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外語與外語教學》
關注()【基礎信息】
《外語與外語教學》雜志是外國語言文學研究及外語教學研究的學術性刊物,貫徹“雙百”的方針,堅持“雙為”方向。尊重科學,理論聯系實際,以繁榮學術、促進中國外語教學與研究為己任。本刊刊登英語、日語、俄語及非通用語種的語言、文學、文化和相應的中外對比研究、翻譯理論方面的研究論文。
【期刊榮譽】
《外語與外語教學》是CSSCI入選期刊、中國外國語類核心期刊和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以英語為主,兼顧俄語、日語等。
【欄目設置】
本刊設有現代語言學理論及語言問題研究、外語教學研究、翻譯研究、外國文學文論研究、書評、詞典編纂學研究等欄目。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因果蘊涵與婉曲話語的生成
語用制約/壓制假說
英漢關系分句語法化的路徑
《動詞:體及致使結構》介紹
《敏感期、語言學能和最終二語習得狀態》述介
條件完美的允準條件
英語比較句的成分結構研究
英語語法語素磨蝕順序研究——基于4-M改進模型的理論闡釋
語塊頻率、結構類型及英語水平對中國英語學習者語塊加工的影響
漢語普通話兒童英語詞匯閱讀的影響因素
基于標準的外語評價探索
高考英語測試目標和內容設置框架探討
六國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比較研究
口譯中源語理解和語碼重構在資源分配上的層級關系
傳教士英譯《檄諭英吉利國王書》及其假捏本史實鉤沉
2015安徽省教師職稱論文:俄語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
摘 要:語言可以說是思維的反應,俄語語言是孩子要學習的第二語言,應該關注的是思維的訓練和培養。幼兒期的俄語語言學習與發展,是人的一生中語言發展與運用的最重要時期。然而,由于幼兒語言的特殊性及其教學難度大,近年來,幼兒園俄語語言教學的低效益現象仍然較普遍。如何跨越母語約束,怎樣進行更好的幼兒園俄語語言教學,值得人們關注。
關鍵詞:俄語教學,思維能力,培養
一、現在的俄語語言教學的現狀
因為俄語語言的重要,如何教孩子學習俄語的方式方法也變得很重要,可是教學過程中實施起來有一定難度,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誤區。
外語與外語教學最新期刊目錄
事件難度和語言水平對英語二語口語句子產出的影響——眼動研究————作者:趙晨;李仁;
摘要:本研究運用眼動技術和圖片描述任務,通過句子結構選擇、言語潛伏期和眼動注視比例三個指標,考察了事件難度和二語水平對中國學生英語句子產出遞增加工的影響。句子結構數據表明其不受事件難度和二語水平影響。言語潛伏期數據表明事件難度越大,被試言語潛伏期越長。眼動注視數據表明,在概念化階段,高低水平被試均表現出對施事的注視偏好,是層級遞增;在言語組織階段,高水平被試的眼動注視不受事件難度影響,是線性遞增;低水平...
當“多情”遇到“多變(遍)”——語境的多維屬性對二語詞匯習得的影響————作者:吳詩玉;劉嵩晗;
摘要:在語境變異假說框架下,本研究探討了語境的多維屬性(包括語境的變異性、情感效價、喚醒度和具體性)對二語詞匯習得的影響。252名高中生和大學生參加了實驗,在“多篇”(不同材料)和“多遍”(相同材料)兩種語境變異條件下閱讀了不同情感效價、喚醒度和具體性的語篇,然后參加詞形和詞義測試。結果顯示,詞形習得不受語境變異性、語境情感和具體性的顯著影響。然而,在詞義習得方面,語境的變異性、情感效價、喚醒度和具體性...
大學生在線英語學習投入量表的開發與驗證————作者:徐錦芬;邱鈺景;
摘要:本研究基于在線英語學習環境的特點,回顧了學習者投入的理論框架與相關文獻,聚焦于中國大學生群體,編制了大學生在線英語學習投入量表。基于4,240名大學生的有效問卷調查數據,采用SPSS26.0與AMOS 26.0軟件進行了項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及驗證性因子分析,檢驗了該量表的信度與效度。研究結果表明,該量表包含22個題項,形成了涵蓋“行為投入”“認知投入”“情感投入”“社會投入”及“能動性投入”的...
懸念性·反諷性·陰冷性——評《千萬別讓我走》的幽默敘事特色————作者:龐好農;
摘要:石黑一雄在《千萬別讓我走》中巧妙地融合了幽默敘事的懸念性、反諷性與陰冷性,以風趣而詼諧的筆觸揭示了科學非理性發展可能引發的人權危機與倫理困境。他運用巧作類比、曲意奉承和避實就虛等敘事策略,將幽默元素與懸念緊密交織,營造出幽默里藏著懸念、懸念中透著幽默的獨特意境。同時,羅馬式反諷、情境反諷與戲劇反諷共同構建出幽默語境,展現出作家的睿智、自嘲、調侃與風趣,使讀者在幽默的文本氛圍中獲得新的社會認知、哲理...
