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開放學習研究雜志
關注()《開放學習研究》雜志簡介
《開放學習研究》(原: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96年,綜合影響因子:0.277,由北京開放大學主辦。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管,是由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出版發行的正式出版物,國際標準刊號:ISSN2096-1510;國內統一刊號CN10-1386/G4。
《開放學習研究》為大學綜合性學術理論期刊。主要欄目:開放學習實踐、遠程教育創新、開放大學建設、終身學習研究、在線課程與教學、學習資源與學習環境、學習分析與學習支持、教師職業發展。
《開放學習研究》雜志欄目設置
開放學習實踐、遠程教育創新、開放大學建設、終身學習研究、在線課程與教學、學習資源與學習環境、學習分析與學習支持、教師職業發展
《開放學習研究》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2018年《開放學習研究》雜志02期投稿論文目錄:
適應多元需求的學生支持探究:面授學生與遠程學生的需求差異李錦昌;黃德銘;黃婉儀;許玲;
利用學習分析技術預測學習者學業成績余國強;高茜;
電子教材功能開發模型研究蔡秉文;林仕勝;張馨邈;
數字教育資源服務的現狀與優化模型——基于網絡公開課程視角趙彤;余亮;
校園混合課程中移動學習應用支持小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行為研究郭笑妍;吳敏華;湯道坦;趙麗麗;
深度學習文獻綜述常立娜;
收錄論文:電子教材功能開發模型研究
【摘要】:電子教材的功能是影響電子教材接受度的關鍵因素之一。本研究提出了電子教材五功能開發層級模型,包括核心功能、網絡連接功能、分享和合作功能、個性化學習功能、智能輔導功能,旨在構建電子教材功能開發框架模型,從而使電子教材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習。本研究提出的電子教材功能開發五層級模型中,每一層級功能都是建立在低層級功能基礎之上的。此外,本研究對五層級功能模型中每一層級功能實現需借助的技術手段也進行了分析探討。
開放學習研究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在線評論意見挖掘的數字教育資源質量評價研究——以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為例————作者:張琳;姜強;趙蔚;趙艷;
摘要:如何科學有效地評價數字教育資源質量以促進其優化建設和有效供給,成為當前教育領域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文章采集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中音樂藝術、文史哲法、教育教學、醫學保健、計算機和經濟管理類資源學習者的在線評論數據,采用主題聚類方法確定數字教育資源質量評價維度,然后應用融合主題特征向量的意見挖掘模型得到各維度的質量評分。研究結果表明:影響數字教育資源質量最重要的維度是內容組織和語言表達,其次分別是...
師范生數字素養的內涵、框架和培育策略————作者:張進良;李婧;彭宇星;劉煒杰;
摘要:數字素養是數字時代教師綜合素養的核心組成部分,對貫徹落實教育數字化、教育強國等國家教育戰略具有重要作用。師范生作為未來教育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數字素養水平的高低與教育質量密切相關。師范生數字素養以公民、大學生、未來教師等身份的數字素養為基礎,由數字學習、數字技術、數字應用、數字發展和數字社會責任五個維度構成,具有內容復雜性、功能多樣性、學科專業性和發展動態性四大特征。師范生數字素養的培育是一個...
社交媒體視頻學習中學習者交互行為及交互模式研究————作者:徐辛;馮曉英;張匯坷;
摘要:數字時代借助社交媒體視頻進行學習已經成為主流的學習方式之一,但學習者在觀看社交媒體視頻過程中具體是如何開展學習的還尚不明晰。探究學習者的交互模式有助于揭示社交媒體視頻學習的規律,從而更好地發揮其教育價值。本研究以B站人文社科知識類視頻中的評論文本為研究對象,基于探究社區理論構建了社交媒體視頻學習中學習者交互行為編碼框架,采用內容分析和滯后序列分析法探究了學習者的交互行為與交互模式,以及故事講述、內...
從觀點結構化組織到人機協同創生:線上知識建構環境演進脈絡與發展趨勢————作者:董延慶;陳菲;馬志強;
摘要:線上知識建構環境通過動態呈現觀點關系、支持共同體知識共享、重構知識建構活動模式等方式來推動知識建構共同體觀點與知識的深度發展,對于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等高階思維能力具有重要價值。研究分析了近10年國內外知識建構環境的相關研究文獻,梳理出了線上知識建構環境發展趨勢。研究發現,線上知識建構環境經歷了以下三個發展階段:一是群體觀點結構化與可視化支持,二是多社區空間并行的觀點線程發展,三是人機協同...
基于扎根理論的小組合作關系空間的互動機制研究————作者:鐘月輝;趙翠芳;
摘要:小組合作關系空間涉及的是小組合作在社會層面的互動。學生在關系空間的互動演變過程、互動情境以及互動機制等關鍵問題,對有效合作學習至關重要,但尚未得到充分關注。本研究以混合學習環境下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學習慕課的高校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扎根理論的方法,從小組學習反饋和焦點團體訪談的原始數據中提煉概念和類屬,剖析了小組成員在關系空間的互動演變過程及其對應的互動情境,并進一步闡釋了三種類型的互動機制:快速...
