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雜志
關注()《民族高等教育研究》Research on Higher Education of Nationalities(雙月刊)2013年創刊,曾用名:哲里木畜牧學院學報(1988-2000);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是教育理論類學術期刊,本刊征集論點明確、論據嚴密之作,主要刊登歷史學、哲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文學、語言學、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論文以及博士碩士生論文、省級以上基金項目研究論文。本刊編委會由我校各學科資深教授13人組成。本刊由通遼市郵政局負責國內發行,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負責國外發行,全國各地郵政所均可訂閱。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收錄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影響因子:
截止2016年萬方:影響因子:0.165;總被引頻次:672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欄目設置
民族教育、教學與實踐、德育研究、圖書資料、數學、物理學、化學與化工、計算機應用、民族高等教育理論前沿、民族教育管理與政策、民族高校校長論壇、民族高校學科建設與專業發展、民族高等教育史研究、高校雙語教育研究、民族教育田野調查、民族高校課程與教學改革、民族文化與傳統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與教育、民族高校博士碩士論壇、國外民族高等教育學術動態等特色欄目。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雜志投稿須知:
1.內容:立意新穎,觀點明確,內容充實,論證嚴密,語言精煉,資料可靠,能及時反映所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本刊尤為歡迎有新觀點、新方法、新視角的稿件和專家稿件。
2.《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格式必備與順序:標題、作者、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或參考文獻。篇幅以2200-8800字為宜。2200字左右為1個版面。
3.請在來稿末尾附上作者詳細通訊地址。包括:收件人所在地的省、市、區、街道名稱、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信箱、代收人的姓名以及本人要求等,務必準確。論文有圖表的,請保證圖片和表格的清晰,能和文字對應。
4.本刊實行無紙化辦公,來稿一律通過電子郵件(WORD文檔附件)或QQ發送,嚴禁抄襲,文責自負,來稿必復,來稿不退,10日未見通知可自行處理。
5.本刊來稿直接由編輯人員審閱,疑難重點稿件送交相關專家審閱,本刊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客觀”的審稿原則,實行“三審三校”制度。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社會國防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在理路與實踐路徑————作者:李雙龍;楊英;
摘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社會國防教育以其自身獨特的內容與價值,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構成要素,維系著共同體成員的情感,維護著民族團結,夯實共同體的基質結構。社會國防教育通過形成認知共識、情感共鳴、意志驅動及行為實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因此,要重視社會國防教育,從政策層面、觀念層面、文化層面不斷探索其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抓手的行動路徑
新時代南北疆農牧區群眾國家通用語言能力差異調查與提升路徑研究————作者:孫明霞;廖新華;
摘要:堅持長期學習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新疆南北疆各族群眾在新時代推進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積極投入國家通用語言的學習中。對南疆和田地區、北疆阿勒泰地區和塔城地區的農牧民群體的國家通用語言水平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北疆農牧民的語言能力明顯高于南疆,在產業園區就業的群眾的語言能力高于農牧區村點的群眾,男性的語言能力高于女性,年齡的增長與語言能力成反比關系。在深...
民族地區教育扶貧政策績效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論的分析————作者:陳佳薇;張文蘭;劉斯琪;
摘要:民族地區農村低收入群體是推進相對貧困治理現代化的重點對象,他們對于教育扶貧政策績效滿意度是分析和判斷現階段教育緩解相對貧困行動方向的重要指示器。通過扎根理論研究法選取28位民族地區農村低收入群體成員作為研究對象并實施半結構式深度訪談,利用Nvivo11.0質性分析工具輔助進行三級編碼,歸納總結民族地區教育扶貧政策績效滿意度的影響因素。研究發現,主觀和客觀因素共同作用于民族地區教育扶貧政策績效滿意度...
