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物理教學》
關注()【雜志簡介】
《物理教學》是由中國物理學會主辦、主要面向中學物理教師的中等教育類學術期刊,1978年創刊,1980年6月前為季刊,1983年12月前為雙月刊,1984年1月起改為月刊。本刊曾獲中國科協優秀期刊,1996年以來一直被權威部門審定為中等教育類核心期刊。《物理教學》以傳承物理科學文化、溝通教育理論與物理教學實踐、融會物理教學經驗為辦刊目標,以最大限度服務于提高中學物理教學質量為宗旨。本刊讀者以中學物理教師為主,兼顧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基礎物理教師。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知網收錄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專論、物理沙龍、物理問題與研究、教學研究、課改進展、物理實驗、考試與競賽、初中園地、物理與生活、教育技術與手段、物理教育教學研究。
本站已成功發表的論文:
1 對時間的認識與探索 趙崢 2-10
2 離子導電模型的分析與探討 魏延博,魏興文,楊海秋 11-12
3 對探究教學中的“猜想與假設”環節的幾點思考 耿建 13-16
4 “求精”與“多動”——在物理教學中實施“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究 張箭 17-19
5 高中物理新教師聽課方法指導 馬亞鵬,馮煒 20-21
6 凸顯守恒思想 傳播物理文化——解讀“追尋守恒量”的教學 王高 22-24
7 一高中物理實驗校本選修課程評價的量化 孫奕添 25-27
8 等效電源在閉合電路中的使用 李鵬程 28+72
9 對使用分組逐差法處理打點紙帶的質疑與探析 董光順 29-31
10 讓對比實驗閃爍“智慧”之光 張玉成 32-36
11 原創電路實驗題三例 鄔晨海 37-38
12 巧用DIS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田偉 39-42
13 對比法對物理教學的促進作用 田城良,盛正民 43-44
14 一道高考題和初中競賽題的比較和改編 姚煥軍 45-46
15 對比初高中試題探索無縫化銜接 李光宇 48-50
雜志編輯部投稿須知:
1.來稿須適合本刊讀者對象(本刊的讀者對象主要是:中學物理教師、師范院校物理教學理論研究人員、教育學院、教師進修院校的師生)。
2.來稿須理論聯系實際,論點明確,言之有物,內容翔實,獨具新意,短小精悍(文章字數最長不得超過6000字,包括文中標點符號及空格等)。
3.文章須有摘要(限4000字以上文章;確切記述文章的主要內容,包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問題和主題、論點、結論等;不用“本文”或“作者”“筆者”等做主語;不要寫成提綱或評論形式;字數一般控制在200字以內),關鍵詞(3~5個)。
4.獲得基金資助產出的文章,應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其名稱應按照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正式名稱填寫),并在圓括號內注明其項目編號;多項基金項目應依次列出,其間以分號“;”隔開。
5.文章作者須有簡介,內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工作單位及職稱,學位,簡歷或主要研究方向(任選)。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主要作者簡介可以相繼列出,其間以分號“;”隔開,最后以句號“。”結束。
6.文末標明全文總字數,并注明作者姓名拼音、工作單位和詳細通訊地址(包括街、道、路名和門牌號碼)、郵政編碼、聯系電話及E-mail等。
7.文中引文(包括觀點、數據和材料等)須注明出處,即進行參考文獻著錄(本刊參考文獻著錄采用順序編碼制;在文中引文出現的地方以阿拉伯數字按序編碼并用方括號括起來置于右上角予以標明;在文末列出參考文獻表)
期刊論文網投稿:從高校著手提高大學生社會責任感
摘 要: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物質資源豐富的當代社會,人們在追求物質需求的同時往往忽略了道德需要,從而引發出了各種社會問題。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儲備人才,將來國家建設的中流砥柱,理應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本文從高校入手,著重強調了高校教育對提高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實踐路徑。
關鍵詞:期刊論文網,大學生,社會責任感
一、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基本內涵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是對社會責任感的一個主體的限定。即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就是大學生主體對自己所在的特定的社會中的一切人和事物自覺的、主動的施以積極的、有益的、具有助力作用的行為的主觀調控意識。簡單的說,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就是支配與調控大學生責任行為的主觀意識。大學生社會責任感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大學生的自我責任感,二是大學生對除自身以外的其他一切社會群體的責任感。大學生的自我責任感主要是指大學生對自己的身體負責,對自己的日常行為負責,保持個人的獨立人格,重視個人的名譽等。
物理教學最新期刊目錄
依托物理學史情境 考查實驗創新能力——2024年高考北京物理卷第16題的分析與啟示————作者:孟巖;高新華;黎嬌娥;
摘要:2024年高考北京物理卷第16題,以探究動量守恒條件為情境,除了對傳統實驗方案考查以外,又另辟蹊徑,從一個創新的角度來考查另一種驗證動量守恒的方法,而這種驗證方法來源于物理學史。由此可見,物理學史中蘊含著很多教材中不曾涉及到的實驗方法,這些方法對于學生的實驗創新能力具有很好的考查作用,也對教師今后的教學有所啟示
關于新版教材“平面鏡成虛像”的編寫設計——從“能量觀念”的角度闡明實像與虛像的不同成因————作者:潘書朋;
摘要:2022年4月《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布實施,筆者有幸參與編寫魯科版2024年義務教育物理教科書及其配套教師用書,其中重點參與“平面鏡成像”一節的編寫,對于“平面鏡成虛像”的編寫做了一點創新設計調整。魯科版新教材改變傳統的做法,嘗試將實像與虛像的內容安排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之前,對于實像與虛像概念,新教材結合實例從能量觀念的角度闡明實像與虛像的不同成因,以期得到同行和專家們的指...