開放大學有多“開放”:高等教育持續開放的戰略框架————作者:馬克·尼克爾斯;肖俊洪;
摘要:開放大學有多“開放”?2024年6月筆者應邀在中國國家開放大學舉辦的“數字化開放教育與學習型社會建設國際會議”上作了主旨發言,本文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闡述了發言中的觀點。遠程開放教育的本質似乎一直在變化,鑒于此,開放大學必須思考開放程度這一問題。被稱為傳統大學的教育機構也在利用技術手段延伸其教育空間,變得越來越開放,而那些自認為是“開放”的大學應該如何應對這種情況呢?對于開放大學而言,它們有哪些戰略...
在線校準線索日記對中職學生自我調節學習能力的影響研究————作者:余杰;徐建東;王海燕;
摘要: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對學習者在線學習績效有著重要影響。為探究如何提高中職學生自我調節學習能力這一問題,本研究聚焦信息技術學科的在線學習,通過文獻梳理,將反饋理論、自我監控理論和社會認知視角下的自我調節學習作為理論基礎,依據前人關于學習日記和校準線索的研究成果,結合二者優勢,互補彼此不足,設計了三階段三反饋的在線校準線索日記,并在某職業高中開展了為期八周的準實驗研究。結果表明:相比于在線日記和校準線索方...
教育技術學專業認同感建構過程與推進策略研究————作者:王志軍;虞天蕓;江楠;程亮;
摘要:國家教育數字化轉型戰略的提出,為教育技術學科的發展帶來了機遇,而近五年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點卻萎縮嚴重。學生的專業認同是高質量人才培養和專業發展的基礎,是影響學生的專業參與、專業學習投入和未來個人專業成就的重要因素。為了對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形成深度認知,本研究選擇一所國家一流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建設點的本科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典型對象分析與全面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專業認同感的建構過程與推進策略展開研究。分...
在線異步討論中教師反饋何以影響交互深度?——基于主客觀多模態數據的證據————作者:李彤彤;馬夢純;劉金佑;邊雨迎;王英;吳燕;
摘要:在線異步討論作為師生、生生交互的重要途徑,能夠彌補因師生分離所帶來的互動不足與學習低效等問題。已有研究表明,教師反饋是影響在線討論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然而,關于不同類型的教師反饋如何具體影響在線異步討論的交互深度,尚缺乏直接且明確的實證支持。文章將教師反饋分為無反饋、鼓勵型、提示型、澄清請求型以及混合型五類,從客觀維度的交互行為和交互意義以及主觀維度的在線臨場感與深度學習數據衡量交互深度,進而采用...
基于循證教學的教師TPACK能力培養研究————作者:張宸溪;洪心;方海光;
摘要:如何在學科教學實踐中實現教師TPACK能力提升成為教育數字化轉型和智慧教學環境應用的重要研究內容。本研究在對TPACK能力研究現狀進行梳理的基礎上,反思當前教師TPACK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引入循證教學理論構建教師TPACK能力培養模型。通過實驗,研究發現基于循證教學的教師TPACK能力培養模型在教學實踐中能有效提升教師TPACK能力
學生需要什么樣的MOOC?——基于用戶評論的學習者需求分析及其對滿意度的影響————作者:馬新國;馬玉慧;
摘要:MOOC平臺吸引了大量的學習者進行在線學習,但是學習者在MOOC中的學習成效并不總能達到預期。因此,MOOC課程質量、學習效果的影響因素成為了研究者關注的重點。但是,較少有研究從學習需求視角分析當前學習者到底需要什么樣的MOOC。本研究通過關鍵詞提取、詞向量轉換、聚類分析算法對中國大學MOOC國家精品課的學習者評論進行文本挖掘,得出MOOC學習者的九類學習需求:教師特質、感知學術能力、課程內容、學...
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六大支柱:通用框架————作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吳亞婕;
摘要:隨著《全球數字契約》在2024年聯合國未來峰會上的發布,世界各國達成了一項新的國際共識:技術在構建更美好的現在和確保更可持續的未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沒有教育,就無法實現這樣的現在和未來。《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六大支柱:通用框架》報告從系統的角度分解了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基本組成部分,呈現了描述教育數字化轉型大圖景的通用框架,該框架的外層代表了愿景(目的、優先事項和原則),而內層包括六個支柱:協調和領導力,...
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六大支柱:通用框架————作者:吳亞婕;
摘要:隨著《全球數字契約》在2024年聯合國未來峰會上的發布,世界各國達成了一項新的國際共識:技術在構建更美好的現在和確保更可持續的未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沒有教育,就無法實現這樣的現在和未來。《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六大支柱:通用框架》報告從系統的角度分解了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基本組成部分,呈現了描述教育數字化轉型大圖景的通用框架,該框架的外層代表了愿景(目的、優先事項和原則),而內層包括六個支柱:協調和領導力、...
