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捷橋梁。本站與《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雜志簡介】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對如何發展教育信息化,如何培養教師科學運用信息教育手段,提高中小學生信息素養做了系統的闡述,并探討網絡環境下的各種教育方式,力爭通過信息技術營造多彩課堂教育,進行課程整合,并與國際信息教育同步接軌。
《北京成人教育》現用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知網、維普中文期刊全文收錄
獲獎情況:中國教育類核心期刊
國外數據庫收錄:醫學文摘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觀點、特別策劃、信息技術課、課程整合、人物、環球、管理E線、培訓廣角、區域巡禮、關注農村、技術與應用、行業觀察。
2014年06期目錄參考:
1 信息技術能否打破學校教育的壁壘 盧秋紅 1
2 迎著朝陽起步 智慧校園更精彩—— 記一位校長和他的“智慧校園”夢 徐靖程 2
3 2014年落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等九篇 5-8
4 來自實踐的報告⑥ ——家校合力構筑健康網絡生態 培養未來數字公民 盧秋紅 9
5 一個“特長生”的出走 楊 偉 10-11
6 北京市中小學生網絡生活面面觀 本刊編輯部 11-12
7 讓人歡喜讓人憂的“解題神器” 本刊編輯部 12-13
8 話題:如何構筑健康的網絡學習生態 牟艷娜 盧秋紅 14-16
9 教會孩子上網不上癮 孫宏艷 17-19
10 網絡時代的數字公民素養教育 王丹迪 20-24
11 電子書包應用的誤區與發展方向 李 勇 27-30
教育論文發表代理投稿:利用多媒體技術 初中思品課“活”起來
【摘要】教學中要利用多媒體技術,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達到有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論文發表代理 ,多媒體,傳統模式,激發探索
新課改在全國已廣泛實施,但在初中思品課教學中舊的教學方式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應試仍然是教育的終極目標。教師只注重理論教學,忽略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用一種模式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缺乏,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的影響十分有限。其實,每個學生都是生動鮮活、獨具個性的,他們都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教師只是課堂上這個變化過程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為學生服務的。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最新期刊目錄
問題鏈在深度學習中的促進作用探討——以“智造園藝師”單元教學為例————作者:曾珊珊;
摘要:近年來,深度學習已成為教育理論和實踐探究的熱點,深度學習強調學生主動探究、深入思考,以達到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應用。在構建小學信息科技深度學習情境中,“問題鏈”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能夠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學習,促進深度學習的發生。本文嘗試在“智造園藝師”單元教學中圍繞大概念組織教學,通過單元遞進式的驅動問題、學習任務及評價要求設計,以活動促思考,引導學生質疑、解疑,提升學生深度學習效果,探討問題鏈對...
中小學生人工智能素養框架構建研究————作者:章恒遠;江波;
摘要:人工智能的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人工智能教育在核心素養維度和層次關系上尚不明確。為此,本文在明晰人工智能素養概念的基礎上,依據國家課程標準,初步構建了人工智能素養框架,并采用德爾菲法進行修改和完善。框架由人工智能意識、人工智能思維、人工智能應用與創新、人工智能倫理與社會責任4個一級指標和15個二級指標構成,并輔以相應釋義。最后,文章使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級指標權重,以期為中小學人工智能教...