任務復雜度和二語水平對中國EFL學習者語用能力的影響——以贊美回應為例————作者:朱環;李旭奎;楊連瑞;
摘要:本文以贊美回應為例,從資源指引維度設計簡單和復雜兩種任務,以探究任務復雜度和二語水平對中國EFL學習者語用能力的影響。研究采用“前測—即時后測—延時后測”的實驗設計,通過“指路”和“提供幫助”兩個口語測試任務,從語用策略和語用語言形式的使用兩個方面考察學習者接受語用教學后的學習效果。結果發現:(1)簡單任務更有利于學習者運用合適的贊美回應策略,復雜任務更能促進學習者語用語言形式的合適性;(2)低水...
課程標準與語言能力標準對接研究的范圍綜述————作者:鄒帥;金艷;
摘要:課程標準和語言能力標準是語言教育體系的主要參照依據,標準之間的對接有助于提升體系的一致性、連貫性和透明度。本研究采用范圍綜述的方法,對國內外語言教育領域課程標準與能力標準的對接研究進行梳理。基于47篇文獻的分析,發現該領域以不同層級和類別的美國標準之間的對接為主,其次是《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的對接研究。研究內容以標準之間的對接關系分析為重點,也包括對接方法和理論問題的探索。對接方法主要包括量化的...
聽覺敘事視域下《孩子的憤怒》中的次級受害研究————作者:韓秀;殷朗;
摘要:莫里森最后一部小說《孩子的憤怒》敘述了兩名兒童猥褻罪的次級受害者逃離消極音景,走出創傷陰霾的成長之路,折射出美國現代社會包括種族暴力、代際創傷、兒童猥褻在內的一系列現實問題。小說為刻畫次級受害經歷所采用的“音景”書寫以及為抗衡消極音景所設計的傾聽策略展現了作家對非裔“尚聲”“重聽”傳統的延伸與擴容。在《孩子的憤怒》中,莫里森化聲音于筆墨,通過刻畫多幅消極音景的源發與消散,側面表現了兒童猥褻罪的傷害...
自我決定理論視角下學生感知教師支持對外語愉悅的影響研究————作者:胡潔;朱一凡;
摘要:本研究依托自我決定理論,采用多元回歸分析方法分別考察了276名中國非英語專業本科生所感知的三類教師支持(即自主感、歸屬感與勝任感)對其外語愉悅的影響。研究發現:(1)學生感知的自主感、歸屬感與勝任感支持和其外語愉悅均居于較高水平;(2)學生感知的自主感、歸屬感與勝任感支持和其外語愉悅均呈高度正相關;(3)學生感知的歸屬感和勝任感支持顯著正向影響其外語愉悅;(4)學生感知的自主感支持對其外語愉悅并無...
基于語料庫的漢語動詞重疊構式英譯的拓撲整合研究————作者:鄭慢;胡顯耀;
摘要:翻譯構式拓撲整合觀主張翻譯是原文構式與譯語構式在拓撲性原理的指導下進行的一種整合過程。本研究以《西游記》漢英平行語料庫為例,從“原語獨特項”視角考察漢語動詞重疊構式英譯的特征及規律,在拓撲整合理論框架下探討其翻譯認知機制。研究發現:(1)漢譯英時,動詞重疊構式不能激活特定的英語構式,其譯文呈現九種構式選擇,并存在明顯的構式選擇偏好;(2)譯者的構式偏好主要受“聚焦”“完形”和“動態范疇化”三種認知...
19世紀中國古代說唱文學英譯副文本的民俗敘事空間建構————作者:劉翔;
摘要:中國古代說唱文學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文學樣式,記錄著原汁原味的中國民俗文化,然而目前學術界對說唱文學英譯的關注卻十分不足。本文從民俗敘事空間出發,探究了19世紀說唱文學英譯肇始階段中湯姆斯、包令和司登德三位不同身份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對民俗敘事空間建構的不同路徑,揭示了三位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通過副文本來干預和操控原文民俗敘事空間,使得譯文敘事空間不斷偏離原文民俗敘事的“軌跡”,最終實現其翻譯目的
語料庫驅動下漢語外源性類詞綴的回譯研究——以“××性”為例————作者:郭麗娜;李德俊;
摘要:類詞綴在漢語詞匯創新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漢語通過與英語的語言接觸接收了大量外源性詞綴。但對漢語類詞綴回譯為英語時的翻譯路徑研究不夠具體,譯者在翻譯實踐中缺少相關指導策略。本研究借助PECC英漢雙向平行語料庫,采用語料庫驅動法,聚焦現代漢語典型類詞綴“××性”。從翻譯方向入手,分析其構詞特征,總結出漢語類后綴“××性”作為原語,以及英語作為目的語的四種回譯路徑。類詞綴對譯者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詞性的選擇...
