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高教探索》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高教探索》期刊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 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 捷橋梁。本站與《高教探索》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 的 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期刊簡介:《高教探索》[1](雙月刊)是一份全國公開發行的高等教育研究的綜合性期刊,它熱誠為廣大讀者提供廣東及全國高等教育理論研究和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最新信息。
期刊欄目:該刊設有高等教育理論研究、管理研究、發展戰略研究、教育創新、課程與教學改革、比較教育、科學研究與科技開發、研究生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人文教育、高校簡介、高等教育學術動態等欄目。
期刊收錄:1992、1995、2000、2004、2008、2011年連續六年被評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高教探索》被評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是“雙核心期刊”。
鳴網鄭重承諾:
1、搜論文知識網并非各類雜志的官方網站或雜志社,是快速高效發表論文的中介機構,謝絕投遞雜志社的稿件。
2、本站提供服務全面,包括期刊推薦、論文發表、論文寫作等指導服務,如有需要請點擊在線客服人員進行具體咨詢。
3、本站只適當收取維持網站正常運轉的編審排錄費、排版、制作、印刷、郵寄樣刊、發票等綜合費用,無其他額外費用。
4、本站所合作的期刊,均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www.gapp.gov.cn)認證的正規、合法、雙刊號期刊。
5、本站憑借多年的論文發表經驗,審核、發表成功率高,文章審核通過確認錄用支付費用。
最后,感謝您一直以來對網站及合作期刊《高教探索》的關注與支持,我們會認真對待您繁忙之余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我們會再接再厲,與您攜手共進!
高教探索最新期刊目錄
除了技術,人工智能時代大學還應教會學生什么?————作者:別敦榮;
摘要:<正>英國著名作家查爾斯·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有一段名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這是一個信任的時期,這是一個懷疑的時期;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人類已進入人工智能時代,似乎又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轉折點,何去何從?大學扮演著特...
高校體育教學促進體育文化傳播的價值及策略研究——評《高校體育教學與體育文化融合發展研究》————作者:王亞亮;
摘要:<正>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體育健身的需求日益增強。體育文化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形態,在增強人民身體素質、豐富人民精神生活、提升國家軟實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意識引導作用。高校體育教學是體育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傳播先進的體育文化觀念、塑造學生的體育精神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李進文編著的《高校體育教學與體育文化融合發展研究》是一部系統探究高校體育教學工作和體育文化傳播協同發展的專著
網絡關聯強度視域下高等教育政策過程的作用機制研究——基于高等職業教育政策的視角————作者:蘇皚;季節;
摘要:高等教育政策過程對政策效果有重要的影響,學界較少從分類視角關注高等教育政策過程的差異化特征和效果,本文基于政策過程理論和網絡嵌入理論構建了“強關聯和弱關聯政策過程模型”,以“雙高”建設政策為研究案例,發掘了網絡關聯強度視域下高等教育政策過程的效果和作用邏輯。研究發現,高等教育政策過程存在強關聯政策過程與弱關聯政策過程:前者主要解決政策的合法性、權威性和建設資金劃撥問題,明確了要“做什么”;后者主要...
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的思考————作者:羅錫文;
摘要:<正>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總結運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經驗,深入分析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科學謀劃了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是指導我國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決定》對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舉措
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中心協同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作者:歐陽康;
摘要:<正>非常高興能夠應邀來參加這個“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座談會,也特別祝賀這次會議以文化素質啟動30周年為契機來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探討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問題。我覺得這個點選得特別好。也有些遺憾,因為被安排接待美國國務院和美國駐漢總領館的有關客人來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參訪,我將原來定好的機票退了,沒有能夠來到廣州現場參加會議。今天上午完成接待,羅海鷗書記安排我下午來...