項目賦能AI教學 支架助力多維成長————作者:張瑜;
摘要:在基礎教育階段,推進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對于學生掌握人工智能知識與應用能力,培育計算思維、創造思維和批判思維具有關鍵意義。學校實施“2+4”人工智能項目化教學模式,借助情景、游戲、問題、任務、激勵、視頻、校本課程、線上課程、評價反思等多元化學習支架,推動學生開展探究、實踐、合作與交流活動,以提升學生信息素養與創新思維能力,促進人工智能教學的廣泛開展,實現穩步前行與持續發展
基于計算思維培養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與評價————作者:潘志宏;
摘要:計算思維是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培養目標。本文論述了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對于培養學生計算思維的實踐價值,介紹了如何基于計算思維培養開展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和教學評價。文章從開展案例教學、引入線上資源、設計實踐項目、組織匯報交流等方面,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培養學生計算思維的策略開展探討
聚焦學科大概念的初中信息科技實驗教學實踐探究——以“莫高遺夢守護者”實驗項目為例————作者:夏纖纖;
摘要:本文探討了在新時代教育政策背景下,如何通過聚焦學科大概念來提升初中信息科技實驗教學的效果。聚焦學科大概念,借鑒三階段設計路徑和六段式實施流程,設計了“莫高遺夢守護者”實驗項目,以期培養學生可遷移的專家思維
指向競賽項目的普通高中工程教育實踐研究——以“創意天梯”項目為例————作者:王胄青;
摘要:高中工程教育的實施有助于未來工程師的生涯規劃、知識儲備、技能培養和品格形成。江蘇無錫市第一中學在高中學段的工程教育實踐中,提出了高中工程教育的愿景,未來工程師的能力大綱和高中工程教育的12條標準。本文以“創意天梯”項目為例,具體介紹了高中工程教育理念和項目化教學過程,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傳感器在高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與反思————作者:祝赫赫;邱曉;李新;
摘要:本文分析了數字技術在高中化學課堂中的創新應用,特別關注了傳感器的使用對學生自主學習與反思的積極影響。傳感器作為先進的教學工具,能實時展示實驗數據,使學生獲得直觀、真實的學習體驗。數字技術的應用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更培養了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提升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素養;也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的活力,為教育模式開啟了更多的可能
北京市順義區北小營中心小學校 項目式學習:助推學校教學質量穩步提升————作者:王海紅 ;謝云霞;
摘要:<正>北京市順義區北小營中心小學校始建于1978年,是一所環境優美,校園文化氛圍濃郁,擁有一支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教師隊伍的農村小學。學校秉承“‘三營’潤心慧育成長”的辦學理念,逐步形成“經營自我豐盈成長共贏未來”的師生發展目標。通過用心經營,學校積極改革創新,推動教育品質的提升,為師生注入發展活力,促進師生的智慧成長、全面發展。近年來,學校全面落實“雙新”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模式,積極探索項目式學...
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教師應主動成為交叉創新的實踐者————作者:武迪;
摘要:<正>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曾說:“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往往萌發于深厚的基礎研究,產生于學科交叉領域。”“要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加強基礎學科培養能力,打破學科專業壁壘。”交叉學科是未來學科發展的重要方向,現有學科的邊緣或交叉點上往往會催生新理論、新學科和新技術。2020年,交叉學科成為我國第14個學科門類。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人工智能正推動著社會各領域的深刻變革。AI與各學科交叉...
人工智能+教育,上海如何用好“金鑰匙”————作者:本刊編輯部;
摘要:<正>當前,人工智能正在基礎教育領域掀起應用熱潮。教育部懷進鵬部長曾指出,人工智能是把金鑰匙,不僅影響未來的教育,也影響教育的未來,有機遇也有挑戰。要想更好地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就必須積極主動地擁抱教育與產業的變革,主動擁抱智能時代。2025年春季新學期以來,全國各地都在加快部署“人工智能+教育”的落地實施,推動教育體系創新與變革。上一期,本刊呈現了北京市課間一刻鐘的智能實踐。其背景是北京市正在探...
教育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合的學校探索————作者:陳明宏;
摘要:本文以集團化辦學為平臺,以人工智能教育為新賽道,從六個方面探索教育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合的實踐。該實踐形成“頭雁效應”,實現了教學場構建、資源共享及學校發展提升
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學校教育創新的實踐探索————作者:張蕊清;
摘要:本文以上海市浦明師范學校附屬小學的實踐為例,探討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賦能學校教育創新的路徑與成效。面對備課效率低、學生個性化需求難以滿足、教學互動性不足等挑戰,學校將“科技之智”融入“教育之智”,構建“設計先行,四維協同,兩翼并舉”的實踐框架,通過頂層設計明確發展目標,圍繞“教—學—評—研”四個維度協同創新實踐,并以平臺建設與師資培養為支撐,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為學校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AI引領未來 解碼區域教育數字化路徑——專訪上海市寶山區教育局局長張治————作者:仲玉維;
摘要:<正>張治上海市寶山區教育局局長。博士,上海市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上海市領軍人才等榮譽稱號。曾任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組成員,國家首屆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委員等,參與《生物學》《人工智能》等多種教材教參編寫和課程標準制定,出版著作66部,代表作有《互聯網+時代教育治理》《走進自適應學習時代》《知識圖譜驅動的教育智能化改造》等,發表論文100余篇。2018年、2022年分別獲...