科學探究學習中思維導圖的自動評價方法————作者:陳娟娟;郭陽;張子柯;
摘要:科學探究學習提倡學生在實踐中通過觀察、推理構建知識,深入理解科學現象的規律與本質。將思維導圖應用于科學探究學習中可以將學生的思維可視化,既是有效的學習腳手架,又是重要的系統性思維評價工具。但目前研究中對思維導圖的評價仍高度依賴人工,存在著主觀性強、評分效率低等問題。為提高思維導圖的評價效率與準確率,本研究探討了現有的科學探究學習中思維導圖的自動評價方法與其局限性。現有的思維導圖自動評價方法分為三類...
學校人工智能應用亟需有效的社會監督————作者:本·威廉森;亞歷克斯·莫爾納;費斯·博寧格;肖俊洪;
摘要:盡管缺乏完善的研究基礎和監管保護措施,技術公司和相關政府部門依然在向學校推廣人工智能(AI)應用。目前在學校采用未經監管的AI應用程序已給社會與個人的自主帶來了嚴重威脅。多年以來學界不斷地發出警告,技術的應用所造成的問題也非鮮見,AI時代之前的數字技術在學校的廣泛使用產生諸多顯而易見的風險,這些技術使決策變得不透明,導致學生數據被挪為他用。在缺乏有效的社會監管的情況下引進不透明和未經證明的AI系統...
彈幕對學生在線視頻學習效果的影響——基于22項實驗和準實驗研究的元分析————作者:宋寧寧;虞昕培;馮曉英;
摘要:彈幕交流,是一種新型的互動交流手段,其獨特的匿名性、即時反饋、強烈的互動性和高臨場感贏得了廣大學習者的青睞。然而將彈幕融入教學視頻中是否具有正面影響,目前學術界對此還未形成統一的意見。本研究采用了元分析的方法,匯總并分析了國內外22項關于彈幕對視頻學習效果影響的實證研究數據。研究結果表明,彈幕對在線視頻學習中學生整體成績、遷移成績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且彈幕在輕微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認知負荷,但對保持成...
從初始情境到目標情境:新時代老年教育目標實現路徑研究————作者:高茜;謝青松;
摘要:新時代我國老年教育的發展面臨新需求、新挑戰和新問題。準確識別老年教育發展目標和現狀問題,是推動老年教育發展的起點。選定28份老年教育核心政策和27份省級行政區老年教育發展工作報告,采用扎根理論研究方法,分析了新時代老年教育的目標情境和初始情境,呈現出從初始情境到目標情境發展過程中,推動問題解決的老年教育目標情境實現路徑這一“故事線”。研究表明,為推動從初始情境到目標情境的有效轉化,新時代我國老年教...
北京市老年教育社會效益評價指標構建研究————作者:吳莎莎;
摘要:推進包括老年教育在內的教育社會效益評價是我國教育事業邁向制度化、科學化發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在對老年教育社會效益評估的內涵、老年教育社會功能以及北京市老年教育社會效益政策文本等已有研究分析的基礎上,初步構建北京市老年教育社會效益評價指標。經過三輪德爾菲專家調查,建構了北京市老年教育社會效益評價指標維度,之后采用調查法對所構建的評價指標進行認同度調查以驗證評價指標,以期為老年教育社會效益提供評價依據...
快速變化時代成人學習與教育:是渡過難關,還是改變局面?——《成人學習和教育全球報告(六):概念說明》概覽————作者:吳亞婕;
摘要:《成人學習和教育全球報告(六)》旨在探索成人學習與教育如何應對和影響全球正在發生的各種快速變化。在《成人學習和教育全球報告(六):概念說明》中陳述了所要實現的目標;不再使用“危機”這種有爭議的詞語,而是將重點聚焦“快速變化”;數字化(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現)、經濟轉型(特別是綠色轉型)、氣候變化以及沖突和沖突后局勢這四個關鍵主題構成了該報告專題部分的核心內容。該報告將提供一個戰略框架,用于推進...
如何提升老年人數字包容性——基于《澳大利亞數字包容指數報告》分析————作者:陳婷婷;趙姝;劉明琪;
摘要:在國家不斷推行數字中國戰略的背景下,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為社會各層面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我國處于數字化和老齡化的共振期,老年群體的數字包容性問題凸顯,他們在數字時代的邊緣化現象加劇,如何提升我國老年群體的數字包容性成為一個日益重要的社會議題。近年來眾多發達國家開始重視老年群體面臨的數字包容性問題,本研究通過梳理近三年的《澳大利亞數字包容指數報告》,分析了數字包容的三個關鍵維度數據的變化:可訪問性、可...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