“00后”高職院校學生加強人生觀教育的理論邏輯與實踐進路————作者:張燕紅;
摘要:“00后”高職院校學生的人生觀具有人生追求多樣但缺乏奮斗精神、人生態度積極但抗挫折能力不強、認同主流價值但不能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緊密結合起來等特點,其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信息時代下“00后”高職院校學生的特征發生變化,物質生活水平雖然有了提高,但精神生活未能同時提升。加強人生觀教育對培養“00后”高職院校學生擔當民族復興重任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00后”高職院校學生全面發展,有利于加強意...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內蒙古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研究————作者:金鑫;宋文延;
摘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內蒙古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學校推動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內在要求,也是內蒙古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的必然舉措。當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內蒙古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存在一體化機制建設不健全、教師隊伍互補性不足、教學資源建設不強等問題。在實踐路徑中,要在政治性與教育性相統一、系統性與層次性相統一、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的原則下,進一步深化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保障少數民族受高等教育機會權研究————作者:包萬平;韓如夢;
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貫徹馬克思主義公平理論和民族理論,切實保障少數民族受高等教育機會權。歷經70多年的努力,中國共產黨在培養少數民族人才、縮小民族地區與非民族地區的高等教育發展差距、完善保障少數民族受高等教育機會權政策體系方面取得偉大成就。面向未來,保障少數民族受高等教育機會權,還需繼續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貫徹依法治教、因地制宜理念,走國家政策幫扶與少數民族自立自強相結合的...
新時代勞動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價值、現實困境與實踐進路————作者:張瑞;翁明德;
摘要:勞動教育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實現教育強國的新要求,將勞動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發揮勞育與德育二者相融教育效力的重要途徑,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應有之義,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內在需要。高校推動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多維度發展、提高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育大學生勤儉美德,實現以勞樹德與以勞載德。進入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融入思想...
多源流理論視域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修訂研究————作者:余瑤瑤;
摘要: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既是促進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又是深入推進我國語言文字法治工作的重要保障,還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在需要。運用多源流理論分析《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修訂的政策過程具有適切性,現有法律的調整范圍和規范對象受限、軟法屬性制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主體地位、未明確執法主體和相關部門職責構成問題源流;全國...
父母教養效能感與同胞關系:頭胎兒童共情能力的中介作用————作者:王小紅;龍欣;鐘國龍;
摘要:以N市為調查樣本,探索N市父母教養效能感、同胞關系、頭胎兒童共情能力現狀,探究父母教養效能感與同胞關系的關系以及頭胎兒童共情能力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使用父母教養效能感量表、兒童早期同胞關系質量問卷、兒童共情問卷,對N市幼兒園中二孩家庭的父母進行問卷調查,共獲得327份有效數據,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相關分析以及中介模型檢驗。檢驗結果顯示:二孩家庭的父母教養效能感和同胞關系優秀狀態短缺;頭胎兒童共...
高校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功能內涵與釋放路徑————作者:王瑜;韋海霞;劉妍;
摘要:加強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基于結構功能主義理論框架,高校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在功能內涵上具有滿足建設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的人才需要、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提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成效、強化中華各民族學生的價值共識四個方面特性;在功能釋放上遭遇嵌入社會系統的主動適應功能受限、融入育人層級的目標達成功能受阻、深入教學環節的資源整合功能...
高校學生人際關系滿意度的影響因素——以西部民族地區為例————作者:楊韶剛;唐玲瓏;
摘要:興邊富民、穩邊固邊已成為新時代促進我國邊疆地區繁榮發展的重要舉措,西部民族地區高校學生作為民族交融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帶動邊疆地區經濟文化和社會和諧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對其社會適應問題的研究至關重要。以漢族、維吾爾族、回族、苗族等513名西部民族地區高校學生為被試,用問卷法調查西部民族地區高校學生人際關系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及其觀點采擇與沖突解決策略在其中的作用機理。結果發現,西部民族地區高校學生...
民族藝術交流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作用研究————作者:曹建萍;李文杰;
摘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重大時代課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從新疆與中原地區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進程中可以尋找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促進作用的因素。民族藝術是各民族精神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載體,它兼具審美性與意識形態性,蘊含著各族人民的審美理想和文化追求,能夠發揮美育作用,加強各民族之間認識、凝...