上海市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觀察與思考————作者:張曉震;仲玉維;王曉波;盧秋紅;
摘要:<正>人工智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正在成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強大引擎,給社會的全面發展帶來了巨大和深遠的影響。當前,上海市積極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變革和樣態重塑,打造人工智能與基礎教育融合發展的新高地、新業態和新模式。2025年1月,本刊編輯一行4人走進上海,拜訪了上海師范大學教授黎加厚、上海市虹口區教育學院原教研員柳棟等專家學者,走進上海市寶山區、浦東新區,探訪上海市求真中學、上海市浦明師范學校附...
基于數據實證促進課堂教學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與思考————作者:高艷;孫宇;
摘要:學校依托“基于大數據的高質量教學”項目,借助編碼體系S-T分析,秉持“循證”理念,通過全過程、多模態數據采集和分析,為教學提供“數字畫像”;識別專業發展中的顯性和隱性問題;基于證據思考、表達、行動,支撐教學決策的各個環節,幫助教師減少低效、無效行為,加強校本教研,制定更加多元化的教師專業研修路徑,助力教師個人教學風格的學校品牌的形成,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人工智能時代教育的“變”與“不變”——專訪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國家高端智庫教育國情調查中心主任張志勇————作者:張曉震;
摘要:<正>當前,人類社會正步入第四次工業革命——一個被數據驅動、智能引領的數字新時代。教育領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教育的“變”與“不變”成為一個值得深思的重大命題。近期,本刊編輯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國家高端智庫教育國情調查中心主任張志勇教授,請他就人工智能帶給教育的機遇與挑戰以及未來教育的形態等問題發表看法。在他看來,人工智能的發展正在深刻改變教育的面貌,人與機器智能的對話將重塑教...
數字化教學管理與創新人才培育模式————作者:白瑛;邵芳芳;
摘要:本文聚焦北京市第四中學順義分校在智慧教育領域的創新實踐,旨在通過數字化賦能教學管理引領教學新生態的構建,探索創新人才培育的多元化路徑[1]。學校積極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依托智慧管理塑造數字化校園新范式,以信息技術為引擎,優化教學管理,豐富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體驗,致力于培養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未來人才,體現了數字技術在推動新時代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引領作用
人工智能賦能京雄合作辦學的智慧教育實踐與探索————作者:胡友永;張夢雅;
摘要:在教育現代化與區域協同發展戰略下,北京和雄安“名校+新校”異地集團化辦學興起,共同探索教育協同發展路徑。學校通過文化、管理、課程、師資的“二一二共”辦學模式,全面提升辦學質量,促進教育公平。伴隨人工智能技術興起,通過智控管理、智能教學、智慧教研多路徑賦能集團化辦學,實現了辦學模式革新,有力推動了京雄教育協同發展
數智賦能北京市中小學研究型學校建設的實踐新探索————作者:張文靜;蔡歆;李衛東;
摘要:由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科學研究所推動的研究型學校建設項目,目的是積極推動數智賦能學校的創新發展。研究型學校數智賦能的實踐探索集中體現在學校治理方式的便捷化、集約化和共享化;課程教學中合力共創數智課程,精準干預,學用互動生成過程;數智技術創新和重塑學校時空資源三方面
“養心”教育 數字賦能————作者:支來鳳;
摘要:北京市密云區第六小學立足“養心”教育、數字賦能的理念,堅持“五育并舉、素養導向、應用為王、融合創新”,構建“教、學、評、研”一體化的學習環境,始終堅持需求牽引、集約統籌、數據共享、成本控制、迭代機制和安全保障的建設和推進原則,讓數字化全面賦能學生學習、教師教學、教育治理、研究創新,學校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思想觀念不斷強化與提升。學校以“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研究”為支點,持續提升教...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