甄選適宜實驗材料 深入探索色彩奧秘————作者:陳顯灶;
摘要:常規的光的色散與物體的顏色實驗裝置對演示環境要求較高,不利于教師演示和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為解決此困境,設計了用白色、紅色、綠色、藍色強光手電作為光源,用三棱鏡、合色棱鏡、ND減光鏡及單色氣球等器材組合完成系列實驗。新教具能夠不依賴暗室而高效地完成光的色散、色光混合、物體的顏色等多個實驗,具有選材巧妙、操作便捷、可視性強、實驗現象直觀等優點,便于教師的演示和學生的理解
呈現環環相扣的邏輯發展層層遞進的思維——以“氣體的壓強”深度教學為例————作者:楊濤;
摘要:物理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自然科學。文章以蘇科版物理教材“氣體的壓強”深度教學為例,通過呈現環環相扣的教學邏輯,提升教學的整體性、連續性,推動知識的結構化、系統化。同時“以豐富多彩的實驗發展認知,以邏輯清晰的問題啟迪思維,以嚴謹有趣的視頻見證史實,以博大精深的文化樹立品格”等多種策略,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積極踐行《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落實課程育人價值,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宗旨
中美初中物理教材藝術元素對比分析————作者:嚴晨宇;張景璐;
摘要:藝術具有提升學生創造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審美意識等功能,能夠促進物理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本研究對中美四套初中物理教材中的詩歌、圖片、音樂、戲劇、藝術實踐等藝術元素進行了對比分析,統計了藝術元素在教材中出現的數量及作用。通過教材分析比較,了解當前初中物理教材中藝術元素融入的現狀,發現美國教材中藝術實踐內容的可取之處,由此對教材編寫與教師日常教學提出了四點建議與啟示
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實現文化自信自強————作者:李銳;
摘要:文章探討了在物理教學中實現文化自信自強的方式與途徑,通過模型的研究,結合實施策略,將增強文化自信與物理教學緊密結合,從而使物理課程的育人作用很好地體現出來,與中國物理學發展相關的文化自信不斷增強
似是而非的圓錐擺模型——對2024年高考江蘇物理卷第11題的深入分析————作者:朱德政;段石峰;
摘要:2024年高考江蘇物理卷第11題考查了似是而非的圓錐擺模型。該題設置了緩慢拉細繩的條件,導致細繩的長度變小,各物理量都在發生變化,小球的運動過程復雜,很難定性分析。文章利用微元法求出系統的動能、勢能與做功之間的關系,從而求得各物理量隨細繩長度變化的解析式,以及在小角度下的近似解,并通過數值仿真直觀地展現各物理量的變化規律
對2023年高考河北物理卷第10題的深度剖析————作者:葉楓;
摘要:對2023年高考河北物理卷第10題進行剖析,從場源電荷的位置與電荷量需滿足的關系入手,分析球面成為零勢能面的原因;對y軸上各點場強大小與方向隨位置如何變化的問題進行定量求解;改變原高考題目題設的情境并總結規律。充分挖掘高考真題的價值,利用高考真題引領高中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
初中物理課堂中探索文物古跡的智慧————作者:張瑞琪;馮慶;
摘要: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深入剖析了它們所體現的物理原理,并探討了這些原理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通過將文物融入物理課堂,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課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學生能夠在探索古代科技奧秘的過程中,深刻領會物理學的精髓與魅力,從而為物理教育帶來新的視角和方法
論開普勒行星三定律中的科學創新點————作者:封蕾;
摘要:文章對開普勒行星三大運動定律中的幾個創新點做了較系統的討論:(1)第谷以觀測數據為基礎,改進方法,懷疑地心說;(2)第谷精進實驗儀器和測量方法,力求準確測量行星運行參數,為開普勒找到行星運動定律提供全面的數據支撐;(3)開普勒使用第谷觀測到的火星在沖點位置時的數據,根據“托勒密假設”發現了距離定律;(4)開普勒在距離定律發現后,大膽假設,勇敢放棄了圓軌道理論,建立了橢圓軌道模型;(5)開普勒研究行...
