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小學數學教育》
關注()【雜志簡介】
《小學數學教育》是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會刊,是面向全國小學數學教師、教研員等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學術期刊。編委會由全國著名數學教育專家、教材主編、教研員、特級教師組成,著名數學家蘇步青題寫刊名。本刊始終堅持"推進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探索小學數學教學規律,為提高我國小學數學教師教學、科研水平和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服務"的辦刊宗旨,關注數學課程改革,聚焦課堂教學研究,展示教學研究成果,引領教師專業成長,致力于打造中國數學教育期刊第一品牌,深受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教研員的歡迎。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知網、維普中文期刊全文收錄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卷首語、本刊特稿、教學研究、教研札禮、好課多磨、課例評介、案例透視、教學頻道、教研視窗。
本站已成功發表的論文:
2 做一名真實的數學教師 劉仍軒; 1
3 明確學的目標 轉變學的過程 提升學的質量 錢金鐸; 3-5
4 指向小學數學教師執教能力培養的模塊研修 曾秀真; 6-9
5 芻議小學數學自主探索式學習 周仁科; 9-10
6 感悟:數學學習最根本的方式 鐘建春; 11-12
7 構建小學數學課堂生成性教學的策略初探 陳文梅;蘭淑; 13-14+21
8 “解決問題”教學中有效滲透數學思想例談——以“比多比少兩步計算問題”教學為例 張茹華; 15-16
9 倡導多種課堂對話 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盧大榮; 17-18
10 數學教學中怎樣有效創設認知沖突 李金飛; 18-19
11 從“有用”走向“有效”——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探索與思考 楊毅;鄧銘; 20-21
12 關于“同課異構”的探索與思考——以“平行線”的教學為例 石言忠; 22+27
13 因為興趣 所以有效 林模忠; 23+72
14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感的培養 劉秋秋; 24
15 體驗·尋找·發現——“排隊問題”磨課手記 高娟娟;叢菲; 25-27
16 經歷操作過程 建構概念模型——“厘米的認識”教學實錄與評析 楚敏;劉紅娟; 28-29
17 求同存異 異中之寓——“三角形的內角和”同課異構教學對比與分析 黃敏麗;馬宏韜; 30-31+44
18 給我一個舞臺 還你一個精彩——“長方體的認識”教學片斷與評析 朱秀梅;靳立江; 32+56
19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實錄與評析 王瀟璐;邢燕; 33-36
《小學數學教育》雜志編輯部投稿須知:
1.圖表:文中盡量少用圖表,必須使用時,應簡潔、明了,少占篇幅,圖表均采用黑色線條,分別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號,應有簡明表題(表上)、圖題(圖下),表中數字應注明資料來源。
2.參考文獻:是對引文作者、作品、出處、版本等情況的說明,文中用序號標出,詳細引文情況按順序排列文尾。以單字母方式標識以下各種參考文獻類型:普通圖書[M],會議論文[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匯編[G],檔案[B],古籍[O],參考工具[K]。
3.請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聯系人的姓名、工作單位、詳細聯系地址、電話(包括手機)、郵編等信息,以便聯系有關事宜。
4.論文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100字左右),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關鍵詞選擇貼近文義的規范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
5.文題文題要準確簡明地反映文章內容,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題下。
6.基本要求來稿要求題材新穎、內容真實、論點明確、層次清楚、數據可靠、文句通順。文章一般不超過5000字。投稿請寄1份打印稿,同時推薦大家通過電子郵件形式投稿。
中文核心期刊代發: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
摘 要:小學教學對小學生來說是啟蒙教育,因為接觸的知識面不是很廣,所以寫作能力自然就不會太好。翻閱小學生的寫作大致可以發現寫作的內容平淡無奇,寫作的方向不謀而合,基本都是平淡的說出某些人物及事物的好壞和形態。所以提高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是一個勢在必行的教學任務,本人結合數年的語文教學經歷淺談幾點體會。
關鍵詞:中文核心期刊代發,小學語文,寫作興趣,寫作能力
小學作文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前教學工作的難點。我們發現老師在語言描述,要求學生進行一定的思維創作時,他們卻感到無從下筆。還有一部分學生把寫作文當成苦差事。作為語文教師,如何開拓學生的寫作思路,發揮小學生的想象空間,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小學數學教育最新期刊目錄
小學數學結構化思維的內涵、價值及培養路徑————作者:錢建兵;
摘要:<正>近幾年來,學界對大概念、單元整體教學、結構化教學的研究方興未艾。《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理念”部分也明確提出,要“對內容進行結構化整合,探索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結構化的課程內容,是形成良好認知結構的前提。而將學科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需要個體以聚焦學科結構為主要特征的思維——結構化思維,進行知識之間的關聯。由此,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結構化思維應成為踐行新課標理...
