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教學與管理》
關注()
《教學與管理》教育類核心期刊簡介
《教學與管理》系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教育類學術期刊。系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雙效期刊”、全國綜合教育類“核心期刊”全國教育學院學報研究會“優秀期刊”、山西省一級期刊。《教學與管理》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4-5872,國內統一刊號CN14-1024/G4,四封彩色印刷,內文80頁。《教學與管理》創刊于1984年,創刊伊始為季刊,1997年擴容為月刊,2000年擴容為半月刊,2001年擴容為旬刊。
《教學與管理》分上、中、下旬三個版發行,教學與管理(上旬刊,中學版)為中學服務,每月1日出版,全年12期。教學與管理(中旬刊,小學版)為小學服務,每月15日出版,全年12期下旬刊,理論版)為教育理論工作者服務,每月20日出版,全年12期。教學與管理所刊文章被人大“中小學管理”專題全文轉載的數量連續五年居全國同類刊物之首。
《教學與管理》2012年36期目錄
科學發展觀視域下的義務教育質量均衡.............................楊寶忠
聯校辦學: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新探索——以潛江為例................李炯
中小學生“減負”問題的再認識及有效推進策略.....................韓延倫
教育·智慧·人生:新課改的元價值思考............................劉志春
論教師的教育智慧...............................................楊梅
教育技術的現代性與后現代性.....................................覃志強
教育仿生及其對兒童教育的啟示...................................胡碧霞
國際視野中的自主管理學校概念重構...............................李麗潔
網絡環境下中小學校本研訓的思考與實踐...........................程正彪
構建視覺干預下的校園協同安全網絡...............................師晟
我國未成年學生在校人身權利保障若干問題.........................高亦烜
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課堂管理策略...................................張燕
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的思考.............................劉永慶
心理契約理論視野下的中小學青年教師激勵策略.....................李軍
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的比較與思考.................................李香玲
依托地方師范院校促進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李琦
農村體育教師培訓的“實然”與“應然”...........................黨瑋璽
教學與管理最新期刊目錄
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作者:張蕾;
摘要: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基礎教育優質均衡、建設基礎教育強國的重要抓手。當前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高質量發展面臨內卷化、形式化和同質化的困境:內卷化導致集團化辦學陷入規模擴張而無質量提升;形式化導致集團化辦學徒有辦學之名而無指向公平理想的辦學之實;同質化導致集團化辦學在實踐中千校一面,特色湮滅。為打破“三化”困境,促進集團化辦學高質量發展,提出通力合作、系統發力的破解路徑:教育行政部門完善集團...
新版初中歷史教材“三史”學術話語體系的構建與教學————作者:陳輝;范馨文;
摘要:“三史”特指“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是闡釋與傳播史學研究新成果、歷史教學滲透重大主題教育與構建歷史教材學術話語體系的重要依托。新版初中《中國歷史》教材特別注重吸納“三史”學術新成果,在其上冊第一單元構建了“三史”學術話語體系的基本框架。“三史”學術話語體系的教學實施應以教材政策話語為導向,把握教材的史學話語構建知識體系,從“人—知...
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的特征、價值與建設路徑————作者:李百成;潘小峰;
摘要:“教聯體”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抓手,以一體化理念賦能基礎教育育人方式改革,為促進區域政、校、家、社等主體協同互動而形成的一種教育共同體。“教聯體”具有目標一致性、主體多元性、區域適應性、過程協同性等特征,這些特征共同構成“教聯體”運行的基礎。“教聯體”的構建有利于打造協同育人平臺、深化區域教育、促進學段銜接和服務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教聯體”構建需要通過凝聚協同共識,健全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
校長新質領導力的價值、構成及培養————作者:王志向;王帥杰;孔新宇;
摘要:中小學校長新質領導力培養既是對新時代挑戰的有力回應,也是構建新質教育生產力循環的必然需求,又是鑒別與培育預備新質人才的基本前提。基于新時代的人才需求與復合領導力的概念框架,構建涵蓋技術性領導力、理性領導力、感性領導力的三層八維的中小學校長新質領導力模型,并提出校長新質領導力的培養路徑:基于政策引領,完善校長培養選拔體制機制;基于標準制定,健全校長專業標準評價體系;基于培訓優化,系統精準提升校長培訓...