民族地區高等教育學科結構與產業結構關系研究————作者:林芳;彭澤平;
摘要:民族地區的高等教育機構承擔著培養區域高層次人才的責任。采用2001—2020年的數據,運用VAR模型分析廣西壯族自治區產業結構與高等教育學科結構之間的動態關系。將產業結構變遷量化為產業結構合理化和產業結構高級化,高等教育學科結構量化為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及自然科學畢業生規模。結果顯示,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級化對三類畢業生規模均有顯著影響;社會科學畢業生規模對產業結構高級化有一定影響;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
我國民族干部培養政策主體及其需要研究————作者:鄧銳;
摘要:我國民族干部培養政策主體主要包括黨和國家、民族地區、民族干部個體。其中,黨和國家的需要是以擴大數量為基本需求、以提高質量為核心需求、以優化結構為關鍵需求;民族地區的需要是實現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維護民族地區的政治穩定和安定團結、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民族干部個體的需要是基于經濟地位的生存目標、基于政治認同的發展需要、基于社會進階的自我實現
中國特色民族教育學科體系的百年演進歷程及未來發展路向————作者:王奕迪;
摘要:民族教育作為我國國民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深植于我國悠久厚重的民族文化歷史之中。回溯中國特色民族教育學科體系的百年演進歷程,中國特色民族教育學科體系經歷了孕育階段、奠基階段、獨立發展階段和初步繁榮階段四個階段,呈現出學科意識自覺化、學科門類多元化、學科建制規范化、外部建制群落化等演進特征。為進一步加快構建與完善中國特色民族教育學科體系,須采取加強基礎理論研究、統籌優化學科布局、提升學科建制水平、...
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政策變遷邏輯——基于歷史制度主義視角————作者:楊再峰;潘燕婷;
摘要:“少干”政策是國家為促進西部大開發而實施措施系列政策總和。自2002年以來“,少干”政策歷經萌芽籌備階段、實施發展階段、專業深化階段及多元融合與共同繁榮階段等四個階段。政策變遷內在邏輯表現為供需失衡——人才緊缺推動政策變遷;社會服務——產業結構推動專業調整;價值共生——推動理念由自生到共生,這是政策變遷的內在邏輯。培育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數智型人才轉型及...
以“三交”史賦能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價值向度與實踐進路————作者:丁樹芳;郭小艷;
摘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高校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和時代使命,“三交”史能夠從理論、歷史、實踐三個維度為高校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提供有力支撐。新征程上,高校應堅持以問題導向為牽引,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統籌推進“三交”史料與研究成果賦能教材體系優化、教學案例庫建設、教學模式創新、全域全學段一體化教育格局構建,以有形有感有效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育新人、強共識、...
來華留學生獎學金政策變遷與特征——基于1950—2022年政策文本的分析————作者:張惠;曾泳琪;
摘要:隨著來華留學教育發展的不斷擴展,來華留學生獎學金政策也在不斷地調整與優化。來華留學生獎學金政策經歷了雛形萌芽期、制度初建期、國際接軌期、因地改革期四個時期。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表現:在雛形萌芽期,來華留學生實行免費就讀;在制度初建期,中國政府向來華留學生收學費、設獎學金;在國際接軌期,建立了政府—地方—高校三級獎學金體系;在因地改革期,修訂獎學金新標準。獎學金政策需要多維度轉變:在標準上,構建以質量...
民族地區高校推進深度教學的內涵、價值與路徑————作者:李曉華;陳月婷;
摘要:民族地區高校推進深度教學是提升民族地區教育質量、傳承發展中華文化的重要支撐。民族地區高校推進的深度教學是在充分體認各民族大學生文化的基礎上,對課程知識進行完整的剖析與處理,實現課程知識與學生文化的深度編織,增強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來提升其文化適應性和文化理解力。民族地區高校推進深度教學具有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彰顯學校文化特色以及發展優秀的中華文化的價值。為此,民族地區高校教師需要樹立文化導向的...
西部高校本科生的滿意度對學業成就影響研究——學業參與的中介效應————作者:張紅艷;王韻;
摘要:為探究本科生的滿意度對其學業成就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構建以學業參與為中介的滿意度與學業成就關系的假設模型,采用問卷調查法對西部某高校4 696名本科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被調查高校本科生的滿意度、學業成就和學業參與和全國常模相當,無統計學上顯著性差異。其中滿意度與學業參與及學業成就呈顯著正向相關,學業參與在學生滿意度和學業成就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這一發現表明高校在提升本科生學業成就時,應重視滿意度...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