人工智能賦能高等教育的政策嬗變與展望——基于“主題-工具-評價”的三維分析框架————作者:黃春晨;魯長風;田友誼;
摘要:順應人工智能大發展的時代趨勢,我國出臺了一系列人工智能賦能高等教育的政策。通過梳理發現,自2012年以來我國出臺了46份人工智能賦能高等教育的政策,借助政策“主題-工具-評價”三維分析框架,運用文本挖掘法梳理歸納人工智能賦能高等教育的政策主題和工具,并基于PMC指數建模模型對我國人工智能賦能高等教育的政策進行量化評價。結果表明,我國人工智能賦能高等教育的政策嬗變以“關鍵節點”為依據展現出不同的類型...
本科高校分類發展政策實施效果的實證分析——以北京市為例————作者:王銘;王名揚;
摘要:我國各省市高校分類發展正處于政策頒布和分類建設的關鍵階段,2020年北京市對21所市屬公辦本科高校進行分類。以北京市為案例,實證研究分類政策的科學性及實施效果,對全國省域高校分類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借鑒意義。在文獻回顧及主要省市高校分類指標基礎上,建立由5個一級指標、39個二級指標組成的指標體系,對2017到2021年這5年的院校數據進行具有時間序列性質的聚類分析。分析結果與政策比較得出:北京高校分...
優秀研究生導師成長差異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國內351位導師履歷的生存分析————作者:鄭燁;胡瓔杰;肖敏;
摘要:在當前加快推進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進程中,探索優秀導師成長階段的差異及影響因素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研究聚焦我國54所“雙一流”建設高校的351名優秀研究生導師,在履歷信息梳理的基礎上,采用生存分析法探討其不同成長階段的差異性和影響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結果表明,在晉升為副教授階段,不同學科背景對優秀研究生導師的職業成長生涯發展影響不大,不同高等教育背景和博士后經歷會產生顯著性影響;在...
研究生規模擴招后的質量保障訴求與路徑創新————作者:劉和健;馬浚鋒;
摘要:從學生視角切入研究生培養過程,發掘擴招背景下的研究生質量訴求,對于完善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具有重要意義。對國內15所高校的22名來自不同學科、不同培養層次的研究生進行深度訪談后,提煉出8個概念類屬和3個核心類屬,揭示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現實困境,并在此基礎上構建影響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分析框架。研究發現,導師指導水平影響著研究生科研投入度且不同的指導風格有不同側重點,研究生角色認知是師生關系和學術科研的中...
“雙一流”建設高校國際教師的學術職業發展困境及其成因分析————作者:田芬;王禎怡;李春林;
摘要:高校國際教師是在地國際化的重要群體,分析其流動經歷與學術職業發展之間的張力是提升高校在地國際化水平的關鍵。基于職業生涯發展理論,通過對18位在中國“雙一流”建設高校工作的國際教師的深度訪談發現,在生活保障制度不完全性以及學術工作制度不穩定性的結構性壓力之下,加之語言障礙、學術工作價值觀差異和個體內隱的不確定性規避行動準則等環境區隔,國際教師呈現出學術時間加速化、學術身份邊緣化以及學術行動松散化的發...
民國大學教授治校制度的內在邏輯及歷史評價————作者:劉星雨;方玉芬;
摘要:教授治校制度旨在給予教授以制度化的身份參與大學校政的權力,保障教授群體以組織化的形式參與關涉大學發展的重要決策。我國大學教授治校制度萌芽于19世紀末,確立于20世紀初,30年代前后呈現式微態勢。從理論邏輯來看,民國大學教授治校制度高揚教育獨立;從實踐邏輯來看,民國大學教授治校制度兼顧動態性與合理性,在民主風潮中逐步推廣,在社會動蕩中力圖恢復,在現代大學中延續理念。在將近半個世紀的發展中,大學教授治...
主體交互:高校思政課對分課堂的實踐審思及其優化————作者:張新標;湯小靜;
摘要:主體性是增強高校思政課獲得感的核心要素。高校思政課引入對分課堂,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展開合作探究學習,成為推動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創新模式之一。實踐發現,對分課堂有助于學生主體達成知識內化,但對學生主體價值的內化與轉化強調不足。應凸顯高校思政課程的價值屬性,明確主體性是增強高校思政課獲得感的核心要素,實現學生從知識主體向價值主體的復歸,通過構建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的主體交互即關系交互、情感交互、實踐交互...