地理跨學科教學目標的特征、設計理路與實踐策略————作者:王琳;胡玲;李琳;
摘要:數學目標設計在中學地理跨學科教學中起著關鍵的作用,而實踐中存在著目標定位模糊、學習表面化及教學內容機械疊加等問題。為此提出KUDB逆向雙線設計策略:依據主題定素養(B)、設活動(D)、明概念(U)、列知識(K),并在此基礎上調整,形成層次清晰、邏輯嚴密的目標體系。此方法旨在確保教學目標既體現地理學科特點,又強化跨學科學習的綜合性,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此外,在實踐理性的基礎上,教師應持續反思與調整目...
生本視域下常規班會課的生成邏輯與范式建構————作者:袁亮;徐鑫夢;
摘要:生本是常規班會課生成和開展的依據。常規班會課具有整體性與階段性、普遍性與特殊性、預設性與生成性、封閉性與開放性相統一的特點。理論上的應然水平與實踐中的實然水平之間的差距是常規班會課生成的必然邏輯。班主任在開展常規班會課的過程中,存在行為主體不明確、中心話題不明晰、過分強調學業成績和班會模式老套等問題,因此,班主任在召開常規班會課時,要厘清常規班會課的目的,明確行為主體、中心話題、活動形式及載體、過...
中考物理命題關鍵指向及教學建議————作者:李建雄;孫紅軍;牛聰帥;李子明;
摘要:縱觀2024年中考物理試題,呈現了“以立德樹人為根”“以核心素養為魂”“以全面發展為舵”“以引領教學為旨”的特點;發揮學業評價的導向功能,激發學生學習潛能,使學生真正體驗到物理學的有趣、有用;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探究、學會合作,促進其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引領課程改革,轉變教學觀念,進而助推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基于上述解讀,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
數字教科書建設的邏輯遵循與進路審思————作者:劉睿媛;張增田;
摘要:數字教科書建設是中國特色高質量教材體系建設的內在要求,探究其邏輯遵循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數字教科書建設遵循以學生為本位的起點邏輯、以教學為核心的價值邏輯和以技術為工具的形態邏輯,旨在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終身全面發展。基于此,提出數字教科書建設的實踐路徑:明確發展方向,為數字教科書建設賦魂,即明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價值方向、提高學生數字素養的目標方向、錨定教育強國建設的戰略方向;完善保障機制...
教學經驗及其相關概念辨析————作者:侯懷銀;王佳盈;
摘要:教學經驗一詞已被廣泛使用,已有界定主要基于來源、本質和功能三個角度,形成對教學經驗的認識。教學經驗是指學校授課教師通過不斷地從書本或與人交往中直接獲得,并持續總結反思自身教學實踐經歷所形成和積累的持續變化的認知和行動圖式。教學經驗具有個體性與共享性共存、穩定性與動態性同在、實踐性與反思性互依等特征。教學經驗與教育經驗、教學智慧、教學機智、教學常識、教學理性等相關概念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數智賦能校本教研的現實困境及其破解————作者:李雪;
摘要:數智技術賦能校本教研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途徑。數智技術嵌入校本教研,重構了教研合作的可為邊界,突破了教研空間的二維局限,創生了教研評價的立體模式,為革新傳統校本教研形態、推進教育科研方式轉型提供了機遇。但是,過度數智化也可能導致主體意識的式微、教研能力的退化及交互訴求的弱化等現實困境。為破解這些難題,應在順應數智化發展趨勢的基礎上促進認知升維,塑造主體價值觀;加強技能拓維,增強數智勝任力;助力情...
《教師人工智能能力框架》視角下教師數字能力的推演————作者:陳殿兵;朱珺琦;楊新曉;
摘要:教師是影響學生發展的核心因素之一,其數字能力與素養的程度影響學生人工智能的整體能力和素養的培養。解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人工智能能力框架》,發現其遵循“重申以人為本、強調增強人的主觀能動性、促進人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等三大基本原則,整體內容設計體現為“一個導向、三維進階水平、五項核心能力”。在此基礎上,從專業發展的批判性、主動性、創新性、差異性等視角對AI時代的教師數字能力發展做出思考
初中語文跨學科學習設計中“話題”轉化的原則與路徑————作者:鮑清源;鮑道宏;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跨學科學習”任務群設計的兩類學習形式,其中一類是圍繞“社會生活中有意義的話題”的跨學科學習。“話題”雖有利于增強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的聯系,但它是一個日常用語,必須選擇“話題”中某一事理進行探討,將其問題化,即將其轉化為推動跨學科學習活動的“驅動性問題”,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才能聚焦并持續開展,有利于學生運用多學科知識發現、分析與解決問題。“話題”轉化為“問題”,其中應遵循真實學...