數線的作用及其基于調查的教學實踐————作者:吳波;
摘要:<正>翻看蘇教版一年級新教材,最觸動筆者的地方之一就是,教材中頻繁出現的“數線”。筆者統計了“數線”在蘇教版教材中出現的次數,2024年版一年級上冊新教材“數線”出現了27次,這比原全套教材中一共出現的次數還要多。這一變化引人深思,值得細細品味。一、數線的作用筆者對蘇教版教材中的數線內容進行了詳細分析,總結出了數線的一些作用。1.用數線表征數的意義
結構化視角下量感的培養策略——以“面積的意義”教學為例————作者:楊梅芳;吳玉國;
摘要:<正>《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量感主要是指對事物的可測量屬性及大小關系的直觀感知。”不同類型量的量感培養路徑雖有區別,但都要基于學生已有的有關量的經驗,讓學生在觀察中積累感性經驗、在操作中產生要建立標準的需求、在實踐中嘗試選擇合適的標準去估測或度量,用數量去表達現實生活中量的大小,在積累度量活動經驗的過程中逐步形成量感。量感的內涵包括量的感性體驗、量的理性感知、量的測量判斷、量的合...
在動手操作和創意拼圖中感悟圖形學習的樂趣——“圖形的拼組”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作者:黃為良;
摘要:<正>“圖形的拼組”是蘇教版教材一年級下冊“綜合與實踐”領域的主題活動之一,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運用已經直觀認識的圖形進行簡單的圖形拼組,設計并創作有趣的圖形或圖案,講述圖形或圖案背后有趣的故事,從而豐富對相關圖形特征和相互關系的認識,激發進一步認識圖形、研究圖形的興趣,發展初步的空間想象力,感受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在操作中初步感悟十進制計數法——“認識20~99”教學片斷與思考————作者:郜曉定;張秀花;
摘要:<正>“認識20~99”是蘇教版教材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起始課。教材將20的認識從原來一年級上冊“認識11~20”單元調整至一年級下冊“認識20~99”單元,順應了學生分類認數的特點。20與其他整十數具有相同特點,需要學生感受計數單位“十”的累加,體會幾個十就是幾十。教材編排的調整凸顯了計數單位“十”和“一”的意義及價值,有利于學生從數量到數的抽象過程中感悟十進制計數法,并以結構化方式認識更大的數...
有無相生 長短相形——“射線、直線和角”教學片斷與思考————作者:曹麗華;徐軍;
摘要:<正>“射線、直線和角”是蘇教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這節課可以看作是學生認識圖形活動中的一個“分水嶺”。因為在此之前的認識圖形都是圖形的直觀認識,而之后要逐步對圖形進行抽象,并從要素分析的角度探究圖形中邊與角的特征。本節課是“垂線與平行線”單元起始課,線段、射線、直線、角等都是進一步認識圖形及其相互關系的基礎。而認識射線、直線的“無限”這一概念,與線段的有限長相比,需要借助想象去把握,因而是...
繪畫何以成為一種數學學習方式————作者:許衛兵;
摘要:學習方式的變革一直是課程與教學改革的重點,新的課程與教學理念為學習方式的創生打開了視界。將繪畫定義為一種學習方式,可以更好地發掘其在數學學習中的應用價值,使其成為學生理解學習內容、優化學習品質、提升學習智慧的一種學習形態。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關研究成果,本期集中刊出這一研究主題的幾篇文章,以供參考
跨學科主題學習“數學連環畫”的教學實踐與思考————作者:周正娟;
摘要:<正>跨學科主題學習是《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為優化課程內容結構、錨定素養培養目標、強化育人導向而提出的一種學科育人方式。它是針對我國分科教學現狀、學科之間育人合力缺失而提出的一項指向綜合能力與創新精神培養的課程與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數學連環畫”是《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第一學段(1~2年級)“綜合與實踐”領域的一項跨學科主題學習內容。它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運用學過的數...
淮安生態文旅區實驗小學
摘要:<正>江蘇省淮安生態文旅區實驗小學始建于2016年,現有教學班73個,學生約3300人,教職工約200人,其中正高級教師1人,淮安市江淮名師2人,淮安市小學數學學科帶頭人3人,淮安市533英才工程培養對象8人。學校秉持“為每一個孩子創造舞臺、讓每一個童年閃亮精彩”的辦學愿景,通過“童趣環境”“童愛教師”“童雅兒童”“童美課程”的打造和實施,不斷推進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育和關鍵能力提升的教育教學改革與...
用“問題”助力操作與想象的交融——以“盒子的展開與折疊(1)”教學為例————作者:吳賢;
摘要:<正>一、教材分析與思考初次接觸蘇教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盒子的展開與折疊”這一內容,很容易讓人產生這樣的疑惑:這不就是原教材六年級上冊“正方體展開圖”一課的拓展嗎?但在深入比較和分析后,可以發現,無論是教材的編排意圖、學生的學習起點,還是教材展示的活動過程、希望達成的教學目標,兩者都有很大的區別。從教材編排角度來看,“盒子的展開與折疊”已經不再歸屬于“圖形與幾何”領域,而是屬于“綜合與實...