旋轉圓桌上小球運動軌跡的分析討論————作者:閆來貴;顧小偉;
摘要:關于旋轉圓桌上小球的運動軌跡,通過定性判斷、描點繪制運動軌跡、定量推導運動軌跡方程以及用Python的仿真模擬等做了多角度深入的分析
物理教學論證課堂的建構:假設與驗證————作者:劉霽華;
摘要:文章基于素養發展的本質和科學論證的內涵,提出科學論證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依據實際案例,設計定性和定量實驗驗證創新方案,展示了“假設與驗證”論證方式的課堂建構過程、豐富學科思想和多維育人價值
深入剖析含容恒力單桿模型有無電阻之別————作者:張柏;
摘要:《物理教學》2023年第3期刊登了一篇名為《金屬棒真的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嗎》的論文,該文分析了含容恒力單桿模型中回路存在電阻時,電阻對回路電流與金屬棒加速度的影響,但并未對電阻對電容器自身的電荷量、電壓等物理量的影響進行研究。作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了電阻對速度、電荷量與電壓隨時間變化規律的影響,并對該模型中的能量轉化進行簡單分析,得出回路有電阻與無電阻時的區別,使得對含容恒力單桿模型的研究更為深入...
高考命題引導下的物理科學前沿問題討論——以2024年全國高考北京物理卷第19題為例————作者:陳若冰;蔡拓程;
摘要:針對2024年全國高考北京物理卷第19題,分析了學生在構建清晰的物理圖景和確立正確的運動模型時遇到的挑戰,并深入挖掘這道題目背后所蘊含的豐富物理背景,文章介紹了宇宙膨脹模型的有關結論和聯系,同時總結了北京高考物理試題的特點,在全面了解學情、適應教學現狀的同時,根據北京市高中物理教學實際和考生的能力特點,進行針對性導向教學
利用GeoGebra探究水下光源有光射出的水面區域形狀問題——以2023年高考浙江物理6月卷第13題為例————作者:宋寶;
摘要:利用GeoGebra軟件動態演示、參數可調、數理融合等優勢,探究水下光源有光射出的水面區域形狀問題。經過模型建構、可能形狀探究、形狀確認等探究過程,對2023年高考物理浙江6月卷第13題進行了分析和拓展,得出水下線狀光源有光射出的水面區域形狀與光源的形狀、尺寸、放置方式等因素有關
基于科學思維的項目式跨學科實踐活動設計與實踐——以“火災報警器的設計與制作”為例————作者:張秀英;王勝華;陳林;
摘要:科學思維是關鍵能力的核心。基于科學思維的項目式跨學科實踐活動是以科學思維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立足于“做中學”和“學中做”,把“學”和“做”有機融合,以項目實際問題為導向,有機整合跨學科知識,深化理解與運用的學習。以“火災報警器的設計與制作”項目為例,融合物理、通用技術、信息技術、語文等學科知識,在學習、制作、展示、交流及評價中培養學生科學思維
大概念統領下培養學生高階思維的教學實踐研究——以“‘電磁感應’綜合應用”教學為例————作者:戴小民;
摘要: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是當前課程改革的熱點話題,也是重要目標。文章以高中物理“‘電磁感應’綜合應用”教學為例,在大概念思維框架的統領下,在情境創設、模型建構、變式訓練、應用遷移等環節中開展高階思維培養的實踐探索,引領學生通過對大概念的理解與運用,實現完善認知結構、發展關鍵能力和體驗復雜情感過程,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論證、創新、評價等高階思維
Arduino單片機在液體壓強探究教學中的創新應用與實踐————作者:高劍英;王琴;劉謙;
摘要:以“液體壓強”教學為例,通過引入Arduino單片機和對U形壓強計的改造,實現了對傳統實驗的創新性重構,將液體內部壓強規律的探究由定性實驗演變為定量化實驗,讓學生親身經歷液體壓強公式p=ρgh的建立過程,實現了深度學習
探驪探索性實驗的建模歷程————作者:石堯;尹迪;路海波;孫越;
摘要:立足模型建構的問題表征理論,對探索性實驗的建模歷程進行了研究,并根據探索性實驗的特點,將其分為賦值表征、知識表征、抽象表征、圖像表征、實物表征、實驗表征、方法表征和數學表征八個表征環節,最后結合各表征間的密切聯系,從超循環理論出發,對探索性實驗的模型建構歷程進行了系統描述,將其刻畫為一個三級嵌套循環的過程
模型進階理論下習題教學設計策略——以“安培力”習題教學為例————作者:趙紹明;
摘要:模型進階是基于學生的模型建構能力,從基礎模型到復雜模型的進階過程。模型進階讓學生在模型認識上經歷從基礎模型、一般模型到復雜模型的思維提升,最終形成單元大模型。基于“安培力”模型進階視角的習題教學設計能幫助學生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完善對物理模型的理解,最終形成知識網絡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