數學學科實踐的內涵、價值與落實————作者:范婷;劉曠野;
摘要:學科實踐是新課程的關鍵詞,意味著素養時代育人新范式的形成。學科實踐的二重性在于學科性與實踐性,具體到數學學科即是以數學家認識世界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數學學科實踐具有重要價值:從教學目標層面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達成,從教學過程層面化解數學題海訓練的弊端,從教學方式層面撬動數學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轉型。數學學科實踐的落實需要突出數學學科的實踐性,特別是探究性實踐活動,用“實踐”統領素養為本的...
初中英語讀寫教學的“六步”主題式策略研究————作者:余春蓉;
摘要:讀寫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深化課程改革的具體體現。針對當前初中英語讀寫教學現狀,研究以核心素養為統領,采用主題式教學法進行教學設計,構建了明確教學目標、整合閱讀素材、創設主題情境、構建寫作支架體系的“六步”主題式教學法,以讀促寫、以寫帶讀,鼓勵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實現閱讀與寫作、學習與生活的有機融合
初中生物學課堂教學任務模塊化設計探究————作者:黃世保;
摘要:隨著社會現代化發展與共同體經濟建設的推進,人才需求也呈現多元化,其中以綜合型與專業型人才為主流。教育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因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優化與變革。教育改革的主陣地在學校,重點在課堂,應充分落實全面發展育人的基本任務,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目標,讓課堂能在有效時間內實現育人綜合效果最大化。以初中生物學課堂為例,基于模塊化教育主要代表理論的視角,任務化、模塊化課堂在課堂的時間、效率、師生互動、綜合能...
日本基礎教育階段數字教材建設研究及啟示————作者:楊梅;卡迪麗婭;
摘要:數字教材是教材適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必然產物,數字教材建設也是各國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的行動之一。日本基礎教育階段建設數字教材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建設教育一線環境為目標,并在設計理念、系統建設、開發模式以及保障機制四方面頗具特色。作為數字教育的核心資源,數字教材建設對我國基礎教育的影響日益增大。基于日本基礎教育階段數字教材建設的經驗,我國應加快推動多元主體參與數字教材建設,搭建個性...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農村學區教育推進策略及其啟示————作者:傅裕;袁瀟;
摘要: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在農村學區教育的發展中積累了成功的經驗。面對農村學區教育較為薄弱的基礎和狀況,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政府與教育部、社會組織等通力協作,保障農村學區學校正常運行;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開發多個農村教師教育項目,力求培養農村學區優質教師;農村學區學校在課程中貫徹地方本位教育理念;農村學區土著教師以國家認同為核心,將多元文化融入日常課程教學。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形成了“政府一教育部一社會組織”的...
教師道德認同及其實現————作者:劉志芳;曹斯;
摘要:教師的道德認同是教師從自身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理想出發,認同和接受某種道德規范,并在認知、情感和行為上與之保持一致的過程或狀態。它在教師的自我概念與專業認同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提供道德方向、指引道德行為、增進群體歸屬等多維價值意蘊。教師的道德認同不僅受其自身價值信念與道德經驗的制約,也受學校組織和社會環境的框定,是主客觀因素交織作用的產物。通過激發教師主體的道德努力,打造倫理型學校,搭建友好...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教師教學的生態響應————作者:郭莉;呂婧瑋;丁三青;
摘要:聚焦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教師教學的生態,闡述數字化教學和生態位構建理論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分析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教師教學的生態特征,包括時間加深、空間拓展和生態位變化等。探討教師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生態響應,具體表現為數字化教學作為媒介、技術和資源在教育教學中的多維度應用。最后,提出了超越數字化教學的思考,強調了數字化轉型應致力于構建全新的教育生態系統
勞動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價值、圖景與推進————作者:徐梅丹;
摘要:數字化轉型是勞動教育發展的優選路徑,是推進勞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勞動教育的數字化轉型旨在助力目標內容的擴容升級、驅動組織實施的創新變革、促進場域資源的拓展整合、推動評價服務的智能精準,呈現出從以勞為生到以勞為美、從技術駕馭到模式變革、從生產空間到空間生產、從工具效用到存在價值的未來圖景,刻畫了目標內容以勞動幸福與創意物化為內在旨趣、組織實施以跨界融合與雙線混融為方法遵循、場域資源以虛實共生...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