新舊教材過渡期尺規作圖的教學實踐————作者:芮金芳;
摘要:<正>《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頒布標志著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正式拉開帷幕。當前,新舊教材的更替正處在過渡期,如何用現行教材內容踐行新課標理念、落實新課標要求,是數學教學研究的重要話題。在本輪課程標準的修訂中,小學階段增加了“尺規作圖”的教學要求,這是“圖形與幾何”領域的主要變化之一。這樣的調整既豐富了小學階段幾何作圖的內容,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相關圖形特征認識的深度和廣度,又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幾...
運用想象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作者:翟運勝;
摘要:<正>空間觀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與概括性,是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的重要表征。《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于空間觀念是這樣描述的:“空間觀念主要是指對空間物體或圖形的形狀、大小及位置關系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有助于學生理解現實生活中空間物體的形態與結構,是形成空間想象力的經驗基礎。根據物體特征抽象出幾何圖形,根據幾何圖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實際物體,尤其是能想象并表達物體的空間方位和相互之間的位...
素養導向下“好作業”樣態的建構與實施————作者:陳云;
摘要:<正>作業是反饋學生知識技能掌握情況的基本方式,也是學生學以致用的重要路徑。如何讓作業擺脫單一指向學習結果的運用和檢驗,更好地發揮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建構知識意義、發展高階思維的功能,依然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了深入踐行“雙減”政策的要求,探索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路徑,教師應基于學生立場,努力建構“好作業”的應有樣態。一、回歸作業本質,穩固知識技能作業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續,“好作業”既要有助于...
一題統整:小學數學教材習題優化之道————作者:沈軍;李雪峰;
摘要:<正>小學數學教材中的習題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是學生鞏固知識技能、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悟數學思想方法的重要載體。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比較重視例題的研讀和教學,卻忽視對教材習題的研究,習題的使用缺乏必要的挖掘延展與統整開發,從而喪失了其內含的育人功能。《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要改變過于注重課時為單位的教學設計,推進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習題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習題教學...
小學數學總復習課教學路徑探析——以“‘圖形的運動’總復習”為例————作者:徐建;
摘要:<正>復習課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課型之一,承擔著幫助學生夯實數學基礎知識、發展數學思維、增強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能力的功能。六年級數學總復習作為小學數學學習最后階段的教學,重要性自不待言。筆者認為上好數學總復習課,首先,教師要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為核心,以跨年級視角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橫向整合,將相同、相近、想通甚至相反的知識進行梳理和聯結,使知識體系進一步系統化和結構化,進而提升學生數...
追求作業批改與作業育人的深度融合————作者:許玲;
摘要:<正>作業批改是作業實施過程的重要環節,是反饋教師教學成效、學生學習水平的重要方式,是連接作業設計與作業評價的橋梁,對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不可否認的是,當下的作業批改仍存在諸多弊端,如作業批改不及時、評價標準機械化、批改方法單一化、作業反饋不到位等。很多教師把作業批改當作一項事務性工作,簡單地用對錯、分數或等級等方式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定,很少基于學生作業完成情況開展針對性的...
數學主題學習活動的設計與思考——以“數學花園設計”教學為例————作者:朱蓉;
摘要:<正>《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實施的“教學建議”中指出:“綜合與實踐領域的教學活動,以解決實際問題為重點,以跨學科主題學習為主,以真實問題為載體,適當采取主題活動或項目學習的方式呈現,通過綜合運用數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解決真實問題,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社會擔當等綜合品質。”按照課標要求,筆者結合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下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創編了“數學花園設計”主題學...
數學實驗:擺渡“經驗”與“思維”——“用撲克玩數學游戲”教學實踐與思考————作者:金妤茜;劉曉萍;
摘要:<正>教學內容:自編教材,適合在一年級上冊“10的認識與加減法”之后教學。課前思考:數學實驗是數學家們研究數學問題常用的方法。數學實驗伴隨著數學的發展,也伴隨著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是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手段。撲克牌作為一種數學教學資源,具有易獲取、易操作、多用途的特點。讓學生用撲克牌玩數學游戲,在快樂的游戲中學習數學,不僅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對口算的興趣,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數感和運算能力。“用撲克玩數學...
經歷數據分類過程 形成初步數據意識——“數據分類(一)”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作者:劉正松;
摘要:<正>“數據分類(一)”是蘇教版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是在學生積累一些對事物進行分類整理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統計活動。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與表達過程,積累對簡單數據進行分類整理的基本活動經驗,為后續進一步學習數據的收集、整理與表達打好基礎。本單元內容分三段進行編排:第一段,主要引導學生根據給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嘗試用圖形、...
從事物分類走向數據分類——“數據分類(一)”教學片斷與思考————作者:張冬梅;
摘要:<正>數據意識是學生“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的主要表現之一。《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統計與概率”領域的核心內容“數據分析觀念”進一步表達為小學階段的“數據意識”與初中階段的“數據觀念”,并由此確立了從“數據意識”到“數據觀念”的進階性、發展性的素養培養目標,為后續高中階段“發展學生的數據分析素養”打下基礎。小學階段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數據意識,這是學...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