語料庫文體學視域下喬伊斯《都柏林人》的情感書寫特征研究————作者:黃荷;
摘要:情感是理解喬伊斯《都柏林人》的關鍵,也是學界爭議的焦點。本研究采用語料庫文體學方法,以自建語料庫為基礎,借助Wmatrix語義分析工具,從外部偏離和內部偏離兩個維度考察該小說集情感書寫的前景化特征。研究發現,外部偏離主要體現在《都柏林人》的情感密度整體低于參照語料庫,且“高興”和“喜歡”這兩類積極情感類型的頻數明顯偏高;內部偏離主要體現在小說集中不同短篇小說之間情感密度差異顯著,且情感類型在頻數和...
英漢翻譯能力思維模式量表的開發與驗證研究————作者:賈文峰;李德超;
摘要:思維模式作為學習者對能力可塑性的基本信念,對學習效果具有重要影響。本研究遵循量表開發與驗證的基本步驟,從理論構建、量表設計到實證檢驗三個階段,開發并驗證了英漢翻譯能力思維模式量表。在理論基礎上,本研究基于思維模式理論及翻譯能力模型,提出英漢翻譯能力思維模式包含固定型(認為翻譯能力是固定且難以提高的)和成長型(認為翻譯能力是可以提高的)兩種類型,每種類型又包括母語能力、英語能力和轉換能力三個維度。據...
生態視角下高校外語教師在教材編寫中的科研與實踐融合能動性探究————作者:朱彥;盧軍坪;
摘要:本研究從生態視角出發,對一名參與國家級高中英語教材編寫的高校教師開展為期三年的敘事案例研究,探究其科研與實踐融合能動性在教材編寫中的變化趨勢以及影響因素。發現案例教師的科研與實踐融合能動性在教材編寫項目中進一步發展,體現在高度認同教材編寫的科研意義的能動信念、科研與實踐相互轉化的能動能力以及平和應對科研與實踐矛盾沖突的能動稟性;其科研與實踐融合能動性的變化發展受到個人經歷、所處環境和發展目標三個方...
基于英語教材編寫過程的中國文化呈現及體系發展研究————作者:田臻;柯張璇;王蓓蕾;
摘要:本研究基于上外版高中英語教材在不同編寫時期形成的三個版本,通過對比各版本文化元素分布和活動類型設計,追溯編寫過程中中國文化呈現方式的變化軌跡。在此基礎上,本研究從顯性與隱性、宏觀與微觀等方面分析中國文化體系在該教材編寫中的動態發展過程,并深入探究中國文化元素的調整如何受到課程標準、教育部門的指導意見、編者團隊協作模式等因素的影響,為教材編寫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參考
轉變類型vs.背景狀態——狀態變化的形義特性探究————作者:倪濤;楊朝軍;
摘要:根據宏事件的概念結構“,轉變類型”和“背景狀態”是狀態變化的核心要素,與運動的“路徑”和“背景”相對應。多語種分析表明,“轉變類型”在形式和意義上大都具有隱含性。與之相對,狀態變化的“背景狀態”不僅在形式上顯性存在,還在語義上承載了“轉變類型”的相關次類。由此可見,在狀態變化的概念結構中,“背景狀態”比“轉變類型”更為突顯。這是因為基于時間的“性狀的變化歷程”比基于空間的“性狀的抽象位移”更貼合狀...
語料庫調查與教學實驗的互證研究方法——以二語詞語隱性、顯性學習為例————作者:陸軍;楊卉卉;
摘要:語料庫分析和實驗都是語言學習研究的常用方法,分別側重于結果性和過程性證據。這兩種證據對二語學習研究具有互補互證的潛勢。本研究以二語詞語隱性、顯性學習為例,首先提出了基于語料庫的詞語學習困難評估方案,然后探討了隱性、顯性學習任務的教學實驗設計,最后開發了詞語知識隱性、顯性學習測評方法。這三部分共同構建了二語詞語隱性、顯性學習研究的語料庫調查與教學實驗互證方法,能夠解決二語知識學習測評中母語干擾等問題...
復雜理論視角下外語教師身份系統研究————作者:朱耀云;王俊菊;
摘要:教師身份是近年教師發展研究領域的持續熱點,但外語教師身份系統尚未得到足夠關注。本研究基于復雜理論視角,采用單案例研究方法,探究外語教師身份系統的角色類型、主要特征和內外關聯。分析發現,該教師擁有14種主要身份角色,歸屬不同的類型和維度;其理想自我、應該自我、現實自我等身份態勢層次各異,嵌套雜糅;教師身份發展動態衍變,呈現出非線性、階段性等特點;教師身份與教師情感交織融合,涌現效果明顯;外語教師身份...
2024年《外語與外語教學》總目錄
摘要:<正>~
基線/闡釋模型下漢語主題結構的語義構建機制研究————作者:鐘書能;黃瑞芳;
摘要:本文基于基線/闡釋模型,探討了漢語事例主題、框架主題和范圍主題結構的語義構建機制,旨在揭示“主題”的本質及不同類型主題結構語法功能不一致的認知動因。研究表明:(1)事例主題和框架主題結構既可表征為“基本主題結構”,也可表征為“交互主題結構”,而范圍主題結構僅表征為“交互主題結構”。“基本主題結構”主要承擔描述客觀事實的功能,而“交互主題結構”則側重話語功能,表達說話人的主觀斷言與評價。這正是不同類...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