授新著《當代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是基于音樂教育學的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進行的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綜合研究。該研究既關注當下音樂教育發展現狀,又關注本學科的國際發展趨勢,是一本集學理性與實踐性于一體的實用型專著。作者在研究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過程中展現出了寬廣的視角,其用意在書中每一章節的論題中都有體現。在談論“音樂教育的國際視野”時,作者把握住教育哲學理論與音樂教育實踐的關...
本土化試驗:江蘇省立第一師范附屬小學手工藝教育研究(1919一1934)————作者:吳振韓;沈佳麗;章林泉;
摘要:江蘇省立第一師范附屬小學作為中國近代建立較早的省立小學之一,早期多借鑒日本、歐美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對教育教學進行了一定的探索與嘗試,取得一定的成績。在手工藝教育方面,該校積極引進國外前沿的教學理念,開展教育試驗與改革,初步構建了一種小學手工藝教育的模式,對蘇浙皖乃至全國的手工藝教育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以江蘇省立第一師范附屬小學為研究對象,分析該校手工藝教育的教學理念、內容、形式與方法等,可探討其手工...
修己以共生:蔡元培美育說的道德進路與文明圖景————作者:王世巍;
摘要:1900年初,蔡元培在赴任浙江剡山書院途中所擬定的《剡山二戴兩書院學約》,是他早年一篇研究者鮮為關注、實則十分重要的教育理論著述。借助直觀且富有人文情感意蘊的“工食之理”,《剡山學約》闡發并論證了“益己益世”的初始學習動機,并意圖引導學生逐漸樹立“有用之學、人格自立、文明進步”的宏遠求學理想。以素樸的道德感悟和社會分工互助關系為哲學根底的《剡山學約》,可謂是蔡氏以美育代宗教之主張的思想雛形。它其實...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