什么影響了中國高校學生全球勝任力水平?——基于SEM和fsQCA的實證研究————作者:申文;胡邦杰;
摘要:全球勝任力高低是評判國際化人才優劣的重要指標。中國對于具備全球勝任力的國際化人才需求也愈發高漲。本研究以動機理論、態度習得理論和文化適應理論為基礎,探討中國高校學生全球勝任力的影響因素及影響路徑。為更好探討變量間的因果關系和組態關系,采用結構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fsQCA)對325人問卷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如下結果:個人經歷、教育培訓和態度顯著正向影響全球勝任力;校園環境顯著負向...
肇慶學院
摘要:<正>肇慶學院是由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省教育廳主管的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校,位于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肇慶(距廣州90公里)。學校坐于肇慶星湖風景名勝區中,與星湖山水相互呼應,盡顯優美氛圍,堪稱讀書治學之佳境。學校前身是1970年創辦的肇慶地區師范學校;2000年,經教育部批準,西江大學和肇慶教育學院合并組建本科層次的省市共建的肇慶學院;2021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2023年...
湛江科技學院:揚創新創業風帆,闖高質量發展新路
摘要:<正>湛江科技學院坐落在中國大陸最南端的美麗港城湛江市,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學校于1999年創辦,現已成為粵西地區規模最大、具有重要區域性影響、辦學特色鮮明的民辦本科高校,先后獲得“廣東民辦教育突出貢獻獎”“中華文化傳承基地”“廣東省綠色校園”“湛江市園林式單位”等榮譽稱號。自2021年提出建設具有鮮明應用特色的創新創業型大學以來,湛江科技學院積極探索創新創業教育新范式,開展“五創融合”教育...
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論教育》————作者:李盛兵;馬鳳岐;劉旭東;盧曉中;羅海鷗;祁占勇;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論教育》的出版,是教育界一項非常重大的事情。為了更好地學習該著作,本刊編輯部組織了一組筆談。李盛兵談到,《論教育》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標志著我們黨對教育規律及其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新高度,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發展方向、重要使命、發展挑戰、發展戰略、發展目標、發展道路、根本...
數字技術賦能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要義指向與推進方略————作者:許樂樂;彭澤平;
摘要: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是建設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與高等教育強國的題中之義和必然要求,也是實現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數字技術與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高度契合,高等教育要素優化升級與生態重構需要數字技術嵌入與驅動,高等教育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使命亦呼喚雙方共融共生,數字技術賦能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新時代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而數字技術賦能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須以構建高品質共享性的教育...
圈層化背景下高校大學生獲得感的追尋、困境及引導————作者:鄭苗;張家靖;劉向陽;
摘要:在圈層化背景下,處于“成人初顯期”的高校大學生,其生理成熟與心理成熟之間并不同步,在追尋獲得感的過程中有著獨特體驗。對高校大學生開展研究發現,傳統評價體系仍然被認為是獲得感的主要來源,但日益激烈的競爭及身心疲憊的內卷導致多數大學生獲得感較低,進而產生對友善環境的期盼。基于上述考量,本文提出拓寬道路,提供豐富多彩的可能;因材施教,創新引導青年的話語;家校聯動,增進家庭港灣的共情;平和樂觀,探索適合發...
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作者:羅海鷗;
摘要:<正>主持人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對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改革進行了總體布局和目標任務闡述,在深化教育綜合改革部分,明確提出“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的部署和要求。后來教育部黨組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講話時又進一步指出,“需要在教學和...
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作者:王義遒;
摘要:<正>“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提出來的,后來教育部黨組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講話時又進一步指出,“需要在教學和評價上從注重知識傳授轉向能力素質培養”。筆者在提筆寫這樣一個題目時,心頭與筆頭總感到有些沉甸甸的。為什么呢?因為30多年前,在啟動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工作之前的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我國高等教育界已經在熱烈地批判學生中的“高分低能”現象...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